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一阵我去泉州晋江市给一个企业做内训时,认识了一个理发店老板,他叫做阿洋。晋江那边的称呼基本都是以阿开头,光我去那一次,就认识了两个阿洋,这里只讲其中一个。
阿洋三十岁,按年龄我该喊他一声大哥,可是他给我的第一印象非常不好,脸黑黑的,带着一股浓郁的城乡结合部气质,而且手臂上还有个小纹身:一个山寨到变了型的老鹰头。
阿洋见到我时的第一句话就是:“我现在这里什么渠道都有,模式也非常成熟,就是差一个好的培训师,我们可以合作。”
当时我是极其怀疑这句话的,但是很快我就发现我错了。
阿洋一共有五家理发分店,他长期在总部那家坐着,坐在店里的休息区域,一边喝茶一边望着外面,有种“小小诸葛亮,独坐军中帐”的意思。我第一次去阿洋总店时,他正在和一个客户坐着喝茶。
他推销的是一套进价大概50的洗护套装(后来阿洋告诉我的进价),完全不知名的牌子,写着一大堆英文,我坐在一边静静的看着,结果十几分钟后,1300元成交。客户是理发店的一个女顾客,也是30岁出头,穿得珠光宝气的,成交后阿洋又和她聊了十几分钟,然后开心的走了。
而且只要阿洋一闲下来,那些排队的女顾客就会去找他聊天,好像和他聊天是一种特权一样,而那天正好我在店里,阿洋摆了摆手,说:“今天我有个远方的朋友过来,多年没见了,不和你们聊啦”
这个“朋友”,他指的就是我。
我和阿洋还没开始正式深入交流,他就用这两点扭转了他给我的第一印象。而且他称我为多年没见的朋友,让我瞬间觉得两个人的距离近了很多。
我和他坐在他店里的休息区域,一边喝茶一边简单的寒暄了一阵,试探了下对方虚实,毕竟第一次打交道,没有人会直接把什么话都摊开说。
没聊一会,阿洋的店里来了条大鳄——晋江市前十的高官之一。
阿洋和他打了招呼并且安排坐下,然后亲手上阵给他剪了个头发,在剪发过程中,他俩聊的非常投机,一看就是老朋友了。
剪完这位官员感觉十分满意,走前对阿洋说:“改天再来和你聊。”
阿洋的理发店一点都不大,也没有装修豪华,除了很干净以外,找不出任何其他的亮点。而我在店里的那一会,这个店的生意络绎不绝。而旁边好几家大店反而冷冷清清。
那几天我在晋江闲的时间也多,抱着能去蹭点夜宵的态度,我一到阿洋下班时,就跑去他店里坐坐,和他吃宵夜聊聊天。
在那几天里,我和阿洋彼此之间越来越信任,因此,我也了解到了完整的发型师阿洋的发家史,这里简单说几个我还有印象的:
阿洋家里一无背景,而无财力,读书读到高中就辍学了,18岁那年他离开家里,开始学习剪头发。
当他刚到晋江的时候,还是2000年,据他说,那时候理发店收新的员工都是又高又帅的,像他这种普通偏下长相+一米六几的身高,基本上实习都混不到。
所以一开始他也确实被拒绝了。而阿洋不死心,年轻的阿洋跑去对店老板说:“我现在一无所有,没有退路,剪发就是我想要干的事业,试用我半个月,要是不行,直接开掉我,我也不收一分钱,就当我帮你们免费打杂了半月。”
老板想了想,同意了。半个月后,阿洋留了下来。
接下来他差不多做了三年,学了一手好的剪发技术,而且由于他脸皮厚,敢于和女性客户沟通,而大部分帅哥发型师都在那装酷,阿洋轻松的成为了店里最好的发型师,这时候,有了点小积蓄的阿洋决定了要自己开一家理发店了。
阿洋在跟着以前老板时,见过晋江XX部的部长一次。当时阿洋的前老板在酒桌上求着部长帮忙办件事,阿洋整个饭桌上没言语,他发现这位部长很喜欢喝酒,而喝酒喝到开心的时候,他的前老板开始求办事,这时部长却脸色一变,然后岔开话题说:“今天不谈这个,来,喝酒。”
阿洋默默的把这个细节记在了心里,过了一会,部长去卫生间,阿洋也跟着过去了,在卫生间阿洋对部长说:“大哥,我那有瓶陈年的茅台,下次有机会了,小弟我请您喝酒。”
部长很开心的答应了,双方留了个号码,然后各自回饭局。
然后饭局上阿洋的前老板再次想提出要帮忙,又被部长打太极给化解了。
阿洋从此认定他老板成不了大气候,这察言观色的能力也太差了!所以,阿洋彻底决定自己开店。在准备开店的那一阵,他给那位部长打了个电话,说阿洋做东,请部长喝酒,约在几天后,部长一口答应。
其实,阿洋此时哪有什么陈年茅台,于是阿洋去找了当地一个做得并不是太好的白酒经销商,开门见山的对经销商说:
