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灵创富|上海现金流游戏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954|回复: 0

[新闻] 第六届上海保险论坛文字实录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6-10 07:31:4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10年6月9日,13:00~16:30,和讯网将为您现场直播第六届上海保险论坛,敬请关注。(13: 37)


  靳松:在座的各位领导,各位嘉宾,由解放日报主办的保险论坛,今年是第六届,我也非常荣幸作为保险论坛的主持人,已经连续参加四届,在座有很多是我的老师、朋友、兄弟姐妹。现在公众的保险意识越来越强了,尤其是对于有一族来说,不上保险在目前来说几乎是没有的。另一方面,现在保险所面对的公众基本上都是类似于我这样的“刁民”,所以也要了解这方面的保险知识。今天我们和大家一起探讨入世十年保险业的得与失。现在保险市场财险当中,车险的比重越来越高,各家保险公司对车险越来越注重,但是这是不是好的发展趋势,其中有没有一些问题。接下来我们就和大家探讨一下。(14: 14)


  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各位学者,各位同行,大家下午好。欢迎参加由解放日报保险周刊主办的一年一度的上海保险论坛。应该说在这样一个非常炎热的午后,来自于国内各个方面的专家学者,以及上海的同行在这里聚集一趟,探讨入世十年保险业的得与失是非常有必要,也是非常有意义的。我们也希望通过今天下午,我们在这里悉心的聆听各位专家的观点。接下来我介绍一下到场的各位嘉宾,复旦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党委书记石磊先生,和讯网首席运营官陈剑峰先生,解放日报经济部主任何洛先先生,复旦大学保险研究所所长徐文虎先生,中央财经大学保险学院院长郝演苏先生,海尔人寿保险有限公司总裁张力先生,著名的财经评论家叶檀女士。复旦大学保险系主任陈冬梅女士,和讯网华东区总经理钟建文女士,解放日报经济部副主任马女士,解放日报广告部副主任张国富先生。光顾今天论坛的还有来自上海保监局的领导,上海保险工会的领导,保险机构和新闻界的朋友们。欢迎各位的到来。接下来我们首先有请复旦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党委书记石磊先生致欢迎词。(14: 15)


  石磊:欢迎各位朋友,这是一个非常好的主题“入世十年保险业的得与失”,好就好在利用入世十年这个特殊的时间概念,也在我们应该总结一下他的得与失了。也非常高兴有这么好的一个主题,学界、保险机构、保险管理部门以及关心保险业发展的各位朋友,和各位朋友探讨和中国保险业发展相关的深层次问题。说深层次问题好象有一点冠冕堂皇,其实一个学科,一个领域经过多年的发展,浅层次的问题,最初从不熟悉到熟悉,尽管其中有一部分有待于进一步体制改进、深化得以完善,但还有一部分,更多术语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产生的新问题。如果说满足于过去对这些问题的认知来讨论这些新问题,显然捉襟见肘,社会、公众都感受到这一点,学界特别认识到很多深层次我们不能回避。比如说近一段时间最短的时间当中,一系列的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其实都和保险业深层次的问题有关。188亿走出去的项目,本来可以得到保险赔付的,最后个位数都没有拿到,什么问题?因为我们对这个世界到底有什么样的不确定性,有多少的不确定性不知道。于是走出去,2000年提出来的这个战略和走出去相关的保险业如何配套,如何支持国家的战略也是一个大问题。(14: 15)


  也是在最近,中国一系列频繁发生的,过去曾经也发生的,但是没有引起关注的自然灾害的问题。中国是一个灾害频发的国家,这就注定他的保险和其他国家不一样,同时一个市场和国家又有来自市场的不确定性。我们周遭有很多的陷阱,而这些陷阱无论哪一个都可能意味着我们最终一个人要抵御这些不确定性,或者是减少这些不确定性带来的风险而无能为力。如何把个人有效的和保险业务联系起来,这就是一个问题。(14: 15)


  同样在最近,日本东京电力的事件,引起了一系列国际著名保险公司,保险研究人员的深层次的关注。比如说一号机组申请赔付,要求谁赔?要求美国通用电器赔。通用电器一查当年的保险合同,发现这不是他们的责任。然后去找再保险,找瑞士联邦再保险,找慕尼黑再保险,他们说我们保险也有期限的,但是你在技术周期过后20年,这个我们不承担赔付。这些事件,对于我们保险业来说没有了,他是值得我们深入思考的一系列的问题。(14: 16)


  一个人口大国,一个经济市场化的人口大国家,一个发展中的大国,一个对国际保险业务在公众层面上基本上都还不是很熟悉的这样一个国家。我们保险理论,保险教育,保险宣传,保险研究,还承担了一个非常重要的责任。那就是我们培养我们的受众,以至于我们在发展业务的时候,有很好的社会基础,和我们发展的要求、目标相匹配。否则我们就只是自言自语。(14: 17)


  诸多来自保险领域当中的分歧、误解都和这样的现象有关。所以我们复旦大学保险专业,从人才培养来说,可能我们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如何借助于社会各界与保险业务发展相关的人才,大家对保险业的研究当中的成果来改善我们的教育结构,知识结构,培养方式。我们也有义务跟在座的各位一起来合作,寻求很好的合作平台、合作途径、合作机制,来使每一个单位都捉襟见肘的事情做到更符合国家对保险业的要求。其中就包括针对人在面临市场和自然以及身体诸多不确定性的情况下,我们怎么能够减少那些风险敏感性最大的不确定性。把我们的生活安全、生产安全,国家和家庭,人和财产的安全与保险制度和保险机构的设计有效结合起来。我们有需求,加上有效的供给,这个领域就一定可以发展的很好。(14: 17)


