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灵创富|上海现金流游戏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068|回复: 0

[人物] 岁寒知松柏:我的投资体系框架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12-13 14:55:0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从读书到工作,我接触并从事财务工作已经17个年头,之前虽然不时见到“股票”二字,但我一直都有意回避它,因为我大体知道中国股市,历史数据表明投资者整体上根本没有正回报,股票市场纯粹是一场圈钱的游戏。上市公司、会计师事务所、证券公司及保荐机构、基金及政府等相关利益人,大家都不按财务和金融书上写的那样,规规矩矩对待投资者,所以我觉得自己学的会计理论根本都不可能实际运用。而炒股就是赌博,一旦染指,可能就像毒瘾一样无法戒除,百害而无一益。

  我常以为自己认认真真学习财务管理,帮人家老板打理公司财务,我踏踏实实的工作,但收入却很少,没有财富积累,那完全是因为老板剥削太厉害,给的工资太少,自己是怀才不遇。

  有一天,我突然审视了一下自己个人和家庭的财务状况,我发现损益表一年下来基本收支结平,所剩无几;现金流量表,投资和融资活动一片空白,日常经营活动净流入甚少;资产负债表,虽然完全没有负债(我从不主动向人借款,也没有信用卡等超前消费),但资产里边,除了极少的活期资金外,其余都是些没法在未来带来现金或利益流入的低值待摊销物品。天,我的三大报表简直一蹋糊涂!我很惶恐,我根本就连自己的财务都没理好,又凭什么要求人家老板花钱甚至给高薪请我呢?我甚至觉得,我拿人家的这点工资,不但没给他带去利益流入,相反还很可能误导了他。

  按照《穷爸爸富爸爸》的理论,富人买入资产,中产阶级买入貌似资产的负债,穷人只有支出,我自己的财报之所以一蹋糊涂,是因为我没有买入资产,或者说我的投资是错误的。哪些东西是资产呢?能给你的口袋带来正现金流入的东西,即是资产,比如说收息的债券及存款、有分红的股票、租金回报大过按揭利息或者是一次性付清款项的出租房产、著作权之类的知识产权、不用自己经营管理的实业投资等等。

  我工作起点很低,没房没车没文化,单凭打工赚钱,那点微薄的工资,不要说实现财务自由,连解决温饱小康都很艰难,我意识到自己必须开始做一些投资。但若想投资一项生意,得有技术、有市场、有资金,而像我这种财务人员,一没钱,二没技术,三没市场,我拿不出与人合伙或单独投资的任何资本。

  2005年,电视报刊到处都在讨论股权分置改革的问题,我想,以中国的经济规模和发展趋势,特别是加入WTO后金融改革的加速推进,中国资本市场明显已经成为金融改革乃至整个经济改革的瓶颈,股市必将被迫进行一场深刻的变革。非流通股东10送2.8左右的对价和分红方面的承诺,以及股改成功后,股票的全流通及股市扩容对国民经济的代表性、老百姓和基金等机构对股市的参与程度及影响力、证券法的制订和实施对三公的促进作用等方面,都会让股市的游戏规则,变得接近价值一些。

  我没有积蓄,没法投资其它的生意,但每月工资可以买一手股票。我对自己做了个炒股的可行性分析,认为至少有三点优势:

  一、我是学财务的,能基本看懂财务报表,对数字也比较敏感,股价这东西就算再悬,最终总会和它的价值有关,而价值最直接最全面的表达方式就是财报了,我发现周围炒股的人,包括媒体上的名人,很多都没有什么财务基础,和大部分人对比,我应该有一些胜算;

  二、我虽然不够勤奋,做事也没什么恒心,但自己的经济困境和内心的一点上进心,应该会推着我不断的去学习股票方面的知识和积累操作经验。我自认为自己的智商,应该能排到中上水平,所以,在信息收集和判断方面,我应该不差于平均水平;

  三、我的心智还算健全,很难被别人煽动和蒙骗,不是那种容易走恐惧和贪婪两个极端的人。虽然自己言词经常很偏激,但骨子里思想比较保守,所以心态方面我也应该有些优势。

  抱着这三点心理优势,我开始留意股票有关的各种信息。但周围认识的几个炒股的人,都是搞技术分析的,而且经验也不多。那时还没有QQ群,博客大概也很少,反正我不知道该从哪儿、从谁那学习。因为学过《经济法》《金融理论与实务》这两门课,我对证券规则略知一二,但实际操作就完全不懂了。我从朋友那看到他有炒股的书,包括《炒股基础知识入门》和《短线是银》等技术分析的书,由于赚钱心切,我很快就把它们全看完了。

