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灵创富|上海现金流游戏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848|回复: 1

幸福理财六大定律让你生活悠悠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12-1 12:02:3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当你拥有财富之后,如何同时拥有幸福?财富和幸福的关系,是否永远成典型正比关系?什么样的人才能更幸福?让我们一起来寻找“幸福理财”的秘诀。

  幸福是每个人一生的追求。

  有一只小狗问妈妈:“什么是幸福?”妈妈回答:“幸福是你的尾巴!”

  小狗听了之后心想:“幸福是我的尾巴,那很简单啊!”于是它追着自己的尾巴,试图找到幸福,但是追得团团转,却怎么也追不着!

  小狗眼冒金星的问妈妈:“为什么我追不到幸福?”妈妈告诉它:“你别追着你的尾巴跑啊,这样永远也追不到。幸福既然是你的尾巴,只要你昂首阔步向前走,幸福就会跟着你。”

  对大多数人来说,幸福与财富其实就像小狗的尾巴一样,你愈是想追到它,愈是追不到。愈渴望,幸福与财富就离你愈远。

  那么,如何能让生活既幸福又拥有财富,达到幸福理财的目标?让我们一起来探寻。

  财富目标不必定太高

  幸福的人与不幸福的人对财富的态度如何?我们通过一个小范围的调查发现,幸福的人最重视家庭和健康,他们多把财富的重要性摆在第三位,但是不幸福的人却把财富摆第一,家庭和健康次之。不幸福的人往往认为钱对幸福而言很重要,他们渴望拥有更多财富,且愿意花更多钱去得到幸福。愈追求高财富,就可能离他越远。财富目标不必订得太高,循序渐进投资理财,才是幸福之道。

  “你想想看,我们可以穿的衣服,全台湾前十大富豪也差不多是穿这样;富豪上的餐厅,也和我们差不多,即使是豪宅,你能睡的不过是半张床。”台湾著名主持人谢震武说,现在他每天忙于工作,中午经常吃便当,生活简单,所以他的幸福和财富目标很简单,就是:“生活无虞,开心过活。”

  他强调,在追求财富的过程中,不要太汲汲营营,不要过于急功近利。

  “要成为真正的富翁之前,要先变成生活的富翁。”也就是不要为了追求财富,牺牲太多。如果做一些事情,比如帮助老人,帮助贫困的学生,又比如运动和旅游,能够增加自己的幸福感,那么不要为了一些加班工资而整天在公司加班,却放弃自己去做这些善举和锻炼的机会。

  在经济学里,金钱的学名是货币,是换取劳务的工具。

  “钱财从某种角度而言是没有意义的,而是当你去做某件事情时,钱才会产生意义。”

  经济学家告诉我们。否则,空有一个天文数字的财富,也不会有幸福感。人对财富不要过于贪婪或奢求。古人早就告诫我们,知足者常乐。如果把钱看得太重要,就很容易陷入贪得无厌的不幸轮回中。

  盲目攀比减弱幸福感

  在追求财富和幸福的过程中,我们还要克服的一大困难,就是显见的或是隐藏的攀比心理。

  “山外有山,人外有人。”如果在追求财富的过程中,总是把自己的收入、财富与他人进行对比,很容易陷入一种“圈套”中,从而减弱自己的主观幸福度。

  曾发布《2005年中国城市及生活幸福度调查报告》的中欧国际工商学院访问学者、美国芝加哥大学商学院教授奚恺元先生就认为,很多关于幸福学的研究表明,主观幸福感与相对收入的关系往往比与绝对收入的关系更大;而从长远发展角度看,对相对收入的追求不一定能够提高总体幸福度。举一个例子来说。大家在看台上观看足球比赛。一开始大家都是坐着看,但是为了看得更清楚,有一个人站了起来。由于他站了起来,大家跟着都站了起来。尽管大家都站着时,看清楚的程度与大家都坐着时看是一样的,但结果大家都站着。很多对物质的追求也是如此。从幸福学的角度讲,这样做其实是无端耗费了很多资源。

  所以,我们在幸福致富的过程中,有时候不妨发挥一下“阿Q精神”,这样才能让自己更加幸福。

  懂得把财富转换成幸福

  我们还发现一个现象,目前很多人还停留在单纯追求财富累积的人生路途中,因为我们相当多的人认为争取幸福的主要途径之一,是占有充足的财富。而且,这种认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越来越流行。比如,根据一项“对你而言什么最幸福”的跟踪调查显示,从1970年到1998年的近30 年间,“认为财富最重要的”的人数比例已经从30%升到了74%左右,而“成为本行业的权威” ,“帮助穷困的人”和“建立和赡养家庭”的重要性已经大大下降。