  我们不断的提出更高的要求,因而我们有更高更好水平的供给。我们就在这样一个动态的均衡体系下不断产生新的需求,不断有新的供给。借助这样的供求机制,我相信我们的保险论坛在每次确定他主题的时候,都会感觉尽管和上一届的话题有所区别,但是他是一个拓展的话题。如果说每次都可以这样,我想这是我们的成功。最后我代表复旦大学经济学院,作为今天会议的一个合作单位,相信这个会议能够在大家的关注和讨论下,可以或者新的认知,向社会传递更重要,更新的信息。推进这个论坛一届比一届办的更好。谢谢大家。(14: 17)


  靳松:非常感谢石磊老师。刚刚的讲话也让我们有一些思考,现在的社会我们关注的越来越多,不再像以前那样只关注我们的家庭,我们周边的环境。我们现在更多关心生态环境、食品安全等等,作为市场当中非常重要的经济主体,保险业在当中能不能发挥更大的作用,这是给予我们新的话题和思考。这一次论坛也得到了和讯网的大力支持,下面我们有请和讯网首席运营官陈剑峰先生致词。(14: 17)


  陈剑峰:各位领导,各位嘉宾,下午好。每次到高校的讲堂讲话,心里都非常的忐忑。(14: 17)


  今年是我国十二五开局之年,整个金融体系面临一个比较大的转型。作为体系当中的一个重要的力量,保险更面临着新的挑战。今天我们非常荣幸的请到了在保险领域的著名的专家,业界的代表,来共同回顾中国保险业在近十年来所走过的风雨历程。在过去的十年当中,中国的保险业应该说经历了非常快速的发展时期。我的同事给我提供了一些数据,国内的保险收入从2001年的2100亿到2010年时,达到了1.47万亿。保险机构也从原来的十几家,发展到了现在的150多家。更重要的是我们中资保险机构在过去十年里不仅经受住了开放所带来的各种冲击,而且从各种数据来看,尽管外资保险公司的数量从整体上达到了40%,但是47家外资保险所占的市场份额只有2.8%。这样的一种市场表现让我们对中资保险公司未来的乐观发展有充足的理由。入世不仅带来了几十家外资保险企业,更为中国保险企业发展带来了先进的理念,过去十年对中资保险公司而言,是不断学习、创新、进取的十年。现在的中资企业已经不像十年前刚刚面对开放时那种诚惶诚恐的心情。相反这十年,让中国的保险企业产生了更大的信心。(14: 17)


  我们尽管看到了这么好的成绩,但我们依然要谨慎客观的看待中国保险业在过去十年的发展,尽管国内保险机构在份额和业绩上有很好的发展,但是自身发展面临的困境也是不言而喻的。比如说国内保险业如何在当下新的保险市场格局下谋求新的发展动力和方向,如何进一步改善国内普通民众对保险业的认识和感知。如何有效的抵御和控制来自境外金融领域的系统性风险,这些对中资保险企业未来发展都至关重要。(14: 18)


  我是做互联网的,所以在这个领域,我们从互联网领域当中也可以看到一些中国保险业未来发展的很重要的拓展方向。十几年前,有一名著名的书叫《网络化生存》,现在,如果说我做一个调查的话,你们每天生活当中已经有足够的时间花在网络上了。尤其是最近的微博,像我们叶檀女士用网络非常多,也是我们非常好的网站的合作伙伴和朋友。经常给我们写很多文章,她给我们贡献了很多的“叶读素”,现在最核心的人群已经把网络作为一种生活方式。最近还有一个名词叫“微博控”,意思是说每天离不开微博了。很久以前,有很多人已经离不开我们的即时通讯,比如说QQ、MSN这些。那些能够买得起保险的群体,基本上已经把网络作为一个重要的生存方式。所以如何利用网络的手段,利用网络先进的技术方法。把数据、产品可以很好的整合,去贡献给我们的用户。(14: 18)


  现在中国互联网的用户超过4亿,而且每年很快的发展,很快就会突破5亿、6亿,经过我们的调查,这当中20%-30%的人是有余钱可以进行一定的理财管理,有足够充分的理由要去购买保险。但是这的一个市场,现在我们被每天打来的电话弄的不胜其烦,这样一个强烈的需求,被一些做坏了的市场行为。这当中如何利用网络完成,因为网络最核心的方法是一种主动式的访问和选择,而不像现在不得不接的电话和短信,他是一种更良好的方式去工作的一个平台。我们做财经网络做了十几年,我们在整个保险领域也一直是我们关注的重要领域,我们每天都有几百万的用户访问,我们希望给他们提供更好的咨询和服务。所以我也想利用这样一个平台,呼吁大家在下一步转型发展创新当中更多的利用网络,更好的利用网络,为自己的企业发展服务,为我们中国的中产阶级服务。(14: 18)


  借助这个机会,也是提出这样一点想法,最后衷心祝愿本届上海保险论坛圆满成功,祝大家渡过愉快的一天,谢谢大家。(14: 18)


  靳松:在几位嘉宾开讲之前,我先抛个砖,今天我们的主题是“入世十年保险业的得与失”。既然说到得与失,我们很希望接下来的几位在演讲当中可以总结出你们的观点,这十年来,中国的保险业到底是得多一些,还是失多一些。我手上有一些数据,中资保险业务收入,从2001年的2000多亿到1.3万亿,增长了6倍多,总资产从2001年到2010年增长了十倍。在刚刚入世的时候,大家把外资企业认为是狼,而中资保险机构认为是羊。而十年后,我们发现外资企业的狼有点像灰太狼,而国内的中资机构更像是喜羊羊。您觉得这十年来,得多还是失多?(14: 37)


