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先,为避免陷入无休止的争论,我说一下在此文基础上展开讨论的前提:
1. 如果你是牛人,采用高度集中式的投资,特别强调选股和对企业的甄选,那么没有必要看此文。
2. 如果你的期望值是快速致富,每年30+%,40+%以上的投资收益预期,那么没有必要看此文。
3. 如果你对于极端情况下满仓、账面亏损50+%的承受能力非常非常强,那么没有必要看此文。
(我说的极端情况,是类似于美国30年代初大萧条、香港70年代大股灾、A股崩溃上证指数未来5年保持1200-1500点区间的极端或变态情况。关于A股的极端情况只是假设而已。)
我喜欢分散的捡便宜货的选股方法,预期期望值是N年(N>20)的15%-30%左右,希望在极端情况下不至于产生芒格在70年代美国小股灾时式的抑郁心情(我认为健康>金钱)。而再平衡这个资产配置策略可能正好符合这些目标,所以我投靠了它。
得益于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沪深300指数过去多年的ROE是15%左右,未来会上升还是会下降,不知道。这里仍旧假设是15%左右。如果目标是长年击败“沪深300指数+股息”,这就要求投资时,必须较市场指数获得超过股息率的超额收益。我将资产分为股票市场相关部分和非股票市场相关的部分,来推演一下在哪些方面做些努力也许可以达成这一目标。
首先期望股票市场相关部分获得超过15%的年复合收益率,这又可以有2个方面的努力,(a)选择一些长年ROE大于15%的企业长期持有,买入和卖出的估值假设相同。(b)在估值上利用一下市场先生,那么对于ROE的要求就没那么高,可以是平稳的10%-15%的ROE的企业,甚至也可以是强周期型的企业。
其次,(c)非股票市场相关部分尽量获得超过15%的年复合收益率,这如果只是现金逆回购和高等级债券,是不可能实现的。所以我会尽量提高非股票市场相关部分的投资回报,努力方向便是各种对冲套利。这里要注意的是千万不要因为对于15%的年化收益率的渴望,去干一些高风险低回报的事情。起步要慢、要谨慎,这一块可以先从10%的年化收益率预期开始。
第三,(d)利用再平衡策略,在两者之间做一些调度,从而保证股票市场相关部分第二个方面努力的有效性,一定程度可以弥补(c)达不到15%目标的可能性。这个调度即使在股票市场相关部分净值没有变化(比如持续低估)的情况下仍有可能发生,因为不时产生的股息、非股票市场相关部分的持续获利,可以再投资。
所以,对我来说,基本上有4个方面可以努力,考虑到长年ROE大于15%的企业(没有融资的情况下)现实中其实比大家想象的要少得多(不信你可以统计一下,以15年为期),我更相信均值回归的长期性而不是马太效应的长期性,我将自己的努力尽量的投向(b)、(c)、(d)。
具体使用(d)时,又有深层次的问题。比如:
75%的股票市场相关类因为股市快速涨了20%或30%,而非股票市场相关类的资产值却没有大的变化,导致股票市场相关类仓位升高到85%甚至更高时,那么要再平衡或平衡,得减仓,按照单个股票来讲,因为可能处于未高估也未低估的模糊状态,减任何一个都可能有点纠结。
如果要估值过度后再平衡,那么变成没有利用(d),而是在做单方面(a)或(b)的努力,有一定主观风险。短期快速牛市、长期慢牛市、平稳牛皮市、短期快速熊市,总有一些情况下你是得益的,也总有一些情况下你是不能得益的,我不假设自己对于未来市场具有超前的判断力而能随机应变,所以,在遭遇到某些市况时一定会有些不如意的的地方,这个,我接受。这样想之后,就可以做选择,我选择在长期慢牛市、平稳牛皮市时如意,而在短期快速牛市或短期快速熊市可能不如意的方法:在估值模糊状态时,也做一些调整。当然,如果组合中有某几个股票的估值状态不那么模糊,那么调整就不会那么纠结,跨市场、低估值分散的选股也一定程度上可以导致这种此起彼伏的情况发生,可以对这个选择有所助益。另外,我可能会考虑配置一点沪深300ETF做为这种调整产生纠结时的发泄对象。
我目前根据沪深300的PB*PE的值(单用PE解决不了类似大萧条之类的低估),大致划分了一些调整区间,每个股票市场相关类占比区间跨度为总仓位的10%,这样可以给自己稍微大一些的自由空间。具体还在实践中,一年后再来谈谈体会吧。
原文地址:http://blog.sina.com.cn/s/blog_4fc10c590101i57v.html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