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前三季度,上海16家寿险公司的万能险保费收入呈现井喷之势,但销售火爆背后存在一些保险代理人误导投保人的情况。日前上海保监局发布了投保提示,要求消费者购买该险种时,一定要弄明白保障账户和投资账户的意义,搞清楚投资收益并非来自所有保费而是仅仅由投资账户资金产生。
万能险销售火爆
今年上半年,陈先生接到一个保险代理人推销万能寿险的电话。代理人介绍说,万能险兼具风险保障和投资收益两大功能,并一再强调所缴保费年收益不低于2.5%,高过银行一年期利率而且不用缴利息税。平时忙于工作无暇理财的陈先生便买了一份万能险,三个月后他查了一下保险账户才发现,不仅原来所缴的保费少了一部分,而且还得知只有投资账户资金才是投资收益的本金,而并非所有保费。
陈先生以保险代理人误导自己为由要求退保,但又拿不出证据,只能自认倒霉。像陈先生这样的遭遇并非少数,今年前三季度上海16家寿险公司的万能险保费收入呈现井喷之势,达到11.50亿元,同比增长579.69%。占同期整个人身险保费收入的6.47%,而同期的投连险保费收入则为8亿多元。
万能寿险走红的原因很多,在低利率时期,其集风险保障与投资收益于一体的特性无疑最有吸引力,保险客户可根据不同时期的需求,对其保障账户和投资账户的资金自由调节,这也是万能寿险受欢迎的重要原因。
加上当前股市、房地产市场都不景气,人们的投资渠道有限,而万能险一般都高于银行利率的保底收益承诺,颇能打动人心。实际上很大一部分人买万能险,主要是将其作为投资理财的工具,而保险本质的风险保障功能反倒次之。
有的保险公司正是抓住了消费者的这种心理,在推销万能险时片面强调高收益,而故意隐瞒投保需要收取前端管理费以及不同账户资金的用途等关键信息。误导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一是夸大万能险的收益率,不写明是可能的收益预测;二是隐瞒10%的前端费用,客户在购买之后才发现资金被扣除,由此产生撤保、退保甚至投诉。三是没有明确告知客户只有投资账户中的资金才是产生收益的本金,而很多客户通常认为本金应该是所缴纳的全部保费。
这不由让人联想到前几年红火一时的投资连结保险,当时保险公司也是刻意强调该险种的高收益率,以至于客户将属于预测性质的收益率当作了保底收益率,而投连险的实际收益往往达不到宣传的高水平,客户自然会觉得受了蒙蔽,后来该险种一溃千里便不难理解了。
关注万能险风险
分析人士表示,目前针对万能险的投诉、退保越来越多,已经引起了上海保监局的警惕,为了不使其重蹈投连险覆辙,及时发布了有关万能险的投保警示。上海保监局公布的购买万能险产品的提示公告中提示投保人,万能型保险产品回报主要由保险公司的投资情况决定,超过最低保证利率以上的收益具有不确定性。不能将万能产品和银行储蓄、国债等简单地进行比较,更不能将万能保险产品视作银行储蓄的替代品。
投保前,投保人应向营销员或银行销售网点索取并认真阅读保险条款和产品说明书,了解准备购买的产品的保障范围是否能满足自己的需要。投保人缴纳的保险费并非全部用于投资增值,而是要扣除风险保障费用和公司的经营管理费用。因此要注意理解万能保险产品最低保证利率或结算利率的计算基础,不要把已缴纳的全部保费作为基础简单套算最终收益。
另外,万能险产品说明书或保险利益测算书中,超过最低保证利率以上的测算数字只是对未来收益的假设,不能作为对未来实际收益的保证。投保人不要盲目依赖销售人员的解释和产品说明书之外的其他宣传材料。
多数万能型人身保险产品期限较长,如果需要分期缴纳保费,投保人要确认自己有足够、稳定的财力支付保费。万能险产品长期持有可能会获得较好回报,但短期中途退保会有一定损失。万能型保险产品都规定有犹豫期(收到并书面签收保险单起的10日内)。在犹豫期内退保,可以取回已缴纳保费。如果是通过银行或邮政储蓄等渠道购买的万能保险产品,应当知道其经营主体是保险公司,由保险公司承担保险责任。
来源:中国证券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