  可是,老实说,金钱只是寻求幸福的一种手段,而不是目的本身,幸福才是最终的目的要懂得把财富转换成幸福,这样财富才有意义。

  经济学家和社会学家们认为,幸福感不光是指吃喝玩乐,还包括精神生活。发展经济也好,增加财富也罢,对于国家和个人,都只是一种手段而不是目的。赚钱的最终目的之一是什么?就是为了追求主观幸福。即使在像美国这样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也并没有将赚钱当成终极目的。《独立宣言》说人有最基本的三个权利:一个是生存(life),一个是自由(liberty),一个是对幸福的追求(pursuit of happiness)。其实这三条可以归结为两条,即生存和对幸福的追求。因为自由的目的也是为了生存和提高幸福度。

  “健康+财富+心情”构筑幸福基石

  此外,一个人如果光有物质财富,而缺乏其他一些人生中重要的“财富”,显然很难说是幸福的。比如,如果没有健康的身体,光有财富也不会幸福;如果光有财富,却生活地不快乐,没有快乐的心态、乐观进取的人生观,那么也不会幸福。

  因此,建议大家一定要从单纯片面追求财富的想法中“解脱”出来,给自己多一份健康,多一份愉悦的心情,反而可能更容易获得真正的幸福。

  亲爱的读者朋友们,请为自己打好物质财富和身体健康的基石,迎来愉快的心情,建立起一个牢固的幸福的“金三角”,让我们一起为幸福干杯!
 楼主| 发表于 2007-12-1 12:08:40 | 显示全部楼层
  定律1:拥有适当的财富更幸福

  没有财富,当然很难谈及幸福;但财富膨胀到一定程度以后,财富增长对于人的幸福感影响的效用越来越低,拥有中等财富的中产人群,反倒可能是幸福感最强的。

  近几年民间有句流行语:“金钱不是万能的,但没有金钱是万万不能的。”从经济学和社会学的原理来看,这个观点也是不错的。

  西方有一个著名的“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马斯洛理论把人的需求分成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五类,依次由较低层次到较高层次。

  对食物、水、空气和住房等需求都是生理需求,这类需求的级别最低,人们在转向较高层次的需求之前,总是尽力满足这类需求。当一个人的财富从零开始逐步增长的时候,最初满足的就是这类需求。而这类直观需求,在初期是最容易让人觉得幸福的。丰衣足食,在最初就是可以得到一种幸福感。

  通俗地讲,则是在如今的商品社会中,生活的方方面面,都需要钱来充当支付的手段,小到“开门七件事”,大到孩子读书、生病求医,包括精神享受方面的图书、娱乐等项目,都需要金钱,“没有钱难出门”。

  不可否认,财富和幸福感,确实有一些正相关关系。比如,跨国跨文化比较研究表明,一些富裕国家中对生活满意并具有幸福感的人的比例高些,如瑞士和其他一些斯堪的那维亚国家。但当经济指标超越一定限度,财富和幸福感的正相关关系便消失了。多国比较研究发现,人均产值8000美元以上的国家中,财富和幸福感之间没有任何相关关系。而且,从时间上讲,经济的发展和相应的收入增强,并不带来相应的幸福感的提高。

  从个体角度而言,这个特点仍然存在。缺乏基本的舒适生活条件的人,幸福感的体验往往较低。

  财富并非越多越好

  但是,是不是钱越多越好呢?

  比如,当一个工薪阶层月收入从大学毕业初期的3000元慢慢涨到5000、8000,然后超过15000,甚至达到两三万元时,人的幸福感会随着收入的增长、家庭资产的增加而获得逐步的提升。在这个阶段内,收入和财富的增长,显然带动了幸福感的同比正向提升。

  可是,随着财富达到一定程度,金钱对于幸福的作用力突然显著下降了——因为在一定的收入和资产水平上,钱的数量仅仅变成了一个纯数字,对个人和家庭生活已经起不到“质变”的作用。金钱,对于一个富翁的直观幸福感提升作用力,已经远远不如对于一职场新人的幸福的作用力。

  多项研究表明,在“衣食足”的人群中,财富的多寡,与主观幸福体验的关系很微弱。或者说,在达到舒适温饱之后,财富的增加所带来的幸福感会越来越弱。正如一个研究者所形容的,开奔驰上班的人,并不一定比坐公车上班的人幸福很多。而极少数巨富的人群的幸福感,仅仅比一般人口稍高一点,而他们的财富却远远超越普通人群,财富和幸福感不成比例。

  用马斯洛需求理论来看,富人们到后来,获取财富的目的已经不是满足第一层次的安全需求,而是寻求最高层次的自我实现了。在实现自我的程度上来说,超级财富的增长,还是很能提升幸福感的。

  但是,财富积累到很高程度的时候,由金钱带来的烦恼突然间会增加,甚至接踵而来。比如,富翁家庭子女教育问题困扰比例更高,因为他们的孩子含着金钥匙出生、在贵族学校之间随意转学,责任感更差等问题特别突出;富豪们的情感纠纷也通常更加突出,婚姻亮红灯的富人比比皆是;如果富豪家庭结构比较负责,有关家族企业的管理权、财产继承权等问题的明争暗斗足以消耗富豪们的无限精力……拥有千万甚至亿万金钱的超级富豪,又有几个生活能像比尔·盖茨那般幸福平静?

