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变化:从学前开始
人们问过我的最简单的问题可能就是“从几岁开始可以把一个普通的孩子培养成理财小能手?”最简短的回答就是:无论多大年龄,只要孩子开始对钱有兴趣,并能提出问题时就可以开始了。我觉得有必要补充一点,就是不要逼迫孩子快速成长,我认为我就是一个拉动型的家长,我尽可能地延长孩子的童年时光。正如我在本书一开始所说的,你没有必要让孩子变成小彼得·林奇或比尔·盖茨,也没有必要把你们家变成一个会计师事务所。谈论理财就和讨论其他问题一样,你的作用就是要以适合孩子年龄的方法来满足他们的好奇心。理财问题是正常生活的一部分,你不必腾出时间来专门讨论,而应该充分利用每天生活中发生的事。当孩子按ATM自动取款机上的按键时,你可以借这个机会告诉她钱是怎么放进去的。如果你让孩子在超市里忙着找出最划算的商品,那么购物对你们全家人来说就变得更加愉快了。带孩子到你的公司里看一看,让他们了解支付家庭账单的钱是从哪里来的。你的最终目标是把孩子培养成懂得理财,并对购买能力有健康的态度的成年人。但是对于学龄前儿童,你的目标就不必定得太高了。比如,会区分1分、5分和1角钱之间的区别就可以了。让3岁的小孩在这三种硬币里挑选,他们几乎无一例外地会选择5分硬币,因为它是最大的。让他们在25分和1元纸币之间做选择时,他们会选择25分。总之,你可以把这些钱堆在一起让他们挑。如果让他们在1元纸币和50元的支票之间进行选择,他们肯定会挑选1元钱,因为它看起来更像钱。抽象概念超出了学龄前儿童所能理解的范围,他们关注具体硬币的形状以及用它进行交换的过程。学龄前儿童具备某些惊人的、复杂的行为能力。我的朋友劳莉四岁半的儿子杰克说他要自己做棒棒糖的生意——并用挣来的钱买一辆汽车时,她吓了一跳。劳莉自己经营了一家卖童装的家庭小店,她没有想到,杰克一直在饶有兴趣地观察她。他开始向妈妈的顾客兜售棒棒糖。最后爷爷帮他摆了一个小摊位,他开始了自己的小生意。后来,他决定再卖一些果汁来扩大营业范围。当然,在经营过程中有许多意想不到的潜在的困难。开始杰克希望每支棒棒糖能卖14块钱,后来经过讨价还价,价格降到了3分钱。他的妈妈说他花了很长时间才掌握支付成本的概念。杰克凭空把价格提高到14块钱并不奇怪。有一位家长曾经对我说,她已经绞尽脑汁教她5岁的孩子认识钱币,但是孩子还是认为所有的东西都应该卖64块钱。这位母亲想知道自己错在哪里了。当然,她没有错。对她女儿来说,64这个数字只是一个模糊的钱币符号——随着年龄和知识的增长以及在学校里的学习,她会逐渐明白的。所以,你可以利用许多日常生活中的活动来使学龄前儿童了解家庭财务。在食品店大多数孩子都是坐在购物车里看世界的。因此要学会利用机会,同时避免恼人的场景发生。比如,事先给孩子展示几种硬币(总计为5角、1元或你认为合适的数额),告诉他们可以用这些钱买自己挑选的东西(请参阅本章“孩子的问题”关于如何制止孩子见什么要什么的窍门)。当你在货架之间穿行的时候,让孩子把你挑的货品放入购物车,一边放一边数数。让孩子帮你寻找要买的汤料或饼干的品牌,或者让他们在两种不同的谷类麦片中做出选择。如果他们想要自动售货机里的某个东西,那就让他们把硬币放进去,并取回找的钱。看电视如果孩子在星期六上午看电视,你可以利用这个机会和他们一起看,观察一下里面的哪些广告最吸引他们。学龄前儿童一般都不知道什么时间节目结束,什么时候开始播放广告片。你应该给他们解释。和孩子一起做下面这个小游戏,告诉他们怎样成为“电视明星”:取三个看起来差不多的苹果,然后用葡萄干或软糖给其中的一个苹果装扮一下,放进一个彩色盒子里,或者在上面打上灯光。问孩子愿意买哪个苹果。如果他们选择的是打扮漂亮的那个苹果,就让他们在每个苹果上都咬一口,看看这个“明星”是不是尝起来更好吃。