心灵创富|上海现金流游戏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758|回复: 0

10年机会逐个数:盘点我们一起错过的理财机会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3-15 20:51:0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珍惜”与“错过”的矛盾交织,恩怨起伏,是每个人的生命中都难以回避的重大主题。

  在《大话西游》中,至尊宝错过了紫霞,于是只能仰天长叹:“如果上天再给我一个机会,我会对那个女孩说三个字:‘我爱你’。如果要在这段爱情上加一个期限,我希望是一万年!”

  不过对许多时下的年轻人来说,《大话西游》里的这段神吐槽早就OUT了。如今最给力的“错过”还要数去年底刚刚上映就创下中国台湾影史票房纪录的《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与3年前那部同样红遍台湾的《海角七号》不同,《那些年》在风靡台湾地区后,又一路席卷中国大陆、中国香港、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几乎所有华语地区。

  《那些年》为何能引起各地观众的普遍共鸣呢?归根到底,还在于每个人都曾经历过一段青葱岁月,都像柯景腾一样,那些年由于“幼稚”、“冲动”、“胆怯”等各种原因而错过的沈佳宜也成了心中永远的朱砂痣。而且经过岁月的不断打磨,这颗朱砂痣也越加显得弥足珍贵。《那些年》的上映如同不经意间拂去了这颗朱砂痣上的灰尘,一时之间,刹那芳华,不可方物,成为青春最好的祭奠。

  每个投资者心中都有N个“沈佳宜”

  “那些年错过的大雨,那些年错过的爱情,好想拥抱你,拥抱错过的勇气。”由于“幼稚”、“冲动”、“胆怯”等各种原因,许多人的人生中不仅错过了“沈佳宜”,还错过了许多绝佳的投资机会。

  2001年,B股对国内投资者开放,引发了一波B股大牛市,那时,你在干什么?

  2003年,房价开始吹响了上涨集结号,随后几年一发不可收拾,站在那个房子还在卖“白菜价”的节骨眼上,你在想什么?你是紧握着手里那点积蓄准备将来养老看病,还是勇敢买房呢?

  2005年,4年熊市折煞了绝大多数股民对股市的热情,然而在那个黎明前的黑暗时刻,你是与众人一同抱怨,却错过了其后两年的大牛市,还是坚持“众人皆醉我独醒,众人割肉我入场”的信念,从而赚得盆满钵满呢?

  2007年,当流动性泛滥成灾之时,无数散户依然坚守在6000点的高位梦呓着A股冲击10000点,但有人却慧眼识珠,发现了中国艺术品投资时代的悄然降临。你是前者还是后者?

  2009年,当市场上普遍对金价的持续上涨感到恐惧和忧虑的时候,你也跟着一起恐惧了吗?

  ……

  回想一下,过去那些年出现过的投资机会,你抓住了几个?许多人不解:为什么?他抓住了大牛股,而我却让本可翻倍的收益从眼皮底下溜走。为什么?他当年敢于出手买房,而我却在犹犹豫豫中目送着房价坐上火箭。为什么?他敢于辞职创业,今天网店开得红红火火,而我却每天坐在办公室里对老板唯唯诺诺。是因为贪婪、恐惧、胆怯、犹豫这些心理因素,还是由于自己当时缺乏足够的投资理财知识和经验呢?

  机会永远留给有准备的人

  “我敢打赌十年之后我连log(对数)是什么都不知道,也会活得好好的,但是我无论如何也不想失去关于追你的回忆,尽管最终我并没有和你在一起。”《那些年》中,柯景腾这样诠释他对课堂知识的看法。如今已是成年人的我们,或许的确不需要记得log是什么意思。但有些课堂上老师没有教授的知识,却可以成为我们终身受用的宝贝。

  原上海银行副行长王世豪对记者说过,在中国一步步走向改革开放的道路上,每一个特定的历史时期,都出现过一些特定的投资理财机会。有些人成功抓住了其中的一次或者N次机会,从而成就了今天财务自由的幸福生活,然而更多的人却总是一次次让机会从眼皮底下溜走。这是因为机会永远都留给有准备的人。把握理财机会需要一定的投资理财基本知识。这就需要投资者平时做个有心人,通过阅读各种理财书籍、刊物学习各方面的理财知识,同时要能敏锐察觉到各理财市场的发展变化和各种国家大事,从而在第一时间抓住投资机会。

  除了知识储备,良好的心态也是避免“错过”的关键因素,一方面要认准机会,该出手时就出手;另一方面也不能抱着急功近利;一夜暴富的想法去博投资机会。因为理财是一个日积月累的学习过程和财富缓慢积累的过程,以正常的心态参与才能带来更多的幸福。

  “沈佳宜”嫁人了投资机会还会来

  在投资市场中,历史是最好的老师。我们通过10位投资者的真实经历,为大家回顾过去10年中出现过的10个绝佳的投资机会,目的并不是让读者为“错过”而懊悔,而是通过分析梳理这些投资机会出现的原因、市场演变、最终结果以及投资者的心态变化,帮助读者更好地认清自己“错过”的原因,并且证明一个最重要的理财信念:错过了当年我们一起追过的女孩,留下的将是终身的遗憾,但错过了当年的投资机会,却并不打紧,因为投资机会永远都存在,并且永远垂青于那些懂得不断学习和拥有勇气的人。就像《那些年》里说的:“每尝过一次爱情,我都能获得无与伦比的勇气,在跌倒的时候吹拂伤口,然后重新站起。”放下过去,放眼未来,抓住下一个投资机会,你就是理财达人!说到底,理财是一生的功课,我们随时可以从头再来!