  “百万美元”最幸福

  其实,国内外的有关调查也印证了这一点。在英国和美国等西方国家,曾有调查,大多数人认为,拥有百万美元(约合740多万元人民币)财富的时候,自己的幸福感最强;《今周刊》杂志2006年夏天也曾在我国台湾地区做一份调查,数据显示台湾地区居民认为拥有3182万元新台币(约合800万元人民币)的时候,自己最幸福。

  而美国另一个社会学家在2000年左右进行的调查结果显示,近50年的发展中,人均收入的绝对财富增长了3倍,但幸福感的增加却几乎是零。这使人们注意到,财富并不是幸福的决定因素,有时甚至是反作用的关系,也就是说,在达到中等收入后,越有钱反而越感觉不幸福。

  国内著名心理学家、杭州市第七医院院长赵国秋教授则说,从心理学角度讲,金钱数量和人的幸福感并不完全成正比,而且有时钱多了反而会陷入较大的痛苦中,出现“富裕的烦恼”。他认为,个人年收入在3万~8万元时,收入高低和幸福度成正比;当收入超过10万元甚至更高时,金钱对幸福度的贡献就不是完全的纯正比关系了,到达一定高度后甚至可能反方向发展。

  看来,幸福与财富的多少,并非一个成正比的关系。事实上,超级富翁的一个共识,是“金钱可以增强,也可以削弱幸福感,取决于如何使用财富”。换句话说,基本的物质财富对于幸福是很重要的,但在这种基本要求满足之后,财富与幸福之间并没有正的线性关系。

  定律2:可持续增长的财富带来更大的幸福

  人生如戏,戏如人生。如果不希望经常在大喜大悲中过活,而是希望寻求平静和谐的生活质量。那么,在追求财富的过程中,我们应该努力做一个稳当的“长跑冠军”。

  一夜之间,一个穷光蛋成为了百万富翁;几天之内,一个千万富翁又变成了沦落街头的穷鬼。

  这样的故事,离我们并不遥远。

  其中的原因,有因为博彩等彩票中奖的,也有因为赌博等不良习惯的,还有不恰当的参与高风险的期货交易导致的,还有则是对于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欠妥的(如明星的暴富与破产)。

  暴富者的大起大落

  记得本刊记者曾在2005年3月奔赴江苏南通海安县,采访一个名叫孙启勤的人。孙启勤曾在短短4年间经历了一场“财富天上而降却又突然消失”的浓缩人生戏剧。2001年农历除夕夜,身陷几十万元债务纠葛的南通一乡镇卫生院的医生孙启勤意外地获得了500万元的体育彩票大奖,成为让无数人羡慕不已的幸运儿;然而4年后的今天,他不仅数百万元资金被消耗一空,遭遇了亲情的背离,自己还身患癌症,人生的不幸让人们唏嘘不已。

  当本刊记者与这位传奇人物面对面地交谈时,他感慨万千地说:“老天爷和我开了个不大不小的玩笑……”

  当他得知获得500万巨额福利彩票中奖之时,非常激动,也觉得非常幸运和幸福,甚至七天之内没有真正好好睡着。之后,他为自己的家庭、为兄弟姐妹们在市区购置房产,为家乡海安线建立了一个以“孙启勤”命名的少儿图书馆,借钱给朋友做生意等等,甚至此后又模仿电视剧《刘老根》里的剧情,在家乡投资兴办占地500亩的“虬泓山庄”。可是这样一个山庄的启动资金和维持成本,远远超出了孙的能力范围。没多久,他的这笔钱就因为自己缺乏理性财富规划的行为而灰飞烟灭了,他的幸福仅仅持续了几个月,随后变得更加不幸福,陷入长达数年的无尽的痛苦与懊恼之中。

  只不过,让这样的人生大喜大悲集中在一个人的身上似乎残酷了些,几率或许也很低,像中彩票。但是我们无法否认,身边很多人都存在“一夜暴富”的思想。

  “一夜暴富”  幸福无法持久

  希望一夜暴富,这样的心理并不难理解。因为依靠理性的投资致富,需要时间和耐性,需要缓慢的积累。而在我们大多数人都在为积攒的人生的第一桶金而辛苦劳累的时候,有这样一群人,他们或是和孙启勤一样投注彩票中了大奖,或是得到馈赠、继承遗产,一下子从财富的初级阶段直接跃上了高阶。他们是幸运的,不需要积累就直接成为了百万富翁甚至千万富翁。

  但这样“一夜暴富”的人,通常都和孙启勤一样,缺乏基础的理财知识。他们本身就是这样特别感性的人,虽然天天盼着发财,却没有真正做好“迎接巨额财富”的良好心态和“如何使用巨额财富”的理性规划。比如,孙启勤在本刊记者采访结束时,还笑着说:“我现在还在买彩票,希望继续中大奖,如果能再中一次五百万,我的山庄就能运作起来了。”

