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灵创富|上海现金流游戏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874|回复: 0

[亲子] 和孩子沟通的11种方法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9-5 05:02:2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方法一、选择孩子感兴趣的话题

有一个刚上初中的男生,对电脑很痴迷,书包里装了不少电脑方面的杂志,可是他很不爱说话,不和同学交往,不和邻居说话,有时见了老师也不打招呼。妈妈不知道孩子心里究竟想什么,因为他什么事都不说。后来妈妈就从他的兴趣入手,先有意地问他一些电脑方面的问题,一看是妈妈来请教,孩子有些意外,又有点儿高兴,因为班里的同学都不关心这些,妈妈却关心,似乎显得妈妈很超前。于是,孩子热心地给妈妈解答问题,后来妈妈总是用电脑方面的问题去和他找机会谈话,渐渐地,孩子不仅和妈妈讲电脑,还说班级的事,讲老师、讲同学,讲自己的想法和愿望,妈妈真的成了孩子的好朋友。

现在家长和孩子共同语言很少,多数家长不知道孩子喜欢什么,更没有真正和孩子聊过他们感兴趣的话题。孩子对家长的态度也就仅仅停留在长辈上,而无法当朋友看待。其实,要想走进孩子的世界并不难,年龄完全不是问题,找一些孩子喜欢的话题切入,你很快就能和孩子打成一片。但请记住,无论你多么不喜欢孩子的爱好,也不要随便地斥之为“无聊”、“低级趣味”、“太没劲了”。

如果你真的不知道孩子对什么话题感兴趣,那么不妨看看下面的建议:

孩子在很小的时候通常都喜欢观察昆虫,你可以陪他一起观察,并购买一些书籍一同获取相关的知识。曾有一个喜欢看蚂蚁搬家的4岁孩子,在妈妈的帮助下,逐渐迷上了昆虫,通过自己的观察,能说出上百种昆虫的特点和习性。当然,如果妈妈本身很害怕昆虫,那也不必强求,但千万不要在孩子面前流露,否则这种恐惧心理会传染给孩子,导致孩子丧失这一观察乐趣。

如果你和你的儿子以及他的同伴一起踢足球,他可能会像“哥们”一样看待你。

相信多数男孩子都对《走近科学》、《探索》一类的电视节目感兴趣,有些女孩子也是这类节目的忠实观众,那不妨约好和他(她)一起观看。你们可以讨论一下历史上最著名的十大神秘事件,结果不重要,但你和孩子都会获得快乐。

如果你不再对娱乐新闻和明星嗤之以鼻,你会发现孩子并非只看到明星的光环,他们也能很正确地对待明星的优点和缺点。

女孩子对美的追求是永远不会变的,你可以和她讨论一下这个季节的服饰,告诉她什么样的更适合她,也可以接受她给你的意见。

对体重特别敏感的女孩子往往有减肥的冲动,尽管她们不一定真的需要。你们不妨一起研究研究如何用运动的方式保持身材、如何吃才能既健康又不发胖。

小学生可能会更关心谁受表扬了,谁做什么好人好事了。妈妈也可以和孩子讨论一下班里的同学和老师,客观地分析一下为什么同学会受表扬,并建议孩子怎么做能取得进步。这样的讨论一定要避免空洞的说教。

方法二、做一名好听众

当孩子在幼儿园或学校生活和学习了一天后回到家中时,他往往会兴致勃勃地与妈妈说一些他感兴趣的话题,比如,说他在这一天中最高兴的事、某某受到老师的表扬了、玩了什么有趣的游戏等等,妈妈此时最好是充当孩子的忠实听众,因为此时是孩子培养自信、提高语言表达能力的极好机会,更是了解和沟通的最佳时机。

雯雯在刚出生时,妈妈天天对她说话,面对不会说话的雯雯,妈妈坚信她是听得懂自己的语言的。等雯雯会说话了,渐渐地,妈妈成了雯雯的听众。就连妈妈在厨房做饭时,雯雯也跟着妈妈转,一会儿问这一会儿问那。

雯雯4岁时,在每天上幼儿园的路上,她和妈妈都要一起欣赏沿路的风景,寻找大自然的每一个变化;讲一讲她做了什么“梦”;背一背头一天晚上在家学的唐诗,讲讲书上的小故事,不知不觉间,便到了幼儿园。下午放学去接她,雯雯总会张开了双臂扑过来,而且不停地说:“妈妈,我想你了!”妈妈也会蹲下身来,紧紧地抱一抱她。回家的路,便成了雯雯的汇报演出专场,她会跟妈妈讲她在幼儿园表现得好还是不好;哪个小朋友表现不好,被老师批评了;老师又教给她什么新本领;她和好朋友又玩了什么好游戏 特别是每个周末,一起出去玩,雯雯的小嘴巴,一刻也不停歇,经常是她还没有觉得口渴,而妈妈这个听众却为了解答她的多如星星的提问而变得口干舌燥。

上小学后,雯雯依然像只欢快的小鸟,放学后总喜欢叽叽喳喳地说在校的一些活动情况,如某个老师说了什么,某个同学出了趣闻、某个同学受了批评或表扬等。若雯雯自己在校得到老师的表扬或犯了什么错误,她也会在妈妈面前一吐为快。雯雯称之为:“校园新闻”。很快,雯雯的语言优势便显现出来了,班级组织的演讲总能得第一,写起作文来也比其他同学语句通顺、内容丰富。这不能不说有妈妈一份“倾听”的功劳!