如果你尽了全力,而你的孩子还是什么都想要,请不要感到奇怪。那个年龄段的孩子,看到什么就想买是很正常的——只要你不认为非买不可,他们很快就会忘记。实际上,让这个年龄段的孩子习惯听你说“不”是非常重要的。家长不要陷入向无所畏惧的孩子让步、在他们面前感到负疚或放纵他们的误区。听起来容易,但是在当今社会里,往往需要坚强的克制力才能做到。比如,越来越多的家长认为花几百块钱给孩子买一件儿童高级时装不算什么。当一位报社记者问一位母亲怎样处理那一柜子价值两万元,而她2岁的女儿很少穿的衣服时,那位母亲的回答不禁让人一惊,“我买得起,为什么不买?”震惊之余,我想到的是我们有充分的理由不买——简单地说就是没有一个孩子需要250块钱一件的范思哲夹克衫。就是这样。如果本书配备声卡,你一定会听到我在摇晃美国父母们的肩膀时,骨头发出的咯咯声。实际上那是不可能的,这里只是用来形容你受到诱惑而陷入设计师的泥潭时的声音。誗儿童服装的唯一品牌应该是他们自己的名字。誗不要自欺欺人地认为在给孩子买东西,你实际上是在给自己买。誗如果你诱导孩子认为花钱买昂贵的衣服就可以买来快乐,他们最终只能受到挫败、感到伤心。誗给孩子穿得像个小大人并不可爱,你不必拔苗助长。誗为了显示地位而穿着打扮是一场赢不了的比赛,总有人会超过你。誗由你来掌管钱物并不是你花钱的理由。誗如果你给4岁的孩子买了一件300块钱的上衣和一条99块钱的牛仔裤,她或他永远不会懂得这些衣服的价值,或者金钱的价值。誗每个家庭都至少需要一个成年人,而那个人就是你。你并不是在帮助他们步入社会,而是在用最浅显的教训伤害着他们:用衣着打造孩子,这样他们更容易陷入同伴的压力,而你愿意为此付出代价。等孩子长到44岁的时候,你还会继续为他付出代价。帮他们一把这个年龄的孩子已经学会收拾玩具、衣服或者整理床铺了。当然他们可能不愿意做这些事情,除非你坚持要求并帮助他们一起做。对孩子来说,和爸爸妈妈一起做家务,这些繁杂的工作就会多一些乐趣。每天做一件家务,并让孩子自己选择做什么。既然孩子长大了,那就把他们喜欢做的事当作只有他们才享有的特权吧。当然,你还可以引入一些激励方法。可以做一个家务劳动表,列出待完成的家务和日期。每完成一项家务活,就在表上贴一颗小星星。凑够七颗星之后,你就可以给她买一个小奖品——一个冰激凌或者到便利店买一杯饮料。把它当作一种奖励——做好事的积极推动力(有关更多奖励方法及给予奖励的时机,请参见第8章)。打发雨天你得给孩子找点事做来打发他们的时间。所以偶尔和孩子做一些与钱有关的游戏,可以起到一举两得的作用。当然有传统的开商店的游戏,但是我个人更喜欢让孩子玩存钱罐的游戏——把钱币塞进存钱罐的时候,给他讲讲ATM自动取款机。如果你正想找个理由出去转转,为什么不去一元商店看看呢,那里的商品对孩子最合适。
儿童理财游戏
邦妮·德鲁在她写的《财能——101个儿童理财游戏》一书中介绍了许多其他的理念。这里有几个从书中摘录下来的游戏,适合学龄前儿童掌握硬币的知识。我之所以选择这些游戏,是因为它们有可操作性,简短而且充满乐趣。讲故事让孩子拿着1分、5分、1角和25分的硬币,给他们讲一讲每个硬币上的图案和故事(记住:1分硬币上有林肯和林肯纪念堂;5分硬币上有杰弗逊;1角币上有罗斯福、火炬和橄榄枝;而25分硬币上则是华盛顿和美国的国鸟秃鹰)。然后让他们在橡皮泥上刻下图案。提示:孩子特别喜欢保存有纪念意义的各州发行的25分硬币。寻宝游戏将盒子或盘子装满沙子、米粒、豆子或花生米,在里面藏5个1分钱,然后让孩子挖出“宝贝”。等他们数出硬币之后,你还可以再增加一些其他钱币,让他们分成组。正面朝上取五个5分和五个1分硬币,告诉孩子有人头像的一面为钱币的正面,另一面为反面。教会孩子怎样旋转和滚动硬币,并让他们猜测硬币停转时哪面朝上,是正面还是反面。