  最后,套用《大话西游》里那句经典台词,与所有经历过“错过”的投资者共勉:“如果上天再给我一个投资机会,我会对那个它说三个字:‘我买了’!”

  10年机会逐个数

  2001

  机会:B股

  人物:张培芬


  “回头看看,当时真的什么都不懂,如果真的买了B股,后来赚钱了又没有及时抛掉的话,说不定倒还套着呢!”现年43岁的张培芬是上海某部委的一名公务员,对她来说,2001年B股那波大牛市是她终身难忘的。

  1999年,随着“5.19”行情的启动,张培芬也在同事的劝说下开始投资股票。尽管当时炒股完全是听同事的消息,但在牛市中,这种危险的炒股方法也让她赚了不少钱。到了2001年的年初,单位里开始有不少同事议论B股可能会对内开放了。“当时我压根不知道B股是什么东西,后来听说B股是用外币结算的,还可以T+0交易,风险比A股大,我就有些担心了,因为我生性还是比较谨慎的,之前买A股已经赚了点钱,所以当时也没当回事。”张培芬说道。

  2001年2月19日,传言果真兑现了。张培芬身边不少同事都开始炒B股,而B股也像发了疯似地不停上涨。一时之间,鸡犬升天。“我记得坐我写字台对面的小陈当时只用了0.4美元一股的价钱买了氯碱B股[0.54 0.37%](900908),后来听说到6月份的时候就涨到了1.2美元了,3个多月涨了2倍啊!不过他当时没抛掉,到8月份股价反弹的时候0.8美元一股卖掉了,也赚了1倍多了。”说到这里,张培芬兴奋极了。

  尽管错过了这次由对内开放而兴起的B股大牛市,但张培芬也并没有显得特别沮丧,因为虽然当时她身边不少同事都借此机会赚了一大笔钱,但也有些同事由于贪心而没有在高点离场,最终导致收益少了许多。也有的同事经不住诱惑,在5、6月份的时候追高入场,从而被套在了高岗上。“就说那个氯碱B吧,后来直到2007年大牛市的最顶峰才碰了一下1.2元的高位,现在也才只有5毛多,这种历史性的投资机会错过了以后就很难再出现了。”张培芬总结说。

  点评:1992年2月,B股市场诞生。在经历了最初的混乱后,B股市场的大门正式对境内投资者关闭了。直到2001年2月20日,为了激活B股市场,让海外投资者重回国内,中国证监会和国家外汇管理局正式下发通知,决定自2001年2月21日起,允许国内居民买卖B股。这一政策瞬间打开了沉寂多年的B股市场资金流动大门,从2001年2月19日到6月1日,上海B股指数[247.05 0.02%]涨幅达189%,很多B股个股甚至上涨超过300%,不仅让一大批当年的套牢者得到重新获利的机会,也使不少看准时机的投资者获利颇丰。

  然而与管理层希望通过开放B股吸引外资踏上归途恰恰相反,B股开放之初外资立即上演胜利大逃亡,而“解放者”则是国内的无数散户。就在B股经历了那个“疯狂的春天”之后,立即迎来了暴跌,许多没有认清B股暴涨本质的国内散户再次体会到“纸上富贵”的苦涩。

  此后,关于B股改革、关停或与A股合并的呼声和传闻不绝于耳,但B股真正的改革始终不见踪影。B股市场始终处于A股小跟班的尴尬状态。今天,B股已成了一块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鸡肋。只有少数投资者抱着将来B股改革时可能获取制度性溢价的心理而继续在B股中潜伏。11年前炒B股的热潮也成为了一个不可复制的历史片段。

  2002

  机会:商铺

  人物:刘绍益


  2002年,上海楼市刚刚起步,商铺投资同样也蕴含着很多的机会。如在那段时间投资商铺,既可以做到在价格底部进入,享受到物业本身增值带来的收益,同时还能够分享到铺位租金上扬带来的巨大收益。

  刘绍益是上海人,从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就开始创业,经营一家小规模的印刷厂,家境比较殷实。因为手中有闲钱,在2002年前后,他曾考察了好几个商铺项目,但最终都没买,回头看来,委实错过了不少机会。而错过这些机会的原因,却仅仅只是一念之差。

  2002年初,刘绍益了解到,在徐汇区斜土路、大木桥交叉口处有商铺出售。商铺是金色港湾的配套商业,每个铺位大概将近100平方米左右,开发商承诺“买一送一”,即购买商铺可获赠相同面积的地下室。

  刘绍益除了对商铺很感兴趣之外,还想连同二楼的公寓也一并买下来。二楼的公寓有两个房间朝南,通透亮堂,外面还有一个面积大约50平方米的露台。按照他的计划,考虑把这里改造成为办公室,外面的露台上可以搭个凉棚,如有客户过来,可以喝茶聊天。附带商铺赠送的底层甚至可以摆设备,也做库房、机房。