其实,倾听也一门学问,当你在听孩子说话时,你可以感受到以下几点:

无论孩子叙述的是什么事,他都希望妈妈能耐心听他讲完。

用宽容的心态开始聆听,及时修正孩子身上的错误。孩子的调皮捣蛋是因为他们想要得到大人的关注。

做“忠实”的听众,不能只听不说,还要努力创造愉快的交谈气氛。

倾听是你对孩子最具影响力的事情,尤其是当你对孩子的话有适当回应时。

倾听是父母与孩子都必须掌握的语言技巧,你可以和孩子一起学习。

在倾听过程中适时给予表扬,是一种爱和鼓励的体现。

解答孩子的疑问,并不断地提出问题,引起孩子的注意,在不知不觉中,满足孩子对知识的渴望。

方法三、定期举行家庭会议

如果只能选择一种沟通方法的话,家庭会议便是首选。每周一次一小时的家庭会议,能够让你的家庭在稳定的状况下运作。家庭会议的目的是了解每位成员的现状,找出谁的状况不佳,谁需要协助。

美国教育专家斯蒂芬·格林博士说:“在每周一次的家庭会议上讨论或解决孩子(4岁以上)的问题可让父母省却许多麻烦。许多问题都能通过家庭会议解决,但这不过是它给你带来的额外收获而已。它的更主要的好处在于孩子可以通过家庭会议学会生存智慧,比如,掌握解决问题、与人沟通的技巧,懂得合作并互相尊重,培养创造力,知道怎样进行集体讨论、承担责任和表达感受,知道如何让家人快乐。”

简·纳尔逊博士则说:“它的最后一个重要好处就是建立家人之间的亲密关系。”

举行家庭会议需要遵守一些基本原则:

规定会议时间。比如,每周一次,除非有特殊状况,否则每位家庭成员都要出席。

提前公布会议的议题(通常记录在纸上并贴在冰箱上),让家人都能在上面写意见。

先由成人负责主持会议以及执行规定。而后可由家人轮流主持会议并做记录。可以多让孩子做会议记录,写下重要的信息以及记录下任何家庭成员之间的协议。

避免干扰,尽量将电视和收音机都关掉。

以赞扬和感激之词作为开场白,赞美每位成员这一周良好的表现。这样,每人都有赞扬与被赞扬、感激与被感激的机会。

主持人负责组织会议,宣读讨论议题,鼓励发言并使会议按计划进行。记录员记下建议,并标出大家达成共识的意见。

不管是否有人反对或赞同,每位家庭成员都可以表达意见。

认真倾听每一个人的发言,尤其是孩子的发言,因为讨论或倾听别人的感受往往足以让人感动并发生转变。

不能在会议中大喊大叫。

在其他人说话时不能打岔。

不能贬低别人或骂人。

如果问题不涉及每个家庭成员,问题的提出者可自行选择合适的建议。如果问题涉及每个家庭成员则要征得全家人的一致同意。

在家庭会议中提出来讨论的问题,每位家庭成员都能提供解决的办法(最终尽量选择大家都赞同的办法)。

在解决方案众多时,实行投票决定制度。在实施某一方案之前应达到全体家庭成员的一致通过。有时候某个议题需要进行长达数周或数月的讨论才能达成一致。

参考日历安排家庭日程计划和外出时间,并确保每一位家庭成员都能够参与重要的家庭活动。记住家庭同乐的时间,并在日历上做标记。

要尽量在固定时间召开家庭会议,并且挑一个大家都方便的时间,不要占用孩子期盼的看动画片时间。

花些时间讨论即将发生的事件或计划,例如度假。

家庭会议应当充满乐趣并且具有建设性。

可以游戏或吃甜点结束会议。

如果进行得很顺利,你的家庭、你的孩子和你自己都会在每次会议后感到更有力量、更健全。一些家庭之所以放弃家庭会议是因为他们觉得不能找到一劳永逸的解决方案。这种想法是不切实际的。

永远记住斯蒂芬·格林博士的告诫:“家庭会议的成功需要时间的积累(它永远不是完美的)。我们可以挑选一个方案并试行一周看一看效果如何。如果行不通,就重新讨论并再尝试一次甚至多次。请牢记:家庭会议所带来的长远好处要比短期内所经受的挫折和失败重要得多。失败仅仅是成长和学习过程中的重要一环而已。”

方法四、充满好奇心地和孩子对话

假如某个孩子对妈妈说:“妈妈,你的电脑,今天早晨被爸爸给修好了。你知道为什么爸爸一来它就好了,你一用它就坏吗?因为电脑也欺负人。电脑怕力气大的人,欺负力气小的人。电脑也是生物,它跟人一样欺软怕硬!”