还可以让孩子把5分硬币放在手指尖上,看他们在房间里能走多远。硬币掉落下来时,让他们说出正反面。动物饼干将五个1分钱和一个5分钱放在桌子上,告诉孩子五个1分钱和一个5分钱的价值相等。然后打开一盒动物饼干,让孩子买饼干,一分钱买一块。倒一小杯果汁,假装5分钱一杯。他可以选择用5分钱还是用五个1分钱来买,然后把饼干和果汁吃光喝净。玩具故事除了自编的游戏,目前市场上还有越来越多的理财玩具。从过去备受欢迎的“大富豪”到太阳能的收银机。还记得吗?就连芭比娃娃都有自己的信用卡呢。与钱有关的玩具是非常好的教育孩子的工具——只要你能明智地选择。有些玩具是针对学龄前儿童的,如带扫描功能的收银机和超市购物的用具等都是一般的正面教育,不会对孩子造成不良影响。其实我也确实对此产生过怀疑,对小孩子来说,这类玩具可能有点像尝起来好玩的药品——父母买给孩子,孩子也愿意接受,但是他们不一定会自己要求购买。更多有争议的玩具诸如携带信用卡的芭比娃娃,你可能不想让孩子跟着学。你至少应该给孩子一些解释——如果你觉得一个玩具太容易引起争议,而且还需要对孩子提出警告,那为什么还要买呢?我最喜欢给孩子玩的理财玩具是纸板游戏。就在写到这一章的时候,我还在看着“大富豪”、“生活的游戏”和一大摞别的我和孩子玩过的游戏,也有一些是我没有玩过的新玩意儿。有一种适合4岁以上学龄前儿童玩的玩具叫“疯狂购物”,孩子只要挪动纸板就能在不同的商店买东西,而且购物完毕之后,还要留出足够的现金付停车费。游戏在带给全家人快乐的同时还教会了孩子个人理财的知识。我能指望什么?你会惊奇地发现学龄前儿童很快就能领悟钱的内涵。棒棒糖大亨杰克没过多久就发现25分里面有五个5分,1元里面有四个25分。对这个年龄的孩子来说,如果你能让他们懂得这些就非常了不起了。如果4岁的孩子打开生日贺卡,摇晃地看着里面是否夹着钱,然后立即拿着钱到商店里把它花个精光,你千万别生气。你的孩子并不是很贪心,他就是个正常的孩子。他们更愿意一拿到钱马上就花掉,而不想存起来。如果孩子知道用钱能买东西,那么你正好可以从此开始对他进行培养了。
家长的问题
问:我敢肯定很多父母都愿意教孩子理财,但是他们不好意思提出来。因为他们自己就不擅长理财。
答:别着急。孩子问的大多数问题都不会太复杂。内容无非是每天经常遇到的事:在商店里比较价格,对电视上看到的东西进行提问,对零花钱讨价还价,在银行开储蓄账户等。所有这些问题你都能应对(尤其是在读完本书之后)。但是你可能会在鼓励孩子存钱的时候感到惭愧,因为你没有定期存钱的计划。如果你所有的信用卡都接近透支,你又怎么能警告孩子当心信用卡的陷阱呢?不要回避这些问题,把孩子的问题当作调整自家财务状况的机会。如果你的信用卡账单超出控制,有必要的话,你可以求助于咨询顾问,制订出还款计划。然后再感谢孩子帮助你成了一个善于理财的父母。
问:有一天,我到学校去接我5岁的女儿,她的老师交给我32块钱。显然,我女儿从我的钱包里拿走了33块钱,并在老师发现以前用其中的1块钱买糖吃了。老师把剩余的钱收了起来。我该怎么办呢?
答:保持冷静。你现在面临两种情况,一种是女儿从你钱包里拿了钱;另一种是她从你的钱包里拿了许多钱。对第一种情况,我们假设你女儿不是偷偷拿的,而是很坦然地,清楚地知道自己在干什么。这里潜藏着更严重的问题,但是你可以告诉女儿不能把钱藏起来,这样做是不对的,一定要事先问一问。至于她拿的钱的数量,这个年龄的孩子通常都不懂得钱的抽象价值,3个10元和3个1元是一样的。等他们在学校里学习了钱的知识后才会明白。你可以帮她数出正合适的零钱,这样她就知道买一个棒棒糖需要多少钱了。不管怎样,这都是一个天真的、孤立的意外事件。
问:我想教5岁和2岁的孩子认识金钱和储蓄。我想带他们到银行开个账户,把他们存钱罐里的钱都存进去。这个想法好不好?