  我实际去证券公司开户,大概是06年7月份。开户后买入的第一只股,是600861北京城乡,买它的原因大概有2点:第一它是奥运概念股,我认为它会受益,并且之前涨得比较少;二它是消费股,在当时的百货公司中,特别是奥运概念股中,看起来应该是最便宜的。我认为的便宜,主要是它的PB低,那时只知道看PB和PE,并且严重倾向低PB的股,觉得买净资产多的才划算。我的这种思想,一直延续了二三年,包括后来买钢铁股和高速公路股等,都是这个原因。(这几年我认识了一些财务专业的股友,我发现大家都有这个倾向,喜欢捡烟蒂。)

  其后的两年,我基本都是一个人闭门造车,生活中没有找到前辈高人,网络上也不知道看谁的东西(连启蒙性质的博客都没有关注过),正儿八经的价值投资类书大概就是《聪明的投资者》了,但读完后收获不大,因为我觉得书上讲的和自己学过的财务知识很类似,并且主要是些基础性的概念(今天我再读《证券分析》,感觉已经完全不同)。在经历了07年那波疯狂的大牛市后,能符合格雷厄姆标准的股完全没有了,07年下半年我开始买封闭式基金,并且推荐同事们买,主要原因是它们折价高,在沪指过5000点以后,我逐渐清仓了全部股票和封基。

  尽管07年我获利300%以上,并且侥幸逃顶,但那时我对个股的估值很片面,看财报主要是损益表和资产负债表,现金流量表关注很少。虽然我能准确的背出“资产”二字的概念,但我对它“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并没有真正理解,没有想过两个同样金额资产的公司,未来的经济利益流入为什么会不一样。虽然我知道杜邦分析,但我并不清楚ROE,特别是长期ROE和股票估值的关系,不知道公司的ROE为什么会持续高或低。虽然我知道整个大盘大概是高估还是低估,但我并不清楚GDP与指数之间的关系,不清楚股市历史PE的概率分布情况,我的仓位总是全满或全空,没有一个调节的标准(那时我知道格雷厄姆的方式是股票与债券,按股票的市值变动而调整,以三七为底线,但自己并没有这样去做)。我知道有一个投资组合的问题,因为《财务管理》这本书上有,但书上的计算题都是直接列出配置比例、利润及概率、亏损及概率等数据,而实际操作时我并不知道几个股组合比较科学,哪些行业相关系数小,哪些个股防守性好,而哪一些又进攻性好。

  08年沪指跌破4000点后,我抱着奥运行情的侥幸心理又进了股市,那会个股的PB都比较高,我只能尽量挑低PE的股买,比如601919中国远洋,后来这个股从33块跌到8块,惨痛的失败,让我积累了两点经验:一是周期股,经常都是低PE时危险,高PE时低估;二是熊市时,个股抗跌能力都不好,特别是PB高的股,往往跌得最惨,而静态PE在大的经济环境下,变化会很快。

  08年有两个很重要的事,一是年初我建了一个“格雷厄姆”的QQ群,虽然刚开始时群员很少,整体水平和经验也不高,但对开拓我的眼界有很大的帮助;二是10月份我开通了港股,并且正好赶上了港股大底。我开港股的最初原因是看到A+H的股,比如1919中国远洋,H比A明显要便宜很多,当我进入港股市场后,我发现1919还有认购权证,那玩意吸引力更大,所以后来我索性全仓了认购权证,一直到09年11月权证全部亏光,这一年多的时间都没有买过正股。(我在09年底曾写过一个《港股一年祭》的帖子,对于那段悲惨的经历有详尽的记录。)

  09年,在金融危机触底反弹后,我的港股曾经盈利非常多(准确的说是权证),后来却全亏光了,09年的失利与08年完全不同,08年几乎所有人都亏,所以我亏也不奇怪;但09年几乎所有人都赚,而我亏光,这对我的打击完全是致命的,很多次我甚至想跳楼自杀。

