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灵创富|上海现金流游戏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400|回复: 0

[技巧] A股历史上六波大反弹起涨股大总结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10-26 11:04:5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A股在绵绵不休的阴跌中又走过了半年。自2011年4月中旬上证综指创下3050点年内高点后便一路下行,至今已跌去了600余点,跌幅达20%。如果按国际上流行的算法,从高点回落20%算是进入熊市的话,中国股市无疑又一次跌入到了熊市的深渊。至三季度末,看空的声音已经弥漫了市场。

  我们现在虽然无法预知底在何方,但是中国股市历来拥有其独特的一面:“暴涨暴跌”,往往就是陷入“跌也跌过头,涨也涨过头”的轮回中。即使面临的是深不见底的股市,我们也要做好准备。

  而经过历史数据的统计后可以发现,流通盘小、股价低,拥有一定的资源垄断性、具备资产重组预期往往会成为暴跌后反弹的“急先锋”。

  从历史数据中看市场底

  底是什么?对于股市来说,底是个区域,而不是点位。纵观A股这些年来的历史走势,几乎每一次的底总是在人们还充满争议的时候就已经悄悄来临,而当发现底部的时候,其实股市早已脱离了底部,这就是人们经常所说的:行情总是绝望中产生,犹豫中上涨,疯狂中下跌。当我们现在回头再来看这些底部时,发现底其实是有特征的,是可以感知的。

  于是,我从公开资料中搜集了一些A股历史上几次重要底部时的一些特征,试图摸清A股目前所处的位置:

  底1:1992年11月9日,点位386,平均市盈率15倍左右,平均市净率1.5倍左右。

  底2:1994年7月18日,点位325,平均市盈率12倍左右,平均市净率1.2倍左右。

  底3:1996年1月18日,点位512,平均市盈率19.44倍左右,平均市净率2.44倍左右。

  底4:1999年5月19日,点位1043,平均市盈率19.53倍左右,平均市净率1.89倍左右。

  底5:2005年5月24日,点位998,平均市盈率15.87倍左右,平均市净率1.7倍左右。

  底6:2008年10月27日,点位1664,平均市盈率14.24倍左右,平均市净率1.95倍左右。

  历史上这6次底部,市盈率都在20倍以下,平均为15.31倍;市净率大致在2倍附近,平均为1.76倍。

  历史事实证明,这21年来,平均市盈率在15倍左右的时候,市场就是一个底部区域。从这些年来的历史经验来看,市盈率这个指标应用在大盘指数的判断上比运用在个股的判断上相对来说比较容易把握,市盈率超过60倍就是顶,低于20倍就是底部区域几乎成了这十几年来的铁律。在过去的21年里,如果每次在A股平均市盈率低于20倍的时候进行中长线布局,你抓到的就是底部;超过60倍的时候清仓卖出,你就是逃顶高手。

  2008年,当上证指数跌穿2000点时,人们讨论最多的是经济会不会持续低迷,会不会有越来越多的企业倒闭,CPI何时见顶,于是,当时股市上的悲观情绪越发严重,看空者越来越多,看空的点位也越来越低,更有甚者已经看空到千点以下。这与目前的市场环境也多少有些相似:CPI何时见顶、房地产调控对实体经济的影响有多大、中国经济会不会出现滞胀等等。

  根据中证指数公司的最新数据显示,截至10月10日收盘,沪深300静态市盈率为14.89倍,沪市平均市盈率为16.12倍,这个数据已经接近上证指数2005年998点时的15.87倍,16.12倍是个什么概念?在A股历史的5次大底里,出现过最低的平均市盈率是12倍左右,那是1994年7月18日,历史上仅此一次,其余的4个底部里,有3次底部的市盈率均在15倍左右,分别是1992年15倍、2005年15.87倍、2008年14.24倍,只有1996年那次大底是在19.44倍左右。从历史的角度来看,目前A股的估值已经处于历史的最底部。暴跌之后是暴涨

  以1990年12月19日为基期,中国股市从100点起步。1992年5月26日,上证指数就狂飙至1429点,这是中国股市第一个大牛市的“顶峰”。在一年半的时间中,上证指数暴涨1300多点。随后股市便是迅猛而恐慌地回跌,暴跌5个月后,1992年11月16日,上证指数回落至400点下方,几乎打回原形。

  上证指数从1992年底的400点低谷起航,开始了它的第二轮“大起大落”。这一次暴涨来得更为猛烈,从400点附近极速地蹿至1993年2月15日1536.82点收盘,仅用了3个月的时间,上证指数就上涨了1100点。