  不过就在刘绍益选好房,准备交付定金的时候,开发商又提了一次价,公寓从4950元/平方米涨到了5100元/平方米,这让他心里有了一点小疙瘩。他要求售楼小姐打点折扣,但对方就是不肯松口让步,这让他有些耿耿于怀。就在僵持的那段时间,售楼小姐表现得很殷勤,隔三岔五打电话过来,催促他过去交定金,这反而起了反作用,“我认为可能是卖不掉了,才故意找到我”。双方僵持了一个月后,刘绍益明确告诉对方“不要了”。

  后来的市场行情走势让他有些追悔莫及。两年后,商铺由最初的10000元/平方米涨到了25000元/平方米,现在附近出售的商铺挂牌价更是达到了75000元/平方米。同时,随着徐汇商圈辐射,以及周边商业氛围日渐浓厚,不断有品牌店进驻,租金水平开始步步高[24.86 6.92% 股吧研报]升,目前已经达到了10~12元/平方米.天,一套面积大约100平方米的商铺,年租金收入可达40万元左右。

  另外一次机会出现在静安区。2002年的夏天,他得知康定路上有一套面积约80平方米的临街商铺,对方要价8000元/平方米。看过之后其他方面都比较满意,除了面积,因为他想找一间面积大一些的商铺。最后一次见中介的时候,他还带了2万元,准备交付定金。中介见他诚心买房,主动表示免收他的中介费,希望促成交易;房东表示也可以去掉零头。但他最终还是没有把钱拿出来。目前,康定路上的商铺售价已经超过了70000元/平方米。

  还有一次,刘绍益甚至放弃了到手的机会。

  那是在2004年底,一次偶然的机会,在三江路、龙漕路路口,又看到有商铺对外销售。其中一套面积约100平方米的底层商铺,房型正气,让他感到非常满意。开发商报价30000元/平方米,周边公寓已经卖到了19000元/平方米,两相对比,显得商铺售价并不高。也许是因为有了前两次教训,看好房之后他马上取出5万元付了定金。

  但付了定金之后,刘绍益又觉得心里有些不太踏实起来。他发现周边商业氛围很淡,徐家汇[12.48 0.00% 股吧研报]商圈辐射不到这里,因此担心以后商铺难以租出去,造成长期空关。恰好他认识的一个人也想买那里的商铺,于是刘绍益把自己的房号转让给那个熟人,自己来了个“金蝉脱壳”。

  事后,刘绍益承认还是看走了眼。商铺刚刚交付,就被一家国有商业银行看中,签了一份长期租约。而在一年之后,周边商铺的售价便涨到了50000万元/平方米。如今,周边的社区商业氛围逐渐浓厚起来,包括克莉丝汀饼屋、海王星药店、罗森超市等都已进驻。

  点评:投资商铺,除了获得物业本身增值所带来的收益之外,还能因为商铺出租而带来的高额租金回报,所以素有“一铺养三代”的说法。在2002年前后,上海的房价水平尚处于低位,而且除了市中心区域外,很多地方的商业氛围都没有成熟起来,因而在那段时间,投资商铺既可赚到物业增值带来的收益,也能享受到租金上涨带来的长期稳定回报,商铺投资可谓是“双丰收”。

  中原地产对上海历年来商铺投资回报率做了分析统计,发现在2002年前后,平均回报率在10%~12%;即使在2005年前后因为房价的上涨导致回报率有所回落,但也达到了8%左右,比较理想;只是到了2008年以后,才降到6%以下。

  即使在目前,商铺的投资回报率已经回落到低位,但随着城镇化进程的持续,周边区域还是有机会可以挖掘,比如部分目前商业配套一般,但未来人口将大量迁入的区域,无疑能够成为新的“掘金点”。

  2003

  错失的机会:住宅

  人物:崔建强

  下面这个故事,或许大家都会有似曾相识的感觉,因为我们可能不止一次地听到身边有人这样说:“要是我当初把那套房子买了……”

  从下面这个即将登场的故事主角身上,我们发现了这样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很多人一再浪费购房时机。这一次,我们把视角对准了一位“新上海人”,名叫崔建强,陕西人。他的经历,很有代表性。

  上海的住房也曾经有过“白菜价”,崔建强就碰到过。“你绝对想不到,那个时候我曾有机会只花不到10万元,就可以买到一套房”。2000初,由于换了一份工作,崔建强从黄浦区搬到了闵行区静安新城。这个社区是一个动迁房性质的大型社区,于上世纪90年代中期为了配合静安区市政动迁而建。整个新城由十二个分区组成,最早的一区建于1996年底,最新的十二区于2000年竣工。他跟同事一起,在一区租住了一套两房。

  半年后的一天,房东通知他们另行租房,自己准备把房子挂牌出售。可能是出于考虑减少售房成本,比如节约中介费用,房东提醒崔建强,如果他愿意买,可以再便宜一点,总价大概9.8万元即可成交。

  他租住的这套两房面积约72平方米,以房东当时的报价来计算,单价只有1360元/平方米。现在看来,这简直相当于白送!记者在静安新城走访时了解到,目前出自该社区的二手房报价在1.8万~2万元/平方米之间,对比之下,当时的价格连现在的零头都不到!