  徐文虎:讨论十年,我想先回顾一下入世时的情景。那天晚上马永蔚打电话给我说,朱镕基总理已经拍板保险业准备签约。入世谈判咬的最紧的是保险,不是银行也不是证券。现在我们可以体会一下他当时的心情也很紧张,压力很大。我们也不知道做一些什么准备,但是在经济圈当中,当时总有一句话,如果说狼来了,要吃掉的也是那些有病的羊。当时是抱着这个心态。十年之后,实际上把这个概念是淡化了,十年后我们来讨论这个题目,有意义吗?有意义,毕竟十年过去了,淡化是一种很强烈的表现,大家对入世不害怕也不紧张了,当时那种心情已经没有了。(14: 37)


  为什么呢?现在重新评价一下得与失也是非常必要的。我知道这个题目是老郝出的,这个题目也是非常有意义的。无论是对中资还是外资都很有意义。因为保险市场现在那么看好,而且在去年的时候,甚至还出现了一段时间的媒体来采访我的时候讲到,有一些外资要退出中国市场,我说从长远看不可能,暂时可能是有一些动作。因为这是一个很大的保险市场,而且是一个没有完全发展成熟的市场,怎么可能退出。在十年的竞争当中,我们看到一方面我们中资承受了很大的压力,因为外资在数量上增加的很快,市场占有率有时高有时低。但是从中资方面来看,通过外资带给我们的好处确实不少。(14: 37)


  第一个好处,今天何总没来,我和何总交换意见的时候,我们觉得最大的好处大概就是我们的工资待遇的好处。因为开放之后,没有这个待遇人才就留不住了。但是现在来看不是这样的,接下来我们要发布满意度调查。我觉得整个行业的转型,增长模式的改变,解放日报紧紧的抓住了这个主题,就是满意度,实际上体现了保险的服务,体现了保险的技术。这是保险发展真正的方向。所以从宏观形势来看,我个人认为,入世十年给中国带来了很大的变化,未来得变化会更大。(14: 37)


  靳松:刚刚徐老师对入世十年表达了自己的观点,从外资来说是不是感受的更深,比如说友邦,友邦是一个很特殊的例子,在国内只有友邦是外资百分之百独资的。你们的感受是不是和其他别的保险公司甚至和内资的保险公司来说差别都是很大。(14: 37)


  蔡强:我实际上刚刚回国两年,我只能从外面进来的人表达一下自己的看法。我在外面做了很多年。我们说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在外面听的中国保险市场都是负面消息多一些,比如说不专业,弄虚作假,或者是监管机构对外资有不平等待遇。回来两年,其实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我们这么短的时间,中国保险市场能够发展到这个程度,我觉得对于中国人来说是非常自豪的。过去我接触过美国、澳洲、法国的市场。无论是哪一个市场出现什么问题和监管部门一沟通他马上会发现是什么问题,我觉得这是我们的专业水准,再看国内的本土保险公司做业务的能力,做业务的专业程度,和中国相对来说比较短的发展过程来讲,我觉得是非常值得肯定的一个。我觉得现在是一个起步的阶段,逐渐要进入发展阶段,再往后是成熟阶段。但是这个起步阶段,不管是我看到的美国也好,港台也好,都是经过了一个类似的过程,刚开始是粗犷的比较。我觉得专业化和推广都是值得肯定的。而从得与失来说,最大的获益者还是我们的消费者。中国短短的十年里保险业迅速的铺开,广大消费者也是得利的。(14: 38)


  发展当中一定会存在一些问题,不可能完美,但是我还是觉得是得多于失。(14: 39)


  靳松:您对中国入世十年发展感到骄傲,这可以理解。但是您的身份还是友邦保险中国的首席执行官,那么您作为这个角色,对中国市场是不是满意?(14: 39)


  蔡强:在我眼里没有中资外资之分,只有适者生存之分,只有是不是可以适应市场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之分。过去从友邦的发展来说,入世之前,友邦是一个快速发展的阶段,是我们老板很满意要加大投入的阶段。入世的过去五年当中,对我们来是一个挑战阶段。内因和外因在一起都有,外因来讲,我个人感觉就是市场,尤其是国内保险公司,当我们把新的管理理念,无论是渠道的也好,服务也好,一旦引进之后,我们中国人学东西非常快,而且国内保险公司的适应能力,就是把一个理论可以迅速的转化为应用的能力是非常强的,他们可以迅速的应用到,无论是渠道还是服务,都可以做的非常有效。我觉得对我们来讲这也是一个很大的压力。内因的话,大家知道金融海啸之后,公司财务影响,包括管理层的变动,内因和外因加在一起,我们过去的成长就有一些降低,所以从公司来看并不满意。但是总体来讲,中国市场长远来看还是非常积极正面的。而且公司承诺对中国长期投资的意愿是非常强的。通过过去一两年的改革,相信在未来中国市场上,友邦会有所作为。(14: 39)


  靳松:郝演苏老师,我们知道您对入世十年,尤其是中资和外资的发展有很多自己的看法。好象您认为外资经过这十年,虽然说市场的规模是有所扩大,但是发展的并不如之前所想象的那么好,或者说反过来讲,就是中资发展的比想象的要好得多。这十年来的得与失您怎么看?(14: 39)


  郝演苏:你刚刚讲的得与失,刚刚两位嘉宾也说到了,得来说,就是中资公司学到了很多东西,这一次总结来说就是中资赚大钱,外资赚小钱,甚至有不赚钱的,亏损的。从市场规模的层面来讲,变化是相当大的。但是有一些中资把一些好的东西丢掉了。中国的保险业发源于海上保险,文化大革命期间,什么都停了,海上保险业没有停,没有开放之前,中国传统保险公司有防灾防水部,但是现在都没有了。规模来说我们上去了,但是质量上要认真评价和讨论。刚刚徐教授说一开始我们担心狼来了,要迅速壮大,但是壮大同时我们要有内容,要有质量和内涵。我们不能简单把规模做上去,要有质量和内涵,要总结十年的内容,要认真的盘点和思考。(14: 39)


