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美国,对于作为父亲的巴菲特,有着多种评价,基本可以分成两类。一种观点认为巴菲特赚钱的能力超凡,但作为父亲还欠缺点什么。洛克菲勒家族的子孙们,大多子承父业在财经界大有作为,而巴菲特的三个孩子却从事着与巴菲特截然不同的工作,似乎有些逊色(通俗一点说,就是钱赚得不多)。而持另一种观点的人,则对这样的对比不以为然,他们认为巴菲特作为三个孩子的父亲,绝对无可挑剔,他是最好的父亲。
鉴于上述两种不同的评价,其实反映出来的,是人们价值观的不同。那么作为巴菲特的后代,他们是怎么认为的呢?
去年五月,巴菲特最小的儿子彼特·巴菲特出了一本书,他以作曲家、音乐家和慈善家那充满温暖、智慧和鼓舞人心的笔调,详尽描述了他与哥哥姐姐是如何走出属于自己的人生道路的。
彼特在书中自问:“当前方出现两条路,一条阻力很小,另一条会让你充满了满足感,你会选择哪一条?”也就是说,如果一脚踏进他父亲的领域——华尔街,他至少可以少奋斗10年。不过按照他父亲的定律“这并不是善用优势,而是在自身贬值”。因为彼特从小接受的教育是“不断审视内心,寻找自己的热情所在”(这也是他从父亲身上传承而来的)。而彼特的热情所在是音乐。
或许你认为“巴菲特”这个姓氏,会使得巴菲特的三个子女享有无穷无尽的特权,那就错了。虽然巴菲特是亿万富豪,但是彼特以及他的哥哥姐姐所能继承和永不贬值的遗产,是他们父母的人生理念:听从自己内心的召唤,走你自己的路。
彼特的童年非常快乐。从4岁开始,彼特便由母亲带着去参加各种不同的教会,“我们曾经去过南部的浸信教堂。那里有一位极具煽动性的牧师,通过诠释教义使集会的人群达到巅峰状态。我们还去过犹太人的教堂,那里的稀奇语言和古老的仪式虽然少见,但是同样令人敬畏。在我们家,宽容是最重要的价值观之一。”每到周末,他总是独自去看望外祖父母,“在我步行的路上,邻居会向我招手或按喇叭打招呼。”在他母亲那里,彼特印象最深的就是:“她告诉我,每个人都有个值得一听的故事。”也就是说,“每个人都有我们值得学习的地方。”
对于年幼时的经历,彼特觉得非常幸运:“其实,大多数的人生恩赐都与金钱无关。这些恩赐包括父母的关爱、亲密的邻里关系以及温暖人心的友谊。而当初父母灌注给我们的价值观,才是最稳定的货币。”而怎样合理地花钱,也是彼特从父亲身上学到的。在彼特的整个童年中,“都没有觉得家中如何富有。”有一次进电影院,他想吃爆米花。但被巴菲特拒绝了,“如果这次我买给你,下次就要买给所有人。”
彼特19岁时继承了一份家族的遗产,“这份礼物来自我的祖父,我父亲出售了农场,然后把它转化成伯克希尔的股份,价值9万美元。”酷爱音乐并决定以音乐创作为今后事业的彼特用这9万美元购买了一套录音室设备。巴菲特不仅举双手赞成,而且还发挥他的特长,帮助彼特做了一个如何节约成本的预算。
“当从事自己喜欢的工作时,即便是异常辛苦和劳作,你仍然可以在工作中享受乐趣,甚至有一种神圣感。”基于这一人生理念,今天我们有幸看到了一位成功的作曲家。彼特是艾美奖得主,美国MTV频道刚开播时的片头配乐,就是由他编曲;而在荣获七项奥斯卡大奖的电影《与狼共舞》里,中间几分钟的精彩配曲,也是出自彼特的手笔。
彼特和他父亲一样喜欢开玩笑:“你知道,做巴菲特的儿子是一件多么艰难的事情吗?”因为一旦试图“摆脱”这个姓氏,就要付出比常人更多的努力。这也是他哥哥霍华德年轻时的感叹。
“我的哥哥霍华德从小就喜欢挖掘机。后来,他成为了一个农场主和摄影师,姐姐苏茜则成为了一名快乐的家庭主妇和两个孩子的母亲,她还在奥马哈开了一个针织厂。”已到不惑之年的彼特,感到在他的生命里,充满了前所未有的充实。因为他正在做自己最喜欢的事情,“除了音乐,我别无选择”。他特别感激父母,“即使我宣布捡垃圾是我最大的乐趣,父母看见我整天坐在垃圾车上,也会感到很欣慰……只要我能够全心全意对待自己的决定”。
三十几年前,巴菲特的三个孩子全都在大学期间退学,如今都从事着自己喜爱的工作。此外,他们各自都掌管着一个资金规模高达10亿美元的慈善基金。作为一名音乐家,彼特笑言:“可能你会觉得很讽刺,尽管我管理着这么庞大的资金,但它一定是要捐赠出去的。”
原文地址:http://blog.sina.com.cn/s/blog_5ef1fe090102e18t.html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