  09年的惨败,让我明白,一项投资最终由两个因素决定:资产与时间,我看对了大盘趋势,知道绝大部分个股严重低估,知道买入资产完全是物超所值的,但是,我低估了时间的作用,而权证最大的缺陷是时间有限制。在大盘和个股疯涨的09年,我倒在941中国移动和386中国石化的认股权证上,因为它俩完全逆大盘不涨,这一冪今年再次重演,个股狂跌,但941、762、728三个电信股逆市上涨,762中国联通更是疯涨到90倍PE。

  09年10月份,新浪搞了个港股论坛,我有幸做了版主,通过这个平台我认识了很多炒港股的朋友,特别是“天行健David”把我拉进他的港股Q群后,认识了一些水平很高的前辈。在写了《港股一年祭》这篇帖子后,很短的时间内我的QQ股友增加了近100人。所谓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虽然我亏了钱,但积累了经验,结交了朋友,老天待我也算不薄。

  09年底到10年中,我都没有再买港股,这段时间我向上百位股友请教盈利模式,其中有部分股友的投资已成体系。在一些前辈的推荐下,我看了很多书及博文(过去5年,我平均每天睡觉大概只有6小时,其余时间大多与股票有关),我开始思考适合我自己的投资体系问题。

  感觉自己的投资初成体系,大概是10年6月份左右。那段时间,我连续看了股友“申木凡”的十来篇博文,其中主要是“申木凡”自己的投资感悟和“水晶苍蝇拍”的《企业价值》系列,“小小辛巴”的《孤独者生存》系列以及《三笑情缘》系列。有一天我豁然开朗,就像我学蝶泳很久都不得要领,全身始终无法协调好,突然有一次整个上身都冲出水面,头部明显有居高临下、视野宽阔的感觉一样。我想那几篇文章,把我之前零散的观点串成了一个整体,帮我打通了任督二脉上的几个关键穴位。

  我的投资系统柜架大体如下:

  一、个股选择

  我习惯自上而下选股,喜欢用政治经济学的观点来评价国家的宏观政策和经济环境,根据自己对整个宏观面的理解,来判断国民经济所处的周期,并据此来预测股市未来几年的大方向。

  行业方面,虽然我很多年不看新闻联播,但裆的政策我还是基本了解的,杨百万说:“炒股要听裆的话”。所以像十二五规划和每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内容、产业振兴和发展规划及具体的一些法律法规等,我都会认真阅读,并且分析哪些是纯忽悠,哪些可能是来真的。我判断一个行业政策会否实施及实施效果的依据,不是那玩意对老百姓是否有利,而是看它是否能方便棺员进行权力放租,看各级政府和相关利益方是否能达成共赢,否则,再好的政策,也不会有执行力,这个是中国特色的。我会从中选择一些未来几年比较阳光的产业重点关注,对自己感兴趣的行业,我会不时关注行业动态,包括行业网站和相关报道,以及每月或每季公告的数据,比如产销量之类的。

  个股估值,从定性的角度来看,我的观点是:长期看看生意属性是否阳光;中期看看企业发展处于什么阶段;短期看看市场有没有把风险全部体现。从定量的角度看:一是确定上涨的目标区间;二是确定下跌的可能位置;三是确定期限。

  定性的东西,我一般看看各种相关报道和评价,并且查看过去几年的财务报表,结合数据指标来进一步验证。定性分析的方法,像“水晶苍蝇拍”就有一系列优秀的博文,《企业价值》是其中之一,费雪的《怎样选择成长股》也很不错。定量我主要就是看财报和公告,以及行业和公司网站上公布的运营数据,财报分析我会将纵向延长历史和横向同行对比综合起来,并将三大报表勾稽对比,以求取一个模糊的正确。至于方法,曾有一次同股友聊天时简单的讲过,具体可见《3分钟判断上市公司财务报表的好坏》及《关于DCF毛估的补充说明》等博文。

  要对一个公司的财报进行综合的分析,我个人觉得还是需要相当高的会计水平和经验的,连基础的会计理论都不了解的话,那根本就不要谈什么报表分析。像巴菲特这些大师,会计水平都是世界顶级的,而格雷厄姆更是很多现代会计准则的制订参与人,这一点只要你看过《证券分析》就会很清楚。所以如果不是财务及相关专业毕业的话,我觉得自学一下会计是很必要的,同时,可以尽量把定性工作做到位,来弥补定量的不足。