  抱有这样的想法,这样以为巨额奖金可以保来一辈子的幸福的人,往往都会因为非理性的消费、缺乏规划的投资,在短短几年的时间内就花光用光或让自己恢复贫穷的,也是大有人在。

  一夜暴富幸福么?如果真能一夜暴富,也许是很幸福的。但是,希望一夜暴富之人,通常都缺乏基本的投资理财能力。他们可能会偶然得到暴富的机会,但财富也会很快离他们远去。

  所以,一夜暴富并不等同于幸福。而且,由于人的幸福感会随着财富由小变多而快速提升,更会因为财富的由多变少而导致幸福感的骤然下降。大多数人很难承受这样的大起大落。

  “慢牛”致富才能保持幸福感

  “就像股票投资,‘疯牛’型的市场,有些人可以在一两个月之内翻几番,但我不喜欢这样的快速增值。多年来的经验告诉我,钱来得快,去得也快。所以,我更喜欢‘慢牛’型的市场,更喜欢选择稳健的增值方式。我现在手里股票和基金加起来差不多有100万元的总数,我和我太太已经达成了一致,只要每年收益率差过10%,也就是说我们每年的股票投资收入能超过10万元,就非常好了,足够我们平常进行旅游等大宗消费了。”王先生是上海一家报社的资深财经编辑,他觉得自己现在的投资状况不错,生活也很幸福。

  王先生还说:“就像我们国家,在新兴的时候,每年GDP增速都很快,这两年还超过了10%,但是大家都看到了,这表明经济有些过热。大热之后很可能出现大冷,所以国家在不停地进行宏观调控。且不说调控效果如何,但这样一个意图很明显,就是希望我们国家的经济社会能保持良性的、均衡的、长期的一个发展。”

  看来,个人财富也只有进入一个可持续发展的通道,才会比较良性。让我们都努力争取成为个人财富成长路上的“长跑冠军”,让我们的财富和幸福时光持续更久。

  定律3:合理配置稳健投资幸福更长久

  选择相对稳健的、适合自己的投资工具,注重分散各类市场的风险,让自己的资产配置更恰当,保持合理的流动性和收益性,更容易安心、稳定地找到幸福的致富轨道。

  家中所有的钱,都拿去投入股票,大把大把赚取高额收益,幸不幸福?幸福。可是,我们无法保证“大把大把地通过股票投资收益”,所以,这样的选择我们无法保证长久的幸福。

  因此,理财专家认为,对于大多数人而言,更加便捷的通往幸福理财之路,不妨选择稳健的投资理财方式,可以说,稳健投资比激进型投资更容易获得幸福感。

  冒进投资致使安全感消失

  上海一家证券公司的一位资深经纪人告诉笔者,他在证券行业从业多年,手中也接待过不少大户,其中千万元资产以上的富翁不在少数。其中有一个姓陶的投资人,身价在两千万元左右,在今年8月将50%的财产投入了单一只股票中,结果股市大盘不妙,他所投资的那只股票也从15元一路跌到了10元左右,进入前十大流通股名单之列的这个大户,如今却是睡不着、吃不好,血压也上升了,很是担忧自己的股票。

  “毕竟,这些钱都是他这些年辛苦投资得来的,而且这个大户自己在生活消费上一向都是很节约的,除了车子开得好一点,穿着吃饭什么都不讲究的。偶尔赚了一大笔,买件一千多元的毛衣,还要偷偷乐一把。如今,每天都要跌去他几十万元,资产迅速缩水,能不让他心痛么?简直是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啊!”这位经纪人都替自己的客户着急。

  理财专家还介绍说,如果我们将将股票、期货、外汇投资等定义为高风险投资,定存、房屋租金等固定收益型投资定义为低风险投资,那么采高低风险投资标的合理搭配(比如2:8,3:4,5:5,6:4等,可以根据自己的年龄、家庭结构和财富程度来不同搭配)的人,更容易睡得香、吃得好,更容易安安心心地迎接幸福。若一心只求取高风险、高报酬,睡不着觉,又怎么会幸福?

  “幸福的投资比例”有窍门

  容易让人感觉幸福的投资比重,意味着只用不伤筋损骨的余钱,投资风险较高的商品;而必须保本的钱,则应该用来投入较为固定收益型的商品。

  律师出身的我国台湾地区著名主持人谢震武就是采取“高风险投资:地风险投资=2:8”而获得幸福感的成功者。谢震武主持节目、广告代言,工作满档,还曾获选为台湾地区2005年最受欢迎的广告代言人,除了主持工作之外,平常还经营律师事务所,自然,身价也跟着水涨船高。

  他说:“我对理财比较保守,只要求打败通膨、比定存高就好。”因工作太忙,他的收入结余都交由理财专员打理,投资配比采取比较低风险的二八比,他认为若投资风险太高,会很担心,不是他要的方式。谢子认为自己的幸福分数可以打到九十分,算是幸福感蛮高的。

