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灵创富|上海现金流游戏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213|回复: 0

李嘉诚,从金刚经里挖掘财富的亚洲首富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1-10 06:53:2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人生在世,能够在自己能力所逮的时候,对社会有所贡献,同时为无助的人寻求及建立较好的生活,我会感到很有意义,并视此为终生不渝的职志。”——李嘉诚

  亚洲首富的成长历程

  现在李嘉诚拥有约600亿港元财富,其商业王国市值数千亿。

  到今天,他仍然坚持每早5时45分起床,听6点钟新闻报道,跟着打高尔夫球,然后返回办公室,展开一天的工作。

  李嘉诚扼要地说出成功之道。“因为我勤奋,我节俭,有毅力。我肯求知,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三言两语,描绘出他怎样闯过昔日的难关。

  每次面对逆境,李嘉诚都会这样问:“自己有足够能力应付吗?”

  能力需要锻炼。

  少年:“人家求学,我是抢学。”

  1938年,李嘉诚读初中,为了逃离战火,一年后,他跟着爸爸离开家乡潮州到香港谋生。

  爸爸在家乡当教师,李嘉诚自小喜欢看书,来到香港,他坚持半工半读。“人家求学,我是抢学。”

  李嘉诚13岁那年,爸爸患肺病入院,他马上到处查看书本,寻找医治方法,但最后还是失望。临终前一天爸爸问:“你有什么事跟我讲?”李嘉诚很有自信,安慰爸爸,说:“我们一家人,一定会生活得很好。”每次提及父亲,李嘉诚都是眼泛泪光,哽咽说着往事。

  之后,李嘉诚做推销员边进修边工作,赚钱养家。

  当推销员的日子,李嘉诚每天工作16至20小时,没因香港战乱而放弃拼搏。早上9时上班前,他到其他地区发掘新客户。人家喝下午茶,他继续工作,晚上,他又跑到工厂视察“跟单”。工作尽责勤奋,他开始有自己的熟客。

  一次老板以营业额计算,派发年终花红,李嘉诚排在第一位,花红高出第二位7倍,“我表面谦虚,其实很骄傲,别人天天保持现状,而自己就老想着一直爬上去,所以当我做生意时,就提醒自己,如果继续有骄傲的心,迟早一定碰壁。”

  创业:“不要嫌弃细小河流……可以成为长江。”

  1952年,李嘉诚开设塑胶厂,取名长江。“不要嫌弃细小河流,河水汇流,才可以成为长江。要不停吸收新知识,留意世界经济和政治形势,甚至要稍跑在社会之前。”

  50年代香港工业刚起步,又有大批廉价劳工,经营小本生意,最重要是能吃苦耐劳。“最辛苦是做穷生意。”创业时,资金不足,推销、设计,样样都要亲手做。

  一天,李嘉诚阅读一份外国杂志,他注意到一部制造塑料瓶的机器,可以造出较优质而又适合香港市场的产品。

  只可惜当时香港没有这种机器,若到外国订购,价钱又昂贵。于是,李嘉诚不断研究,制造机器,“*这部机器,在最短时间,令我至少赚了几万元。”到现在,李嘉诚仍不停阅读书籍杂志。每有好文章,下属必定翻译成中文,让他阅读。

  经商之道,要居安思危,也要洞悉社会动态。“没有一样事 情会无止境地好,同样道理,没有一个行业会一直好下去。”

  经营塑胶生意时,李嘉诚已投资地产,主要投资到工业大厦。就在70年代香港工业式微前,他结束塑胶生意。“我在赚钱时结束工厂,赔偿赔得足,工人们人人开开心心。”

  做生意:“我一定会想:有没有足够气力由A到B?又想:有气力划回来吗?”

  投资地产,李嘉诚运用资金宁取稳健保守,从不向银行借贷。“做生意似划艇,我一定会想:有没有足够气力由A到B?又想:有气力划回来吗?”