恐怕多数妈妈都会说:“你这话毫无根据。根本就是异想天开!”甚至会有妈妈直接训斥道:“简直胡说八道,以后不要说这些无聊的话!”抑或有妈妈严肃认真地说:“我知道小孩子都喜欢幻想,但是这样的话根本不符合科学道理,还是少说为好,否则会让你成为一个没有逻辑的人。”也许还会有很多妈妈说出各种各样的评价。

但是,有一位妈妈的反应却很不同,当她听到女儿这种“荒唐可笑”的无忌童言时,反而显示出了极大的好奇和疑问。

她反问女儿:“电脑怎么成了生物?妈妈不明白。你说得是不是太离奇了?给妈妈讲讲好吗?”

女儿见妈妈对她说的话表示感兴趣,于是很高兴,认真地说:“妈妈,你想想,电脑是什么做的,制作电脑的材料原来不都是生物吗?就像我们的桌子,看着它是死的,可它以前是树呀,树不就是生物吗?它的身上还保留着树的信息密码呢!”

虽然孩子的回答仍然不是百分百有道理,但是,妈妈惊奇地发现,女儿的思考很深入,能够寻根问源,而非像平时的教育所授,只知晓结论和结果,这难道不是一种最佳的思考方式吗?

于是,妈妈热情地表扬了她:“哇!说得真好!你的思维真的像一条河流,总是从源头思考问题。电脑在妈妈的眼里是无机的,而在你的眼里却是有机的,是一个有着生机的生命体。如果妈妈也有你的眼睛就好了。”

其实,与孩子沟通并不难,一个简单的窍门就是要表现出对孩子说出的话或想要说的话表示感兴趣,表现出十分认真的态度,这会使孩子对妈妈产生亲近感和信任感。并且,妈妈一边听着孩子讲话,一边深深地点头说“是这样。”这样故意打打帮腔,表示“你说的我都了解了”的意思,这很重要。因为如果孩子一旦认为自己讲的话被妈妈接受了,就会对说话产生自信,对沟通和交流产生更大的热情。

方法五、解一些孩子之间流行的“密语”

妈妈给黎黎买了数学AB卷,有时晚上就布置一些题目给他做,然后妈妈给他批改。刚开始黎黎不能保证全对,结果有一次,他竟然全做对了!妈妈一批完,黎黎高兴得从地上跳到床上,振臂高呼:“哇!我从菜鸟变成大虾了!耶!”妈妈笑着说:“你这个小淘气就知道什么鸟呀、虾呀!又嘴馋了吧。等周末领你去吃肯德基!”黎黎一撇嘴说:“什么肯德基呀,你都不知道我说什么呢!”妈妈一阵困惑。

“六一”儿童节老师没留作业,黎黎想上QQ玩泡泡堂。他就对妈妈说:“妈妈,我想玩泡泡堂!”妈妈连忙掏出两元钱,“自己去超市买吧!”

现在的孩子是生活在网络时代的孩子,经常上网冲浪,查资料、玩游戏、听歌曲、聊天 渐渐地,他们有了自己的语言,有的孩子经常自觉不自觉地冒出一两句网络新词汇,说得爸爸妈妈糊里糊涂,一头雾水,那些爷爷、奶奶、姥姥、姥爷就更别提了,干脆不知所云。

因此,妈妈们总埋怨孩子“不学好”,净说些怪里怪气的“怪话”。其实,对于网络语言,也不能一概而论,一棒子打死,很多语言的流行都是因为它们体现了这个时代的发展,反应了某些事实,甚至带有各自的时事背景。而且很多网络语言显示了创造者的独特思维和丰富想象,有时比传统语言更有张力和内涵。孩子们喜欢用网络语言,说明他们是关注社会的,是追求新事物的,这些行为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妈妈要想和孩子沟通好,就不能太落伍于时代,适当了解并应用一些新鲜词汇,会让孩子刮目相看,也能更快、更容易地走进孩子的世界,更高效、更便捷地与孩子沟通!

一个刚进入青春期的女孩子,过早地陷入了感情问题,这种事孩子很少对家长和老师说,妈妈想知道,但又不好直接问。想不管,又怕孩子走错了路。有一天,妈妈听到孩子和同学说:“晚上我Q你啊!”妈妈很好奇,就问“我Q你”什么意思啊?女儿告诉她,就是用QQ联系,和“我call你”是一个意思!妈妈听了之后,没有觉得无聊,反倒对QQ好奇起来。于是,女孩上网为妈妈申请了一个QQ号。

妈妈开始热心地向孩子请教QQ的使用方法和技巧,然后回到自己的房间和孩子在网上聊天。就这样,妈妈掌握了很多孩子之间的流行语言,比如,“周董”是谁,玉米、凉粉都是什么意思。这些其他大人不知道的“暗语”,妈妈全知道了,甚至还能看懂那些古怪的“火星文”。而且妈妈还经常和女儿来一段特殊的对话,听得爸爸莫名其妙,妈妈和女儿则捂着嘴偷笑。