  合理的资产配置是幸福良方

  好的投资比例,让人幸福。另一方面,适当的资产配置也是幸福理财的良方。

  “我的财富不少,可是我却没钱花,所以我觉得现在的自己并不幸福。”33岁的张良是上海一名高级“粉领”,收入颇高,这些年来颇是偏爱“买房子”,目前名下还有三套房产。

  “可是,因为三套房子都贷款,每月除了公积金和补充公积金以外,我自己还要支付13000多元的房贷月供,每个月的收入基本上都贴进去了。生活开销上只能依赖其中一套房子的出租收入,另外一套还没有交房。因此我现在既没有余钱投资,也没有多少消费能力,俨然成为‘房奴’一族了。”

  至今仍然单身的张良,虽然事业成功,财富总值也超过了800万元,但过得并不自在,幸福感也不强。这中间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她在家庭资产配置,过高的比例配置在流动性极差的不动产上面,而几乎没有可供流动之用的资金。这样的集中配置和单一投资模式,对她的生活,对她今后的财富成长性,隐藏着很大风险。比如,一旦房价整体下跌,她的总资产将大幅缩水,而房贷的供款压力将更大。

  所以,如果要让自己幸福致富,从投资标的来说,不妨稍微分散一点,兼顾一下现金、不动产、金融资产、贵金属,还有保险保障等各方面,整体资产配置平衡一些,既能分散市场的系统性风险,又能保持足够的收益率,容易让人有幸福感。

  定律4:适当降低收益期望值更容易幸福

  -绝大部分投资者都集中在市场平均收益率的附近,真正能够获得远远高出平均收益的人只是很少的一部分。因此,如果把自己的心态放得更平和,把追求市场平均收益率作为自己的目标,往往更易于实现,也更容易产生幸福感。

  知足常乐,古人早就告诉我们这个人生的硬道理;可是知易行难,“贪婪”是人与生俱来的弱点,想要抵挡住财富增长的诱惑又谈何容易。

  经历彩虹却难挡风雨

  去年冬天遇到一位许久未曾谋面的朋友王小东。小王幸福满面地告诉笔者,“我算是尝到理财的乐趣了!”小王是位公务员,稳定的工作,牢靠的薪水,生活也过得有滋有味。和他稳定的职业一样,小王也一直是个非常保守的投资者。2006年之前,小A的所有资产都放在了定期存款里,虽然一年下来也不过4%的收益,可是小王显得很知足,“稳当啊,没有风险。”颇有知足常乐的风范。

  直至2006年初,在一位基金公司工作的老同学的多次“洗脑”之下,小王终于拿出了20万元存款,购买了当时折价率很高的封闭式基金。“开始的时候,也没有特别在意这笔投资,只希望和银行存款的收益差不多就可以了。”直到去年十月份封闭式基金行情大涨,小王才想起去查询一下自己的账户。“惊呆了!”他说。一年不到的时间里,小A账户中的封基市值已经翻番,一次“误打误撞”的投资给小王带来了20万元的收益。“这就相当于我两年辛苦工作的薪水啊!”第一次做投资就有这么大的斩获,小王的幸福感实在难以言表。

  可是,时隔一年再次与小王碰面,在他的脸上却找不到去年此时那幸福的表情。午餐间,小王一边不停地翻看手机上的证券行情,一边惆怅地抱怨:“你说说,最近的行情到底是怎么回事情?什么时候才能调整结束?”

  原来,在封基上收获一把的小王,犒劳了自己一部小车后,今年又追加了一笔投资进入了股票市场。“不顺利啊!”上半年还算有收获,可是在接连经受5·30和6·20的打击之后,盈利就已经大幅缩水,下半年以来由于没有跟上市场的节拍,小A的投资更是节节败退,“最近我的股票是大盘涨,它微跌;大盘跌,它暴跌。”小王叹了口气,“算下来,今年能够赚到20%就已经很不错了。”

  平和心态适时调整预期收益

  从4%的定期存款收益到20%的股票投资收益,按理说,小王实际获得的投资收益率上涨了400%,同样的投资,赚到的钱也多了好几倍,可是他为什么反倒没有了以前的幸福感呢?