  股指在1500点上方站稳了4天之后,便调头持续下跌。这一次下跌基本上没遇上任何阻力,但下跌时间较上一轮要长,持续阴跌达17个月之久。1994年7月29日,上证指数跌至这一轮行情的最低收盘点位333.92点。

  由于三大政策救市,1994年8月1日,新一轮行情再次启动,这一轮大牛行情来得更加猛烈而短暂,仅用一个多月时间,上证指数就猛蹿至1994年9月13日的最高点1053点,涨幅为215%,随后便展开了一轮更加漫长的熊市,直至1996年1月19日,上证指数跌至512.80点的最低收盘点位。这一轮下跌总计耗时16个月。

  经过连续下跌,1996年1月股市终于开始走稳,最低点已经探至512点,新股再次发行困难,管理层被迫停发了新股,而政策也开始偏暖,券商资金面开始宽裕,各路资金也开始对优质股票进行井井有条的建仓。第三次牛市启动,崇尚绩优股开始成为主流投资理念。火爆行情非同寻常,管理层连发12道“金牌”亦未能阻止股指上扬,直到1997年5月10日印花税由3‰上调至5‰。

  在经历一年牛市后,这轮大调整也是因为过度投机,在绩优股得到了充分炒作之后,到1999年5月18日,股指已经跌至1047点。这两年间,股市的扩容继续疯狂进行,规模出现了难以想象的扩张。严重的供需矛盾使二级市场出现极度失血,持续两年的熊市就此展开。

  第四次大反弹俗称“5·19”行情。由于管理层容许三类企业入市,到1999年5月,主力的筹码已经相当多了,市场对今后将推出的一系列利好抱有很高的期望,1999年5月19日《人民日报》发表社论,指出中国股市会有很大发展,投资者踊跃入市。

  第五次大反弹的起点来自2005年5月股权分置改革启动,开放式基金大量发行,人民币升值预期带来的境内资金流动性过剩,资金全面杀入市场。

  最近的一次大反弹事件随着4万亿元投资政策和十大产业振兴规划,A股市场掀起了新一轮大牛市,股价从1664点涨至3478点,在不到十个月的时间里股价大涨109%。直到2009年7月29日第一只大盘股上市和紧缩的宏观政策出台才阶段性结束了第八轮牛市。

  政策救市常出手

  中国市场带有明显的“政策市”特征,且近年来随着开放程度的提高,对国际形势也非常敏感。从中国股市21年的历程看,市场的中长期走势是与大的宏观经济周期息息相关的,往往宏观调控的主基调,也决定了市场的弱势。

  1994年7月29日,历经了17个月的漫长下跌,上证指数从上一年的1558点一路跌到这天的333点,此刻,监管部门也在行动,证监会一直在摸索救市的途径。当年8月第一个交易日,“三大救市政策”——年内暂停新股发行与上市、严格控制上市公司配股规模和采取措施扩大入市资金范围传遍了全国。

  救市消息激起了巨大波澜。周一开市,交易大厅里人山人海,上证指数单日暴涨33.64%,个别股票甚至翻了一番;深证指数也狂涨了31.28%。那一周的5个交易日,沪指从333点直升到683点,升幅达104%。政策催生的新一轮牛市来了。

  “三大救市政策”通过限制股票供应、增加入市资金范围,恢复和提升了股市信心,一举扭转了绝望中的市场。

  在此后的几次不同程度的股灾中,救市始终相伴。尽管表现形式各不相同,但引发的主要原因却基本相似。股市扩容、入市资金减少及宏观调控等因素是导致股灾的主因,对应的救市主要政策措施也不外乎“限制股票的供应、增加入市资金的范围”。

  如降低印花税、暂停新股发行等都是之后政府调控股市的常用手段。

  2008年“有形之手”继续出击。2008年9月18日,多部委同时出手,推出“支持央企增持或回购上市公司股份”,“交易印花税单边征收”,“二级市场自主购入工、中、建三大行股票”等措施,但依然没有阻止市场创下新低。至当年10月28日,上证指数跌至1664点,相比年初跌幅超过七成。

  而就在本周一晚间,“救市政策”再度出手,中央汇金公司自10月10日起已在二级市场自主购入工、农、中、建四行股票,并继续进行相关市场操作。

  对此,业内人士普遍认为,A股经过长期下跌后,迎来了重要的“政策底”。

  英大证券研究所所长李大霄认为:此次汇金出手不同于社保基金和保险资金,更能代表管理层救市意图,和2008年股市处于底部区域一样,对稳定市场、夯实底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目前,汇金增持四大行后,只差一些税收政策利好,这是很积极的信号。”反弹先锋的四大基因