  但崔建强当时显然没有意识到这是个千载难逢的机会。他说:“当时还是个单身汉,并未成家,买房的欲望不是很强烈。”但现在回头来看,如果当时买了那套房,无疑抄了大底。

  崔建强在一家台资公司上班,随着自己技术水平的提高,收入也多了起来。同时,已经成家的他,随着儿子的出生,买房已经成为不得不考虑的现实问题。他爱人也认为在上海买房更加靠谱,可以把小孩接过来带在身边。

  2003年夏天,已经买了房的同事现身说法,劝他买一套。虽然当时房价又涨了一些,按照他当时的条件,完全有能力承受。崔建强当时已经积攒了大概八九万元,有能力支付首付款。而且按照他当时已经接近5000元的月收入,应付月供没有任何问题。其间,他又搬了两次家,从静安新城搬到平阳二村。不到3年时间,就搬了3次,频繁的搬家让他感到有些疲惫不堪,买房的欲望也很强烈。

  但房价的快速上涨让他感到有点纠结。不到3年时间,附近的二手房价涨到了4500元/平方米,自己辛辛苦苦攒了3年,居然只够付首付款,这让他感到有些不甘。机会往往是稍纵即逝,就在他犹豫的时候,房价不断上涨,原本足够支付首付的积蓄,在几个月之后却发现不够了,这反而进一步打消了他的买房念头。就这样,在犹豫中,崔建强选择了放弃。“我当时要是在上海买了房,现在也是一个百万富翁了。”谈起自己曾经错失过的机会,崔建强自嘲地对记者说,“现在回想起来,我当时为何就不能果断决绝一些,买了再说。要是知道房价会涨到现在这个水平,我砸锅卖铁也要买。只可惜啊,再也没有第二次机会了。”说这话的时候,他举起右手,狠狠地挥了一下。虽然他最终还是在老家陕西咸阳买了一套房,但如果当时把房子买在上海,至少现在老婆、小孩可以每天跟自己呆在一起,一家人有享不尽的天伦之乐。而现在,他只能通过电话,向家人诉说自己的思念之情。更主要的是,在上海打拼了十多年,因为经常换房搬家,那种漂泊不定的感觉已经紧紧地攫住了他的心,没法摆脱。

  点评:近年来房价的上涨,原因非常复杂,诸如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导致需求增加、供应结构不合理、投资性需求比例过大、土地价格快速上涨……在各种因素的共同作用下,房价一路快速上涨。其间在2005年和2008年因为宏观调控和金融危机曾有所停滞,但随后依然保持快速上涨态势。直至2011年宏观调控政策作用显现,房价上涨势头才被遏制住。根据上海市发改委曾经公布的一份市场监测资料显示,在2003年初,包括黄浦、徐汇、静安在内的市中心商务区,中档楼盘售价在7000~9000元/平方米之间,高档楼盘也不过15000元/平方米。包括宝山、闵行在内的外围区域,普通楼盘售价在3300~4500元/平方米之间。而如今,同等品质的楼盘,售价均已上涨了6倍左右。如上述市中心商务区的中档楼盘售价普遍在45000~60000元/平方米之间,外环线附近的新盘单价也超过了20000元/平方米。在这一轮将近10年的“房产牛市”中,不管何时买房,都有赚头,其区别在于赚多赚少。

  2004

  失去的机会:开网店

  人物:陈俊华

  陈俊华目前在一家IT公司任职,生活过得波澜不惊。“其实2004年时候就有同学找我一起开网店创业了。”陈俊华挠了挠头说,“当年没想到啊,现在网购会这么火。”

  原来,当时陈俊华刚刚毕业工作不久,在一家外资小企业上班。“那时候工作也是乱找一气,就想着先埋头干两年,学点东西再说。”陈俊华回忆说。就在那个时候,他本科时候的室友来找他,说是想要一起开家网店创创业。“也是因为计算机专业的关系,大二、大三的时候我们俩都喜欢鼓捣鼓捣电脑,一起搞搞各种硬件、软件的。”陈俊华笑笑说,“后来么也就仗着有些‘手艺’,就帮师姐啊师妹的修修弄弄。”毕业之后,陈俊华的室友继续留校读研,因为空暇时间比较多,就想着找点事情做,然后就想到了开一家电脑数码的小专营店。“他找到我,说是希望一起出点钱,然后他可以主要负责跑货源、硬件技术,我则侧重网店的维护、软件方面,有条件的话还可以在学校附近租一个小的实体店面,反正他有时间,可以提供一些维修等技术服务。”然而,陈俊华跟家里商量了一下,觉得当时网络购物还是“不靠谱”,老百姓的购物习惯、消费心理是一方面,网店在支付、运送和质量保证方面也都有着很多不完善之处。况且自己刚刚工作,既没有闲钱也没有很多精力去忙这些事,“可能也是觉得太麻烦了吧。”陈俊华叹了口气。

  让陈俊华没有想到的是,随着淘宝、支付宝等互联网商务的蓬勃发展,很快网购成了人们的家常便饭,连快递业都跟着火热了起来。前年陈俊华参加同学聚会的时候听说,室友后来就自己开了店,不但在淘宝上已经算是‘信誉老店’,在学校附近的实体店也是小有名气了。“想来还是颇有些后悔的。看看现在新开的网店,已经不像当年那样了,竞争越发激烈,人气、信誉的影响很重要,又充斥着大量仿冒、作假的情况,做实体商品的起步就比较难了。”陈俊华最后说,“回头看看,也只好说是与机遇擦肩而过了吧。”

