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误区一:寿险规划只能增加不能减少
有人以为,既然是阶梯式消费,就应该是爬坡式向上,保险产品只能越选越多,保额也应该逐渐累加,其实不然。随着人生阶段的不断向 前,总体而言保险是越买越多了,但具体到每一个险种上并非完全如此。
寿险规划的改变,并不只是意味着保单数量的增加。由于家庭责任、经济收入变化,每一时期需要的保障重点我们已经在前文中有所阐述。
从中不难发现,年轻时意外险是必须的,而且额度很高,但到了年老后意外险变得不再很重要。寿险额度则是单身期较少,到家庭成长期和成熟期因家庭负担较重而变得很高,但到了老年再次降低。医疗类产品的变化也不是直线上升的,因为不同时期对具体的健康医疗类产品需求很不一样。年轻时需要的意外医疗保险,到了40岁以后可能更多考虑终身健康保险和终身医疗补贴。
到底是增是减,关键还是看需要。
误区二:年轻人买不买保险无所谓
在单身期,也就是保险的“初级消费阶段”,年轻人总是对保险抱着无谓的态度。
(一)意外太偶然,轮不到我。
就像他的名字一样,陶自强在保险消费上也很“自强”,总是怀着一种无所谓的态度。说起保险,陶自强总是略带自嘲的口吻说:“我想我的运气没那么好吧,世界上60多亿人,偏偏那盆花就咱我头上了。”
和不少年轻人的想法一样,陶自强存有一种侥幸心理:“世界这么大,哪有那么多的意外发生,即使有意外发生也不一定轮到自己。”但意外是突如其来的客观事故,它不是以个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什么时候光顾、光顾到谁头上,谁也说不准。也正是因为意外事故发生的概率及其所具有的不确定性,年轻的时候才更应购买意外伤害保险。保险是分摊意外事故损失的一种财务安排,它具有“一人为众、众为一人”的互助特性,尽管意外事故发生给人们带来的是各种各样的灾难,但如果投保了一定保额的意外险,这份保障至少可以使受难者及家属在经济上得到相当的援助,在精神上给予一定程度的安慰。
如果陶自强能像王洁白那么多想着父母以一点,这种无所谓的态度也许会改变很多。
(二)年轻人没必要买健康医疗保险。
同样年轻的陈红倒是愿意买意外险,但她对买健康保险非常排斥。她总觉得,我这么年轻能得什么大病?小病嘛自己应付应付就过去了。
但实际上,在单身期不很提倡社会新鲜人买健康保险,并不是因为年轻人不适合买这个产品而是考虑到经济因素。如果有预算,年轻人趁着年轻、费率低买一份消费型的健康保险其实是对自己很好的保障。如果预算充分,先买好一部分的终身医疗也不为过,最多以后再加保。
而且,年轻人在买意外险时一定要附加意外医疗,因为年轻人精力旺盛户外活动多,很容易弄点小意外伤害,年轻人社保中对门急诊的保障程度又低,商业保险能对此作补充。
(三)买保险不如做投资挣钱。
薛进是个对股票投资很着迷的年轻人。不仅整日关注股市,而且自己有了些余钱都想投资到股市中去。
年轻人基本没有家庭负担,承受风险的能力较强,因此可以采用一些比较激进的投资方式。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年轻人要因此排斥一切保险。
年轻人可以不用购买储蓄性质的保险,但高保障型的产品必须稍作计划,只要每年缴纳的保费是在合理的收入比例范围内,它对你的整体投资计划是不会有什么影响,相反它还能为风险投资保驾护航。
误区三:家庭成长期间不爱惜自己
家庭成长期,财富的积累还起步不久,却又有了家庭和孩子的负累。新买住房要还月供,大宗家居用品尚需添置,到处都是需要用钱去“堵枪眼”的地方。此时此刻,夫妻双方可能在保险上有些“气短”,不愿意给自己买保险增加支出。
(一)我经济负担比较重,没有闲钱买保险。
萧山今年32岁,上有老下有小,他总说:“我不买保险,家里要用钱的地方多着呢,没那闲钱。最多给孩子买一份。”
但对于有家庭负担的人而言,保险不是奢侈品,而更像是必需品。没有对自己意外伤害、重大疾病和收入能力的保障,就根本不可能保护好自己的家庭。你宁可在别的地方省出一点来,也要安排好保障。
但是,经济成本毕竟是需要考虑的,所以处在家庭成长期,预算比较拮据的家庭可以选择一些没有现金价值的产品,并根据您的实际投保需要,保费就会比较便宜。
(二)孩子重要,买保险先给孩子买。
萧山“买保险,先要给孩子买”的说法并不科学,其实买保险应该让家庭支柱优先。关于这样的认识误区,本刊已多次阐述,前文中也有所涉及,在此不再赘述。
误区四:家庭成熟期后走向两个极端
到了家庭成熟期,以下两个保险消费的误区比较明显。
(一)有钱可以替代保险
到了家庭成熟期,家庭财富已经积累到最高点,认为自己有能力应付生活中可能发生的一些财务困难,尤其对于从未有理赔经历的“有钱人”而言,可能会产生“保险无用论”的想法。
但是,积累财富不容易,为什么要把所有的重任都往自己肩上扛呢?比如一次重病需要100000元,虽然你的财力负担没有问题。但是,如果买了保险,很可能只用10000元就能解决问题,为什么不留住你的90000元呢?
相比于针对大多数人的“保障作用”,对于有钱的人,保险的主要作用是保全其已拥有的财产。
(二)保险买得越多越好
特别看重家庭的人,在家庭成熟期可能还会走向另一个极端,就是特别喜欢买保险,认为“保险买的越多越好”。
购买越多的保险,同时也就意味着将要缴纳越来越多的保费。一旦自己的收入减少,难以缴纳高额保费的时候,将面临进退两难的尴尬境地。理性的行为应当是,根据自己的年龄、职业、收入等等实际情况,力所能及地适当购买保险。投保的费用最好是自己收入的10%左右为宜。
而且,类似医疗费用保险等产品由于采用了保险的补偿原则,需要有报销的凭证,因此即使你买了多份,也不能超出自己支出的范围来报销。等于是浪费了保费。
误区五:跟风买保险
跟风买保险,是各个阶段的人们都易犯的毛病。
近期现在市场上流行万能险,几乎所有的公司都推出了形态各异的万能险,广告宣传站也打得很厉害。老李就琢磨着要不要“咱家也买一点万能?”但保险不是时装,不是一个“买流行”的消费领域,千万不要跟风买保险。
第一步先要了解自己有没有这方面保险的需求,进而才去考虑要不要买这类保险。并不是适合别人的产品,就肯定适合自己。万能险对家庭闲于资金的要求较高,而且最好是未来有持续稳定资金可以继续投向万能账户,对于资金有限的个人和家庭而言,万能产品并不适合,不如花小钱去买保障性更高的产品。
以前分红产品、投连产品“出道”时,都出现过“追捧”的热潮,彷佛一夜之间全民都在购买分红险和投连险。但后来的事实证明,大多数人都做了不正确的选择,“跟风”使得很多人遭受了经济上的损失。所以,保险消费一定要按需稳扎稳打,要把它当作家庭的“大宗耐用消费品”精心选择,切忌盲目跟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