“兄弟组织个饭局,给你个渠道,认识XX部长,你也知道他管的这块油水肥,要能通过这个关系攀上,你的酒就好销了,当然这次饭我做东,酒你拿你最好的茅台出来,别给我假的。他喝了觉得开心,我再吹几句,你这边怎么都是有帮助的。”
经销商想了想,一口答应,阿洋补了一句:“但是有一点注意,饭桌上不能谈生意,这位部长不喜欢这样。”
几天后,阿洋把饭局组织好了,整个饭局上阿洋完全不求部长办事,就是陪部长喝的高兴,也许这种事情让部长很吃惊,主动提出下次再一起出来喝酒。
阿洋当然答应,他注意到部长的头发刚剪,提出下次请部长去他新开的店剪头,再请部长喝茶。
再过一阵,阿洋的理发店开了,一点都不豪华,他估摸着也是部长要剪头发的时候,给部长打了个电话,说请部长喝茶和剪头发,而且打了个车去部长办公楼下接他。
正好部长和他的几个同事在楼下,阿洋下车接到部长,先请部长上车,在他自己上车前,他对的士司机重复了一遍他理发店的地址,而且声音大到正好那几个同事都听到了。
到了阿洋店里,正好四个剪发座位都满了,这阿洋马上赔不是,一边训斥手下人快点,一边拿出店里最好的茶叶,说要部长先喝茶,边喝边等。
如果没有去过福建的兄弟,可能不太了解,在那边只要是两个人坐下来,就一定会喝茶,我在那呆了几天,喝了一肚子各种的茶水,喝得我水土不服啊。
阿洋和部长喝了20分钟茶,然后给部长剪了个头,最后再送部长离开,至始至终,也没有说一句求办事,剪完阿洋说:“大哥,下次您再来,我还去接您。”部长听了高兴,从那以后,也每个月都会来阿洋店里喝茶剪头发。
而从那天起,阿洋理发店的生意就开始络绎不绝了。
为什么会这样呢?其实答案很简单:
那时候阿洋的茶桌从来不放在店里——他买了一个最好的茶桌,放在店门外,将那一块打扫得干干净净并且小加装饰,整个茶桌正对着人流量大的大街。
前面人满也是阿洋自己安排的,为的就是能让部长和他坐下来喝20分钟茶,让整条街的人都看到,这么牛逼的人,来他这喝茶!
第二天很多想求这个部长办事的人,就自动来阿洋店里剪头了,还不停的侧面打听阿洋和这位部长的关系。而阿洋只说一点:“哦,我大哥每个月都会时不时来我这剪头的,具体时间得看他,大忙人一个。”
他店里一下就多了一帮常客。
再过几天,这位部长的几个同事也过来剪头,正是那天和部长一起在办公楼下的人,他们是那位部长的下属,在那天听到了地址,也想知道这个年轻人和部长什么关系。阿洋还是那套说辞。
再后来,整个那个部门的人,都来这家店剪头了。
几年下来,剪头的不仅有部长,还有各种局长,甚至副市长。阿洋开始和其中某些人称兄道弟,他的店铺也从一家做到了十家。
我问他:“那你是想做成那种大的全国连锁吗?”
阿洋坚定的说:“不。”
他喝了口茶,缓缓的和我说:“曾经我也很想把店铺做成全国连锁,可是到十家的时候,我发现我已经没有精力去管好运营,而且,做得越大,我的那些当官的朋友,反而不敢来了。所以我果断关了一半,搞好这五家就够了。”
我说:“大哥,你懂得舍弃,这心境绝对不是一般人能比的,说到管理不好十家,大哥不过是谦虚罢了。”
阿洋说:“唉!我这一路走来,陪他们这些当官的喝酒助兴,一开始谁会把我放在眼里呢?我就记住一点,我没有和他们上级搞好关系之前,绝对不求他们办一件事——因为每个人都在求他们办事。”
我点了点头。
在阿洋做起来的这些年里,事情几乎从来不自己出面,也正因为他深居简出,让这些高官更加有安全感的和他来往,也正因为他从来不抛头露脸而又门庭若“市政府”,很多想找官员走门路找不到的,都会来他的理发店“剪个头发”,然后塞塞钱,希望能通过阿洋搭上关系。
阿洋从来不直接收钱,就是直接把自己的几千块洗护套装推给他们:“我看您这头发缺乏保养,这套,很适合您。”所以他的洗护套装卖得特别好。
然后阿洋会说:“好像XX局长预约的下周三过来,他也用这个洗发水,你要不下周三也来洗个头?”
其实几年下来,真正办成事的人少,阿洋也不负责给人办事,只卖自己的“洗护套装”,他也从来不主动介绍这些人和他的官员兄弟们认识,用他自己的话来讲:“我才不去砸我自己的牌子,这些事都轮不到我干。”
可是,就是这样,买他“洗护套装”的人仍然络绎不绝。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