  点评:跨入21世纪的电子商务发展迅猛,陈俊华读的计算机专业在当时也是十分火热。然而,日新月异的变化仍然超出了不少人的预料。随着8848、ebay易趣等网络拍卖网站的兴起和蓬勃发展,互联网购物逐渐开始进入人们的视线。

  而到了2004年,异军突起的淘宝网加上支付宝平台给网络购物支付方式带来的变化,使得网购真正进入了一个百花齐放的时期。由于较低的门槛和较高的灵活性,网购的魅力一年年地显现,人们的消费习惯和消费观念也逐渐接受了这种改变。电子商务网站的发展也带动了网店创业的发展。然后,到了今天我们再回过头去看2004年的那段时间,网店的创业已经变得很普遍、很大众化了,相对的,我们错过的那份最开始的机遇,如今也就有些不一样了。

  2005

  失去的机会:股市

  人物:黄梦洲


  今年33岁的黄梦洲就职于一家4A广告公司,是同事眼中的小帅哥,因此平时同事们都喜欢叫他“黄帅”。早在黄梦洲上大学的时候,他就跟着父亲一起炒股票。当时A股正处于1999年到2001年的那波大牛市中,然而当他大学毕业后,自己独立操作股票账户时,却迎来了熊市。由于市场低迷,黄梦洲便一直采取短线操作思路,一到止损点立刻认赔出局,而一到止盈点也同样毫不手软,见好就收。

  这样操作一直到2005年,黄梦洲都是有赚有亏,总的来说还算小有收获。然而正是由于习惯于这种熊市思维,使得2005年下半年A股出现上涨的时候,黄梦洲依然认定这只是熊市中的昙花一现,998点肯定还会被跌穿。

  正是在这种惯性思维的指导下,黄梦洲不停地“打一枪换一个地方”,从2005年“打”到了2006年,手里的个股从未持有超过3个月的,但在牛市中,这样的操作却使他的收益落后于大盘,直到2006年9月,上证指数[2426.42 -0.53%]突破1700点后,几经挣扎后的黄帅才停止了短线操作,但到了2007年3月,眼看着股价持续上涨,黄梦洲又忍不住恐惧了起来,清盘出局,这样一来,他又错过了2007年大牛市的大部分收益。此后几年,黄梦洲每每谈起这段投资经历就抱怨说:“熊市思维害了我!”

  点评:2001年,上证指数上摸2245点,随后开始一路下行,虽然其中也有过几次反弹,但终究不成气候,其中股市长期上涨乏力的关键因素在于股权分置问题迟迟得不到解决。股权分置在很多方面制约了资本市场的规范发展和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根本性变革。而且随着新股发行上市不断积累,其不利影响也日益突出。终于在2005年5月,中国证监会发布了《关于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试点有关问题的通知》,标志着中国资本[4.20 0.00%]市场股改的开始。8月,中国证监会等五部委联合发出《关于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的指导意见》,股改开始大规模推行。也正是在股改推行之时,上证指数触摸到了998点的历史低点,突破了许多股民的心理防线,股市“推倒重来论”等极端悲观的舆论甚嚣尘上。几乎是在同一时间,人民币汇改启动,人民币汇价由挂钩美元改为参考一篮子外币,从此开始,人民币步入了长期升值的通道。在股改和汇改两大根本性利好因素的作用下,2005年下半年开始,A股市场蹒跚回暖,2005年10月完成最后一跌后,A股正式步入了连续两年单边上涨的超级大牛市中。然而站在2005年往前看,又有多少股民能预见到这一波澜壮阔的大牛市呢?

  2006

  失去的机会:基金

  人物:薛英


  薛英是上海一家进出口公司的销售总监,平时工作总是安排得满满当当。2005年的时候,薛英在朋友的推荐下,开始涉足基金投资。“我还记得很清楚,那时候我买的第一只基金是上投摩根中国优势,还是冲着当时的明星基金经理吕俊去的。但是买了以后工作实在太忙了,后来这笔投资就给忘了。”薛英说道。

  到了2006年,A股的持续上涨也让她身边越来越多的同事和朋友开始谈论和涉足股市,薛英当时也和丈夫谈起过要不要再买点基金的事。但从事科研的丈夫却对投资这档子事没什么兴趣,还总是以“世界上哪有那么好赚的钱?”“你忘了前两年买股票被套的经历了?”等说法来反驳薛英的主张。

  而此时,薛英由于经常需要出差而将家里的财政大权交给丈夫,自己也鲜有功夫过问,这事也就这么耽搁下来了。就在2006年12月,A股发动了一波气势汹涌的蓝筹股大行情,一时之间群情激奋。薛英看到新闻,于是抽空上网查看自己的基金账户,却突然发现之前买的几只基金都不见了。一问丈夫才知道,原来这些基金早在3个月前就被丈夫赎回了。只是丈夫怕薛英反对而没有告诉她。知道这个情况后,薛英还和丈夫争辩起来,只是丈夫依然坚持认为基金这东西有得赚就不错了,不要太贪心,而且A股当时已经创出历史新高了,随时可能掉头向下。对基金投资并不太在行的薛英听了之后,也觉得不无道理,而且就算现在追高风险也太大了。