  1967年香港社会不稳定,投资者失去信心,但李嘉诚有另一见解。“中国不会将香港变成一个烂摊子,对她没有好处,香港不会完。”

  人弃我取。李嘉诚低价买下其他地产商刚开始打桩而又放弃的地盘。70年代,人口由战后60万增至400多万,楼宇需求大大增加。“我赚到很多钱,但不是一个天文数字。”

  1972年,长江实业上市。

  某日,开完业务会议,他的秘书洪小莲(现为长江实业董事)说:“我们将来一定要做成最好的华资地产公司。”李嘉诚却说:“我们要做到能与置地(当时香港实力最雄厚的英资地产商)较量。”

  70年代中,长实击败置地,投得地铁公司那块位于中环旧邮政局的地皮。虽然如此,但当问李嘉诚,经商多年,最引以为荣的是什么事情,他说不是击败置地,而是“我有很多合作伙伴,合作后,仍有来往。比如投得地铁公司那块地皮,是因为知道地铁公司需要现金……你要首先想对方的利益:为什么要和你合作?你要说服他,跟自己合作都有钱赚。”

  因为这一击,洪小莲后来回忆起当初李嘉诚那番话,发现原来梦想可以成真。

  教子:“沙地里长出来的树,要拔起它,你说有多难呢。”

  李嘉诚一直都在磨练李泽钜、李泽楷两兄弟。

  李泽钜年幼时,李嘉诚带他到报纸档口,看一个边卖报纸边做功课的小女孩,要他了解自己以外的世界。

  一次,李嘉诚到外国探望读大学的儿子。那日,天下着雨,他远远看见一个年轻人背着大背囊,踏着自行车,在车辆之间左穿右插。李嘉诚心想:“这么危险。”再看清楚一点,原来是儿子李泽楷。

  最初,两兄弟到外国读书,李嘉诚没打算买汽车,只买了两辆自行车给他们代步。自那次目睹险境,他才放弃这个磨练儿子的方法。

  企业王国有了接班人,李嘉诚开始部署他的退休生活,放下部分重责,去圆自己另一个梦。

  用钱的守则:“当你赚到钱,等有机会时,就要用钱,赚钱才有意义。”

  李嘉诚说:“1957年、58年,我赚了很多钱,那年,我很快乐。”一年后,快乐换来迷惘,他想:“有了金钱,人生是否就可以很快乐呢?”

  左思右想,他终于想通了。“当你赚到钱,等有机会时,就要用钱,赚钱才有意义。”

  跳出了金钱圈套,李嘉诚将悟出来的道理教导儿子李泽钜、李泽楷。温室里的幼苗不能茁壮成长,他就带他们看看外面的艰辛,带他们坐电车坐巴士,又跑到路边报纸摊档,看小女孩边卖报纸边温习功课那种苦学态度。

  每逢星期日,李泽钜、李泽楷两兄弟必定跟父亲出海畅泳。然后,他们要协力上演一幕“压轴好戏”。“他们一定要听我讲话。我带着书本,是文言文那种,解释给他们听,然后问他们问题。我想,到今天他们亦未必看得懂,但那些是中国人最宝贵的经验和做人宗旨。”

  做人跟做生意一样,李嘉诚有自己坚守的原则。“有些生意,给多少钱我赚,我都不赚……有些生意,已经知道是对人有害,就算社会容许做,我都不做。”在滚滚红尘当中,可以辟一处地方安顿好自己的良心,身心亦较舒泰。

  儿子眼中的父亲:“他知道生命里哪些事情最重要。”

  在李家,吃晚饭时,两个儿子坐在李嘉诚两旁,经常你一言我一语,说得非常雀跃,而坐在对面的大媳妇王富信默不作声专心吃饭。

  无论工作如何繁重,每逢星期一,他们一家人必定在深水湾家或外婆家吃一顿饭。通常一家四口,四菜一汤,吃得清淡。

  众人眼中,李嘉诚是成功企业家,懂得赚钱。在两个儿子心里,李嘉诚有另一种心灵追求。小儿子泽楷说:“我觉得我很幸运,可能是其他人想不到的,我们生活是那样简单,不是说简单就叫做非常好,而是简单原来就是非常幸福。”

  李泽钜说:“爸爸是一个很懂得用钱的人,他知道生命里哪些事情最重要。如果在他一生中,在教育和医疗方面,可以帮助不幸的人,他感觉更加富有。”

