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虽然已经进入冬季,可暖洋洋的太阳让人一点儿也感受不到冬天的寒冷,暖冬现象有助于病原菌的滋生,更容易引发普通感冒。近来,北京儿童医院的感冒患儿也是挤满了诊室。感冒不仅影响人们的健康和工作,而且容易诱发多种并发症,如果治疗的不及时、不正确,甚至会威胁人的生命。
■普通感冒的早期主要症状以上呼吸道感染为主
医学上称普通感冒为上呼吸道感染(简称上感),也就是俗称的伤风,其病因多由病毒或细菌感染引起,全年均可发生,寒冷季节发病率最高。其早期的主要症状以上呼吸道感染为主,即鼻、咽、喉部的急性炎症,如咽部干痒或有灼热感、打喷嚏、鼻塞、流鼻涕,一般无发热或仅有低热,病程约为一周时间,如果治疗失误合并进一步感染,可出现体温升高、咽痛、头痛、咳嗽、咳痰,或诱发其它疾病。
一般患者往往不愿意因为普通感冒到医院排队看病取药,而自行到药店购买一些感冒药服用。患者应当注意的是选择药物要适当,并应按照药品说明书正确使用。
■西医治疗早期感冒的原则是对症治疗
感冒早期如有低热、头痛、四肢痛时使用解热镇痛药,最常用的有阿司匹林、对乙酰氨基酚(扑热息痛)及其复方制剂。如有鼻塞、流涕常使用含有马来酸氨苯那敏(扑尔敏)的复方制剂,也可用含有麻黄素的溶液或软膏点鼻。如有咽部疼痛或灼热感可含服各种清音利咽的口含片。如果出现咳嗽可加用止咳药,如:复方甘草片、止咳糖浆等。如果有痰不易咳出则服用化痰药,如:溴己新(必嗽平)等。如果症状进一步加重,出现流脓鼻涕、咳黄痰、体温升高就应当找医生进一步检查,决定是否加用抗菌素。
■中医的诊治原则是辨证论治
中医将感冒分为三类:风寒感冒、风热感冒和暑湿感冒。风寒感冒患者表现为恶寒重、发热轻、无汗、口不渴、咳嗽、咯痰清稀、舌质淡、舌苔薄白,治疗以辛温解表的中药为主,如:感冒清热颗粒、板蓝根颗粒、正柴胡饮颗粒等。风热感冒患者表现为发热重、恶寒轻、头痛、口渴、鼻塞、流黄稠鼻涕、咽喉红肿疼痛、舌边红、舌苔薄黄,治疗以辛凉泻热的中药为主,如:银翘解毒颗粒、桑菊感冒冲剂等。暑湿感冒常病发于夏季,患者常见恶寒发热、腹部胀痛、呕吐腹泻,治疗以解表化湿的中药为主,如:藿香正气水。
■防治普通感冒的误区
误区一:认为打了流感(流行性感冒的简称)疫苗就可预防感冒。流感疫苗是抵御流感病毒的疫苗,对预防普通感冒没有疗效。虽然二者都是呼吸道感染的疾病,但是病原菌不同,临床症状有差别,预防和治疗的方法也不一样。普通感冒全年均可发生,病例分布为散发性,早期一般不发热。流感常发生于秋末或冬季,由流感病毒感染引起,其特点是具有流行性,经空气飞沫传播,可引起区域性、全国性,甚至世界性的大流行。发病的突出症状是起病急剧、寒战、高热、全身肌肉酸痛等,合并呼吸道细菌感染的发生率高。
误区二:认为感冒后只要关闭门窗蒙头睡,捂一身大汗就可治疗。这只是一种假象,因为出汗后身体似乎轻松一些,但并不能缩短病程,更不能痊愈。人患感冒时进食减少,体质较弱,如果大量出汗极易引起脱水和虚脱,使得抵抗力降低,病情进一步加重。感冒患者既要注意保暖又要注意居室空气的流通,并应多喝白开水,以利于及时补充体液和排出体内毒素。
误区三:认为感冒时讲究忌口,不吃鸡蛋或牛奶等“发物”。感冒后会使人食欲减退,而流涕、咳嗽、发热等症状都会增加机体能量的消耗,如果不能通过加强营养及时补充能量,就会延长病程。因此在患感冒后要多吃易消化的食物,口味宜清淡,适当多摄取一些蛋白质、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如瘦肉、鱼类、鸡蛋、蔬菜、水果等才有助于康复。
误区四:患感冒后同时使用抗生素、解热镇痛药、中成药、维生素等多种药物,以为药用得越多感冒便好得越快。普通感冒多数是由于病毒感染造成的,抗生素不仅对病毒无效,而且还可能由于滥用出现药物的不良反应。同时,治疗感冒的药物多数为复方制剂,大部分都含有解热镇痛药,如果服用种类混杂,有可能导致药物过量,例如成人每日服用对乙酰氨基酚(扑热息痛)的剂量不应超过2克,而服用两种以上含有此类药物的制剂就可能造成药物过量。
误区五:认为感冒是小毛病,应带病坚持工作。医学实践证明,当睡眠减少、劳累过度、寒冷刺激时,人体的抵抗力下降,细菌和病毒便乘虚而入,诱发疾病。特别是感冒后不注意休息,病原体就易侵入身体其他部位,继发感染引起化脓性扁桃体炎、化脓性鼻窦炎、细菌性支气管炎,个别患者还可能转为肺炎、心肌炎、肾炎等严重疾病。尤其是老年人和慢性病患者可使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心脏病、肾病、癌症等慢性病加重或恶化,甚至危及生命。所以,睡眠和休息是恢复健康、缩短病程的有效方法。另外,许多治疗感冒的复方药物制剂含有马来酸氨苯那敏(扑尔敏),易引起嗜睡的不良反应,不利于患者坚持工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