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灵创富|上海现金流游戏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711|回复: 0

波映紫阳:关于奥修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8-31 10:26:0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我不知道奥修所谓邪教的论调从何而起。

  不过我从他那里得来的,却是关于入任何境界,皆应提起警醒觉照,而决不能迷心逐物的心法;

  得到的是唯有放下后天思维念虑、语言文字,返回婴儿无念有灵的本真境态,才能出有入无、妙证无上的如是心法;

  得到的是业从心起,还从心上参破,方为究竟透破,方为究竟戒义的心法;

  得到的是一个人唯有返身而诚,不为一切境界所迷惑,不为一切教条所捆缚,以本知慧照勘破一切情欲迷闷,直入绝待一无之本来方为究竟——而非远离禁避便为究竟——的心法。

  不知道执相取相者,依文解义者,循名忘实者,于此不着诸相的了义心法,还曾梦见否?

  尽信书,不如无书;人云亦云,非智者所为。

  诸位还善读书否?诸位还独具慧眼乎?

  再谈一点我的想法。

  奥修确实经常在他的书中谈及“性”这个话题,但是他的用意,不在于让听者停留在迷执于性的境界中,而是在包括性的一切境界中,都提起强烈的警觉、觉照,渐渐了解、终至了然于它是它,我是我;它本是幻,我自不动;它如云聚散,我如天长清;我自无心安本位,它之起灭何交涉?这样的于当下提起不着好恶两端的、无选择的警觉、观照,才能观透色欲的虚妄性,从而真正做到“知幻即离,离幻即觉”。因此,他的一句重要的话就是,不管在任何情况下,都要保持无选择的觉知!

  另外,这样的当下觉照,自然可以使流向色欲的生命能量借由此无为观悟的功行流向更高的境界层面,于是当我们透破了色欲的本末究竟,了然于其本来虚妄,则无条件的爱——即慈悲就化生出来了;但这还不是究竟,因为这还停留在具体的境界当中,所以还得“知非即舍”,需观照到“见诸相非相”,观照到一切被观的对象、经验都彻底消陨、荡然无存,唯独观照朗朗独存,观者即是被观者——于是乎主客对待不再、能所俱泯,此非觉悟本来、了然见性而何?所以,奥修说:我不是要你执着于性,而是要你透过在性当中无选择的觉知了解它,透破它,超越它,然后自然地将它转化为更高的能量形式,借由无选择的觉知,性可以被转化成爱,爱可以被转化成祈祷,祈祷可以被转化成静心,静心之后,就是你内在最核心的空无,那原始的、纯净的、没有任何存在的,却可以流露出一切无条件的喜乐与慈悲的本来!

  关于奥修的生活行止,那是一个觉者的生活风范。纵欲者不能当下觉照,故失之于沉溺;禁欲者以厌离心对待色欲,如同莲花种子自动离开了淤泥,虽然没有了障碍,却也同时没有了参悟透破而使智慧成长的阶梯——烦恼即是菩提,不借烦恼之参破,何来菩提之化生而悟证本来?所以沉溺是执着,而逃避则是反向的执着。一个真修者,初阶定慧不足时可以权宜远离,但如果以为这样做便是究竟,那便离题千里万里!真金须经烈火炼。不入红尘透破有碍执着,那么,住于清净、住于逃避,与住于污秽、住于沉溺,在本质上并无不同。《信心铭》曰:一切二边,良由斟酌。又曰:欲知两段,元是一空。诸位还能不住两边而悟证本来一空否?所以,禅宗祖师亦有入yin舍而炼心的举措,有慧眼者自知此与沉溺色欲之本质差异!

  最后,我不认为凭借世间毁誉来评断修行人的正邪是明智的做法!如果这样来评断,那么二祖慧可晚年还成了死刑犯被杀头,难道因为这样他就不是禅宗的祖师、觉悟的达者了吗?读书、观悟世相或觉者行止,都需要顶门另具只眼,要有不住一切二边的警觉,才能读出句义之活解,悟出世相及觉者行止之真义;否则,断章取义,执文句义,不悟言外之意而死在句下;人云亦云,死在他人(觉者)行止表象之下,死在芸芸众生舌头是非之下,这就是自己的过错了,而非觉者的责任!