  金钱,不能堵塞心灵缺口。要填满那遗失的一角,就要寻向缺失的根源。战乱时,李嘉诚不但失去上学机会,肺病还夺去父亲的生命。七八岁那年,李嘉诚看到爸爸在晚上仍然一丝不苟地改卷,他当时想:“……老师付出很多,但收获很少。”

  一个星期六的下午,他开心地走到爸爸身边,跟他说:“英文不是很难学,我念给你听。”听罢,爸爸流露出一份伤感。回忆昔日那份伤感,李嘉诚眼角滴着泪珠,说:“他知道我很喜欢读书,但当时条件不许可。”

  于是,教育和医疗就成为李嘉诚日后要实践的梦。每有贡献祖国的机会,他都不放过,尤其目睹人民生活在贫困之中。“……文化大革命,国家搞成这样……我想捐钱到汕头做医疗工作,只是想对国家民族有利,但最后都做不到。”

  贡献祖国的机会终于来了。1978年中国经济改革开放,李嘉诚被邀出席国庆典礼,欣赏烟花时,他既兴奋又激动,想:“我可以为中国做些什么事情呢?”

  那年,有潮州同乡发起在家乡兴建大学,在未有其他人带头捐款前,李嘉诚毫不犹豫捐了3000万港元,为日后汕大奠下了“地基”。1981年,中国政府批准兴建汕头大学。李嘉诚为此付出了庞大数目的金钱,还出了不少心血。到今天,李嘉诚捐了超过12亿港元兴建汕头大学,而每年汕大需要的1.2亿人民币经费当中,七成是李嘉诚支付,而两成是由广东省政府拨款。

  李嘉诚,这位华人世界的首富有两个事业:一个是拼命赚钱的事业,名下企业业务遍布全球53个国家和地区,雇员人数约22万名;另一个是不断花钱的事业,他的投入也足以让他成为亚洲有史以来最伟大的公益慈善家。他甚至把自己一手创立的李嘉诚基金会称作是心中的第三个儿子。

  亚洲最伟大的慈善家

  孔子曰: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越矩。

  早已跨越“从心所欲,不越矩”的李嘉诚,2006年在长和业绩会上宣布:未来将把1/3的个人财产捐作公益慈善之用,有关资产会放入其名下的李嘉诚基金会。以李嘉诚约1500亿港元财产计算,基金会将增至480亿元,这将是全球华人私人基金会中金额最高的一个。

  李还表示: 如今大约用2/3时间打理上市王国和私人投资,1/3时间花在基金会。退休后将会全心全意培养“第三个儿子”,做旗下基金会的工作,以实现自己“奉献家国桑梓”的夙愿。

  成立于1980年的李嘉诚基金会,主要在教育、医疗、文化、公益事业几方面进行有系统的资助。根据基金会网站公布的数字,20多年来基金会已捐和承诺捐出的款项总共达到约76亿港元。

  2005年年初,李嘉诚把自己持有的加拿大帝国商业银行的普通股份出售,并宣布由此得到的约78亿港元的收入全部捐作公益事业。这笔捐赠成为全球华人圈内有史以来最大的一笔公益事业捐款。同年,李嘉诚向香港大学医学院捐赠10亿元,以协助提升港大的发展能力。这笔捐款的数目为亚洲历年来单一捐款纪录之冠,再次引起轰动。

  2006年,李嘉诚基金会支持内地的农村医疗计划,通过中国医药卫生事业发展基金会捐款800万元人民币,用以支持陕西农村医疗事业的发展。

  2007年以来,李嘉诚基金会暨长江集团捐款1亿港元,再度支持“长江新里程计划”项目的推行及发展,协助十万名残疾人士安装义肢、以科技助残就业和帮助脑性麻痹儿童康复及预防等三个项目。4月份,再度捐款200万英镑,资助牛津大学发展全球卫生计划,在亚洲地区特别是在中国内地建立全球卫生科研网络。

  内心富贵才是真正的财富

  日前,李嘉诚在接受记者访问时说到,内心的富贵才是财富。

  记者:您怎么会觉得李嘉诚基金会好比您的亲生儿子一样?

