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灵创富|上海现金流游戏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323|回复: 0

十年攻关 成就一个亿万富翁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7-19 05:39:4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风尘仆仆地从香港赶来广州,处理完分公司的事务之后,又马不停蹄地赶回香港。2003年,在纵横公共关系顾问集团广州分公司成立之初,曾立基就是这样两头忙碌着。现在广州分公司已经长大了,不再需要曾立基保姆式的管理,来广州的频率越来越少,差不多一个季度一次。
         
        在广州分公司成立之前,曾立基已经在北京和上海设立了分公司,去年北京分公司的营业额超过1000万元,扣除各项成本,盈利估计在500万左右。随着广州分公司开始盈利,曾立基在内地的业务算是全线飘红。虽然每年装进腰包的人民币还不及香港分公司的十分之一,却让他看到内地财经公关市场的广阔前景。
         
        曾立基兴奋地告诉记者,随着股改的完成以及QFI I、QDII的深入等,内地的财经公关市场的需求会越来越大。但目前内地对收费性质的财经公关服务的接受程度还不够理想,需要很长的时间培养。
         
        正因如此,曾立基现在在内地所有的投资都是以树立品牌为主。
         
        可是在香港,纵横公关几乎成了财经公关的代名词。自2001年开始,连续5年稳占香港财经公关(上市)最大的市场份额,2005年约占IPO市场份额的33%,品牌响当当。其老板曾立基不仅在短短的十年内积累了亿万身价,也是香港社会名流。
         
        5年间薪水翻5倍
         
        1988年,曾立基走出象牙塔。由于曾立基的家人和一家酒店的老板比较熟悉,而这家酒店刚好是成立25周年,要搞庆典活动,正缺公关人才,刚从香港中文大学毕业的他就这样来到这家酒店工作,月薪5000港币。曾立基非常高兴,因为当时5000港币的月薪算是白领了,商业机构平均月薪在4000——5000港币之间,政府机构要搞一点,大概7000港币。
         
        薪水不菲,工作自然也很有挑战性。老板对主修广播和新闻写作的曾立基非常有信心,要求他创立一个公关部门,以便搞好25周年庆典。尽管在大学里根本没有学习公关课程,曾立基还是凭着自己的悟性和勤劳向同行学习,一招一式地把公关部做起来了,圆满地完成了酒店的周年庆典活动。
         
        不过,周年庆典之后,曾立基顿时感觉手头上的事越来越少了,而且做的事也多半是一样的,例如制作海报、联系媒体等。这家小小的酒店似乎没有太多的发展空间,一年过去,曾立基终于跳槽了。
         
        那是1989年的事,在一个大学时认识的朋友邀请下,曾立基加盟了当时实力雄厚的国际公关公司——博雅公关,做了一年多的企业公关。
         
        1990年是个转折点,由于香港股市开始好转,财经公关市场非常火爆,曾立基就调换到公司的财经组工作。这一调换,改变了曾立基的人生轨迹。
         
        进了财经组后,曾立基这样形容自己的工作,整个人好像在漩涡中一样,每天工作都要到午夜11点。当然,辛勤的汗水为曾立基换来了职位的升迁和薪水的增加。1992年,年仅26岁的曾立基被擢升为公关部主管,成为博雅公司最年轻的主管之一,薪水更是5年间翻5倍。
         
        曾立基认为,自己升迁和加薪的砝码就是业绩。早在1992年的时候,香港很少有公关公司愿意接纳恶意收购的生意,但曾立基艺高人胆大,在恶意收购业务方面做得顺水顺风,为公司大赚了一把。让曾立基记忆犹新的还是1993年帮广州君威(现在的广州本田)做IPO业务,当年2400亿的发行纪录保持13年,直到今年5月,才被中国银行的IPO打破。
         