有一天,爸爸说:“你们两个人有什么话坐一块儿不就说了吗?还跑到不同房间上网说,麻烦不麻烦!”女儿马上说:“不麻烦,我妈就是比你超前!我们老师都不会用QQ呢!”妈妈听了开心地笑了。

妈妈的“新潮”让女儿和她的心更贴近了。于是,关于校园、同学、早恋等问题,她们也在网络上展开讨论。通过这样的沟通,孩子对早恋有了正确的认识。

方法六、一起玩玩游戏、玩玩电脑吧

其实这个时代的家长对游戏和电脑也不算陌生了,甚至很多家长自身就是从事和电脑相关的职业。网络和电脑游戏对他们来说是再熟悉不过的了,家长可能每天都会在网络或游戏上消磨一段时间。但是,美联社和美国在线的联合调查显示,43%的父母虽然他们自己经常玩游戏,他们的孩子也热衷于电脑游戏,但他们却从来不和孩子一起玩。

很多家长对电脑游戏总是特别的抗拒和恐惧。他们愿意花很多钱去买高档电脑和学习软件,却不愿意硬盘中有半点儿游戏的影踪。也许他们觉得游戏会耽误孩子的学习,影响孩子的身心,甚至很多家长一说到游戏就联想到色情与暴力。但事实上,游戏中也有很多是开发智力、锻炼思维的,很多游戏设计者还为发展亲子关系而设计了一些“合家欢”的小游戏。家长和孩子一起玩,既可以从旁指导,又可以消除代沟,而且也起到了监督和娱乐的作用,何乐而不为呢?

目前据美国教育部统计,托儿所中约23%的儿童已经会上网,幼儿园中32%的儿童可以在成人监督下使用网际网路。加拿大“网络神童”凯斯·佩里斯就是3岁开始玩电脑,4岁开始上网,6岁时,开始用软件试着制作网页,甚至帮助邻居做复杂的网页设计。美国互联网专家特别强调:3-5岁的儿童上网需要成年人的帮助和监督。

2-3岁的孩子,只能看父母使用电脑,或在父母帮助下看一些动画片,或在父母指导下玩玩鼠标或尝试一下键盘,而且时间为15分钟左右,切不可让孩子自己玩电脑或上互联网。

3-5岁的孩子,即幼儿园中班及大班的小朋友,可学一些电脑的初步知识,如开关机,鼠标的移动和点击菜单等。此时他们最适合玩电脑游戏及使用教育娱乐软件,但不能在电脑上独立完成作业,且时间约在20分钟左右。

6-9岁的孩子,即初小阶段,这个年龄段的孩子能很快熟悉网络,有时比家长学得快。此时家长要用大量时间与孩子一起玩电脑,和他一起上网,告诉孩子网上与现实社会一样有很多陷阱,以免孩子受到伤害。

9-12岁的孩子,他们已经拥有很多电脑和网络的知识及经验,他们可以上网查资料、发Email、下载图片及有关资料等,但家长要仔细观察,正确引导。

方法七、风趣、幽默地与孩子对话

有个小学生在作文中写了一个有趣的故事:

我上幼儿园大班快毕业的时候,经常听别人说:“啊呀,你要上小学了吧。”“小学一年级学习很辛苦的。”“这下,可就没有那么多时间玩了。”“以后每天放学回家都要做作业了,再也没有现在这么开心了。”我听了这些话真害怕,都不愿意去上小学了。

一天晚上,妈妈坐在沙发上看书,我靠过去,偎依在妈妈身上说:“人要是能不长大就好了。”“为什么?”妈妈惊讶地放下手中的书,睁大眼睛看着我。“这样就能不上学了。”我小声回答道。“那你还想不想做爱学习的 小二郎? ”妈妈问。“想的,”我答道,“可是,上学太辛苦了。”“也是,看我女儿愁的。我们还是来唱歌解解闷吧。”“唱什么呢?”“就唱《小二郎》吧。”话音刚落,妈妈就唱了起来。不过妈妈唱的居然是:“小呀小三郎呀,不背书包不上学堂,又怕太阳晒又怕那风雨狂。”这歌词完全不对嘛,实在太滑稽了,我咯咯地笑起来。“好好听,还有更精彩的呢。”妈妈看着我,一本正经地接着往下唱。妈妈把歌词全给改了,这是一个不爱读书的小三郎的悲惨故事。我一边听一边笑,不一会儿也学会了,整个客厅里都荡漾着歌声和笑声。我唱了又唱,一边唱一边想:对呀,小三郎没有付出努力,当然不会有成功。我要学本领,就不能像小三郎一样贪玩怕苦。

是妈妈的幽默及时帮助了我。谢谢你,妈妈!