  可后来的事实证明,薛英丈夫的想法太过保守了,只可惜薛英在忙碌的工作中,没能花更多的时间去了解市场和打理基金,使得薛英不但在2006年的基金大爆发之年收获有限,在之后2007年的大牛市中也没能有所斩获,错失了人生中最大的一次依靠投资理财致富的机会。

  点评:如果说1998年是中国基金元年的话,那2006年无疑是中国基金大爆发的元年。这一年,开放式股票型、混合进取型基金全年的累计平均涨幅为130%和125%,与上证指数[2426.40 -0.54%]130%和沪深300指数120%的涨幅相比基本持平。这一年,净值增长最高的3个开放式基金分别是景顺长城内需增长、上投阿尔法和上投摩根中国优势(171%)。由此也开启了市场追逐明星基金和明星基金经理的热潮。

  2006年,凡是选择通过基金投资股票的基民,只要持基不动,绝大部分人的收益都跑赢了股民。也正是从这一年开始,在强烈的赚钱效应刺激下,“基民”、“养鸡(基)”等新鲜词汇开始频繁出现在大众媒体上。从此以后,基金也已成为老百姓最熟悉的理财手段。

  这一年,指数基金首次展示出它在牛市中上涨迅猛的魅力。同样是在这一年,封闭式基金在净值大幅增长和折价率大幅缩小的双重作用下,打了一场漂亮的翻身仗,全年所有封基的平均回报率高达148%,年度市价回报率第一的基金泰和甚至高达240%。

  2007

  失去的机会:艺术品

  人物:秦春荣


  为了寻访艺术品收藏、投资领域的人物,记者找到了华东师范大学拍卖研究所的所长秦春荣。没想到,秦春荣一听记者的来意,立刻就笑了:“要说在艺术品方面错过的机会,那真是随手拈来,每年都会有这样那样的故事。我自己在2007年就遇到过一回,到现在还记忆犹新……”

  秦春荣告诉记者,他的爱好比较广泛,喜欢收藏各种类型的艺术品,也经常逛逛各处的古玩市场、拍卖行,这里看看、那里瞧瞧。2007年的春天,一个平日里相熟的古玩店老板打电话给秦春荣,说有件“好东西”让他过去店里看看,“一准”喜欢。当时那家店在徐家汇[12.47 -0.08% 股吧研报]附近的一个古玩花鸟市场,秦春荣第二天中午吃了饭就兴冲冲地出了门。“那天一直下着小雨,我还很清楚地记得是打了个车过去的。”秦春荣顿了一顿,接着回忆道,“我一推门进去老板就招呼我到里屋,神秘兮兮地拿出了一个象牙雕件。”说到这,秦春荣摇摇头,又笑着说,“那真是,突然有种眼前一亮的感觉。”

  原来,老板拿出的这根一米左右的象牙是非常完好的一整根,上面精巧地雕刻了缩小版的清明上河图。秦春荣解释说,象牙的制品历来都是非常珍贵的,整根的象牙更是如此。在艺术品收藏里,象牙跟鸡血石等其他一些收藏品都属于杂项,“而象牙更被称为是杂项里的上品,品质极高,也很适合做成精细的摆件。”秦春荣的话语里透着感慨,“我本就喜欢清明上河图,家里还有一幅1:1高仿的清明上河图的绢画,当时见到这么一根象牙,自然大为动心。”

  虽然喜欢,但老板开出的3万元左右的价格还是让秦春荣很是犹豫。“毕竟按那时候的市场情况,3万元说不上便宜。”秦春荣告诉记者,“那天也真是犹豫了好一会。”由于老板死活不肯让价,最后秦春荣还是没有买下那根象牙雕件,“那时候觉得要不还是先等一等,看看市场的情况再说。”秦春荣叹了口气说,“千金难买早知道啊。”

  “那现在这根象牙能值多少?” 记者急忙问。秦春荣笑了,连连摆手:“现在后面加一个零也不止咯!”他接着说,之后市场渐渐走高,大概过了一年多就后悔了。“后来有段时间真是越想越觉得后悔,可是后悔也没用啊,机不可失时不再来,好东西错过了也就错过了。”

  秦春荣接着告诉记者,由于现在野生动物保护意识的增强,象牙制品已经愈发显得稀缺。而几年前的那根象牙既不是从地下挖出来的猛犸象象牙,也不是较为粗糙的非洲象象牙,而是偏细腻的、货真价实的亚洲象象牙。“再加上老一辈工匠比之机器更为精细的做工,现在真的已经是一货难求了。”秦春荣也是释然般地又笑着说,“价格十倍甚至上百倍地往上翻,也算在所难免的了。”

  点评:随着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无论是文化上的精神需求还是金融的投资需求,都大大促进了艺术品市场的繁荣。2005年末、2006年初,我国艺术品收藏爱好者和投资者已达7000万人,一片“全民参与”之势。2006~2007年,作品的流拍、价格的下跌却使得买家进入了一定的迟疑观望,市场的火热态势有所降温。不过,艺术品投资作为继金融投资、房地产投资后的新方向,依然越来越多地受到投资者的关注和认识,市场在短暂的停歇之后很快一路走高。

