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联储前主席格林斯潘在他的新书《我们的新世界》中说:“世界要退休了,我们的钱够吗?”这句话可以用在每个人身上:“你要退休了,你的钱够吗?”要应对“活得太久”的长寿风险,我们就要及早开始准备各种“法宝”。
“来到人间的时候,我不带一分钱;我希望将来回去的时候,我也能刚好把自己今生所有的钱用完,这是最妙的。”本刊专栏作者李光一先生曾经这样表达自己对于金钱和人生关系的看法。
如果真的能做到如此精准,那么当然是非常潇洒的一件事。可是,往往有人在老年的时候缺钱花,或者又有人在百年之后仍然留有众多资产。这其中,在年迈的时候缺钱花,或者说因为“活得太久”而面临经济上的风险,是最让人头疼的。
“活得太久”风险来临
二千多年前,秦始皇派出徐福及上千童男童女远赴蓬莱仙岛,只为一求长生药,如果他活在现代,就不必如此费尽心思。
因为到了21世纪,人们要活到百岁,已不是偶然。相较于上一个世纪,人们“太快死亡”的风险已经降低,而要担心“活得太久”怎么办?因为社会的寿命预期一再提高,将来活到90岁以上,已经都很平常,如此下来,就要问一句,如果钱准备不够,以后生活要怎么过?
这“活得太久”,实际上就是一种长寿风险。什么是长寿风险?美国国家经济研究局(National Bureau of Economic Research,NBER)在2006年8月针对老龄化提出的金融创新报告中简明扼要地定义:长寿风险就是活得太老,但储蓄太少、退休太早,以及钱花得太快。
在国外,对于长寿风险的概念,已经讨论有一段时间,大家都在想办法,为不再工作的老年人争取多一点的收入,像德国就已通过了老年收入法案(Old Age Income Act),以减免税收的方案,鼓励自愿多增加退休基金,并且限定投资在能支付年金、且年金发放只能变多的基金或保单上。
如果我们个人想要在退休后避免“活得太久”的尴尬,也要及早准备起来了!
应对一:选择终身领取型年金险
今后,当人有机会活到90岁、95岁,而不是目前的80岁,退休金就得再多准备10年、15年。
但是想要多筹备10年、15年甚至更多时间的退休金,对于个人,特别是已经人到中年的人们而言,还是比较吃力的。有什么便捷的解决办法呢?不妨看看那些可以保证终身领取型的年金险产品。
在目前市场上,以养老为目的的年金险产品已经很多,但每款产品之间其实是有不少差异的。比如,有些年金产品没有保证领取时间,只是从约定年龄开始每年或每个月领多少钱,直到身故;有些产品则有“保证领取15年或20年的年金”,然后不可以再领取年金,但会在88岁或100岁给付一笔贺寿金;还有的产品则规定最久领至80岁或88岁等等,具体细节都有条款详细规定。
当然,由于保险利益的规定有所不同,在年金险产品的定价上也会有稍许不同。但对于家族有长寿史,或对自己退休后的健康状况非常有信心的人而言,如果你担心“活得太久”,那么建议你选择可以领取到终身的年金险产品,而不是对领取期限有种种限制的产品。这样,不论你活到多少岁,都可以从保险公司手中保证每年或每月都有一笔“雷打不动”的养老金可以领取,减缓你年迈时的经济压力。
应对二:手中至少留有一套房
为了以防万一自己活得实在太久,除了像日本长寿老人那样玩笑似地说一句“抱歉,我活得太久了”之外,在经济上当然要预先做好准备,其中一个策略就是退休后仍然至少保留一套房产。
房产的经济价值自然不言而喻。虽然相对金融资产而言,房产的变现能力较慢,但房产的单项价值却比较高。如果在年老之后,手中没有一套可以任凭自己处置的产权房,一来在居住上可能要看子女脸色或其他因素制约,二来对于自己应付年老后可能面临的重大经济困难缺乏一个很重要的“帮手”。
