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都市中,白领们拿着不薄的薪水,努力地将生活向未来一点点地推进。但生活质量的增长似乎和薪水的增多、房子的增大、车子的增宽并不成正比,在都市快节奏生活和工作的竞争压力下,越来越多的白领处于亚健康的状态。在并不乐观的现实面前,靠什么抵御风险?仅靠社会医疗保险足够吗?在没有了公费医疗的日子里,疾病足以让数年努力攒下的银子一瞬间灰飞烟灭。如何实施有效的健康计划,如何合理制订医疗保障计划已经成为了白领们必须理性面对的课题。
撰文:许珍
公司保障:视乎规模和福利
除社会医保之外,每个公司在员工的医疗保障方面都会有不同的福利制度。据了解,有不少规模较小的公司在社会医保方面也不健全。今年23岁的薛强是一家化妆品企业的销售人员,从去年毕业至今,他所就职的两家化妆品公司都没有为他办理社会医疗保障,据他说,身边很多就职数年的同事都不了解医保的相关规定。虽然基本权益没有得到保障,但是和很多同事一样,随着就业形势的日益紧迫,为了眼前来之不易的饭碗,他说,“也管不了那么多了。”
采访中,记者发现员工现有的医疗保障和企业的规范与否及企业文化密切相关。很多公司为员工办理了社会医保,但除此之外,在医疗方面没有其他的保险形式。有的企业则有相关的优惠政策,例如,据一家港资地产公司人力资源部副经理Ajax介绍,他们公司在一家大型保险公司投保了财产险,作为附送条件,这家地产公司的员工个人购买医疗以及意外险就会享受相应的优惠,但是公司并没有出于公司行为为员工购买商业保险。相比之下,在一些外资企业,员工普遍可以享有较为完善的医疗保障的福利。庞礴是一家大型外资化工公司广州分公司人力资源部主任,据她介绍,公司作为世界500强企业之一,在员工福利方面比较健全。除社会医保外,公司和大型保险公司合作,在全国范围内统一为每个员工都购买了保额客观的商业医疗保险以及意外险,作为员工福利,从门诊到住院费用都做了细致考虑,其中意外险的保额可高达员工月薪的48倍,庞礴说公司力求尽量减少员工在医疗方面的压力和负担。而且综合考虑往年保险索赔评估、人员年龄架构等等因素,每一年的保险内容都会有所不同。
医保:作用有多大?
据卫生部的资料统计,人一生中罹患重疾的几率高达72.17%,平均医疗费用是8.3万元,而且这个数字正以每年19%的速度不断攀升。更有调查表明,职业白领的健康指数正在下降,一项健康指数调查结果令人担忧:45.79%的被调查者明确表示对自己的身体健康状况十分担忧;有64.03%的被调查者表示不能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和健身运动。在并不乐观的数据面前,明天,谁来为我的健康买单?
我国的社会保险开始于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是国家强制执行的一种社会保障制度,医保作为其中的一项,它的基本特征是“保而不包,低水平,广覆盖”,提供社会平均水平的保障程度。根据广州医保网的官方消息,根据《广州市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试行办法》的规定,自2005年7月1日起,在职职工的住院基本医疗费用统筹基金的起付标准调整为:一级医院为500元,二级医院为1000元,三级医院为2000元。每次住院的医疗费用,不超过统筹基金起付标准的,由个人账户支付或个人自付。就支付比例来说,起付标准以上统筹基金最高支付限额以内所对应的住院医疗费用,按以下比例分别支付:一级医院由统筹基金支付90%;二级医院由统筹基金支付85%;三级医院由统筹基金支付80%。其余比例部分由个人账户或个人承担。
现实中,所谓“低水平、广覆盖”的医疗保障,只能满足人们基本的医疗保障,对于一些多发病、常见病提供的保障是有效的,但对于慢性病、疑难病及重大疾病,个人的负担相当重。医疗保险统筹基金设有“封顶线”,记者从广州市劳动及社会保障局的咨询热线得知,住院基本医疗费用统筹基金年度累积最高支付限额为上一年全市职工年平均工资额的4倍,去年度广州市月平均工资为2585元,那么今年住院统筹基金支付的最高限额就是12万元左右,超出部分自付。这笔费用对于重大疾病患者来说是远远不够的。况且,社会医疗保险还有一些限制。新药、进口药、贵药以及一些诊疗项目、医疗服务设施都不在社会医保报销范围之内。除此之外,在疾病期间经常发生的费用,比如营养费、护工费、误工费等更不在报销范围之内。以IT公司总工Peter为例,他近期的一次手术,共花费4000元左右,而医保统筹部分的报销不足950元,不到总金额的25%。
由此可见,社会保险是一个在职职工最为基本的保障,仅为社会平均水平。如果有经济能力者想要获得进一步的医疗保障,则需要通过其他方式来补足。这样,对于封顶线以上和起付线以下的部分,越来越多的人可能通过购买医疗保险,将费用负担转移给保险公司。过去依靠国家、单位包揽医疗费用的时代已经结束,如今,为了更好的明天,白领们势必承担更多的责任,未雨绸缪,为自己和家人的医疗保障建起一道“防火墙”。