  同样这十年我们在开放,很多外资进来了。外资的市场表现也可以反映出一个晴雨表,包括我们的政策,我们的很多东西,包括我之前就提到比如说财险市场,车险占了财险业务的75%。而且民众各界对车险诟病很多,一方面问题很多,一方面收入很多,但是我们这方面对外资是限制的,既然我们的车险市场有问题,交强险为什么我们不开放把外资拖下水,让外资看看中国的交强险怎么做。老百姓也需要多元选择,我在存款的时候可以选择交通也可以选择花旗,那么买车险是不是可以选择外资。我们可以看他们怎么做,同时我们开放当中也有一些需要思考,包括尽管政策,从前几年来说,有一些外资转正了,转正之后效益、规模成倍提高,老实恪守中外合资牌照的,你发展不起来。最典型的例子就是人保寿险。还有一个例子就是光大永明,转正之后你看从他的规模上,资产价值上迅速膨胀起来。(14: 39)


  十年之后,从全国上下,改革开放十年来,中国经济的发展我们要做一个盘点,这个盘点可能会影响到中国保险业,这个过程当中我们自己和自己比,肯定是提高很大,从大的概念来说,我们一定是得的多失的少。但是不应该失去的为什么失去了,这需要花精力,因为我们要得的更多。如果说得和失是51和49,这是不好看的,我们能不能失的是1%,而得是99%,十年值得反思和总结,好的要坚持下去,不好的要调整,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问题。(14: 40)


  靳松:谢谢郝演苏老师,您刚刚提出了一些问题,比如说车险,有一些外资无法做这个市场,还有中外合资企业不如全内资企业的身份,更有市场拓展力,问题的症结在哪里呢?我们问一下海尔的张总。(14: 40)


  张力:我同意刚刚蔡总的观点,市场上分中资外资,但是最终的决定因素是市场能不能接受你。我们中资和外资的划分,按照管理条例他是人为的画一条线,外资持有25%以上就是外资公司,外资持有25%以下,哪怕是24.99%,就叫内资公司。这是管理上人为的一条线。他最大的区别就是在地域扩张,牌照发放的速度上,决定了你公司外延式成长的规模。刚刚几位谈到了入世的得失,从我们的体会来说,入世谈的非常艰苦,最后把外资比例限制在50%。入世之后进来之后的很多公司都是外方不能超过50%,最高是50%对50%,这样一个架构是管理效率非常低下的组织形式。我们平时说这就是谁说是都不算,谁说不是都算。入世当初的这种安排,从后来十年执行的过程来讲,使企业竞争力的提升,运营环境、治理结构留下了一个比较大的问题。我们不知道未来管理层和监管层有什么智慧来解决这个问题。这的确是制约公司发展的一个因素。当然很多公司实现了“转正”,或者是中外方比例调整这样的一些措施。的确调整之后看到一些积极变化,比如说像我们原来50%对50%的公司,因为外方是寿险的行家,经营上他主导,他按照他内部严格流程来运作,一个产品的开发,从基本形态设定、定价到最后批准,是从上海走到香港,然后再走到纽约,一个产品批下来的周期要半年。现在股权比例改变了之后,我们现在的情况是中方70%,外方30%,很多事情在本土就可以解决。至于说刚刚主持人说到是不是轻松,应该说毫不轻松,因为中方股东对盈利和结果的要求以及他的耐性,应该说是非常有限。(15: 26)


  从得与失来说,外方进来十年确实带来很多的东西,不仅是技术层面,像产品方面,风险控制,资产负债管理这些,一些理念方面,比如说公司治理方面,偿付能力的理念和实践,给本土企业提供了一些示范的作用,而刚刚几位讲了,中国人的学习能力实在是太强了,世界上很多高端的东西拿进来三个月可以做成地摊价。外资进入中国市场是找自己的感觉,而不是找市场的感觉,对内地市场研究不够。进来之后有一个效果,就是整个行业的薪酬待遇水平提高了,同时也给高端物业提价提升了空间。很多高管人员回来的,对本地市场,对本土消费的理解非常有限。比如说外方有一个误解,他觉得能说中国话的,东南亚和港台可以找到比较多的人,但是是不是能说中国话就了解中国的事情,很多情况下往往是隔靴搔痒的情况。我们内部开玩笑说,经常他们做的事情,想的办法,最后是相当于开着奔驰卖白菜。他并没有领会本土市场的真谛。这可能和架构安排上也有关系,给了他管理的主导权,他只是说自己过去的感觉,而不是找市场的感觉,在发展上没有本土公司的学习能力那么强,也造成十年当中机会厌恶。有一些外方耗不下去了,也有离开的情况。(15: 26)


  靳松:像您前面介绍的,经过股权的调整,从公司经营效率来说,提高了。股权调整之后,从原来任何一方都可以说NO变成了现在说YES,现在的股权结构是不是你们希望的?(15: 26)


  张力:实际上这个过程当中,要有一方可以说了算,这个决策效率就会比较高。(15: 26)


  叶檀:其实刚刚说到喜羊羊和灰太狼,实际上他们两个还是在一块草皮上共享盛事,而我自己外行,我站在外面,我要说一些我的看法。我更多关心的是保险的投资,这也是一般社会上的人比较关注的问题。我觉得保险有一个出租车效应,就是说你最想打车的时候打不到的,对我们来说,老人、灾害、地震,我印象特别深,保房子的话,不可抗力是除外,一般来说老人需要保险,但是我们发现保险太不划算了,因为他要付出很多。当然保险也有一个对冲效应,他要对冲风险。刚刚说保险资产增长了6倍,这没有什么,你看银行业增长了多少倍。我现在更多关注的是他有多少的现金。我们证券市场总市值二三十万亿根本不算什么。现在保险业规模上升是没有问题的。关键是对冲风险的问题。现在保险把蛋糕最肥厚的吃掉,把硬的留着,最后再来吃。现在市场好大家肯定是这样做的。(15: 27)