真是幸运呀,这个孩子有一个如此幽默、有趣的妈妈。作为家长,妈妈常会变得过于严肃,尤其是在孩子长大之后。这种严肃会无形中疏远大人和孩子之间的距离,尽管孩子知道你是爱他的,但他不一定就因此而愿意亲近你。但幽默则会很容易拉近妈妈与孩子之间的距离。

要做一个幽默的妈妈其实并不难。首先,妈妈要有一种宽容精神。要体谅他人,宽容大度,不要斤斤计较。幽默的人会看淡别人的错误,不会揪着不放,而是一笑而过。

晓峰和爸爸妈妈一起在酒店里吃日式铁板烧。那家酒店里的食物很贵,尤其是牛肉,饭店人员说那些牛都是听音乐、喝啤酒给喂大的,所以就比普通牛肉贵。晓峰不明白牛肉好不好吃和牛喝啤酒有什么关系,就问妈妈,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啊?

妈妈故意压低了声音,像在讲一件挺机密的事情似的,轻声告诉晓峰说:“这里的牛是很特别,因为啊 它们不光是听音乐、喝啤酒,还是被吹着长大的呢!”

聪明的晓峰马上明白了,妈妈是在说饭店的人吹牛呢!妈妈的话让他听了大笑不止,晓峰觉得妈妈简直是太幽默了,太聪明了!

另外,幽默的妈妈还是乐观的,不会把一点点困难扩大化,她会笑着面对生活,也会教孩子笑着面对生活。幽默的妈妈还是智慧的,当孩子遇到错误和尴尬时,她能帮孩子找到台阶下,不让孩子难堪;当自己遇到错误和尴尬时,她会无所谓地自嘲一下,轻轻掀过这一页,不让错误留下阴影。

方法八、写信、留字条也是沟通的好办法

乐乐的妈妈原来总说和孩子沟通不容易,虽然能从老师那里掌握孩子的学习动态,但无法了解孩子的心理和思想变化。但是最近,她找到了一个好方法。原来,乐乐的妈妈是公司的领导,经常因为公事出差,在远离孩子的时候,她就用写信或发Email的方式与孩子沟通。她认为,写信比打电话更能增进与孩子的感情。乐乐的妈妈说:“电话虽然方便,但是对于孩子来说,电话里说的事情容易忘记。因此,对于情感沟通及需要心理疏导的问题,我都会通过写信或发邮件的方式与孩子进行沟通。而且孩子对这种方式也比较感兴趣。我给孩子买了一些漂亮的信纸,也给自己买了一些,我们就用这些信纸传递信息,感觉很贴心。”

书信是一种传递信息、交流情感的工具。在书信中,妈妈可以精心选择字词来表达自己的情感,许多当面无法表达的情感,都可以通过写信来表达。还有许多不好解决的矛盾也可以在书信往来中解决。

有一天,小惠画画,爸爸站在边上看,不停地纠正她。说她画得不像,一连六次要求她重画。最后,小惠一边画画,一边抽泣。妈妈看出来,此刻小惠的心思已经不在画上,而且有股气正在和爸爸顶着。妈妈知道,这种状态是最坏的状态,多持续一分钟都不好,因为不满和怨恨已经弥漫在父女之间,爸爸所有的教诲都将白费。妈妈赶紧支开爸爸,给小惠找了个台阶下。

那天晚上,妈妈意外地收到了一封信,是小惠写来的:“妈妈,老师说,小孩子画画不光用眼睛,还用心呢!小孩子的眼睛和大人的眼睛不一样,心就更不一样了。大人觉得不好看的画,小孩子喜欢。您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妈妈知道这是一个重新建立小惠和爸爸的良好关系的机会,于是赶紧写了一封恳切的回信:“你说的问题,有点深奥,妈妈不懂,能给妈妈详细讲讲吗?”

没过几分钟,妈妈看到一个身影快速地闪进她的房间,放下一封信就跑了。妈妈打开信一看:“妈妈,每个人都有眼睛,可每个人看东西都是不一样的。比如说太阳吧,太阳是红色的,可你看它的时候,心里有个幻想,幻想告诉你太阳和橘子一样是黄色的,你就会画出黄色来。我的心里也有一个幻想,眼睛和心里的那个幻想一接通,我看太阳就是绿色的或者是蓝色的。这不是你的错,也不是我的错。因为我们心中的幻想不同。妈妈,人心里想啥,就会画出啥来,画画不光用眼睛,还用心呢。一个人的眼睛一个样,因为一个人的心一个样,所以画出的画不一样。”

这一番话说得太好了。妈妈把小惠的信拿给爸爸看,爸爸对小惠表现出的思考力大为赞赏,并诚恳地写了一封回信,向小惠道歉,请求小惠原谅。就这样,矛盾解决了,一家人更亲密了。

“知心姐姐”卢勤曾说:“给孩子写信,通过文字来表达自己的心情,不失为一种与孩子沟通、交流的好方法。”其实,给孩子写信,不仅利于沟通,而且能调动孩子思考的积极性。

有时候,小孩子也有好为人师的一面,尤其是给父母当老师。如果以请教的口气诚恳地和他们沟通,他们就会兴奋起来,脑细胞变得异常活跃,就像被点燃的火把,把自己的思想和内心照亮,产生令人惊叹的思考。