  也许经历过了去年以来证券市场大牛市的投资者,或多或少都会有和小王相同的体会。今年赚到的钱比前几年多了,却不曾感受到以往的幸福感。

  其实原因也简单,去年以来的牛市行情让投资者赚得盆满钵盈,但随之而来的就是对收益预期的大幅提高。“去年以来,基金净值翻两倍、三倍的不再少数,一些投资者似乎把基金净值翻番当成了一种常态。”一位基金公司的客户经理不乏抱怨地告诉记者,“最近的行情不好,每天接到的80%以上的客户电话都是来询问为什么现在基金买了就跌,要不要赎回。”

  对于“经历过彩虹”的投资者来说,他们是幸运的;然而从某种意义上说,他们又是不幸的。曾经享受到财富的巨幅增长速度,就把这种增速当成了常态,作为了对预期收益的追求目标,仿佛觉得没有实现去年那样的巨幅增长就是失败,就没有成就感,也就谈不上幸福感。

  所以要做到幸福理财,适时地调整对预期收益目标的追求是不可缺少的一项方程式。任何一个投资市场都无法避免波动的产生,只涨不跌的市场是不存在的。而要想在起伏的市场上做到幸福理财,最简单的办法是把预期收益目标调整到市场平均收益的水平。

  “很多投资者都觉得自己很聪明,非常具有投资天赋,可以比别人做得更好。但事实上,如果以收益率作为横轴,获得不同收益率的人数作为纵轴,我们就可以发现,其实获得不同收益率的投资者人数也是呈现正态分布的。”东亚银行个人财务及财富管理部副总经理龚耀明先生对投资市场研究多年,“多年的数据统计也可以看到这一点,其实绝大部分投资者都集中在市场平均收益率的附近,真正能够获得远远高出平均收益的人只是很少的一部分,他们要么具有非常高的市场敏锐度,要么特别勤奋,做出了常人无法达到的努力。”

  因此,如果你把自己的心态放得更平和,把追求市场平均收益率作为自己的目标,往往更加易于实现,也更加容易产生理财幸福感。而反之,投资收益率目标如果定得太高,投资时容易躁进,选择高风险的投资标的。一旦市场不好,就会随着市场波动不断转换,结果更难达到理想目标,如此,就更难有幸福感了。

  定律5:掌握驾驭财富的能力通向幸福之路

  金钱是我们改善生活状态的工具,掌握驾御现有财富的能力,才能让金钱成为我们忠实的仆人。

  有句意大利谚语叫做:让金钱成为我们忠心耿耿的仆人,否则,它就会成为一个专横跋扈的主人。那么你是金钱的主人还是金钱的奴隶呢?

  读存折的“幸福”生活

  一位理财师向笔者讲述了自己的一位客户的故事。

  这位客户靠着自己的辛苦创业,从十年前的一个穷小子成为了今天的千万富翁,现在他的资产已经超过了2000万人民币。他有一家工厂,每个月可以为他带来几十万的净收入,但是他的家庭月支出只有5000元。这个数字恐怕和上海一个普通白领家庭的月支出是差不多的。

  “可是在我的客户看来,他实在没有需要花钱的地方。”每天他都在为自己的工厂而忙碌,早上匆匆忙忙去工厂,晚上很晚才回家,大部分的晚饭都是在工厂里的食堂吃的。他也不讲究穿着,因为几乎每天都是和工人们在一起,接触到的客户也大多和他一样衣着随便。他也不去度假,因为没有时间,每天他都需要盘算自己的生意,想着如何把工厂扩大,如何应对新的竞争对手。他也没有什么特别的嗜好,同样也是因为没有时间。

  “我问我的客户幸福吗?”他想了想,说除了看到自己存折上的数字在变多,会有幸福的感觉,别的时间他觉得自己的生活和十年前几乎没有太大的差别。

  我的“幸福”不包括还款日

  没有时间花钱的人不幸福,每天忙着花钱的人幸福吗?Lisa的答案是,除了还款日。

  Lisa是南京西路上一栋甲级写字楼里的白领,和这个城市里很多的年轻白领一样,Lisa属于典型的“月光族”。Lisa的生活理念是宽待自己,“我可不想像老一辈那样生活,省吃俭用,买件上千元的东西就心疼得不得了。存了一辈子的钱,到头来韶光已逝,白白耽误了生命里最美好的时光。”每个月不算多也不算少的工资,她总有办法把它们统统花掉。

  Lisa说,她要让每一天都很美好,的确她也做到了——衣柜里、化妆台上满目名牌,出门打车,吃饭下馆子,每年的假期都选最时兴的旅游目的地。不过Lisa的美好生活也有例外,那就是信用卡的还款日。

  “不知道为什么信用卡账单上的欠款额总是比我的预计要高出不少。”为了弥补上这个缺口,Lisa不得不花尽心思。“以前是找父母借,可是时间长了自己也不好意思了。”不得已之下,Lisa只得重新申请了两张信用卡,“我的工作稳定,收入也不算低,申请信用卡还是很简单的。”卡套卡的还款方式总算可以帮Lisa度过难关,不久Lisa找到了更好的替代工具,那就是信用卡分期付款。一笔大额消费分成了12期,也就成为了Lisa眼中的“零头”。

  可是最近Lisa发现,看上去不起眼的“零头”凑在一起,也给自己带来了不小的负担,“这个月我要支付四五千元的分期付款费用,加上日常的信用卡欠款三千元左右,还有不可少的房租、生活费用……”雪片般飞来的账单,不断地在还款日之间“调头寸”,Lisa开始反省自己的生活是不是真的幸福?