  在接下来是投资收益率的问题。现在证券市场不好,未来好的时候他会有一个好的收益。但是他有一个资产配比的问题。现在保险买了大量的50年国债,他只有不到6%。这个还跑不过CPI,我实在想不出他怎么可以有收益。(15: 27)


  说到底,我想未来会有一个好的对冲方式,就是分层对冲,就是大家化解这个风险。还有一种方式,我想未来的收益率会提高,收益率提高,比如说提高保费是一种办法,你与其到时候出问题,还不如一开始精算的时候就把保费提高,你的投资收益率相信在未来5-10年,人民币国际化会成形,到时候投资产品会越来越多。至于说是外资还是内资这都不是问题,从券商和投行这里就可以看到最后都是合资,只是说外资拿的少一点而已。(15: 27)


  靳松:谢谢叶檀老师,您一口气说了很多问题,以至于我想总结都很困难。不知道太保的领导在吗?刚刚说太保不好的叫叶檀。(15: 27)


  叶檀:其实抱怨是其次的,我想说的债券这些东西,主要是说风险对冲和投资收益率的事情。(15: 27)


  靳松:刚刚叶檀老师从更加外部的角度来看这样一个保险市场,徐老师有什么样的看法?(15: 27)


  徐文虎:非常的直观。我简单回答他,我们入世20年之后再来讨论这些问题,大概就都可以解决了。现在来看,这些问题一方面也比较合理,因为我们发展的阶段刚刚到这个时候。简单来说,你说保险理赔当中的一些手续问题,我们在服务的环节上,真的还有很多需要解决的。把这个问题提出来,都去思索一下,这是一个很简单的问题,这是一个发展的阶段,还需要推动。(15: 28)


  另外关于风险对冲和投资效益的问题,保险在设计产品的时候,肯定是考虑到的。因为早年的保险产品在没有风险顾虑的情况下,平安就卖过13%点几的,银行全盘去收。银行说因为我们做利差的做不到13%点几,我们收过来以后,我们不需要做利差了。你刚刚说5%-6%的通胀率,这个我需要和你辩论一下,我觉得这并不一定,因为每年平均5%-6%的通货膨胀率的话不太可能。我们有过起伏,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那个时候非常高,后来一下子跌下来,跌下来之后大家都麻烦了。那个时候友邦非常高兴,那个时候中资非常的愁眉苦脸,那个时候中资平均保单回报率是8%,而友邦3%不到。后来发现3%也保不住了。在这样的情况下,货币值钱,运作渠道上就受到了限制。在这个问题,中国人很聪明,通胀率高涨的时候,保单不值钱,因为涨的高,利率就低,这个过程当中,保险公司赚了很大的一块。高出这一块,保险公司都放在口袋里,他于心不安,他说这一部分收益当中有一些是在保单当中的,但是如果说每一个保单都发的话,很难,也很少,中国人想出了一个办法就是摇奖。这也是一种风险对冲的办法。对于风险来说,风险要管控,你提出问题寿险公司要考虑,现在问题还没有突出,一旦突出的时候,自然会去解决。(15: 28)


  张力:第一个是从利率和风险对冲来讲,保险公司盈利是三个,一个是费用差,就是预算费用比实际费用高,那么这就有盈利。利差就是对客户利息和我赚来的利息差,还有就是死差。从入世十年来,大家都集中在利差,大家都好象变成了银行了。你买的寿险实际上很多都是储蓄,或者是储蓄替代。实际上在国外的,尤其是对于友邦来说,我们的经营理念,我们保险公司最主要赚的是死差,就是死亡率我预计死亡率和实际死亡率有差别,这是保险公司无法替代的价值。而这个功能在中国来讲,相对来说是非常低的。我们一直说是要回归保障,中国的渗透率好象是20%多了,而实际上有保障的人是非常少的。叶檀刚刚讲到,为什么生病的人买不了呢?保险的理念是风险分摊,绝对不能说生病或者是快死了再买保险,这样的话,保险公司都得倒闭。所以一定要有大量年轻人,和老年人大家一起分摊这个风险。而保险公司是一个中间人的角色,我做了一个精算之后,我来决定我可以赚钱。保险公司可以持续长久的赚钱,对消费者也是保障。因为每个人现在买保险实际上是涉及到几十年之后,所以保险公司要持续到几十年之后。(15: 28)


  现在市场上越来越多人要求服务,我觉得这对我们公司来说也是未来策略的重点。除了我们卖保险之外,除了以前的渠道建设以外,现在要开始打造服务。保险是基于诚信建立,如果说没有诚信,整个行业都会受到限制。这方面是中国保险市场可以发展的契机。(15: 28)


  靳松:郝演苏老师,财险方面是不是有这样的问题,现在很多公司都关注车险,而且这个比例越来越高,这是不是可以解决未来投资收益问题。(15: 28)


  郝演苏:应该说财险不存在这样的问题。他是风险业务。但是站在客户立场上你到保险公司是干吗去了,你是寻求保障去了,在保障同时再获益,如果说你把保险公司作为完全的投资,那你直接买股票基金就可以了。(15: 28)


  叶檀:不是说他们投资者到保险公司买基金和股票,关键是保险公司把他们的保险产品当基金和股票推荐给别人。(15: 28)


  靳松:现在很多人搞不懂这个。(15: 28)


  郝演苏:现在推销过程当中有一些人还是不太恰当。(15: 29)


  靳松:尤其是很多分红型保险,在银行销售的时候,就会给人带来误解,他会和市场上的里产品做一个比较,有的时候只是一个预期。(15: 29)