另外,如果觉得写信太正式,不妨采用留便条的方式,这样沟通显得更随意、更有趣。

蕊蕊的妈妈因为晚上总要加班,常常是晚上回来时孩子已经睡着了,因此她和孩子交流的时间比较少。好多事情都是从爸爸或老师口里听说的。后来妈妈和蕊蕊找了一个好办法 互相写留言。妈妈买来一些可爱的便笺纸,每天把对蕊蕊的嘱咐或关心写在便笺上,然后贴在冰箱上。蕊蕊每天都能看到。后来蕊蕊也把对妈妈要说的写下来贴在冰箱上,妈妈一下班就能看到。有时妈妈会写,“听爸爸说你昨天的考试没考好,请不要灰心,妈妈相信你,下次一定会考好!”“昨天晚上,我发现你把自己的房间收拾得很整齐,妈妈好高兴!”而蕊蕊也会给妈妈留一些温馨的字条,“妈妈,你已经连续三天加班了,要注意好好休息!”“妈妈,同学都说我的裙子漂亮,谢谢妈妈!”有时,爸爸看着有趣,也会加入留字条的行列,就这样,蕊蕊与爸爸妈妈的关系更融洽了!

当大点儿的孩子情绪低落的时候,他往往不愿意父母知道,希望自己能够在父母面前维持自尊。这时候,父母不妨给孩子写一封信或留一个充满关切的字条。收到信或字条后,孩子往往能够认真、平静地读,字里行间透露出来的父母的安慰和爱护往往能够让孩子很快振作起来。同时,孩子与父母之间的感情也亲密了许多。

方法九、维护孩子的自尊心

有些妈妈总说和孩子没法沟通,交流太困难,孩子什么都不愿意说。但事实上可能不是这么回事,恰恰相反,应该是孩子觉得和妈妈交流太费劲。

平时孩子想和妈妈说些话时,妈妈可能总是很不耐烦地说:“你别烦我,我忙着呢!”“去去去,上一边玩去,大人说话小孩别插嘴!”“闭嘴吧,我说不行就不行!”慢慢地,孩子变得懒得和妈妈说话了。

而当妈妈想和孩子说话时,又往往是带有某种企图,想从孩子嘴里“套话”或是带有冷嘲暗讽的意味的语言,比如,“你们班这次谁考第一呀?”“小丽是不是每天早上都起来读英语课文呀?”“我可真羡慕甜甜她妈,这次甜甜又考了一百分。”听一听,这些话让人多不舒服呀!孩子怎么可能还愿意和妈妈交流呢?真正是话不投机半句多!

所以,要想孩子好好和自己交流,妈妈首先要做个会沟通、会说话的榜样,要懂得维护孩子的自尊心,而不能用言语伤害孩子。

美国心理学家麦克·佛朗斯说:“人受到震动有种种不同,有的是在脊椎骨上,有的是在神经上,有的是在道德上,然而最强烈的、最持久的却是在个人的尊严上。”

对幼小的孩子来说,自尊心受到伤害对身心的影响是难以估量的。如果孩子的自尊心受到伤害,便会引起孩子内心的愤怒和反抗,从而使沟通变得困难,为妈妈的教育平添很多阻碍。因此,尊重孩子的人格非常重要。

家长切忌在外人面前批评或讽刺孩子。3-6岁的孩子开始有了强调自己尊严的愿望,希望自己能受到别人的重视和尊重。

对孩子的合理要求尽量给予满足,不能满足时,要讲清道理。

当孩子犯了错误时,家长应先了解情况,再根据事实讲道理,做适当的批评教育。

批评要注意分寸和场合,尽量避免把孩子的错误公布于众。

也不要和孩子算老账,更不能动不动就训斥、恐吓孩子。

和孩子沟通尽量用亲切、诚恳的语言和口气,而不要用讽刺、挖苦的语言。

方法十、不说“可是”“但是”

期末考试,贝贝得了第一名,妈妈非常高兴,对贝贝说:“你这次的成绩很好,这是你这一学期努力学习的结果,值得表扬。”听到妈妈的表扬,贝贝的小脸笑得像一朵花一样。可紧接着,妈妈说:“但是,有了成绩也不能骄傲,要再接再厉,争取把不足的地方 ”贝贝听到了“但是”两个字后,就没了笑容了,妈妈后面的话也没听进去,嘴里嘟囔说:“我就知道你的 但是 后面准没好话!算了,我还是去看会儿书吧!”说完,贝贝没精打采地走开了,留下妈妈自己坐在那里发愣。

其实,孩子的不满确实有些道理。妈妈本来是想表扬孩子在某方面的突出表现,最后却怕“骄傲使人落后”,怕把孩子表扬坏了,因此总要加上一句“但是 ”