  李嘉诚:有一个晚上,我无端地想起来我这个基金会,因而睡不着。世事难料,坐飞机也可以出意外,骤然之间有个疾病,也可以离开这个世界。所以,我就整晚睡不着。天快亮的时候,我问自己“傻瓜,为什么要这么艰难?”你有这么多不同的投资,你将这个投资的哪一部分给基金会,就当自己有第三个孩子就行,因为如果我多生一个孩子,无论男的女的,我都会分一部分给他。那么我就当基金会是我的第三个孩子就行了。

  记者:现在基金会有多大?它是什么样子?

  李嘉诚:现在还是个秘密,但是可以讲是相当大的数字。同时,我自己定下一个规则:基金会现在已经有的资产,跟它增长的积蓄是一直不用的。今年它用多少,做多少,捐多少,我今年一年就还给它。就是它做多少,跟基金会现在有的数额完全无关系。在我健康良好的时候,基金会每年捐的钱都是我额外拿出来的。假如今年基金会做10个亿,我就放进10个亿给它。

  记者:我注意到,长期以来,您和您的集团,已经为慈善公益事业投资过百亿了,其中很大的成分是放在医疗和教育,这有您的特别的考虑吗?

  李嘉诚:有。其实,无论什么国家,什么政策,教育都是最重要的,教育能够令社会进步。而医疗是一种关怀。这个社会如果有进步,有关怀,是好的。如果一个社会有进步,有关怀,你这个社会就非常和谐。

  记者:和谐。

  李嘉诚:也会理想,充满关心和爱。人总有一天要离开这个世界,当你离开这个世界的前一段时间,如果你能够快快乐乐地回想起,这一生虽然人家也为我服务很多,但我也为人家服务不少,那么,你就会真真正正快乐的。

  记者:我注意到在您对医疗的投资当中,其中有一个项目是让大家非常感动的宁养服务,这个项目您是怎么想到的?

  李嘉诚:我在香港有不少朋友因为肿瘤病过世了,过世之前受过不少痛苦。照我看,如果一个女人分娩的痛苦假如是50%的话,最痛苦的时候是60%,但是这个肿瘤的病症是可以达到100%的。我去医院看望这个朋友之后就想,在内地也应该有这样的病症,假如家庭环境不好的话,用什么去关怀他呢?我去跟大学的医学院说,我希望在汕头建试点,如果好的话,两三年之内,在全国推广这件事。他们提议用“临终关怀”,我说这个名字用得不好,你跟病人医疗的时候,说是临终关怀,是不行的。

  记者:宁养医疗这种服务,是一个全国的计划?

  李嘉诚:是,现在全国共有20家。坦白来讲,这个是完全不够的,就是加100倍,也是不够的。但是,我不能够将所有的精力放在这个问题上,最要紧就是希望大家一道努力,那么这力量就大了,单凭我这个人,是做不大的。

  记者:您这个心是无限的。它还有一个样板的作用?

  李嘉诚:希望如此。所以,现在我还是鼓励我基金会的同事,他们也真的是尽心尽力,每天工作非常重。我都是告诉他们一句话,用最好的医药,最好的办法,能够送到病者的手里,给他医。我说,假如一个药减轻病痛是90%的,价格是50块钱,但是一个可以减轻99%,要100块的,我情愿买100块的,就是尽量令病人的痛苦可以减得越少越好,这是我自己心底的想法。

  记者:您对教育和医疗这些慈善公益的事业投入这么大,与您幼年的经历有什么关系?

  李嘉诚:童年我是一个非常喜欢读书的人。战争期间,我们一家人来到香港,当时日本人已经占领了香港了,于是我妈妈带着我弟弟、妹妹回到家乡去,香港只有我跟我爸爸。那时每天晚上爸爸都会咳嗽。因为爸爸的咳嗽,每天晚上我心里都很难过,但他也根本没有看过医生,等到他自己知道严重了,才联系公立医院。半年后,在医药不够、经济困难的情况下,他去世了。所以这一段的经历给我非常深刻的影响,就是说,如果有一天,假如我的事业可以达到某种程度,我就要为医疗事业做一点事。要牢牢记住,教育、医疗都是最重要的。教育来讲,我认为自己也幸运,怎么样幸运呢?因为在那一段最困难的时间,我一路都是尽量求进步、尽量抢到多一点学问,到今天这么多年来,是没有一天停过的。甚至旅行,我还是带着要看的书。

