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又到岁末,“买信托,送好礼,年收益10%起”诱人的广告在诸多网页上不停地闪烁,挑逗着人们的视神经。还有部分信托产品甚至打出了年收益20%以上的口号。在银行1年定存利率3%、银行理财产品预期年化收益率平均不到5%的当下,扯着“高收益、低风险”大旗的信托产品,成了理财市场上的香饽饽。越来越多的人被深深吸引,一些单位同事、亲友甚至合伙组团,将信托产品动辄100万元及以上的高门槛轻松跨过。信托产品频遭“秒杀”的消息已不再是新闻。信托的蛋糕因此被越做越大,总盘子已经高达6万多亿元,每月仍以净增近1000亿元的速度在扩展。一切看上去挺美。然而,信托业务狂飙突进的背后却也隐藏着不容小视的风险。买信托,您悠着点儿。
中融信托陷“凯悦门”
“双十二”当天,发生在山东青岛的一起房地产拍卖事件格外引人关注。因其涉及房地产信托项目兑付这一敏感话题——在房地产信托兑付高峰来临之前,这是首例以拍卖形式完成兑付的信托资产处置项目。
这个故事的开头一点儿也不特别。两年前,中融信托发行成立信托计划,为青岛凯悦置业集团有限公司名下的凯悦中心豪宅项目募资3.845亿元,预计年收益率为10%左右。其中投资者认购金额在100万元到300万元之间的,预期年化收益率为9%;认购金额在300万元以上的,预期年化收益率为11%。时隔一年之后,该项目的兑付期渐行渐近,可豪宅仍没卖出几套,融资方无法兑付。无奈之下,中融信托起诉至山东高级人民法院,法院判定强行将凯悦中心资产进行公开拍卖用以偿债。
业内人士透露,“凯悦门”之后,还有好几家信托公司与融资方的债务纠纷也可能在近期诉诸公堂。
一直以“高收益、低风险”炫人的信托产品,光鲜外表之下,风险悄然聚集。
据普益财富监测,11月份相对收益率排名后十的信托产品中,通过中融信托发行的“风格一期”信托产品,当前净值仅为0.61元,相对收益率为-14.50%!剩余9款产品相对收益率均跌破-7%。
刚性兑付被质疑
一些胆大的投资者对所投信托产品成败与否不以为然,因为他们心里吃了一颗定心丸——信托公司的理财经理有意无意地暗示过:无论如何,信托公司都会刚性兑付。
所谓刚性兑付,就是信托产品的融资实体如果未能到期还款,信托公司必须自己兜底以保证到期资金的支付。那么,信托产品“保本、保息”在法律上有章可循吗?回答是否定的。实际情况恰恰相反。根据《信托公司管理办法》(2007年版)第34条,信托公司不得承诺信托财产不受损失或保证最低收益。由此可见,“刚性兑付”并不具有法律强制性。
好买基金董事长杨文斌认为,刚性兑付是信托业这两年得以战胜其他理财渠道、突飞猛进的“核武器”,但同时也把自己高高地架在了尴尬之处,在刚性兑付的怪圈中,“长久的事业已经成为一种急功近利的快餐文化”,也因此酝酿着巨大的系统性金融风险。就连一些信托公司老总,虽为既得利益者,也对刚性兑付充满了怀疑和抱怨。
一位信托业内人士清醒地指出:信托产品频遭“秒杀”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吗?那些“秒杀”信托产品的投资者做好了预期收益不能实现或延期兑付,甚至本金亏损的准备了吗?投资者教育、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已刻不容缓!别忘了,2006年、2007年的时候,基金也是被“秒杀”的,今天还有人去“抢基”吗?
对投资者来说,盲从理财的心理确实要不得,而应尽可能丰富自己的金融知识,提高风险识别能力。仍以投资房地产信托为例,业内人士提醒,其风险点至少包括企业的尾款是否充足,企业的再融资能力如何,销售回款情况怎样,以及国家的调控政策走向、抵押的项目资产或者土地是否充足优质、连带责任担保的集团公司是否有能力兜底,等等。您把自个儿的“真金白银”投进去之前,这些潜在的风险点或许都该考虑进去。
来源:天津日报
原文地址:http://news.163.com/12/1214/08/8IM200IO00014AED.html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