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是“十五”期间最后一年。各级卫生部门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推进卫生改革,加强了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和医疗服务监管力度,积极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试点,城乡公共卫生面貌和人民健康水平进一步改善。
一、 疾病控制与公共卫生
1、传染病报告发病率和死亡率略有上升。据全国27种甲、乙类法定报告传染病初步统计,2005年全国报告甲、乙类传染病总发病率268.31/10万,死亡率0.76/10万,病死率0.28%。全年除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脊髓灰质炎和白喉无发病和死亡报告外,其他病种均有报告。与上年比较,传染病报告发病率上升9.7%,死亡率上升38.2%,病死率上升了0.06个百分点。发病率居前五位的依次为:肺结核、病毒性肝炎、痢疾、淋病和梅毒;病死率居前五位的依次为:狂犬病、人禽流感、鼠疫、艾滋病和新生儿破伤风 (见表1)。
表1 2005年全国27种甲、乙类法定报告传染病发病及死亡率
| 疾病名称
| 发病率
1/10万
| 死亡率
1/10万
| 病死率(%)
| 疾病名称
| 发病率
1/10万
| 死亡率
1/10万
| 病死率(%)
| 总计
| 268.31
| 0.76
| 0.28
| 猩红热
| 1.92
| 0.00
| 0.01
| 鼠疫
| 0.00
| 0.00
| 30.00
| 出血热
| 1.60
| 0.02
| 1.30
| 霍乱
| 0.07
| 0.00
| 0.41
| 狂犬病
| 0.19
| 0.19
| 100.00
| 病毒性肝炎
| 91.42
| 0.09
| 0.10
| 钩端螺旋体病
| 0.11
| 0.00
| 3.18
| 痢疾
| 34.92
| 0.01
| 0.03
| 布氏杆菌病
| 1.41
| 0.00
| 0.02
| 伤寒副伤寒
| 2.65
| 0.00
| 0.04
| 炭疽
| 0.04
| 0.00
| 2.26
| 艾滋病
| 0.43
| 0.10
| 23.41
| 乙脑
| 0.39
| 0.02
| 4.20
| 淋病
| 13.79
| 0.00
| 0.00
| 血吸虫
| 0.24
| 0.00
| 0.06
| 梅毒
| 9.67
| 0.01
| 0.06
| 疟疾
| 3.03
| 0.00
| 0.11
| 脊髓灰质炎
| *
| *
| *
| 登革热
| 0.00
| 0.00
| 2.50
| 麻疹
| 9.42
| 0.00
| 0.04
| 新生儿破伤风
| 0.19
| 0.02
| 11.08
| 百日咳
| 0.29
| 0.00
| 0.05
| 肺结核
| 96.31
| 0.26
| 0.27
| 白喉
| *
| *
| *
|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
| *
| *
| *
| 流脑
| 0.18
| 0.02
| 8.89
| 人禽流感
| 0.00
| 0.00
| 71.43
| 注:①新生儿破伤风发病率和死亡率单位为1/‰;②*无报告病例。
|
“十五”期间,全国法定报告甲、乙类传染病总发病率、死亡率及病死率有所上升(见表2),上升的原因是医疗机构网络直报传染病后,报告的准确性提高。
表2 全国甲、乙类法定报告传染病发病及死亡率
|
| 2001
| 2002
| 2003
| 2004
| 2005
| 总发病率(1/10万)
| 188.62
| 180.14
| 192.18
| 244.66
| 268.31
| 总死亡率(1/10万)
| 0.29
| 0.35
| 0.48
| 0.55
| 0.76
| 病死率(%)
| 0.15
| 0.20
| 0.25
| 0.22
| 0.28
|