  叶檀:听了之后我放心多了,反正保险公司的收益是有保障的,那保民未来利益就有了保障。我特别担心一点,我们看银行盈利很高,但是他真正的现金流很少,所以他要不断的上市再融资,我特别担心保险公司突然上市再融资。我们的社保基金这一块,应该说社保基金是非常特殊的基金,但是他的盈利这么多年来都跑不赢通胀,我们的保险公司可以做到这一点吗?(15: 29)


  靳松:这是完全不信任。(15: 29)


  蔡强:巴菲特投资保险公司,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保险公司现金流强。我们在美国有调查过,越是经济衰退的时候,人的保险意识越强,人们有一种不安全感,反而对保障的需求增加。所以希望你有信心。(15: 31)


  叶檀:您是代表友邦还是代表所有保险公司。(15: 31)


  蔡强:代表正常运作的保险行业公司以及友邦公司。(15: 31)


  张力:我同意。其实保险的魅力对保险投资者来说,办一个保险公司,他是一个持续付费的项目。你买其他的产品,比如说家用电器你买一次要使用若干年,而真正保障型的业务,他是持续付费,5年,10年甚至是20年,这也是对投资人来说他的魅力所在。所以按社会上人说很多佣金都给营销人员带去了,实际上他是为公司带来了持续的现金流。现在我们这个行业保险公司变成了非典式的银行或者说非典式的基金公司。我们自己也知道,实际上真正从投资能力来说,我们的渠道、网络、研究能力、软硬件和基金公司和券商是没法比的,但是恰恰我们的产品帖上人家的标签,甚至卖出去和人家的产品相差无机。而真正我们的保险产品,比如说我们的交通意外险你交2块钱,你得到的保障可能是1千块钱。而有一些保险品种,你交100块钱,可能只能得到一百零几块钱。有一些储蓄型的保险品种,这些钱你是需要返还的,有一些公司把这部分都计入了保费收入了。这真的是我们这个行业被增长了。我们呼吁能不能有一个风险保障额的数字,来看你作为一个保险公司,您真正做自己该做的事,为社会提供了那些东西。(15: 31)


  靳松:谢谢,这也是叶檀女士非常关心的。我们现在在市场上能够看到很多的保险产品,就像您所说的,投保人本身投保理念就不准确,他本身就是为了投资,而不是为了投保。现在我们看到的保险,可能真的是投资,我们看到分红型的保险很多,其他的产品很少,有一些推上门的产品你觉得很烦。很多保险代理人打电话给你说要卖产品给你,你就会很烦。这样是不是更激发,保险公司不断的走银行渠道推出分红产品,这可能也是前面叶檀老师所关心的。既然保险公司都在这里做的话,未来的持续盈利能力怎么做。(15: 31)


  郝演苏老师,前十年我们是这样的,那么后十年,是不是这样的经营模式我们需要去转变。理念我们都知道,现在很多人对保险的理念都清楚了,但是具体到某一家公司来说,他到底怎么做呢?还是说现在的市场没有办法,别的公司都这么做,我不推出分红型保险我就吃亏。(15: 31)


  郝演苏:现在是市场初期,需要迅速把自己膨胀起来,但是没有考虑到真正可持续的问题。最近这几年,尤其是07年股市高峰点,包括08年那一段,卖了很多3-5年期的产品,很快就要到期了,现金流能不能跟上,能跟上问题不大,跟不上可能就会拿同类的产品来替代。这样的话,可以使你的规模膨胀起来。现在中国保险业总资产是5万亿,只相当于交通银行,是工行的1/4,他的规模是很小的。在这样的情况下,他可能也没有办法。市场必须要有一个过渡当中的调整,从尽管部门到行业,要有一个方向,任何一个公司长期保单是当家的,它是可持续。从尽管部门来说,如何在政策上,指引上,包括民众保险意识培育上如何可以提高,还有刚刚提到的保险金额的概念,要进行比较,看一下保费是多少,看你的产品有什么样的状态。我记得我们在1996年之前的国家统计局公布的保费数据就是保额,拿这些指标就可以看出一个基本的状态。十年来,我们忽视了保障。财产保险现在海上保险没有了。保险的服务是滞后的,从客户买了保险,才是你服务的开始,但是保险公司从来没有。每次北京下大雪,我常常会收到来自银行、基金的提示短信,要你下雪陆滑,小心慢行什么的。但是从来没有收到保险的短信,这是你最好的宣传机会。你应该对我的安全有一个提示,从这个行业来说,尽管现在规模大了,但是细节的东西,内涵的东西还不够,这会对行业的形象造成很大的影响。(15: 31)


  靳松:徐文虎老师,您对这个行业有什么样的建议?(15: 31)


  徐文虎:行业整个发展来说,刚刚特别是两位外资的老总,他们很直观,整个行业发展到最后就是要让老百姓认可。这个市场会越来越规范,行业发展会越来越规范,规范的标志性就体现在保险业的本质。刚刚说的问题是问题的一部分,因为我们不会吧所有的保险产品都放在投连上,这是犯错误的。在最高峰的时候,我跟一个保险业老总说过一些狠话。他说,未来我们的财险主要业务就是在投连险上,我说你是在自掘坟墓。因为你的投资能力和资产管理公司和证券公司是不能比的,你把你自己的功能丢弃了,我们要体现出一种保障,否则保险公司就没有必要办下去了。保险公司最根本的就是要服务于老百姓,体现保障功能。让更多的市民提高保险意识。(15: 32)