答:给孩子立账户的想法很好,但是换了我,我不会把孩子存钱罐里的钱都存进去。对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来说,让他们理解真正银行的运作方式还为时过早,他们只会认为自己的钱再也拿不回来了。在他们的存钱罐里适当留一些钱,让他们看得见、摸得着,看着钱一点一点地增加
问:我不喜欢只给孩子零花钱的建议,我倒喜欢把零花钱和家务劳动挂钩的做法。您有哪些有效的建议呢?
答:简单化。试一试以下这些方法:
●选择家务。给家务活定价,让孩子选择他们喜欢干的活。这个方法对需要钱或者想挣钱的孩子最有效。
●积分制。找一个挂历或硬纸板,每次孩子在家里做完一件有益的事就给他加一分。到周末你可以奖励他,比如1分奖励1角钱。这个方法对年幼的孩子效果最好,他们的工作相对简单,比如叠被子或布置餐桌等。
●反向选择。把孩子的零花钱——比方说每周5元——换成硬币装入玻璃瓶内(也可用角币)。每次你让孩子帮忙干家务他不答应的时候,你就从里面拿出几个硬币。到了周末,剩余的钱就是他的零花钱。
●当场兑现。这里有一位母亲出的主意,她要求她的孩子只有保持房间干净整齐才可以得到零花钱,她每个星期六在每个孩子的房间里发钱。如果谁的房间布置得井然有序,谁就能得到零花钱,否则就得不到。
孩子的问题
问:“你挣多少钱?”
答:与其突然来一句“这不关你的事”就打发了孩子,不如用一个模棱两可,但又有礼貌的话来回答,如“比有些家庭收入多,但又不如别的家庭多”。这是一个间接回答你认为没有必要回答的问题的比较好的方法。和孩子谈钱时,父母有很多责任,但告诉他们你们挣多少钱不一定是责任之一。还有一个问题就是无论你挣多少钱,4万还是14万,中小学生(包括高中生)很难正确地看待它。对孩子来说这听起来可是个大数字——大得肯定能买自己想要的100块钱的自行车或200块钱的电子游戏。还有一件事,就是你有自己的隐私权,即使你非常想和孩子谈谈钱的话题(毕竟这就是本书讲述的内容),但你有理由防备让邻居知道你的收入——孩子很可能是在无意的聊天中透露出去的。另外,年龄小的孩子问这个问题时,他们多半还不关心数字。他们只是想对你的财富状况有个了解,并将你们与其他家庭比较。如果你能向他们保证家里不会有贫困的危险,他们就会轻松许多。随着孩子长大,你对挣多少钱的问题可能选择更直接的回答。但是如果你能把收入放在支出的情况下考虑,这样做对孩子来说更加合理,你自己也会觉得更舒服。比如,孩子应该知道你的税后收入比实际薪资要少一些。他们还应知道你们不能什么都买,是因为你们要先支付某些固定的开销,如贷款和汽车保险等。有一位父亲教他十几岁的孩子学理财,他把工资都取出来,摞在桌子上,然后让孩子观察那一叠钱随着他支付每月的账单一点点地变少。有些父母把支付账单这样的琐事交给孩子来处理。“从玛丽12岁起,我就把账单和支票簿交给她,让她去交费。我们这样做已经有很多年了。”一位母亲在写给我的信中说,“我只要简单地看一眼,在支票上签字就可以了。”在成年人看来是乏味的事情,在玛丽眼中却充满了乐趣,她妈妈说,“从这样的经历中,她不但掌握了管理支票簿的技能,而且获得了每月居家支出的真实体验。”
问:“我们家穷吗?”(这个问题后面通常还跟着“可你们从不给我买东西”)
答:这很简单,“如果你要什么,我们就买什么,我们就会变穷。”但是情况可能不是这样的。一般中产家庭并不贫穷(虽然他们有时有这样的感觉),虽然你是无意的,但这样会误导孩子,而且让他们有这样的想法也是不公平的。然而你的资金是有限的,可孩子并不理解有限的概念——尤其是把“有限”这个词用在他们自己身上的时候。给他们解释钱的去向并不意味着你们就变穷了,它只能说明你们必须把钱从收入中拿出来支付各种费用。这个问题还可以这样问:“我们为什么总是买便宜货?”如果你的孩子很严肃地问这个问题,而不只是出于好奇,那就解释说:“花钱买便宜的东西或者不买某些东西,并不是说我们很穷,我们只是想用这些钱买到更多的东西。”这对孩子增加更多可行的理财技巧体验很有帮助。比如,下一次你再带孩子去买衣服,就事先告诉他们你能承受的价格,他们在选择衣服时就不会超出预算了。如果孩子对你的财务状况确实形成了一个错误的认识,让他们认为家里贫穷要比让他们以为家里富有强得多。
问:“我们家富有吗?”
