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20年,千千万万的中国家庭受到了股市的巨大伤害, 需要心理调解,也呼唤政府改善股市的规则。这是一个非常严肃的话题,官员和财经演员不应该继续怂恿可怜的老百姓当炮灰。那样做很不道义。
任何市场都有失败者,但是中国股市的失败者受到了不公平的待遇。20年来,中国股市的高估值是千千万万股民补贴有特权上市的公司的一个血腥的过程,越早结束,对老百姓越好。
另一个方面,多年来地方政府的欺诈也伤害了大量股民。地方政府的欺诈有多种形式,对社会道德和股市文化产生了致命的打击,比企业家的欺诈具有更大的杀伤力。
(1)地方政府为了扶持本地的公司到证券交易所上市,不惜在税收,环保,资金和土地等方面给这些公司开小灶。他们甚至帮企业设计如何做假帐,比如伪造前几年的销售额,利润和实际缴税额。这种做法有很多恶果:破坏公平竞争,浪费纳税人的钱财,鼓励商勾结,欺骗股民,毒害股市。
政府的扶持当然不能让一个阿斗公司强壮起来。可是,股民买的是公司未来很多年的利润。这也就是20倍或者35倍市盈率的含义。政府扶持不能持续35年,更不能持续增长35年。从长远来看,这种公司的股价必然会跌,股民必然受害。
(2)当一家公司变成了ST或者将变成ST时,政府部门通过人为地输血使上市公司苟延残喘。但阿斗毕竟是阿斗,不可能因为一两次输血而强壮起来。当然,股民不懂(或者不愿意懂)。他们长期追捧这些僵尸。虽然有人说他们亏钱是活该,但是,我不这样认为。我的看法是,他们毕竟是弱势群体,多数人不明真相。中国证监会应该在教育他们的同时,严厉打击繁殖僵尸的各级政府,帮助弱势群体戒毒。
(3) 把企业或者企业集团的一部分业务(比较好的业务)包装上市,而把比较差的业务留在上市公司的外面,这也许有欺诈嫌疑。
为什么?因为在过去,现在和未来,比较好的业务与比较差的业务并不是真正的独立。它们至少在员工待遇,采购,销售和设施共享方面还保持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有些公司的欺诈更加过分:他们在上市之前,由比较差得业务补贴比较好的业务,上市融资之后,再反向操作。这样的欺诈行为在国企和民企中都有。
(4)地方政府给他们所控制的上市公司注资。但是他们并没有花力气改善企业的能力和管治,所以即使好资产装进上市公司以后,也会慢慢变坏,两三年后又需要"剥离"。这种循环会给小股民创造一个个诱惑和一个个陷阱。十年之后,小股民一无所得。
十多年前,我在瑞士银行当中国研究部主管。格林科尔和它的董事长顾雏军正在香港高等法院起诉我和瑞士银行,理由是我诽谤他和他的公司。另外一个中国的红筹公司,欧亚农业(在沈阳市荷兰村种植兰花的骗子公司)的董事长杨斌也正在对记者喊话,要告我。我有过很多不眠之夜,全靠家人和雇主支持。香港的媒体非常好:他们公正的报道给了我鼓舞。奇怪的是,当时,国内的数家大媒体反而骂我"黑嘴","别有用心"。
(有人)问我,我国企业的假帐究竟有多么严重?我回答:中国的假酒和地沟油有多少,贪污腐败有多普遍,企业的假帐就有多严重,因为它们都是龙的传人所为,是同一个文化下的产物。作为股民,作为分析师,我也多次受骗。
投资股票的终极目的是为了分享企业的业务增长。如果某家上市公司的市盈率是30倍,而实际利润又被财务技巧夸大了一倍,那么,股民买的就是未来六十年的业绩。虽然企业未来利润会有增长,但是大家很容易忘掉经济周期和利润也有下降的年份。如果大米的价格涨到每斤50元,政府绝对不允许。如果上市公司的市盈率涨到60倍(当然表面上可能是20倍),政府是否应该检讨呢?一个只值5元的东西卖到20元,难道不是敲诈投资者吗?
我敦促企业的高管和大股东(和中介机构的帮凶们)在欺诈成功,弹冠相庆之余,也请为无数的受害者们默哀一分钟。
原文地址:http://blog.sina.com.cn/s/blog_3f70d8d001018vkp.html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