        在曾立基的带领下,博雅公司一度占领了香港IPO业务三分之一的市场份额,成为香港最大的财经公关公司之一。
         
        在博雅公司的那段辉煌经历,为曾立基打下了坚实的创业基础,但这时的他并没有足够的信心,他想曲线创业,也就是借别人肩膀做自己的事。
         
        投石问路的曲线创业
         
        由于曾立基在财经公关行业取得有目共睹的业绩,他便成了各大财经公关公司“挖墙脚”的主要对象。1994年上半年,著名的国际公关公司埃德曼向曾立基伸出橄榄枝。
         
        最让曾立基心动的是,埃德曼公司出钱让他创立财经公关组。本来就有创业打算的他,很快就接受埃德曼公司的邀请,离开了自己打拼多年的博雅公司。他想用别人的钱,看看自己到底有没有创业的实力。
         
        最后与埃德曼公司商讨的结果是,埃德曼出资200万港币让曾立基组建一个财经公关组,而曾立基承诺1年后达到盈亏平衡,并稍有利润。
         
        200万港币是所有的成本,连曾立基自己的薪水都包括在内。也就是说,如果他没有完成公司交付的任务,没有兑现承诺,一年下来连薪水都拿不到。当然,这只是心里上的压力,更直接的压力则来自于同原先客户资源的绝缘。
         
        在香港财经公关行业,有这么一个不成文的规矩,跳槽后的员工半年内不能和原来公司的客户做业务。这样一来,曾立基原先在博雅公司的那些客户资源是绝对不能碰的,而没有这些客户资源,要完成埃德曼公司的要求是难上加难的。
         
        没有老客户的支持,曾立基只好把眼光盯在新客户的开拓上。搅拌机一样工作了一年后,曾立基的财经组居然超额完成了业务,有400多万港币的业务量,利润超过100万元。
         
        曾立基很快就意识到,自己创业的实力和机会都已经成熟了。尽管埃德曼公司再三挽留,曾立基还是走上了创业大道。他认为,1994年上半年到1995年上半年之间的一年,是自己曲线创业的阶段,是在投石问路。曾立基饶有兴致地说:“我的思想是传统的,我的创业方式也是谨慎的。”
         
        纵横10年,身家过亿
         
        1995年7月,曾立基创建纵横公关公司,投资200万元港币,加上流动资金差不多300万元,创业初期只有5个人,一间小小的公司而已。
         
        曾立基这样分析那一年创业的机会,“当时香港财经公关市场基本都是国际公司在做,香港本土的公司很少。其实本土公司的发展空间蛮大的,不过也有很多困难。再说当时创业有好也有坏,好的在于整个香港市场很好,生意好做,坏的在于创业成本太高,办公租金贵得吓人,香港金钟区域的租金高达400港币/平方米,刚毕业的大学生的月薪也普遍在12000元港币左右。到1997年,金钟区域的租金下降了一半,员工工资也减少很多。”
         
        高成本对一间小公司来说是非常有压力的,因此资金问题也就成了曾立基创业初期最大的难题。曾立基记得很清楚,公司的第一单业务是一个朋友介绍的,帮一个物流企业做投资者关系业务,一年业务额在30万——40万元港币之间。不过,当曾立基从埃德曼公司独立之后,他就可以慢慢接触原来博雅的老客户,差不多到1997年,他的老客户都回流了,成为纵横公司的稳定客源,有的一直维持到现在,如联想集团。
         
        为了节省成本,曾立基当时雇用的都是刚毕业的大学生和工作一两年的年轻员工。曾立基告诉记者,从1994年开始,他就在香港中文大学教书,执教《公共关系基础》及《财经公关》等课程,很多记者都上过自己的课程,这些记者也成了纵横公关的媒体资源。另外,到1995的时候,香港大部分知名媒体的主编都是曾立基当年的大学校友。从主编到记者,曾立基都建立广泛的联系,为纵横公司的品牌传播和公关业务营造了极佳的外围环境。
         
