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A股市场3次大顶沪市平均市盈率:66-70倍
深市大顶平均市盈率2007年10月12日为72.39倍(那时中小板比重小,没有创业板,如查不到当时的主板平均市盈率,可忽略中小板因素,就用当时深市整体平均市盈率同以后深圳主板平均市盈率比较)
A股市场大底沪市平均市盈率10.65-12倍-15倍
2005年6月6日上证指数1000点时的15倍市盈率
2008年10月28日上证指数1664点时的14倍市盈率
深市大底平均市盈率:2008年10月28日深市平均市盈率14.33倍(那时中小板比重小,没有创业板,如查不到当时的主板平均市盈率,可忽略中小板因素,就用当时深市整体平均市盈率同以后深圳主板平均市盈率比较)
中国股市在历史上,沪市大盘平均市盈率在20倍以下时,是对应的大熊市的相对底部——是属于低风险投资区域。
中国股市在历史上,沪市大盘平均市盈率在55倍以上应该是对应的就是大牛市的相对高位---高风险区投机区域。
2.A股市场底部平均价格:3.28--8.20
A股市场顶部平均价格:17.00--20.00
2005年历史上最低价收盘的一天A股的算术平均股价4.62元
历史上沪市A股平均股价最低最高在3.28元和20.16元之间波动。
3.沪市对应的市净率
1994年325点:指数最高点1558点与最低点325点对比:跌幅约为79%。整体市净率为1.81倍。
1996年512点:指数最高点1052点与最低点512点对比:跌幅约为51%。整体市净率为2.44倍。
2005年998点:指数最高点2245点与最低点998点对比:跌幅约为56%。整体市净率为1.70倍。
2008年1664点:指数最高点6124点与最低点1664点对比:跌幅约为73%。整体市净率为2.03倍。
4.从历史看,当牛市处于顶峰时(即1997年、2000年和2007年间),MSCI中国指数的动态市净率通常高于 3.5倍。如果剔除1997年、2000 年和2007年的牛市,MSCI中国指数的动态市净率通常处在1.4-2.4倍之间。
5.市净率分布与市场底部和顶部
我们计算了1995年12月31日至2009年9月8日间每个月最后一个交易日所有股票的市净率,然后统计每个月最后一个交易日个股的市净率分布。通常情况下,A股上市公司市净率分布在1至7之间(占比为78.81%),核心分布区间为1至5(占比为64.92%)。
一般情况下市场鲜有跌破净资产的个股,但当市场处于底部时,破净个股占比大幅上升。如1995年12月至1996年3月间,上证综指处于500点左右的低位,此时破净个股占比在5%左右,随后在1996年4月破净个股占比迅速下降至1%以下;2005年4月至2005年12月间,上证综指跌至1000点左右的低点,破净个股占比大幅上升至15%左右;2008年10月至2008年12月间,上证综指下跌至2000点以下,2008年10月破净个股占比大幅上升至13.08%。结合上面三个底部阶段的分析,当破净个股占比上升至5%以上时,可以认为市场已经处于或者接近市场底部。
同样,当市净率大于10的极高市净率个股占比上升至25%以上时,可以认为市场已经处于或者接近市场顶部。如2000年10月至2001年6月市场处于2000点以上的历史高位时,极高市净率个股占比大幅上升至30%左右;2007年8月至2007年10月上证综指处于6000点历史高位时,极高市净率个股占比大幅上升至30%左右。
6.市盈率分布与市场底部和顶部
我们计算了1995年12月31日至2009年9月8日间每个月最后一个交易日所有股票的市盈率,然后统计每个月最后一个交易日个股的市盈率分布。A股市场个股的市盈率分布较为分散,大致主要分布于三个区间段,小于零(即净利润为负,占比15.05%),10和60之间(占比为53.49%),以及大于100(占比为15.76%)。
从极高市盈率(大于等于100)个股占比看,当市场处于底部区域时,极高市盈率个股占比通常较低。如上证综指1995年12月至1996年3月间处于500点左右低位时,此时极高市盈率个股占比在3%左右的历史低位;上证综指2005年4月至2005年12月间处于1000点左右的低位时,极高市盈率个股占比下降至7%左右的低点;上证综指2008年10月至2009年1月处于2000点之下时,极高市盈率个股占比在6%左右。
当市场处于顶部区域时,极高市盈率个股占比通常较高。如上证综指2001年3月至2001年7月冲上2000点时,极高市盈率个股占比处于30%左右的历史高位;上证综指2007年7月至2007年10月处于6000点左右的历史新高时,极高市盈率个股占比也上升至近30%。
结合上面对历史上三个底部和两个顶部的分析,当极高市盈率个股占比下降至5%左右时,可以认为市场已经或者接近底部;当极高市盈率个股占比上升至30%左右时,可以认为市场已经或者接近顶部。
9.A股交易账户占比,在5%——20%之间波动,与证券门市部前数自行车异曲同工
10.方法论参考:巴菲特判断股市长期走势的指标
11.货币供应量M1同比增长与股市牛熊的关系。M1 增速降低接近10%,资金极度紧张,熊市底部区域出现。增速提高进入20%,开始向顶部区域进发,再回落接近20%,牛市顶部区域将要结束。
原文地址:http://blog.sina.com.cn/s/blog_4e42ac970100e1fv.html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