就因为一个“但是”,致使妈妈的话总是缺乏力度,孩子得不到心灵的震撼,没有痛快淋漓的感觉,使表扬不像表扬,批评不像批评。这样的教育怎能叫孩子心服口服?又怎么会收到实效?其实这正反映出了妈妈对孩子的不信任。面对一个不相信自己的妈妈,长此以往,不管什么样的孩子都会丧失信心,表面上妈妈是在照顾孩子的自尊心、自信心,其实恰恰是伤害了孩子的自信与自尊。

所以,如果妈妈要表扬孩子,那就痛快、彻底地表扬吧,把“但是”后面的尾巴一刀砍掉,让孩子尽情享受一次被赞美的愉悦!当然,在批评孩子之后,不妨加上一个“但是”,再给孩子一个重拾信心的希望。

另外,在孩子提出一些要求,而妈妈总想婉转地拒绝时,也常常喜欢使用“但是”这类词。比如,京京对妈妈说:“妈妈,我们周末去海洋馆玩,好吗?”妈妈说:“我知道你很想去海洋馆,我们确实有一段时间没去了。”京京正满脸高兴地期待妈妈同意,可接下来妈妈却说:“但是,我们周末还要练习钢琴呀,你的钢琴过级考试时间就要到了!”京京马上变得没精打采了。

其实,加上一个“但是”并不能让拒绝听起来婉转,如果换一种说法,或许能更好一些。比如,京京的妈妈可以和京京说:“去海洋馆玩很好啊,如果我们顺利通过钢琴考试后,放松了心情,去玩个痛快,我想会更好!”这样,孩子听到的就不是拒绝,而会为了这个目标努力练琴,争取顺利通过考试。

方法十一、用肢体语言和孩子达成默契

榜样

日本早期教育家井深大说:“父母的言行是子女最好的教材, 一流 的父母造就 一流 的孩子;要让孩子进 一流 幼儿园和 一流 学校,但更重要的是必须要使孩子在 一流 家庭里接受熏陶。”孩子的心灵是敞开的,对他来说,无论行为方式、体态姿势、言语,还是习惯和性格,都是他模仿和学习的对象。

曾有一对贫穷的聋哑父母,他们无法用语言教育孩子,但令人惊奇的是,他们的孩子却比谁家的孩子都听话,都懂事,在考上名牌大学后,还考上了研究生。孩子说:“不需要语言,我的父母对我最好的教育就是他们的行动,他们的每个行为都是善良、正直、勤奋、刻苦、隐忍的最好注解。”

沉默

年幼的孩子经常会有一些不良的行为,诸如恶作剧、说脏话等,大多数父母习惯于呵斥孩子、严厉地批评孩子,却不知这会给逆反心理很强的孩子一个决不悔改的理由。

卡尔·威特牧师在他的著作中曾记录过一个这样的故事:

我的一位朋友的儿子是一个非常调皮的孩子,经常做一些令父母烦心的事情。有一天,这位朋友找到我,对我说:“我的儿子真令人讨厌,他不仅喜欢嘲弄别人,连吃面包也与其他孩子不同。他明明知道我讨厌他的某些行为,可他偏偏那么做,好像是专门在气我。”

那天,我和朋友一家共进午餐。在饭桌上,我特意仔细观察了这个调皮的孩子。我发现,这个孩子在吃面包的时候,把面包皮细心地剥下来,然后用手把它捏成一个球形吃掉,而把剩下的部分丢在盘子里。与此同时还得意洋洋地对他母亲说:“妈妈,我把面包皮剥下来了!”于是,他的母亲开始训斥他:“你怎么总是这样,居然还当着客人的面。”这时,他的父亲似乎也要发怒了。我给朋友使了一个眼色,示意他不要发怒。

饭后我给他讲了一个“对付”孩子的办法。第二次,这个孩子故伎重演,像往常那样把面包皮剥下来后,也对母亲说:“妈妈,我把面包皮剥下来了。”可是,他的母亲只说了声:“我知道。”孩子说:“你不说我吗?”“不说。”

没过多久,我的那位朋友又找到了我,说孩子现在已经没有剥面包皮的习惯,也和其他人用一样的方法吃面包了。

卡尔·威特牧师指出,其实道理很简单,孩子的那种做法就是为了引起别人的注意,即使被父母责骂,他也会觉得受到了重视。对付孩子的这种恶作剧或是不良行为,最好的办法就是沉默。

握手

《窗边的小豆豆》一书中,有这样一段描述:

有一天,在滑雪场,一位很和气的年轻男子来到小豆豆面前,打手势表示:“站到我的滑雪板前面来,好吗?”小豆豆问了问爸爸,爸爸说:“可以。”于是,小豆豆就对那位叔叔说:“Thankyou!”那个人让小豆豆蹲在自己的滑雪板的前端,把两边的滑雪杖对齐,然后沿着志贺高原最缓的长坡像风一样滑了下去。小豆豆只觉得耳朵两边的风声呼呼作响,她用两只手抱住膝盖,努力不让自己往前俯冲下去。虽然有点儿害怕,但是非常非常的快活!滑完之后,围观的人们鼓起掌来。这个人弯下腰,握住小豆豆的手,非常尊重、非常温和地看着小豆豆,对她说:“Thankyou!”