  到了2009、2010年,各种100%成交率的拍卖专场、过亿元的拍品频频出现,许多专家都惊呼“天价”、“看不懂”。应该说,收藏市场虽不像股市、楼市有着明显的大起大落,可是近年来投资热点的频频出现,使得收藏市场不管是投资者的数量还是藏品的类别都大大地扩充,渐渐成为了一大新的投资方向。艺术品市场本就充满遗憾,站在今天回首那个价格低、赝品少的2007年,我们错过的机会真是数不胜数了。

  2008

  失去的机会:读MBA

  人物:杨文


  如果说投资股票、基金、房地产、金银币是外部投资的话,那么给自己充电便可以理解为内部投资。对于职场一族来说,培训、再教育也是提高职场回报率的有效途径,不过那些年里,投资自己的成本也在一路上涨。

  提及MBA学费的一路飙升,杨文不由地唏嘘。

  2008年,在职场历练了四五年后,杨文觉得自己的职业生涯正出现瓶颈。“每天做的是差不多的事情,工作的热情也开始消减”。让杨文觉得比较苦闷的是,短期之内也看不到职场提升的希望。在一家证券公司工作的他开始寻找新的职业机会。不过,在面对自己心仪的职位时,杨文觉得学历是一道门槛。“虽然对于职场来说,经验、能力是更重要的指标,但是学历也是一项硬性指标。”毕业于一所非知名高校,杨文始终觉得必须拥有一张硬PASS.

  杨文选择了上海交大安泰管理学院的业余班MBA,杨文的打算是一边工作、一边进修,花上两年的时间为自己“增筹”。“工作之后再念书何其不易!”杨文感慨说,“每天要花几个小时复习备考,对天天上班的人来说太难了。”坚持了一个月,杨文最终放弃了考试。“可以说,这是一次让我非常后悔的放弃。”杨文这样说。去年,已经跳槽到一家基金公司工作的他再度拾起了进修的愿望,“职场生涯越往上走,受到的限制越来越多。”杨文告诉记者,刚刚公布的笔试成绩还算理想,不出意外的话,到9月份就会再次走入校园。

  不过,让杨文有些吃惊的是,4年间,MBA的学费已经出现了飙涨。“我记得2008年的学费是8.8万元”。但4年后再度报考,杨文在招生简章上看到的学费是18.8万元。“是的,最初我以为自己看错了,但是没有错,4年后学费涨了10万元”。

  点评:事实上,这并非个案。从2008年开始,各大商学院MBA、EMBA的学费就从微调改为了猛调,上涨的幅度丝毫不亚于房地产市场。上涨幅度最大的两年分别出现在2009年和2011年,其中2009年不少商学院的学费上涨幅度超过30%,2011年知名商学院的学费上涨幅度则达到了50%~60%。一方面,MBA教育的投入成本处于上涨,另外一方面学费价格也反映出了再教育市场的供需关系。像2008年、2010年所出现的经济不景气,大批职场人士选择到商学院就读以图职场再造,也推动了MBA、EMBA的学费大幅上涨。此外,像长江、中欧这样的最贵商学院,每年则保持4万~5万元的学费增长速度。

  2009

  失去的机会:黄金

  人物:马明强


  那些年,黄金无疑是最牛的投资品之一,从百元的价格起步,黄金一路上涨到400元/克附近。黄金吸引了诸多投资者的关注,也给更多的投资者带来了遗憾。

  马明强年届五十,有一些积蓄的他一直想找一些给财富增值的途径。关注起黄金,还要从女儿送他的生日礼物说起。女儿为了表孝心,在老马过生日的时候送上了一根50克的生肖金条。让老马没有想到的是,一年多的时间里,金价就从150元/克涨到了200元/克。

  女儿介绍说,金店售出的生肖金条,涨幅大的金条还可以回售到金店。2008年,老马的股票、基金都大幅缩水,唯一增值的就是这根金条。老马一下子对黄金投资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平时也格外关注和黄金投资相关的各种信息。

  不过,老马的投资理念是绝不跟涨,因为前几年的证券投资市场给了老马异常惨烈的教训。可是老马没有想到的是,正是“绝不跟涨”这一点让他在黄金单边牛市里一而再、再而三地错过投资良机。

  2009年春节,老马打算用这一年的年终奖来开始自己的黄金投资。但是,让他没有想到的是,在经历了2008年的下行后,黄金走出了一波凌厉的行情,从750美元/盎司的位置一路走高,两个多月的时间,涨幅就达到了惊人的30%。“差点触到1000美元/盎司”,老马至今仍然记忆犹新。“春节那段时间,我一直都在金店里看行情。”老马回忆说,尽管黄金涨势喜人,但对于还没有入场的他来说,“买”还是“不买”成为了放在老马面前的难题,“总不可能只涨不跌吧?”最终老马决定,等一等,等金价跌下来再做打算。