  回顾历史总是期望能为未来指路,股民以后投资的方向是什么?通过比较A股市场上六次重要底部产生后的一波连续上升攻击浪中个股的表现后,我们发现,能够在熊市后迅速恢复元气的股票普遍具备四大基因:流通盘小、股价低,拥有一定的资源垄断性、具备资产重组预期。

  虽然这六次重要底部产生后的一波连续上升攻击浪中,大盘涨幅最大也只不过接近1倍,而个股涨幅却是十分巨大,六次反弹中,涨幅前十名的个股涨幅平均都超过150%。

  如果说1996年之前的两次反弹,沪深股市还有齐涨共跌的影子的话,那么从1996年后,个股行情更加体现出多元化。1996年5月起的大反弹主攻对象为绩优股;1999年掀起了科技股革命;2005年有色金属股和航天军工股涨幅居前;2008年的领涨股变成为了资源股和房地产股。

  虽然涨幅榜上的板块变化万千,但是其中还是有一些共性的。

  其一,小盘股。盘子中等偏小的股票中更容易出现中长线牛股,如1996年那波反弹涨幅前10名的股票平均流通盘仅为8900万股,其中涨幅最大的创元科技涨幅高达888.98%;流通盘最小的长城开发的涨幅也达到629.80%。

  1999年那波反弹涨幅前10名的股票平均流通盘仅为8100万股,其中涨幅最大的水井坊涨幅达到177.17%,流通盘为4284万股;流通盘最小的新南洋涨幅也达到158.37%。

  2005年掀起的“股改行情”中虽然涌现了一批蓝筹股,但是在一波上涨过程中,涨幅前10名的股票平均流通盘也只有9300万股,其中流通盘为2925万股的新疆众和的涨幅达到327.23%。

  小盘股永远是个魔方,小盘股在N年中之所以会给投资者带来N倍的收益,并非靠上市公司的业绩带来的分红,而是通过不断地送股和资本公积金转增股本,原先的小公司做成了大公司,投资者跟着公司的扩张分享到的是扩张的成果。

  个股的高送转一般都会引来资金不同程度的关注,往往都会引发高送转行情,而中小市值个股往往成为高送转的集中营,因为中小市值个股才有强烈的股本扩张要求。

  从产业发展的角度看,中小盘上市公司多分布在国家鼓励支持的行业,可以享受国家产业扶持政策,比如新兴产业等公司多为中小盘股。

  小盘股的股本扩张能力强和小盘股容易控制及重组成本低、容易进行业绩包装是小盘股股价暴涨、跑赢大市的关键。只要有利于小盘股走强的因素依然存在,今后仍可能重演小盘股纵横天下,独霸牛股的局面。

  其二,低价股。细数近六波反弹第一波的牛股我们发现,它们的起步价通常都是在10元以下。2008年那波行情涨幅居前的中南建设启动时的价位只有2.96元。

  低价股走强不是偶然,而是必然。要么它们的基本面发生重大变化,业绩保持长足增长,要么进行了重大的资产置换、资产重组。

  由于股价低,个股在启动之际往往爆发力强,容易制造出强烈的赚钱效应,低价股的炒作最具群众基础,最能吸引做多资金关注。

  而今年以来随着股指不断地走低,低价股“军团”再度扩容。截至2011年10月11日收盘,有20只个股股价低于3元,有80只个股的股价低于4元。

  现在不少股票已经跌到金融危机最严重时上证指数1600多点的水平,股市已经到了安全区域。但由于首先股市缺资金,再便宜股票也没资金承接;二是没信心,虽然说现在持有股票只是输时间而不会输钱,但究竟这个时间隧道有多长,谁也把握不准;三是扩容继续,有限资金被分流,导致市场更没信心,所以这批股票依然低迷,所以只能继续等待。

  其三,资源垄断性。物以稀为贵,自然是越是稀有的东西拥有越高的身价。稀缺品种的投资价值正是源于其高度的稀缺性。而对于稀缺性来讲,至少应该具备以下属性:首先具有不可再生性或者再生速度远赶不上开发使用的速度,开发一点少一点,使用一分便少一分;光有稀缺性还不够,同时还得具备充分的定价话语权,这就是为什么最近两轮大反弹中,我们总能看到有色金属股冲在涨幅最前列的原因。

  其四,具备重组预期。重组股可以用“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来形容。每年都有已暂停上市多时但通过重组再度上市的个股复苏。在恢复上市后,这些个股往往还以不小的涨幅惊艳全场。

  重组概念从未消停过,一波刚去,一波又来,可是,其中真真假假,让投资者也经常是“几家欢喜几家愁”。

原文地址:http://guba.eastmoney.com/look,gssz,10092911.html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心灵创富|上海现金流游戏    

GMT+8, 2024-12-22 22:29 , Processed in 0.079329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