  我一生中有两个关键时刻。一个是我12岁的时候,一个天真、充满幻想的小孩子跑到香港,见到一个不是我所希望的世界,我转眼之间就变得成熟了,非常努力,不怕辛苦,充满责任感。第二个应该是我二十七、八岁的时候,那个时候我可以说“贫穷,我永远不会再见你了”,也就是说以后都不需要做事了,可以退休了。但是骤然间你发现,财富在一路给你增加,可你有什么特别快乐的地方?没有。

  记者:您心目当中的快乐是什么?

  李嘉诚:有的人,他虽然非常长寿,但是,人家也没有得他的益处,所以他这一生是有一点浪费了嘛。如果有的人虽然年纪非常轻就去世了,但是他对我们这个社会有非常好的贡献,所以,他虽死犹生。我觉得最要紧的是内心的富贵。一个人有了衣食住行这个条件之后,应该对社会多一点关怀,或者说义务,或者说责任。

  记者:所以人家说,李嘉诚这么有钱,他根本花不完,所以拿出一点去关怀关怀社会。

  李嘉诚:拿钱出来可以说简单,但付出时间去做了,这个不简单。几十年来,我都是夜以继日地做,一天工作十六、七个小时。不停地,马不停蹄地在做,晚上到凌晨两三点都是在做。

  记者:您希望我们的世界有越来越多的李嘉诚,越来越多的李嘉诚基金?

  李嘉诚:对。最要紧的是有一个好的前途。去年我们给7万个没有下肢的残疾人做了一个“长江万里行活动”,我们帮他之后,他不仅可以站起来,还可以工作,也提高他个人的信心。

  记者:这是您捐献文化的核心?

  李嘉诚:对。很多事只是你想不想去做,想做就可以有办法去做。其次,做这类的事,我对时间什么的都无所谓,自己就是喜欢这样做。最困难的是,有的时候看到他们家人为这些病者劳累的时候,我会吃不消。一般我演讲需要一个稿子,但如果讲到教育、医疗、残疾工程的话,我是什么稿子都不需要,我就可以分析得非常清楚,这个可以说是由衷而来。

  记者:您更愿意把它看成是一种公益事业,而不简单是一种捐钱给谁的慈善?

  李嘉诚:不是慈善,是公益事业。说是慈善事业对那个接受捐赠的人不太好。

  记者:几十年来,到底是什么东西始终让您保持对公益事业有如此的激情?

  李嘉诚:最要紧的就是内心世界,你会感到世界上有很多不幸的人,那么,你能力做得到的,你这一生应该好好尽心尽力去做。你明明有多余10倍、100倍都不止的钱时,为什么不做这件事情?这使得一生有意义得多。我如果再有一生的话,我还是走这条路。社会要进步,离不开支持关怀,这方面,你可以带给很多的百姓幸福安乐。

  记者:您怎么看待财富?

  李嘉诚:财富不是单单用金钱来比拟的。衡量财富就是我所讲的,内心的富贵才是财富。如果让我讲一句,“富贵”两个字,它们不是连在一起的,这句话可能得罪了人,但是,其实有不少人,“富”而不“贵”。真正的“富贵”,是作为社会的一分子,能用你的金钱,让这个社会更好、更进步、更多的人受到关怀。所以我就这样想,你的贵是从你的行为而来。

  记者:不是冲你的钱而来?

  李嘉诚:对,贵是从你的行为而来。所以,如果你去看我们中国很多哲学家,他是讲“贵为天子,未必是贵”,“贱如匹夫,不为贱也”,就是一个普通大众,低下工作者,未必是贱,你天子也不一定是贵。就是看你的一生所做的事,所讲的话,怎么样对人对事,这个是我自己领悟出来的。

  记者:怎么能够使一个人内心真正富贵呢?