  现在在忽悠的其实并不是保险公司。我们在一年多前,上海保监局跟我们在内部讨论的时候,马局就跟我说最担心的是银行保险,现在正在走90年代保险的老路。我们已经走过的路就不要再回头了,银行保险是过去的东西,这不是我们保险发展的方向,因为保险的方向是真正让老百姓可以明白,我们给他这种保障,我给他一种承诺,一种保障,未来你发生风险的时候,我们发现公司可以挺身而出,给你保障,而不是说给你多少的回报。我在英国访问的时候,英国人问我,中国投连险卖的这么火,我们不理解。我说这个东西是你们发明的,但是你们的人很理智,大部分人不买的。而中国人脑袋发热,投资连接产品,他把投资功能拼命的放大,连接产品多宣传我们既有保障又有投资,这样才准确,看未来,保险一定是按照它的本真,它的客观发展规律发展,不以人们的意志而转移。(15: 32)


  叶檀:其实今天长了不少的见识,对保险公司也增减了信心,我会看一下保险公司的股票,看看盈利情况怎么样。有一点我要感谢几位,特别是张总告诉我们一些保险公司的具体数据。我们常常懵懂的高兴和懵懂的害怕,就是因为没有具体的数字。像徐老师说的,太平洋保险加强一下服务链条,我想这个链条当中除了引诱人家贪婪之心,实际上投连险很多都是引诱人家贪婪之心。而实际上投资并不是保险公司擅长的,保险公司应该是作为我们几十年风雨相伴的机构,这才是我们的目标。(15: 32)


  靳松:谢谢各位嘉宾,我们今天讨论的话题是入世十年保险业的得与失,原本我们所想的让大家讨论的更多是宏观层面的,比如说政策环境和市场环境如何。我们说的更多是具体的,尤其是叶檀女士讲述了自己经历之后,让我们看到目前保险市场还存在很多问题,尤其是真正保险公司它的经营理念,甚至还有公众的保险意识,很多还是存在一些不正确的地方。我觉得像公众的保险意识,这方面更多是有赖于保险公司来做。比如说前面郝演苏老师也说到,在面对重大灾害的时候,面对自己的投保人,如何为他们提供服务,这也是保险教育的一部分。通过这些比较细致的做法,会让更多的投保人也好,普通的公众也好,对保险有一个准确深入的意识。(15: 32)


  感谢五位嘉宾,虽然我们的话题比较大,但是我们的谈话气氛非常的轻松,谢谢。(15: 32)


  靳松:非常感谢刚刚五位嘉宾,真的是非常精彩的一场讨论,也表达了各自的观点。接下来我们用热烈的掌声,有请解放日报经济部主任何洛先先生致词。(16: 01)


  何洛先:各位来宾,各位朋友大家下午好。在这里,我要代表解放日报向来参加今天保险论坛的各位专家,各位朋友致以诚 挚的谢意。(16: 01)


  自2006年以来,上海保险论坛走过了六届,逐步成为上海保险业精英纵论上海保险业发展的高端平台。今天论坛的主题 是“入世十年保险业的得与失”,我觉得郝演苏教授提出的这个主题非常好。因为一讲到得失其实人人有话可讲。一看到这 个题目,从我个人的感受来说,我首先很紧张,有点焦虑,也有点纠结。讲到得失的问题,每个人都会碰到人生的得失,财富的得失,情感的得失。这个话题无论是从宏观层面的行业发展得失,还是作为保险业的服务对象,我们消费者当中的得失 ,都是有话可讲的。所以今天我觉得我们专家的讨论非常的精彩,只是时间太少。我们原来设想的一个宏观层面的探讨,逐步演化为一些具体问题的讨论,非常有意义。(16: 01)


  因为说到底一个行业的监管,一个行业的发展,保险业主体保险公司健康发展,归根到底最后还是要落实到每个投保者 ,每个消费者,他的参与,为自己,为家人,为孩子,为父母买的保险,对他的家庭,对他的人生,对他的事业是不是最终 提供了保障。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的焦虑感是增加了还是减少了。这个问题非常重要。(16: 02)


  我接触的第一个保险推销员,也是唯一一个保险推销员。当时我还写了一篇解放日报的文章,这个保险员非常的优秀, 能力非常强,已经做到TOP10,管理很大的区域。但是从服务来说,他真的有点忙不过来,他现在要管很大的团队,我从友邦 保险的联系,从寄信,到节日的短信,这两年基本上没有了,他太忙了。我跟他的关系,就变成了每年扣款的联系。我们看 到了很多的问题,行业的发展,保险公司变成了更多关心是不是能赚钱。现在你买了保险,无法挑服务,我买了保险,我换 一家公司行不行?换起来很麻烦,而且还可能还是一样的。但是如果不换,他可能很忙,还有问题。结果今年就碰到了问题 ,在扣款时没有扣成,我还付了滞纳金。这是我作为公众在客观的立场上反映一些情况。其实消费者的想法和感受,是保险 公司的财富,他可以通过这些问题来改进自己的服务,相信只要通过消费者的服务,消费者会满意,我觉得一个行业碰到再 大的风浪也会健康成长。(16: 02)


  今年是入世十周年,十年来的得与失刚刚各位专家都有真知灼见,十年里中外子资在竞争和发展当中有什么经验和总结 呢?刚刚各位专家已经给出了观点。我相信这些思考和探讨一定有利于中国未来保险业的健康发展。最后再推销一下我们的 解放日报的保险周刊,作为专业的保险媒体,解放日报保险周刊一直为保险业的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舆论环境,接下来我们 解放日报保险周刊也会投入更多的采编力量,和各位专家,各位朋友,各位读者一起,一方面加强策划,另一方面也加强监 督,为保险业营造健康良好的发展环境,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再次感谢各位专家为本次论坛贡献的精彩观点,谢谢大家。(16: 02)


  靳松:非常感谢何主任。接下来我们进入下一个环节,上海保险满意度调查报告发布。今年的活动得到了复旦大学保险系的 鼎立支持,涉及多个保险服务环节,下面我们有请复旦大学陈冬梅女士宣读满意度报告。(16: 02)