  不过,让老马没有想到的是,2009年全球的货币宽松政策,疲态不减的美元为黄金提供了充足的动能。这一年,金价从1月起步,这也是全年的最低点。

  白白错失了这次机会,老马不由地有些灰心。“越来越多的媒体开始关注黄金,越来越多的银行开设了黄金业务”。通过这些投资者教育活动,老马了解到,比起实物黄金来,账户黄金更加适合作为交易的工具。“我的亲戚在银行工作,在她的推荐下,我还到银行开办了黄金账户”。不过,老马之前购买的一笔银行理财产品没有到期,老马只得再做等待。这一次,老马真是“肠子都悔青了”,2009年9月份,黄金再次迎来了一波强劲的上涨,一路扶摇直上,直接冲升至1000美元/盎司上方……“历史总是在重演,”老马不无悔意地说,“调整的时候,总担心金价会掉头向下;上涨的时候,不敢盲目追高;下跌的时候又担心自己被套牢。”正是犹豫不决让自己失去了一次又一次的投资良机。

  点评:其实,很多人在看老马的故事时,都会从中看到另一个自己。我们往往会羡慕那些投资高手,他们总是能够抓住这样、那样的投资机会,从此收获自己的第一桶金,从此财富攀升,从此坐拥财务自由。但是事实上,很多机会就在我们的身边,和我们擦肩而过,甚至把我们撞得肩膀疼,但是只有回望的时候,我们才会懊恼地说:早知道!

  事实却是,如果我们缺乏投资的判断力和决断力,再好的黄金机会也不会降临到我们的身上,下一个十年,你可能还在懊恼那些你错过的机会。

  2010

  失去的机会:金银币

  人物:李力


  在2010年金银币行情来临之前,李力就已经开始接触金银币。但遗憾的是,他跟这波行情却没有多大关系。

  李力是杭州人,在上海工作。他的一位朋友在上海一家拍卖公司任职。在朋友的影响下,他也慢慢开始关注起金银币来,并经常参加与此有关的活动。2009年底,他的朋友预感到金银币会有一波行情,因为当时上海卢工和北京马甸两大国内最大的邮币卡市场中,金银币交易人气变得旺盛了起来,因此建议他趁早买一点金银币放在手上,等待行情的到来。其实,经过一段时间的接触,李力自己也已经意识到,长期投资金银币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因为总体来看,其每年保持一定幅度的增长,很稳定。

  朋友给他推荐了1981年中国辛酉(鸡)生肖金币。李力的属相也是鸡,因此对这枚生肖币产生了天然的好感。2009年底,他在网上看到有人报价5000元对外出售。在2010年春季的拍卖会上,这枚生肖币拍到了8000元,比较之前的价格,有了不小幅度的上涨,他又害怕买到高价,没有出手。

  心有不甘的李力来到上海卢工邮币卡市场,功夫不负有心人,居然找到了一整版10枚1981版生肖鸡,要价7500元一枚,比春拍的价格还要实惠一点。不过店主不愿意分开出售,希望有人一次性买走。同行的朋友也劝他“拿下”,因为该金币的总发行量只有5000枚,存世量并不大。但考虑到要掏出近8万元真金白银来收藏这一种金币,他又有些吃不准了。随后,这枚生肖鸡的价格走势大大出乎他的意料,2010年底最高涨到15000元,而且10枚整版因为比较罕见而价值更高。

  错过1993年1/10oz和1/20oz观音菩萨金币(有S版),让李力至今还有点懊恼不已。这种金币有两种版本,一种是右下角不带“S”字母的,在国内发行,实铸量不小;而另外一种为带“S”字母(被称为“有S版”),在海外发行,经经销商证实,发行量不大,因此收藏价值较高。但在2010年初,这个消息并不为藏友所了解,因此两种版本的价格差不多,1/10oz市场价为2500元/枚,1/20oz约2000元/枚。在2010年的春拍上,李力看到了“带S版”的观音菩萨金币,朋友表示佛教题材的金币也有不小收藏价值,可以考虑买下来收藏。但在李力看来,这种之前涨势并不是特别突出的金币,可能不会有很抢眼的表现。因此当价格超过自己的心理价位2400元之后,他便没再举牌。他的放弃却意味着巨大的损失。结果在2011年1月的拍卖会上,1/10oz有S版金币已经飙升至7700元/枚,而1/20oz金币因为存世量只有1000枚左右,价格更是飙涨到19800元/枚。

  点评:金银币收藏真正为人们所了解并熟知,是最近几年的事情。早在1997年,因为邮币卡市场的投机风盛,金银币曾经也火爆过一阵。比如三国银币,价格曾经炒高到3000元/套。但随着邮币卡市场泡沫的破裂,金银币也受到波及,因此在随后很长一段时间内,一直处于低迷状态,直到2006年才有所改善。总体来看,金银币从2007年开始明显上涨,到2008年年中,涨幅大概在50%左右。但2008年的金融危机爆发,从当年秋天开始价格出现回调,幅度达到15%~20%。2009年前三个季度市场走势不温不火,但年底便表现出复苏迹象,进而酝酿出2010年的大行情,上半年在2009年的基础上普涨一倍,夏歇过后,秋季行情再次出现翻番景象。

原文地址:http://www.xici.net/d165794794.htm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心灵创富|上海现金流游戏    

GMT+8, 2024-11-16 07:33 , Processed in 0.069024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