2、城乡居民主要死亡原因。据30个市和78个县(县级市)死因(ICD-10)统计,2005年城市居民前十位死因为:恶性肿瘤、脑血管病、心脏病、呼吸系病、损伤及中毒、消化系病、内分泌营养和代谢疾病、泌尿生殖系病、精神障碍、神经系病(见表3),前十位死因合计占死亡总数的92.0%。
与城市比较,农村居民前十位死因及顺位有所不同,农村居民前十位死因为:呼吸系病、脑血管病、恶性肿瘤、心脏病、损伤及中毒、消化系病、泌尿生殖系病、内分泌营养和代谢疾病、肺结核、精神障碍,前十位死因合计占死亡总数的91.9%。
表3 2005年部分市、县前十位疾病死亡专率及死亡原因构成
| | 顺位
| 市
| 县
| | 死亡原因
(ICD-10)
| 死亡专率
(1/10万)
| 构成
%
| 死亡原因
(ICD-10)
| 死亡专率
(1/10万)
| 构成
%
| | | 1
| 恶性肿瘤
| 126.0
| 22.9
| 呼吸系病
| 123.8
| 23.5
| | 2
| 脑血管病
| 116.6
| 21.2
| 脑血管病
| 111.7
| 21.2
| | 3
| 心脏病
| 98.2
| 17.9
| 恶性肿瘤
| 107.1
| 20.3
| | 4
| 呼吸系病
| 69.0
| 12.6
| 心脏病
| 62.1
| 11.8
| | 5
| 损伤及中毒
| 45.3
| 8.3
| 损伤及中毒
| 44.7
| 8.5
| | 6
| 消化系病
| 18.1
| 3.3
| 消化系病
| 17.1
| 3.2
| | 7
| 内分泌营养和代谢疾病
| 13.8
| 2.5
| 泌尿生殖系统
| 7.0
| 1.3
| | 8
| 泌尿生殖系病
| 8.6
| 1.6
| 内分泌营养和代谢疾病
| 6.2
| 1.2
| | 9
| 精神障碍
| 5.2
| 1.0
| 肺结核
| 2.9
| 0.6
| | 10
| 神经系病
| 4.6
| 0.8
| 精神障碍
| 2.3
| 0.4
| |
| 十种死因合计
|
| 92.0
| 十种死因合计
|
| 91.9
| | 二、卫生监督
1、食品卫生。2005年,全国27个省(区、市)共有384万户食品生产和服务企业接受经常性卫生监督,卫生监督覆盖率达94.9%,合格率为88.5%。29个省(区、市)21类食品共抽查监测230万件,平均合格率为87.5%,其中:酒、粮食、植物油、糕点、消毒鲜乳、乳制品、罐头、糖果蜜饯和保健食品合格率高于90%。食品用产品抽检1.4万件,合格率为93.5%。餐具消毒抽检272.7万件,合格率为79.7%。2005年食品从业人员体检合格率达99.7%。31个省(区、市)报告食物中毒2453起,中毒32553人,死亡381人。表5 全国卫生监督监测情况
|
| 2001
| 2002
| 2003
| 2004
| 2005
| 食品卫生合格率(%)
| 88.1
| 89.5
| 90.5
| 89.8
| 87.5
| 肉及其制品
| 81.7
| 85.2
| 86.0
| 84.9
| 85.6
| 冷食及饮料
| 85.3
| 86.8
| 87.5
| 87.3
| 88.1
| 酒
| 95.0
| 95.1
| 96.2
| 95.1
| 93.4
| 水产品
| 91.7
| 89.9
| 88.8
| 92.0
| 85.2
| 保健食品
| 93.0
| 91.9
| 94.3
| 95.0
| 91.3
| 公共场所卫生合格率(%)
| 91.8
| 93.4
| 91.8
| 93.8
| 90.1
| 旅店业
| 93.1
| 95.2
| 93.9
| 94.9
| 89.6
| 文化娱乐场所
| 92.1
| 92.8
| 92.1
| 95.1
| 89.4
| 理发、美容店
| 90.0
| 92.7
| 89.3
| 93.2
| 91.0
| 游泳场所
| 85.8
| 89.4
| 89.5
| 90.1
| 79.2
| 化妆品卫生合格率(%)
| 91.9
| 89.3
| 89.4
| 94.8
| 91.8
| 进口
| 72.6
| 68.7
| 85.7
| 95.3
| 94.1
| 国产
| 93.1
| 90.8
| 89.9
| 94.8
| 91.7
|
