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7年6月2日,中国社会科学院三年级女博士生在宿舍内被校方发现猝死。该女生为社科院财贸所2004年招收的博士生,29岁,正临近毕业,住在社科院研究生院内。其一名同住该楼层的女同学说,前晚9点左右,多名警察突然来到楼内,进入该寝室内勘查。“直到法医来了,我才知道是她死在寝室了。事发前有同学找了她三四天但找不着,电话畅通但一直无人接听,敲宿舍门也无人应门。 社科院研究生管理处一名老师证实,一直在寻找的同学随后向公寓办管理员反映此事。管理员当晚拿钥匙打开宿舍门后发现,女生坐在椅子上已经发臭。学校赶紧报警,警方和急救人员迅速赶到,但发现女生已死亡多日。
她就是巫宁博士,是旅游信息化与电子商务领域的开拓者。她担任国家旅游业信息化月刊《金旅指南》主编,出版了八本专著,正在编写两本专著。她的学术研究不是呆板的理论推理,而是立足于真实世界,她的学术成就来源于她的博学与治学严谨的态度、深切的人文精神,能够从现实世界纷繁复杂的现象中发现新的路径和研究视角,形成了自己特有的研究风格,用她短暂的一生为旅游事业做出了突出贡献。她的文笔细腻,她写的许多文章与其说是学术论文,毋宁说是行云流水的散文,透散着深厚的人文关怀。
巫宁的死让许多人震惊和悲痛,搜狐旅游频道开辟“巫宁文集”专栏以纪念她,这在搜狐历史上是前所未有的。众多网友,不论是认识她的,还是不认识她的,都在她的博客上留言纪念。她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为什么这么人怀念她呢?然而,她在身前身后却陷于网络谣言编织的一张大网之中。我们有必要透过重重迷雾审视,而这一切也衬出人性的善良和丑恶。
巫宁天资聪颖,14岁考入华东师范大学化学系。年少的巫宁对这个世界充满了好奇。1996年,她大学毕业后报名参加了希望工程的扶贫支教工作,来到云南省禄劝彝族苗族自治县,在高原雪山脚下的一个省级贫困乡教课半年。
学校没有自来水,不通电话,每月多于一半的夜晚停电。该校没有学生宿舍,路远的孩子寄宿教室,晚间并拢课桌,和衣入睡。无灯长夜,她时常凝视着那高原特有的明月,硕大如盘,自山间升起,清辉中透着寒气。每月发放工资的日子,教师们步行百里山路到乡上领取,并带上农产品到集镇交易。遇上常有的工资拖欠,可想见他们失望的脚步蹒跚。
在这样的省级贫困镇,她吃惊地听说,一些乡镇干部麻将赌博,一晚下来输赢达两三千元。这让18岁的小巫宁心灵痛苦不安,难以摆脱。她下意识地与当地人套近乎、拉话题,只为走近一个真实的乡村。通过支教,她理解到了中国乡村政治生态的失衡沉重内涵,了解贫弱者无力反抗的木讷平静幕后,完全失去制约的另一群体的强固与横暴,成为最深重和令人难堪的社会痼疾。
1999年,巫宁在就读研究生期间参加了云南省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在誉为云南的香格里拉做田野调查。她发现,美丽的香格里拉,世界自然遗产三江并流核心景区的迪庆州,却是在脆弱的生态刀刃上疼痛地起舞。这深深地刺痛了她的双眼。
迪庆州1988个自然村中,有461个不通电,1027个不通公路,全州35万人口中,失去生存条件人口接近10%。什么是失去生存条件?首先,在海拔3500米以上的高寒区或半山区,一般只能种植燕麦、荞类。当地人无奈地比喻:“撒一坡,收一箩,煮一锅”,什么叫“广种薄收”!其次是严重缺水。在不少山区,牛羊与人共饮一条沟,连人畜饮水都频频告急,更别说农田灌溉了。雪上加霜的是,这些为山峦阻隔的县城,每逢雨季,泥石流肆虐,安全频受威胁;而一到冬季,大雪封山、封路,几乎“与世隔绝”,而必须长期依赖从大理等地“进口”的猪肉及蔬菜价高得惊人。在这样贫困的地区,她却见到了富人。在中甸县的霞给村,接待她们的一户富人就有近千万元家产,宅基地数百平米,还自设了装饰富丽堂皇的藏传佛教经堂。其财富原始积累,来自当地官员的协议和默许下长期砍伐和外运木材。而一棵树在温带一年生长的高度,在迪庆高寒山区高要生长八年。天然林一旦破坏,几乎无法恢复!