  虽然我喜欢自上而下选股,喜欢关注宏观面的东西,但因为我是做财务工作的,所以实际上我对个股和细节的东西很关注,从去年起我开始大规模阅读财务报表,目前1300多只港股,绝大部分公司我应该已经看过两遍财报了,我从这1300多只股票里,挑选了一百多只做为自选股池,大概包括稳定成长、快速成长、困境反转、强周期、及壳资源等类型。

  A股我没有逐个逐个公司的全面阅读,只是看自己感兴趣的公司的财报,原因一是过去几年我每天会把两市所有的公告过一遍,对哪些公司质地比较好已经有了大概的了解(但最近一年A新上市的中小盘股很多,绝大部分我不了解。由于上市时间太短,未经过几轮年报的考验,并且目前整体估值很高,所以我暂时不作重点关注);原因二是我一直觉得A股同涨同跌现象很厉害,个股看得太多太细,基本是浪费时间,持续关注小部分比较好的公司的财务和公告,并不时阅读博友们的分析就可以了。

  我认为自上而下选股和自下而上选股,并不矛盾,完全可以结合起来,最终会是殊途同归。

  二、组合构建及换股操作

  将鸡蛋分开到几个篮子以分散风险,或是将鸡蛋放进一个篮子,然后全部精力放在上面盯住它,这两种方式哪种更好,一直有很多争议。格雷厄姆的组合中,个股很多。林奇在管麦哲伦基金时,组合内长期有几百只票,但是,他退休后写《战胜华尔街》时,强烈建议个人投资者集中投资。至于巴菲特,虽然他的资金规模巨大,但重仓股一直都在10只以内。

  “小小辛巴”的《银河舰队-组合构建》对这个问题进行了生动而深刻的论述,辛巴兄从实战的角度,将投资组合比如成一支足球队,就象足球明星一样,水平高的往往身价也高,所以投资组合除了要公司质地好外,市场价格是重要因素,好业务还需好价格。同时,水平高的明星还要看他踢的是哪个位置,因为只有攻防两端兼备,你才能持续赢球,所以投资组合的选配很重要,因为个股的贝塔值是不同的,比如说贵州茅台这个股,就长期逆大市。

  一个组合要分散风险,就必须选择相关系数小的标的。股价涨跌与真实价值,往往有时间差,所以,根据股价的变化适时进行换股管理非常必要。辛巴兄对此另有一篇著作《建仓换股-三笑情缘》,辛巴兄的文章对绝大部分人来说,实战意义很强。

  我自己也曾写过一点投资组合的帖子,其中有一篇《关于投资组合数量的猜想》,我用抽样统计公式推导出,一个投资组合,7-12只股票为最佳。我再用凯利公式估算出单只股票,占组合的比例以30%为上限较安全,除非是无风险套利的标的,比如像攀钢那种有现金选择权的机会,否则都不应该超过这个上限,实际上攀钢也还是有风险的,只不过概率很小而已。单只标的持仓比例过大,我09年港股权证失利有切肤之痛。黑天鹅事件出现一次,就足以构成毁灭性打击。

  三、仓位和现金的比例

  过去,我一直试图根据大盘的估值水平,用变换组合内不同贝塔系数的标的的方式,来替代仓位或现金比例的调整,如果我觉得市场整体已经高估很多,我就选择完全空仓。我很不习惯半仓操作,觉得涨也不是跌也不是,简直要把人搞得精神分裂。

  但是,以我这5年的经历来看,A股同涨同跌现象很厉害,想找逆大市的个股不容易,08年是最明显的,今年倒是还比较好找。我觉得未来A股的牛熊周期很可能越来越短,在衍生产品特别是做空产品增多的趋势下,震幅也可能增大,那么,持有一定比例的现金,风险会更小,而收益可能更稳健。并且,空出来的现金,可以考虑参与一些风险极小的债券或是现金选择权之类的套利机会。

  港股市场里,个股的波幅远大过A股,虽然港股有很多做空类的衍生产品,但我始终对做空不放心,不敢尝试,所以全仓股票的风险相当大。哪怕是在整体估值合理甚至低估的环境下,个股仍可以在明显低估的价位腰斩,甚至再腰斩。像今年就是这样,虽然恒指跌幅不到3成,并且是从15倍PE这个估值中枢跌下来的,但个股跌5成以上的是大部分,很多跌幅达到七八成。在这种情况下,死守手中低估的股票,不但相当难熬,而且会眼睁睁看着天上掉金子,却没有桶子接。