  学会驾御财富

  看上去,理财师的这位客户和白领Lisa是生活中的两个极端。一个坐在丰厚的财富上,却不懂得如何去享受金钱带来的乐趣;一个拼命透支金钱的乐趣,却不知这需要财富作为基础。但他们也有共通之处,他们都不知道该如何正确地支配自己所拥有的财富,换言之,他们是金钱的奴隶,而不是金钱的主人。

  “钱、钱、钱……”千万富翁拥有了大量的财富,但却还没有获得使用或者驾御财富的能力,这使得他的生活与没有财富的人没有本质的区别。“月光族”Lisa会花钱,会享受人生,可是她所驾御的财富却不是自己能力范围之内的,透支明天的钱,获得今天的享受,看上去Lisa最美妙的时光没有空度,其实Lisa只是换作了明日财富的奴隶,为了不尽的信用卡账单,她需要拼命地为金钱打工,而不是做金钱的主人。

  因此无论是千万富翁还是“月光族”,要想摆脱被动的局面,从奴隶翻身到主人也不难。金钱是我们改善生活状态的工具,在自己可以支配的财富基础上,掌握驾御财富的能力,按照自己的实际能力选择所相应的生活,才能让金钱成为我们忠实的仆人。

  定律6:财富有保障才能让幸福无忧

  两个资产程度几乎相同的人,一个没有风险保障,一个拥有风险保障,前者的幸福感显然会更强。

  保障缺失让致富变得不安全

  “我现在房子、车子都有了,生活已经不愁了;股票、基金、外汇、黄金都买了,分散投资,降低风险,希望资产可以多多增值。太太的工作也很稳定,孩子学习也不错,我真是很满足了。”

  夏先生是有名的投资高手,40岁不到的他已经为自己和家人积聚起不少的财富,一家人生活安定、快乐。每每谈到自己对财富的这份经营,夏先生都充满自豪,想到将来只要能保持一定的增值,一家人的生活都可以相当舒适、美满,脸上总是洋溢幸福。

  不过,财富多了,夏先生的担忧也有了,他发现所有的投资中,缺少了一项重要内容——保险。“以前没什么资产,觉得再花钱买保险有点浪费。现在财产多了,才有了这份不安。谁都不能预料明天会发生什么,我和太太现在都想买些保险,比如健康保险、意外保险、重大疾病保险,起码是一种相互之间的经济保障。”

  夏先生意识到,自己苦心经营起来的财富,可能因为少了保险这个小小的漏洞,损失惨重,甚至“一蹶不振”。一次小小的交通事故、一场突突如其来的病痛或别的意外都会让家庭财产面临考验。没有保险,他着实没有安全感,幸福感大打折扣。他希望可以让来之不易的财富有保护,让一家人可以好好享用。

  据调查,像夏先生这样光有财富,没有保险的人,财富安全感很低,当他们意识到可能存在的风险时,幸福感会被不安所取代。这当然是我们所不期望的。

  俗话说,“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旦夕祸福”,意外和风险无处不在,它们不以人的意志、善恶而区别对待,这些都对财富构成了潜在的威胁。没有保险的保障,家庭经济就会直面风险,财富的积累可能不堪一击。一场交通意外、一场火灾,一场疾病,都很有可能在瞬间大量侵蚀你的财富,令你和家人无限担忧,甚至“小康变赤贫”。

  保险保障是财富的“防火墙”

  对于财富积累越多的人来说,风险也就越大,安全感自然越低,随之而来的是幸福感的下降。财富与幸福之间的链接会因为少了保险而断裂。所以,财富需要一堵“防火墙”,用它来抵御病痛、意外、生老病死等等未知的不幸带来的财产损失。起码在这些不如意的事情发生后,家人不用在经济上和生活上受累与忧愁。

  高小姐踏入职场5年了,月薪8000元左右的她慢慢走在自己的财富积累路上。在不久前,她为自己投保了人身意外保险,受益人为自己的家人。“买这份保险,是希望给我的父母一个保障。”

  她说,“现在家里的收入很大一部分来源于我,万一我有什么意外,他们的经济情况会大受影响。而有了这份保险,起码在不幸降临后,我的家人不用为经济上的问题烦恼。这样,我也觉得我的家庭财富有了保障,家人的生活更安定,心里多了分安全感。”

  正如高小姐所说,拥有财富,又合理安排保障的人,安全感较高,他们分散自己的潜在威胁,把面对风险时的财产损失转移给了保险公司,因此他们不怕意外、不怕火灾、不怕疾病,至少在面对这些困难时,还有保险给予他们经济上的支持,使他们的家庭资产不会受伤太多,家人也不必因为财产的损失而苦恼。

  其实,我们追求财富,无非是为了追求幸福。如果有了财富,而没有可靠的保障,就会失去安全感、失去幸福感,这实在并非我们初衷。而拥有保障的财富才能使我们真正拥有幸福的感觉。