而如果老年后自己手中仍然有一套或多套产权房,就好很多了。一旦发生了“活得太久”的风险,发现自己原先预备的养老金已经难以支付今后岁月的生活所需,那么就可以卖掉房产取得一大笔金钱,以应付长期生存所需。到时候,也可以采用“反向抵押贷款”的方式,向保险公司或其他金融机构交出自己的房产产权,然后让这些机构为你的余生慢慢支付金钱,直至你安然离世。
应对三:留有一份“浮动养老储备金”
与退休后手中至少留有一套房产,以便应付将来不时之需同样原理的是,除了在退休之前就准备好一份养老金专用的资金和资产,最好还能备有一份“浮动养老储备金”。
养老金专用资金的准备可以多一些,以流动性较好的管理工具为主,在使用过程中就是用来应对退休后的一切生活和医疗开销,主要是消费资金性质,准备时可以将使用期限预估到80岁或85岁左右。
而“浮动养老储备金”可以事先准备得少一点,但最好能做一些长期积极的投资项目,让这笔钱长期保值增值,等到80岁或85岁之后,如果前一笔养老金专用资金已经消耗完毕,再打开来使用,及时应对长寿风险。
应对四:适时调整养老规划
如果你仅仅是采用了一份养老资金的规划手段,而没有准备“浮动养老储备金”,那么你就要注意,在退休后漫长的岁月里,务必适时、主动调整自己的养老金规划。
假如你在60岁时彻底退休,预计寿命可达85岁,那么你应该给自己订出五个时间阶段,60至65岁、65至69岁、70至74岁、75至79岁、80岁以上。在这几个时间段中你的投资规模应该有所不同,这主要取决于你的花销计划,以及经过通货膨胀调整后你希望能得到的回报有多少。这样的策略加大了可预测性。毕竟当你在每一个阶段提现时你心里都清楚下一个五年手中还有多少钱。
同时必须注意的是,如果到了你的预定寿命期限的倒数第二个阶段、或是倒数第三个阶段,比如75岁或80岁末,你仍然身体健康,那么恭喜你,同时你也会产生新的忧虑,那就是你发现自己可能会面临“活得太久”的风险,而以前的资产考量都只是计划到85岁为止。那么此时,你就可以综合自己的健康状况,直接考虑买一只收入型的养老金产品,或利用其他工具,帮助你一起走过长寿岁月,而不是在最后一个阶段中坐吃山空。
应对五:不要均匀分配每年的退休金
还有一个办法,就是不要每年均匀分配自己退休前已经储备好的养老资金,而是一定要留有余地。比如,你预计自己退休后还将存活25年,那么你不应该在今后每一年使用自己预先养老储备的1/25,这样很容易到预期寿命的最后一年就“吃完了”。
反过来,你应该给自己留有一份宽裕资金,比如划分1/30,1/29,1/28,……到未来的25年里。然后,即便你在25年仍然存活,那么你手中仍然还有一笔资金可供使用或投资,然后继续用于维持你未来“多活了几年”的生活所需。
概括来讲,你可以计划在退休时到80岁或85岁之间这段时间里用掉自己退休前已准备资产的80%或85%,而在生命的最后几年内留下20%或15%的资产。
应对六:把自己的寿险保单利益“转卖”
如果将来我们的金融市场足够发展,那么也许也可以像如今的英国老人一样,把自己的终身寿险保单,在生前就转卖给他人,从而获得购买者提前支付给自己的一笔资金。这种“寿命投资”,其实是一种在英国新兴的保单投资方式,兴起的历史不超过四五年。
一个老年人,虽然拥有终身寿险保单,可能已经缴完所有的保费,也可能还有少许保费还未缴完,但他们有一个共同特征,就是本身经济情况已经很差,很想能够通过各种途径获得资金支持,但由于寿险保单必须在被保险人死亡后才能给付保险金,因此保单拥有者只能望“单”兴叹。
此时,就有人愿意做这样的投资,给保单所有者一笔钱,可能是保险金额的二分之一或三分之一,同时获得一项受益权,在这个被保险人死亡后,保险公司给付的身故保险金由投资人获得。
这样一来,拥有保单的老人在生前就得到了一笔资金,用于满足自己的生活需求;而投资人则可以在老人身故后得到保险金,这笔保险金数额当然超过了投资人当初付出的资金,投资人也赚到了。
如果老人将来活得太久,这样的方式也许也可以算是一种“非常态”的应对手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