2、环境卫生。据不完全统计,2005年2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共有75.2万户接受公共场所卫生监督,监督覆盖率达92.1%,监测合格率90.1%。24个省(区、市)共抽检生产企业和经营单位化妆品产品40071件,合格率为91.8%,其中进口化妆品合格率94.1%,国产化妆品合格率91.7%。
3、劳动卫生。据不完全统计,2005年25个省(区、市)各类职业病发病5247例,其中:尘肺3380例,慢性职业中毒565例,急性职业中毒494例,职业性眼、耳鼻喉疾病226例。生产环境中有害因素测定点43.4万个,实测率为51.2%。23个省(区、市)共有28941个放射工作场所接受经常性卫生监督,放射工作人员就业后健康体检率达77.7%。
4、学校卫生。2005年全国29个省共有67789所学校(包括高校、中专、技校、中学及小学)接受经常性卫生监督, 卫生监督频次为1.83,合格率为78.6%。学校共体检4万余次,参加体检的学生人数为3350万人,学生体检率64.7%。
“十五”期间,食品、公共场所及化妆品卫生抽检合格率呈波动性(见表5)。
四、妇幼保健
1、孕产妇保健。2005年,全国孕产妇系统管理率76.7%,产前检查率为89.8%,产后访视率86.0%。新法接生率97.5%,其中:市99.2%,县96.4%。住院分娩率85.9%,其中:市93.2%,县81.0%。与上年比较,住院分娩率增加3.1个百分点。“十五”期间,产前检查率和产后访视率都有所下降,但住院分娩率提高了9.9个百分点。
表7 孕产妇保健指标
|
| 2001
| 2002
| 2003
| 2004
| 2005
| 产前检查率(%)
| 90.3
| 90.1
| 88.9
| 89.7
| 89.8
| 产后访视率(%)
| 87.2
| 86.7
| 85.4
| 85.9
| 86.0
| 系统管理率(%)
| 78.6
| 78.2
| 75.5
| 76.4
| 76.7
| 住院分娩率(%)
| 76.0
| 78.8
| 79.4
| 82.8
| 85.9
| 市
| 87.0
| 89.4
| 89.9
| 91.4
| 93.2
| 县
| 69.0
| 71.6
| 72.6
| 77.1
| 81.0
|
2、儿童死亡率。据妇幼卫生监测地区统计,2004年新生儿死亡率15.4‰,婴儿死亡率21.5‰,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25.0‰。城市地区五岁以下儿童死亡率12.0‰,主要死因构成:出生窒息占26.5%、早产或低出生体重占18.5%、先天性心脏病10.1%、肺炎9.7%、颅内出血4.1%。农村地区五岁以下儿童死亡率28.5‰,主要死因构成:早产或低出生体重22.8%、出生窒息18.4%、肺炎17.6%、先天性心脏病6.0%、意外窒息5.1%。“十五”期间,农村地区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下降了1/3,但城乡差距明显,农村地区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是城市的2.4倍(见表8)。
3、孕产妇死亡率。据妇幼卫生监测地区统计,2004年孕产妇死亡率为48.3/10万。城市孕产妇死亡率为26.1/10万,主要死因构成:产科出血占33.3%、合并心脏病占17.8%、羊水栓塞占6.7%、妊高症占2.2%。农村孕产妇死亡率为63.0/10万,主要死因构成:产科出血占48.1%、妊高征占13.5%、羊水栓塞占10.8%、合并心脏病占7.6%。2004年与2000年比较,孕产妇死亡率下降了1/10,但城乡差距明显,农村地区孕产妇死亡率是城市的2.4倍(见表8)。
表8 监测地区儿童死亡率和孕产妇死亡率
|
| 2000
| 2001
| 2002
| 2003
| 2004
| 新生儿死亡率(‰)
| 22.8
| 21.4
| 20.7
| 18.0
| 15.4
| 城市
| 9.5
| 10.6
| 9.7
| 8.9
| 8.4
| 农村
| 25.8
| 23.9
| 23.2
| 20.1
| 17.3
| 婴儿死亡率(‰)
| 32.2
| 30.0
| 29.2
| 25.5
| 21.5
| 城市
| 11.8
| 13.6
| 12.2
| 11.3