  幸福是理财的终极目标

  认清理财跑道的目标

  理财与幸福的关系一直是我关注的一个焦点问题。

  在我们理财前,应该先弄清楚我们所追求的是什么,也就是我们理财的目的是什么。其实,大部分人都忽略了一个关键,累积金钱不是理财的终极目标,累积幸福才是理财的终极目标。

  “金钱心理学”指出,金钱不是买卖东西的货币,它其实牵动人们内心深处很多心理因素。许多人认为,有了钱我们就有了能量,其中包括自信、自尊、安全感、对未来的希望,还有自我价值的一种肯定,另外也有相当一部分人认为金钱代表自由。其实,正是因为自信、自尊、安全感等等这些,才使我们对金钱兴致勃勃。然而在累积财富时,很多人忙忙碌碌理财,却忽略了理财开始时的意义和目的,他们一味的奔波于财富之中,却没有时间、没有精力累积幸福。有的人以为有钱后可以自由,却发现理财后更不自由了,有的人希望有钱可以讨人喜欢,真的有钱后却认为周围的人都是为了贪图他的财富,人际关系变得更加糟糕。这些都背离了我们理财的本意。

  这就像为了追求幸福,人们一头载入理财的跑道,但往往跑着跑着,就迷失了方向,忘记了起跑的终极目的在哪里。

  别被“快乐跑步机”拖垮

  很多人在理财中有疑惑,本来认为“我只要这次赚了钱,就会开心很多”,可真的赚钱了,却没有当初想象中开心的感觉。这是为什么呢?

  心理学家发现,心情和财富的关系就好比一台“快乐跑步机”。在我们踏上跑步机后,如果维持一开始的速度奔跑,只能原地不动,只有加快速度,超过跑步机的速度,才会有进展。在快乐上也是如此。原来有了100万元,很开心,但慢慢适应了100万元这个强度,要150万元才会开心,到再下次就变成了200万元。就像跑步机,在适应了一个状态后要更高的强度、更大的刺激才有同样的快乐。正因为有了“快乐跑步机”的效应,有些人炒股票,开始觉得每年有10%的收益很满足,可是真的达成后,就觉得有20%的收益才会开心,这就是人们的心理运作原理。很多人因为没有意识到自己心理的跑步机,一旦上了机器就下不来了,只有一直不断奔跑。

  真正聪明的人不是光光打理口袋里的钱,而是做幸福的投资者,这些人会清楚意识到可能出现的“不断奔跑”的情况,而能改变这种情况的方式可能只有善用累积来的财富。因为金钱如果只是数字没多大用处,只有把它变成真正能让人感到幸福的事物、活动。比较直接的可以是感官上的享受。比如去吃顿好的,买套豪宅,穿名牌衣服,提名牌包等等,这些都使人产生快感。然而只做这些当然不够。我们可以把钱花在有满足感的事情上,例如旅游、爬山、下海等等自己喜爱的、考验自己的事情上。很多有钱人会花大价钱、大精力坐飞机去国外,参加铁人三项赛,把自己累的半死,但他们觉得真的快乐。这其实就是寻求心理上的一种快乐、满足。另外,钱财带来的快乐还可以是因为做有成就感的事情,例如学习某些技能,像摄影、极限运动等等。或者像很多企业家那样投入慈善事业,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又或者帮助身边的亲朋好友,让他们同样快乐。如果有了钱却不能让身边的人幸福,那么自己也不会有幸福感。总之,只有善用累积的财富,才会有幸福感。

  穿上幸福的“防弹衣”

  另外,在我三年多研究理财情商的经验中发现,从事理财的人中,能真正累积幸福的人都拥有平衡的生活状态。理财是他们生活的一部分,但绝不是大部分。他们的生活内涵丰富,锻炼身体、培养兴趣爱好、朋友关系融洽、家庭美满、工作有成就。他们方方面面都照顾到,不把重心偏重到任何一边,做轻松的投资者,不作失魂落魄的理财家。我们当然希望财产不要缩水,可就算财产有起伏,这些人是最不容易丧失幸福感觉的。他们有情绪的“防弹衣”、幸福的“防弹衣”,财产的多少不会过于影响他们幸福的感受。

  总之,要幸福理财,就要把理财当成幸福生活经营的一部分,而不是误以为理财是通往幸福的唯一途径,我们需要把他们之间的关系搞清楚。理财是需要我们抬头望向远方,认清目标,调整方向,运用手中财富,让人们通向幸福的彼岸。

  (张怡筠,美国乔治亚理工学院心理学博士,情商研究专家,上海电视台《心灵花园》及湖南卫视《变形记》节目嘉宾主持。曾花三年多时间做理财情商研究,《爱上情商网》网站:www.iloveEQ.com心理学总监,企业培训师(五百多家知名企业),新书《爱情其实很简单》作者。)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心灵创富|上海现金流游戏    

GMT+8, 2024-11-15 01:40 , Processed in 0.085534 second(s), 3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