她是一个真正的知识分子,是个有良知,有社会责任感的知识分子,还有着博大的人文情怀。人们为她惋惜,因为她的确是才华横溢了,从那些厚厚的著作和文章的标题中已可约略感觉得到了,如《赤贫和暴富的乡村》、《技术理性中人文眺望》、《规划者的人文精神》、《重读“一首写给流浪农民的诗”》。
巫宁是热爱生命,热爱青春的。她呐喊道,“ 青春是什么?青春是充沛的生命,张扬的个体。我们美好的激情和身体,足以在陈腐的威严面前,天然地无可名状地胜利。 而我们的青春啊,它一再地荒芜,贫乏如蔓生之草,狭小而倔强的欲望,被现实压碾。它又是一种暗,如同泥土,辽阔的蒙昧与未明,掩埋着非理性的暴乱。对抗的无望,生命的涣散,青春就这样流走了。就任这时光,奔腾如流水。边缘的人生,挣扎的青春,记忆如此地无可抹去,以至于后来,每当我行走在拥挤的中国大地,那些在社会边缘兀自存续的青春和生命,每每刺痛我双眼,让我急趋又让我逃避。”
然而她的青春还没有真正开花灿烂就枯萎了。从没听她说起过她有恋人,也还没有来得及做一个母亲,而她却是有着那样细腻情思的女子。是谁拨动了她的心弦?她微微叹道,“宽容与关心,杨柳轻风的湖边漫步,压抑在心中从未曾表达的爱情,如今想来仍是微微挣扎而心痛的;时间如流水的感觉,在墙面的阳光投影,已经一点点地退去,再难清晰地看到了。”她是喜欢孩子的,在《那为人父的快乐和惶恐啊》中她写道,“孩子有着对生活的另一种观看,那是可能性的小小探险,是没有‘惯常’遮蔽的年岁里特有的发现。如果观望孩子与世界的秘密私语,很难说孩子给予父亲的就不比父亲给予孩子的更多。那些早年的经验,那些久已逝去的人生感觉。那些自由,困顿、对世界的新鲜和热恋般的爱,它们通过孩子鲜活而自发的生命重新向我们走来”。
从2006年底以来,就有种种谣言将巫宁重重围绕,使她透不过气来。2007年3月网上就有文称“社科院女博士灵魂丑陋,向抑郁病患者销售自杀药品”。文中称,“我是一名医生,可以向经过认真思考,确实想自杀的朋友提供药品和使用指导。实现效果和时间可控制,无痛苦的自杀。”并详细介绍了两种能有效实现无痛苦的死亡的配方。其联系方式,隐隐约约暗示该人就是巫宁。还有一些谣言,则影射她的个人私生活。巫宁的同门说,她有一次在食堂碰到他们,谈到这些事,抑制不住,痛哭失声。
巫宁身后,仍有很多人议论她是否就是向抑郁病患者销售自杀药品的女博士,更有人言之凿凿说巫宁就是自杀身亡的。一位网友悲愤地说,“你们不要论断人,免得你们被论断。因为你们怎样论断人,也必怎样被论断。你们用什么量器量给人,也必用什么量器量给你们。你们将天使当作魔鬼,看看下面的报道,你们难道不羞愧吗?” 这是三本无偿献血的证明书,巫爸爸一再自语:“从来没说过,从来没跟我们说过”。2002年6月6日200ml,2003年6月22日400ml,2006年5月27日400ml,不知是否是全部。许久,师弟自语:“她可能从来不认为这值得说吧。”要知道她曾因身体虚弱而晕倒,而不得不在第二学期回家修养呢。那么纤秀的小人啊!大夫一再说她过度劳累身体太弱了呢!这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啊。
6月16日,巫宁博士追思会在社科院财贸所举行。巫宁的师兄杨劲松深情地回忆,2003年他与巫宁共同考博,巫宁无私地把大量资料寄给他,而自己却在当年考试中落选。巫宁的死因公安部门已排除他杀及自杀的可能,应是出于某种急性病症突发致死。
我们的朋友巫宁走了,我们永远怀念她,我们爱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