  道非常行,道出常解,如果只住于二边,住于俗见,或者住于出离见,则不能领悟本来清净的无一切二边的如是觉见!

  网友圣婴:

  佛陀在《楞严经》中阻止阿难涉“性”,难道错了?

  佛陀在《楞严经.清净明诲章》中提出“清净持禁戒”,难道错了?

  我们学佛之人,是该听佛陀的,还是听奥修的呢?

  波映紫阳:——这便是典型的死在句下!

  我不认为听谁的一定对,听谁的一定错;因为不悟言外之意,不悟觉者度世本怀,执着一见,住于一境,早已丧失灵机,遑论了悟本来无染,无一切二边执着之菩提大觉?

  《楞严经》中,阿难被低贱种姓的女子引诱而几乎破戒——阿难其时连基本的定慧力都没有,刚刚才从沉溺于色欲的境界当中被文殊菩萨(隐喻本来智慧之警觉!)所救回,佛陀怎么会让这种境界的人再入欲境呢?

  还在这种境界中的人,还是先权宜远离色欲,培养出一定的定慧力再说吧!

  但是,一直这样逃离下去便是究竟吗?从来没有经历过色欲的人,可能透破色欲之本末究竟吗?菩提种子离开了欲望的淤泥,还能透破有欲有碍而茁壮成长吗?佛陀最后说的“必使yin机身心俱断,断性亦无”,这是说让修行人一味地逃避了事吗?身可以逃避,心上的透破无着,通过一味的逃避能达到吗?不在欲境当中了然无着,能证明你是“使yin机身心俱断、断性亦无”吗?

  《楞严经》中四种清净明诲中的第一诲“必使yin机身心俱断,断性亦无”是一个境界性目标,但佛陀可曾明确指出,达到此一目标的唯一、根本办法便是此身远离一切可欲境界?显然没有。否则就不会有《维摩经》中文殊菩萨与维摩大士关于“如来种”的一段精彩对话了!对于有了一定定慧力量基础的修行者来说,当下无选择、无二边、无贪恋与厌离等二边的警觉观照与智慧参破,而透破色欲等一切可欲境界的本末究竟,从而使此心不再为其所困扰,这才是“身心俱断,断性亦无”的根本办法!奥修所说,与佛陀所说,在本质上,有何差别?执取言句者,自生分别,全不悟达者言外本怀!这真是自眼不明,反说他瞎,可惜可怜!)

  佛陀为王子时已经勘破了色欲的本末究竟,不过如此,他不是没有经历过任何色欲境界而以一味的逃避而透破色欲的碍缚的,此其一;

  阿难此时的境界,正是沉溺色欲的境界,故当然不能以即境炼心为指授,故佛陀应其机而以远离色欲为进阶修悟之权宜,此其二;

  《维摩经》中文殊菩萨与维摩大士讨论人的一切贪恋执着正是“如来种”,譬喻其义如:莲花,卑湿淤泥,始能生长,高原陆地,不生此花;故进而呵斥小乘之逃避远离为住于“入无为住正位”而不能于佛菩提再有深悟——高原陆地(远离欲境,住于清净相,把权宜当究竟),不生此花(不住一切二边之菩提大觉之花),卑湿淤泥(可欲境界),始生此花(警觉勘破,智慧始生!),这样的喻示,难道还不清楚吗?此其三!

  所以我才说,不善读书者,不懂得鉴机识其本怀与权宜之差别,执着文句,而不悟其言外之实际,早已死在句下久矣!

  yin性本是净性因,先断此因,如何得菩提大觉之果?