商业保险:必要的补充
据某大型保险公司员工福利险部的罗昊介绍,目前我国的社会医疗保障体系是自付和统筹相结合的方式,单纯参加社会医保并不能解决大病的风险。一方面,在医保起付标准以下的费用需要个人解决,另一方面,就目前的医保适用范围而言,很多药品、诊疗项目以及医疗服务设施都不在范围之内,而且很多医院在用药、检查等方面尚欠规范,在这种情况下,要将风险尽量降低,商业保险是医保的必要补充。各种类型的商业医疗及意外保险,可以有效补充医保所无法囊括的健康风险。
但目前很多年轻白领风险意识以及保险意识比较薄弱,很多人在保险意识上比较急功近利。“在国外,很多人保险意识很强,将保险既作为保障也作为投资。而在我国,有不少人会觉得花钱就要看到回报,否则买了保险没被赔到就亏了”。罗昊在日常接触众多白领的过程中,他发现很多年轻人,有了钱会去旅游、去玩,但在没有看到疾病带来的痛苦时,都不会考虑买保险。“的确,年轻人发生意外和疾病的可能性不大,但是随着年轻增长,症状真的发生了,才会发现保障缺失,这时再买保险风险已经比普通人大很多,价钱也会贵很多”。据罗昊介绍,30岁后,人的身体状况呈下降趋势,发病率、死亡率都要比之前要增加,因此30岁以后再购买保险,价钱、风险都要比30岁前要高很多。罗昊说,工作中接触的很多人都是买保险后遇事经过理赔后才真正意识到保险的重要性,选择加保。“30岁成了一个分水岭,很多人身体健康下降,才会想到买保险”。
在罗昊看来,做好风险的防范说到底是责任问题,也是责任感的体现。“不光是为了自己,背后还有亲人,如果自己出了问题,缺乏充分的保障,受连累的是他们,甚至有可能倾家荡产”。“目前在白领人才市场上,人才流动性很大,难以保证每个单位都有相同的福利。同时,企业分分钟都在改制的过程中,目前享有的福利到日后还有没有也难以预计”。所以“保持健康的体魄及抗风险的能力,是对家人应尽的责任”。
如今,白领薪资水平有下降趋势,罗昊建议初入职场的年轻白领,对保障也不能掉以轻心。可以尝试着购买一些简单、实惠的意外险产品,一年几百元的投入看似浪费,但它所能提供的保障利益却远远大于投入。29岁后,具备一定经济基础,罗昊建议白领人士不妨考虑长期的健康险。而且,如今健康及意外商业保险的种类繁多,产品选择很多,不乏理财、分红的产品,既可以作为保障又有理财的作用。总的说来,在他看来,个人风险的防范还是越早越好。
保险消费:有待信任和理性
保险公司的业务襄理杨雯说,在工作中常常遇到风险防范意识不足的白领,一种是实在太忙,没空留意,宁可买药吃也不会去看病,觉得自己离生老病死还很遥远,等到症状出来了才关注到存在的风险;另一种,则是在观念中觉得买保险划不来,这笔钱不如拿去投资。国企员工李霞也提到一位同事,偶然为户外工作的丈夫买了商业保险,没想到半年后他被诊断出鼻咽癌,保险一下子起了作用,他们还直后悔当时没有增加保额。
话虽如此,但在现实中,纵然很多白领已经不乏健康风险的防范意识,但是对于购买商业保险仍有自己的担忧,而且在购买的过程中仍缺乏理性。今年27岁的李姚在一家国企就职,按说单位医疗方面的福利应该不错,但是李姚对单位所能提供的医疗报销额度等等福利都不甚了解,也无从了解。她只是模糊地感到一旦生病涉及到报销的事,也会程序不清、手续复杂,她索性自己购买了一份专门针对女性的健康保险。“当时稀里糊涂地就交了钱”,如今购买保险半年多了,李姚依然不是很清楚那份保险合同具体在哪些问题上能够真正发挥效力,带给自己保障,但目前来说,她就是买一个安心而已。
和李姚感性的购买行为相比,魏蔚始终没有相关的动作。魏蔚曾经在德国留学,今年回国在一家文化传播公司工作。她说,在德国时,国家规定每个大学生每个月交45欧元的医疗保险,看病拿药住院全免费,是国家给大学生的一种福利。“一个险全包了,合同很清晰,细则很明确”。回国后,她说第一感觉就是“谈到医疗保险就是和一堆麻烦打交道”,社保的细则不清,商业保险又感觉信不过,“一旦出事,手续也很麻烦”。她承认自己这样的臆断有些一刀切,有失公允,但是她就是“总觉得自己的利益得不到保障,就算有合同,到时候都会钻出各种说法,不是气死你就是累死你”。因此,对于给自己和先生购买商业保险,她还处在观望阶段。
诚然,李姚的举动有些冲动,魏蔚的担心有些过虑了,但李姚的举动正是许多糊里糊涂购买保险的白领的举动,而魏蔚的担心也正是很多有健康风险意识又迟迟没有举措的白领的担心。保险业在我国经过近20年的发展,丰富多样的产品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在无“铁饭碗”可言的当今职场上,商业保险也为众多白领们架起了护航的风帆。但白领们对保险所能切实给予的保障依然缺乏充分的了解,诸如魏蔚们的不信任也依然存在,毕竟,客观、理性的认识以及消费习惯的养成仍需要一个过程,如何才能让白领们在选择时消除顾虑,真正做到后顾无忧呢?这也许既要拓宽正面、客观地引导白领们正确认识保险的渠道,更有赖于整个行业的进一步的发展和规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