        曾立基凭借自己在财经公关行业的知名度以及良好的老客户资源网络,把公司的业务紧紧定位在“先做投资者关系后发展新股发行(IPO)业务”。第一年,公司的业务总额为400万港币,扣除经营成本,出现小额亏损,大概10%。不过,第二年公司就实现了盈利。到第三年,也就是1997年,曾立基以前的老客户全部回流,业务量大规模的增长,公司团队也从5人扩充到15人,与此同时加大新股发行(IPO)业务的运作。
         
        曾立基很自豪地说:“1997年以后,我们公司每年增加6—8个员工,目前有70多个员工,是香港最大的公关公司之一。而且我们公司每年都会增加10个长期客户,2005年业务额是7000万港币左右,其中70%是投资者关系业务,30%是IPO业务。”
         
        不过,曾立基的事业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在1997年——2000年期间,香港经济受亚洲金融风暴影响,整体滑坡,开始的时候,曾立基的生意还没有受到太多的影响,单2000年一年,就盈利了1000多万港币。那时候,香港的科技股非常火爆,信心膨胀的曾立基一时糊涂,大幅增加办公室面积,扩招大量员工。
         
        很快曾立基尝到了盲目扩张的恶果,2001年经济下滑,生意不景气,纵横公司因高成本运作,导致当年盈余减少,充其量算是盈亏平衡。但与2000年以前每年几百万甚至上千万的盈利相比,2001年的亏损是重大的。
         
        但曾立基没有把公司的亏损转接到员工身上,他有点自省地说:“当别的公司大量裁员、降低薪水的时候,我没有这样做,我们公司员工的工资一分钱都没有减,也没有裁掉一个人。那年的亏损完全是我盲目扩张造成的,责任在我,不在员工。”正是曾立基这样负责的为人处事,让他拥有了一个稳定的充满战斗力的团队,也被香港公关界戏称为“曾家军”。
         
        内地之旅  财富新路
         
        就在香港纵横公司遇到发展困境的时候,曾立基发现了“新大陆”,从此一条宽敞的财富之路在脚下延伸开去。
         
        2000年,在朋友的介绍下,认识了内地公关界几个资深人士,仅仅经过一个下午的商谈而已,曾立基就与他们达成合作关系,投资100多万港币,外加100万港币的流动资金,成立北京睿博纵横公关顾问有限公司。
         
        有了曾立基的注资以及香港纵横公司成熟的运作模式,北京睿博纵横公关顾问有限公司很快走上了赚钱的快车道。2005年北京公司的营业额超过1000万元,扣除各项成本,盈利估计在500万左右。
         
        再接再厉,2001年,曾立基在上海开设分公司,2003年成立广州分公司。目前香港纵横集团的分公司遍布北京、上海、广州、台湾及新加坡,成为亚太地区唯一一家由香港企业拥有的公关网路,在亚太地区公司拥有200多个长期客户,如中国电信、蒙牛、联想、佳能、苹果iPod以及索尼等国际知名企业。
         
        名利双收之后的曾立基并没有在财富的路上停下脚步,他认为未来内地的财经公关市场需求非常之大,不过现在还不是大举进军内地的时候,原因有二。第一,目前内地的投资渠道比较少,公关服务的需求也很少。不过,等股改完成之后以及QFII和QDII深入,一方面投资者需要更多的资讯,另一方面上市公司和国际投融资机构之间的竞争加剧,也需要财经公关服务。第二,现在内地对收费性质的财经公关服务的接受程度比较差,目前公关公司服务的客户大部分是跨国企业,而内地的那些大公司基本上都有自己的公关部门。只有当本地客户越来越多的时候,公关市场才开始成熟。曾立基估计,内地的财经公关市场还需要很长的时间培育,至少三五年,现在纵横公司在内地所有的投资其实都是为以后的市场铺路。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心灵创富|上海现金流游戏    

GMT+8, 2025-1-22 23:45 , Processed in 0.072091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