答:如果对这个问题的回答你脱口而出的一句话就是“到底是谁告诉你的?”那么请先思考片刻。很可能是你对孩子这么说的,即使你感觉并不是很富有,但是你可能生活得还挺舒服,以致让孩子认为你很富有。也许他们的好奇心是因某件特别的事情产生的——比如,你买了一辆新车,重新装修了房子,或者职位有了提升等。无论哪种情况,只要照实情回答,都不失为一个好主意,它使你有机会发现孩子的想法,同时也给自己片刻时间进行思考。“我们有钱吗?”和“你挣多少钱?”一样,都需要一些能让孩子满意的外交辞令。有一位母亲在她6岁女儿问她这个问题时,回答得就很好:“我们并不富有,”她说,“但是我们的钱足够买我们需要的东西,而且还有剩余。”如果你刚好像洛克菲勒那么富有,那么你就可以名正言顺地告诉孩子你确实很富有。但是本书中的其他建议同样会对你有帮助。
问:“为什么我们不能像琼斯家那样买一台大屏幕电视呢?”
答:一听到这样的问题,很多父母的第一反应就是让这个使人不悦的孩子搬到琼斯家去住。除非你真的希望那样的事情发生(大屏幕电视也是非常有诱惑力的),否则不管结果怎样,一定要坚持回答孩子的问题:“因为我们买不起大屏幕电视”或者“我们正在为明年春天去迪士尼乐园旅行攒钱”,抑或“我们认为买大屏幕电视是在浪费钱”,孩子更愿意相信真话。有时像这样的问题只不过是孩子存心想让你感觉愧疚。但是与其他家庭相比,有时孩子真的对你们的富裕程度很好奇。这种情况下,抓住机会向孩子解释不同的职业有不同的收入。接下来就工作与职业和孩子进行一番探讨,比如,为什么篮球运动员的收入就比教师的高,为什么有人宁愿当作家也不想当收入更高的医生,或者为什么自己当老板可能更有吸引力。告诉他们有些人选择低薪工作是因为工作适合他们的能力,或者能给他们带来更大的满足感——还有的是不得已,因为他们不具备从事更好的工作的技能或培训。现在正是一个好机会,给孩子好好上一课,教育他们长大以后要想买得起大屏幕电视或去迪士尼乐园旅行应该怎么做。
问:“你为什么每天都要上班?”
答:不要用类似“为了养活你”这样熟悉的话来回答孩子。这样的话听起来就好像你们穷得离饿肚子不远了——这都是孩子的错。不如告诉孩子,你工作挣钱是为了整个家能够买得起需要的东西;告诉他们你工作挣钱是为了将来储蓄——明年的假期或者买一辆新车;告诉他们你工作是因为你擅长从事自己的职业;告诉他们你工作是因为你喜欢工作。孩子听不进去大人对工作的讨论,他们更愿意偷听你抱怨老板或提前退休。让孩子接触你从事的工作是非常有意义的。在你的正常工作日,带着他们和你一起上班。让他们知道你每天在哪儿工作,和他们聊一聊与你工作相关的同事。可能你用在工作上的时间要比陪孩子一起玩的时间长,所以你能做的任何事情都能让孩子感到他是你神秘的工作生活的一部分,这肯定会拉近你们之间的距离,也减轻你和孩子分离时的愧疚感,使他们在将来不得不工作糊口时减少恐惧感。你对他们的职业选择也有很大的影响。一项针对从幼儿园到六年级学生的调查表明,多数孩子将来愿意从事妈妈的职业,而不愿意继承爸爸的事业。五年级学生中,有33%的女生和30%的男生表示他们想从事妈妈的工作,只有11%的女生和13%的男生想从事爸爸的工作。研究结果表明,孩子之所以选择母亲的职业,是因为母亲告诉了孩子更多的关于自己工作的情况,而且也愿意带孩子到她们工作的地方去。一位在外经商的妇女带着她的两个孩子去自己的办公室参观,她认真地给孩子讲解这就是她工作和挣钱的地方。几个星期过后,她说起自己的现金不够了,要去银行,她的儿子立刻说道:“妈妈,你只要去办公室就能挣到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