  李嘉诚:能够在这个世上对其他需要你帮助的人有贡献,这个是内心的财富。这个是我自己创造出来的,这个是真财富。因为金钱的财富,你今天可能涨了,身价高很多,明天掉下去了,你的财富可以一夜之间变为一半。只有你做出使世人受益的,这个是真财富,任何人拿不回来。

  成功的奥秘在于学习

  李嘉诚拥有一个巨大的工商业王国,是亚洲首富、世界十大富豪之一。有位记者曾问李嘉诚:“今天你拥有如此巨大的商业王国,靠的是什么?”李嘉诚回答说:“依靠知识。”有位外商也曾经问过李嘉诚:“李先生,您成功靠什么?”李嘉诚毫不犹豫地回答:“靠学习,不断地学习。”不断地学习知识,是李嘉诚成功的奥秘!

  李嘉诚勤于自学,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忘记读书。青年时打工期间,他坚持“抢学”,创业期间坚持“抢学”,经营自己的“商业王国”期间,仍孜孜不倦地学习。李嘉诚晚睡前是他铁定的看书时间,他喜欢看人物传记,无论在医疗、政治、教育、福利哪一方面,对全人类有所帮助的人他都很佩服,都心存景仰。李嘉诚一天工作十多个小时,仍然坚持学英语。早年专门聘请一位私人教师每天早晨7点30分上课,上完课再去上班,天天如此。早在办塑料厂时就订阅了英文塑料杂志,既学英文,又了解世界最新的塑料行业动态。苦读英文使李嘉诚与其他早期从内地来香港发展的企业家有所区别。当年,懂英文的华人在香港社会是“稀有动物”。懂得英文,使李嘉诚可以直接飞往英美,参加各种展销会,谈生意可直接与外籍投资顾问、银行的高层打交道。如今,李嘉诚已年逾古稀,仍爱书如命,坚持不断地读书学习。

  李嘉诚说:“在知识经济的时代里,如果你有资金,但缺乏知识,没有最新的讯息,无论何种行业,你越拼搏,失败的可能性越大;但是你有知识,没有资金的话,小小的付出就能够有回报,并且很有可能达到成功。现在跟数十年前相比,知识和资金在通往成功的道路上所起的作用完全不同。”

  内心最好的保障是知足

  李嘉诚说,“我内心已有非常好的保障,若一个人不知足,即使拥有很多财产也不会感到安心。举例来讲,如果看着比尔·盖茨的财富和你自己的距离那么大,那么你永远不会快乐。”李嘉诚说:“重要的是内心的安静,表面看来很忙,但内心其实没有波动,因为自知做着什么工作。我知足,但不表示没有上进心。”

  李嘉诚与佛教

  事业辉煌的李嘉诚夫妇是众所周知大慈善家和学佛居士。他曾捐资三千几百万港币建立“李嘉诚护理安老院”,该院规模宏大,设备齐全,占地约一千五百平方米,可收容几百名老人在此接受护理和安养。在该院建设过程中,李先生特委派李嘉诚基金会的高级职员、计划经理、办公室经理、高级秘书等专职筹划,使该院在短时间内建成启用,许多老人在此安度晚年。

  李先生在香港和内地也广种福田,常常捐助上亿元的巨资,用来做造佛像、修寺庙、造桥铺路、兴办教育、支援医疗、赞助科研、弘扬文化、赈济灾民等等慈善布施。号称世界第一的香港大佛,李先生是一大功德主。

  他的夫人也虔诚信佛,临终遗嘱,后事按佛制办理,李先生及家人一一遵嘱,助其往生。

  请记住李先生的座右铭:“人生在世,能够在自己能力所逮的时候,对社会有所贡献,同时为无助的人寻求及建立较好的生活,我会感到很有意义,并视此为终生不渝的职志。”

  李先生的富豪佛教家庭,在港台地区有一定的代表性。他们深信三世因果,深信布施和富贵的内在必然联系,深知慈悲喜舍的精神和举止是佛菩萨的特色。事实也证明,唯有如此,才能得天时、地利、人和;唯有如此,事业才能兴旺,社会才会祥和。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心灵创富|上海现金流游戏    

GMT+8, 2024-12-22 17:21 , Processed in 0.060585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