  根据这些经历,我计划将自己的仓位控制方式进行改革。我设想的模式是这样的:A股以沪指20倍静态PE为估值中枢(未来逐年下降,一直降到15倍),20倍PE时我仓位7成,18倍加到8成,16倍9成,14倍满仓。相反,22倍我减到6成,24倍5成,26倍4成,28倍3成,到34倍时完全空仓。中间我还可以按贝塔值的不同,对组合内的个股进行调整。

  港股我以15倍静态PE为中枢,15倍7成仓,13.5倍8成,12倍9成,10.5倍时满仓,如果再跌,我考虑买购轮,加杠杆。同理,16.5倍时我减到6成仓,25.5倍时我空仓,如果再涨,我可能买些沽轮。同时,我也会对组合内的个股进行调整,至于贝塔值的判断,以个人的经验和历史走势为主要依据。

  这个模式的主要依据,是前不久我写的《统计表明A股已经进入历史底部区域》,里边有天相投资做的统计分析。如果有人能根据那些历史数据,按点位和时间概率帮我做一个准确的函数,那就更科学了。辛巴兄的《玄铁重剑-持有现金比例》也有类似的描述,而且形象生动。

  四、心态及情绪控制

  大家都喜欢提炒股的心态问题,很多人把赚钱解释为心态好,而赔钱是心态不好,我觉得心态这个东西确实很重要,但如果仅仅是强调它,却没有具体可行的操作方案,那再强调也无用。别人贪婪我恐惧,别人恐惧我贪婪,谁都会念巴菲特的这两句经文,但怎样去界定是贪婪还是恐惧,怎样防止自己不从众呢?

  有人主张修身养性,陶冶情操,比如看看《心经》《金刚经》,听听《大悲咒》之类的。或者搞多些户外运动,锻炼身体,磨炼意志。我认为这些方法挺好,我自己经常这么干,特别是在09年炒港股权证时,因为满仓几只轮子(没买股票),而轮子的波幅剧烈,我的心理压力非常大,尽管我无数次听《大悲咒》,每天游泳一二小时,我自认为我的意志是很坚定的,或者说我是相当固执的,但最终仍然情绪失控,所以我觉得心态应该是一个技术性的东西,情绪的控制必须建立在方法之上。

  有人说,仓位决定心态,这话有一定道理。和讯债坛里有个叫“德隆专家”的人,他对情绪控制有系统性的论述。他的《三个知道》被奉为债坛圣经,大体内容如下:

  投资获利的第一要素是:防止自己情绪失控,等待对手情绪失控。情绪为什么会失控呢?因为你“不知道”。不知道后面涨多少,不知道跌多少,不知道这笔投资什么时候才能结束。情绪怎么才能不失控呢?最好是“三知道”。知道能涨多少,知道会跌多少,知道投资的期限有多长。但实际上不用也不可能做到“三知道”,知道一个或两个就完全可以了。

  能被奉为圣经,那肯定是相当经典的。我自己在进行操作时,一般也会先问问自己这三个知道再下手,只不过很多时候是自认为知道,事后发现其实并不知道,或者知道得不够全面准确,怪不得德隆认为股票属于三不知道的品种。不过,他这个观点我并是太认同,我觉得保守过头了。投资就是个有风险的概率游戏,所谓风险,即是不确定性,风险管理,就是尽量减少不确定性,老想找无风险套利的品种,那机会太少,回报太小。如前文所述,通过仓位控制、组合配置、精选个股,我想完全可以在不确定性下,长期获取一个比较确定的收益。这个收益率应该多少合适,在我以前写过的《跑赢指数的意义》有阐述。

  投资最终由两个因素决定:资产与时间。那资产又由什么决定呢?我认为,管理得好的就是资产,管理得不好就是负债。管理又由什么决定呢?我认为是由人的思想决定的。所以,投资最终由思想和时间决定。这个世界上,天赋很重要,才华很重要,教育也很重要,但我觉得这些都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有不断学习、不断进取的毅力和决心。

  如果说,企业的护城河靠的是低成本、规模效应和品牌的话,那么我认为个人的能力圈来自勤奋、包容与谦虚。我始终相信,天道酬勤!同行的朋友,我们在路上。

  岁寒知松柏

  写于恒指暴跌破万八的晚上

原文地址:http://blog.sina.com.cn/s/blog_4af8c7690100y7c3.html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心灵创富|上海现金流游戏    

GMT+8, 2024-12-22 16:27 , Processed in 0.069516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