| 10.1
| 农村
| 37.0
| 33.8
| 33.1
| 28.7
| 24.6
| 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
| 39.7
| 35.9
| 34.9
| 29.9
| 25.0
| 城市
| 11.8
| 16.3
| 14.6
| 14.8
| 12.0
| 农村
| 45.7
| 40.4
| 39.6
| 33.4
| 28.5
| 孕产妇死亡率(1/10万)
| 53.0
| 50.2
| 43.2
| 51.3
| 48.3
| 城市
| 29.3
| 33.1
| 22.3
| 27.6
| 26.1
| 农村
| 69.6
| 61.9
| 58.2
| 65.4
| 63.0
| 六、门诊和住院病人医疗费用
1、门诊和住院病人人均医疗费用继续增加,医疗费增长幅度下降。2005年,卫生部门综合医院门急诊病人人均医疗费用126.9元,比上年增加8.9元,增长7.5%;出院者人均住院医疗费用4661.5元,比上年增加376.7元,增长8.8% 。与上年比较,门诊医疗费用增长幅度下降1.6个百分点,住院医疗费增长幅度下降0.8个百分点。医院级别越高,病人医疗费用越高(见表12)。
2001年以来,医院门诊和住院病人人均医疗费用持续增加,但医疗费用每年增长幅度基本控制在10%以下(见表13)。
表12 2005年卫生部门综合医院门诊和出院病人人均医疗费用(元)
|
| 人均医疗费用(元)
| 人均医疗费用(元)
|
| 药费
| 检查治疗费
|
| 药费
| 检查治疗费
| 合 计
| 126.9
| 66.0
| 37.8
| 4661.5
| 2045.6
| 1678.1
| 卫生部属
| 247.1
| 136.7
| 61.8
| 12650.9
| 5089.9
| 4797.2
| 省 属
| 192.5
| 102.0
| 52.9
| 9871.2
| 4186.1
| 3573.4
| 省辖市属
| 130.7
| 69.3
| 38.9
| 5452.4
| 2374.6
| 1994.3
| 地辖市属
| 105.2
| 53.5
| 33.3
| 3380.9
| 1544.6
| 1187.4
| 县 属
| 84.2
| 41.0
| 27.9
| 2266.5
| 1057.8
| 780.9
|
2、门诊病人药费比重下降;住院病人药费比重上升。2005年,卫生部门综合医院门诊病人医疗费中,药费占52.0%,检查治疗费占29.8%;与上年比较,药费比重下降0.5个百分点, 检
查治疗费比重持平。住院病人医疗费用中,药费占43.9%,检查治疗费(含手术费)占36.0%;与上年比较,药费比重上升0.2个百分点,检查治疗费比重下降0.6个百分点。
2001年以来,门诊和住院病人医疗费用中,药费所占比重下降,检查治疗费所占比重上升(见表13)。
表13 门诊和住院病人人均医疗费用及涨幅情况
|
| 2001
| 2002
| 2003
| 2004
| 2005
| 门诊病人人均医疗费用(元)
| 93.6
| 99.6
| 108.2
| 118.0
| 126.9
| 其中: 药费%
| 57.7
| 55.4
| 54.7
| 52.5
| 52.0
| 检查治疗费%
| 20.1
| 28.0
| 28.4
| 29.8
| 29.8
| 住院病人人均医疗费用(元)
| 3245.5
| 3597.7
| 3910.7
| 4284.8
| 4661.5
| 其中: 药费%
| 45.5
| 44.4
| 44.7
| 43.7
| 43.9
| 检查治疗费%
| 31.2
| 36.7
| 36.1
| 36.6
| 36.0
| 医疗费用上涨%(上年=100)
|
|
|
|
|
| 门诊病人
| 9.1
| 6.4
| 8.6
| 9.1
| 7.5
| 住院病人
| 5.2
| 10.9
| 8.7
| 9.6
| 8.8
| 注:本表系卫生部门综合医院平均数,经费系当年价格。下表同。
| http://www.moh.gov.cn/uploadfile/200642584823110.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