  陈冬梅:各位领导,各位嘉宾下午好,非常高兴有机会向各位汇报一下上海保险公司服务满意度调查报告,我们本次调查对 象是购买过上海本地保险公司产品的消费者,消费者购买的产品大部分是寿险,因此我们的调查结果更多反应是寿险的满意 度,同时我们也对上海车险满意度进行调查,本次有两个报告,2011年上海保险公司总体服务满意度调查报告和2011年上海 汽车保险市场服务满意度调查报告组成。(16: 03)


  这里我主要介绍一下总体的服务满意度报告。这一次调查主要采用现场问卷调查,本次我们做了四次现场的随机调查, 以及在上海保险市场份额较大的保险公司的主要营业场所发放问卷做定向调查。另外解放日报保险周刊做了读者问卷调查, 在报纸上刊登问卷,读者填写完毕之后寄回问卷。今年有一个可喜的现象,读者来信占到问卷的1/3,无论是绝对量还是相对 量都比以前有大幅度提高,对于这种主动上门的意见和建议我们非常重视。实际上在最后我们提到的意见和建议,大部分都 来自于这些热心群众的来信。(16: 03)


  另外一个渠道是网络问卷调查我们本次调查共收到有效调查问卷1485份,其中总体服务满意度问卷1148份,车险服务满 意度问卷337份,刚刚给大家介绍了一下调查的总体情况。下面我汇报一下调查结果。(16: 03)


  从投保过程满意度评价来看,有超过87%的消费者表示非常满意,满意,比较满意。有大约7%表示不太满意,6%表示不满 意。评价分值是81.7分,时间关系具体评分标准请见我们的调查报告。今年满意的总体评价和去年的结果比较接近。其中不 了解所购买产品,认为新购买的产品不划算,缴费方式不便利的消费者比例降低,而认为销售人员不诚信,没有清楚告知权 利义务的受访者比例提高。(16: 04)


  日常服务满意度,超过86%的受访者表示非常满意、满意和比较满意,8%受访者表示不太满意,5%受访者表示不满意。这 部分的评价分值是82。也和去年的分值基本持平,分项指标大部分和去年相似。认为客服人员可以圆满解决问题的指标提高 3%,说明服务人员素质得到了提高。(16: 05)


  理赔过程满意度评价。不少受访者购买保险之后没有发生过索赔,此项满意度87.35分。认为理赔手续不便利,理赔人员 不专业,理赔速度慢,有2.5%的下降,说明我们的理赔服务有所改善。(16: 05)


  总体服务满意度,有23%表示非常满意37%受访者表示满意,28%的受访者表示比较满意。7%的受访者表示不太满意,5%受 访者表示说不清。根据我们保险服务综合指数的计算公式,并结合本次调查的实际数据,我们对总体满意度评价分值81.7分 ,和去年结果相似。(16: 06)


  比较上述四项满意度调查,投保过程,日常服务,理赔过程和总体服务。大体满意程度比例相似,对于非常满意,满意 和比较满意之合为88%,不太满意和不满意之合为12%,我们看到我们还有很大的空间可以改善服务,至少可以把不满意和不 太满意之合降到10%以下。(16: 06)


  我们发现共性问题开始调整,个性化问题开始出现,今年反映最多的个性化问题,就是电话销售的所绕过多,据说我们 的屠光绍副市长也享受过这样的待遇。消费者的建议是在营销过程当中应该适当,适度。营销人员诚信应该同样受到重视, 实事求是的推销产品不要欺骗。保险营销人员专业水准应该得到提高,有61%的受访者认为,保险公司应该加强投保时的告知 说明。并对老年人尤其应该讲清楚,讲透彻,并根据不同的年龄阶段推荐不同的产品。这样不仅可以提高保险在潜在消费者 心目当中的形象,也是提高营销效率的手段。另外不少受访者对保单设计提出了建议,比如说保单过于纷纭复杂,不能一目 了然,专业性太强不容易理解,保单字体是不是可以大一些,产生误解条款能不能举例说明。他们渴望在保单设计上更加人 性化,受访者也提出希望,保险公司可以加强宣传,多做一些通俗易懂的宣传手册。在保险产品的设计上,应该针对不同受 众设计更多的产品,比如说涉及到老年人,被征地者的产品。这是投保方面的改进建议。(16: 06)


  在日常服务方面的改进建议,消费者希望保险营销人员,客服人员应该加强和客户的沟通,根据客户的意愿以电话等回 访形式为客户提供新产品介绍和服务。尤其是离职之后,要妥善处理好所负责的保险保单的后续责任,及时通知被保险人。 不少受访者表示,营销人员在售前和售后差异很大。保险公司应该清楚,只有一个好的客服机制才可以留住老客户,吸引新 客户。虎头蛇尾的做法只会受到消费者的不满。通过培训使客服人员热情及时专业的解决投保人的问题。(16: 07)


  最后在理赔服务方面的改进建议是,希望保险公司增加理赔网点,增设服务柜台,增加服务人员,延长服务时间。通过 这些手段增加客户理赔的便利性。消费者对理赔速度也很高的要求,希望加快理赔速度,简化理赔手续,及时举证、受理、 付款。理赔人员也应该专业到位,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人性化的处理问题,保障投保人的权益。(16: 07)


  这么多的建议可以用三个词来概括,就是诚信、沟通、专业。相信保险公司致力于这三点,可以改善与消费者的关系, 并长期受益,我简单汇报到这里,谢谢大家。(16: 07)


原文地址:http://insurance.hexun.com/2011/bxlt/#hyyc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心灵创富|上海现金流游戏    

GMT+8, 2025-1-22 16:54 , Processed in 0.069702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