就这么简单,握一握手,这个人一下子就赢得了小豆豆的好感,因为他对她的尊重不是大人对小孩的那种尊重,而是真正的平等的尊重。

拥抱

英国教育家斯宾塞说:“我认为:拥抱、抚摸、牵手,也是教育的一部分,我把这个方法用在刚来到我家不久的小斯宾塞身上。事实证明,如果对自己的孩子多一些拥抱、抚摸,有时甚至是亲昵地拍打几下,孩子在对外交往及智力、情感上都会更健康。”

拥抱是一种无声的语言,它可以把父母的所思所想通过身体接触传递给孩子,让孩子自己去领会父母的想法,从而达到有效的沟通。父母应在语言难以沟通的时候,适当运用拥抱的方式。(详细方法参见“方法8”)

亲吻

一位妈妈下班后打开家门时,被眼前的情景惊呆了:全新的地板已经被各种颜色的墨水浸湿了!妈妈的心里像被揪了一下似的,但是,她的眼睛又被地板中间的一个小女孩画像给吸引住了。她稳定了一下自己的情绪,微笑着对儿子说:“啊,亲爱的,那是莎莉(男孩的妹妹)!”然后,她弯下腰来亲吻了她的儿子。这个男孩就是本杰明·威斯特。后来,他成了著名的画家。他常常对人说:“母亲的一个吻,使我成了画家。”

由此可见,亲吻是一种巨大的鼓励,更是一种强于语言数倍的沟通方式,只可惜许多中国父母都不大善于运用。其实,亲吻能够让孩子更加深刻地感受到父母对他的爱。对于年幼的孩子,父母不妨多亲亲他,让孩子在亲吻中感受到父母浓浓的爱意。

抚摸

美国人类学家阿什利·蒙塔古指出:“人们没有意识到婴儿也需要交流。婴儿获得的第一次交流和第一语言的发展都是通过皮肤。如果大多数人意识到这一点的话,婴儿就可得到他们所需要的皮肤刺激。”因此,建议抚摸孩子从胎儿时期就开始,如果妈妈轻轻地抚摸自己的肚子,肚子中的胎儿就能够感受到妈妈的抚摸。这种抚摸可以刺激胎儿的触觉,促进胎儿感觉神经及大脑的发育,同时也使胎儿有一种安全感,感到交流的愉悦。而对于大一些的孩子来说,摸摸他的头发、拍拍他的肩膀等接触动作都是一种非常好的安慰和鼓励的方式。

眼神

很多妈妈并不觉得自己的眼神会给孩子什么样的暗示,她们说:“眼神?小孩看不懂啦!直接和他们说,他们都不理解,怎么可能看懂大人的眼神呢?”这样想的妈妈真是太低估孩子的理解能力了。

有个小学生曾经在作文中写道:“人们都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我妈妈就是一个例子,我能从她那多变的眼神中,看出她心中的想法。生气的时候,妈妈的眼神是严肃的;帮我改作文的时候,妈妈的眼神是耐心的;享受欢乐的时候,妈妈的眼神是快乐的 我喜欢妈妈多变的眼神。”

作家周国平说:“父母的眼神对于孩子的成长有着不可低估的影响。打个不太确切的比方,即使是小动物,生长在昏暗的灯光下或明朗的阳光下,也会造就截然不同的品性。对于孩子来说,父母的眼神是最经常笼罩他们的一种光线,他们往往是借之感受世界的明暗和自己生命的强弱的。”

亲切、和蔼、信任、期待、赞许、责备 有时一个眼神真的比一篇长篇大论更能让孩子接受。妈妈们,用你们的眼神温暖孩子的心灵,指引他前进的方向吧!

微笑

4岁的小田正在餐桌上吃饭,他很想自己夹菜。这时,妈妈正好从厨房端了一碗小田最喜欢吃的鸡蛋羹出来。小田抬起头,看着妈妈把鸡蛋羹小心翼翼地放在桌子中央。然后,小田拿起自己的小饭勺,用征求的眼光望着妈妈。这时,妈妈微笑着向他点了点头。小田高兴地舀了一勺鸡蛋羹,津津有味地吃了起来。

美国激励大师卡耐基说:“微笑,它不花费什么,但却创造了许多成果。它丰富了那些接受它的人,而又不使给予的人变得贫瘠。它产生在一刹那间,却给人留下永久的记忆。”

微笑是妈妈最甜美、最动人的表情,不仅能表达她对孩子的喜爱,传递赞许的信息,更能鼓励和温暖孩子,使之拥有更多的勇气。

原文地址:http://blog.sina.com.cn/s/blog_4b8baa010102e7si.html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心灵创富|上海现金流游戏    

GMT+8, 2025-1-22 15:04 , Processed in 0.107022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