  所以,执着远离逃避者,为初阶修行之权宜尚可,若执取此便是究竟法门,是执取清净相,与沉溺色欲,执取yin秽相,同是住于边见,本质上并无不同。

  如同修行人先当去恶而修善,俾使心性平和安宁,便于入修菩提正路;但若以为善行善心便是究竟,则是住于善端,不能于不落二边之菩提觉悟有真实领悟!

  这便是说住于善与住于恶其本质并无不同的原因所在,因为只要有所住,即为非住,即不能住于本来无染之自性!

  所以老子也说: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

  住于清净相,与住于yin欲相,其本质并无不同,立此论说的根据在于警醒以住清净为究竟者,不能住于半途,不事进取!

  网友护法:

  奥修:“无欲是无数次深奥的性经验的结果。”

  波映紫阳:——如是!

  莲花不植根于淤泥,永远不能成长而盛开;莲花的种子若烂在淤泥当中,永远不能成长而盛开;莲花的种子若离开淤泥,永远不能成长而盛开!

  第一分句,意为即境观照、透破,才是究竟出离之道;第二分句,意为沉溺于贪欲,观照沦丧,慧命死矣!第三分句,意为远离欲境,住于清净以为究竟,同样非究竟本来之悟证!

  网友护法:

  住于清净相,与住于yin欲相,其本质并无不同。

  坚决不同意此说!因为此说等同谤佛!

  无数佛、菩萨,皆是安住清净本位——常寂光净土。

  波映紫阳:——这是护法兄在谤佛,而不是我谤佛!

  因为护法兄的论义混淆了不同的境界,背离了佛陀的本怀。

  远离欲境之清净相,是一个具体的、与欲望之污秽相对待的境界相;常寂光净土,则是本来无一物、没有一切二边的究竟本来!

  不离一切二边——净、秽亦是二边!——不无所住,怎能住于本来无一物、本来清净之本来?!

  善恶邪正在世间,无分别不能应世;

  菩提觉悟出世间,执分别不能应道。

  我九年来读完了他所有的中文译本著作,不是没有被他的言句误导过;但是我后来反省,之所以被误导,是因为我执取边见而执文忘义,自己误解奥修的本怀所致,并非奥修的文句开示本身有误。

  绕了一个圈转身回来,才发现他所开示,亦是大乘了义教诲!

  我并不是说修行人一定要去读他的作品才能帮助参悟,但是对一个觉悟者,我们如果仅仅凭借别人的言辞评价,而没有自己的深思参悟,便随便乱下断语,只是证明了我们自己的武断与无知而已。

  什么叫正教?有正有邪,离佛陀本怀尚有十万八千里之遥远。

  不过我同意一个观点,如果没有一根时时警觉的弦,没有时时提起当下无选择的觉照,还是不要轻易读他的书;不是说他的书不好,而是他的书对执着的常见太有杀伤力,会让你直下无立足之地而混乱惶恐,或者病急乱投医走向某一个极端——要么沉溺于纵欲,要么住于清净而对他极度仇恨——两种极端都代表当下的觉照丧失,而与奥修当面错过!

  所以,修行人还是多把扫荡二边,中亦不立的中观义会归于心地细加参详,这样处处离开二边,久久纯熟,于一切事境、理境皆无所住而得活解、自在,自然契合本来如是,这样的基础上再读奥修,才会明白奥修是不是所谓的“快餐文化”!

  我是不会认同这个评价的。我也不推荐大家一定要去读他,但是不希望大家因为徇名遗实而误解了一位悟道者的智慧。

  等到某一天,你也具备了离边无住的清净见,发现原来他说的是这样一回事,就会很后悔当初对他的出言不逊了。心性上的事,极其微妙,我们还是远离事境上的是非二边,回头来返照本来无二的自在如来吧!

  有眼睛的人,自会看到奥修的智慧,相应成为一个时时处处皆警醒觉照,不住诸相的修士;

  没眼睛的人,自会生出对他的盲信或者愤恨,变成一个纵欲主义者,或者一个禁欲主义者。

  奥修的行止并不是你行为的准则,为什么要去模仿他,山羊想学狮子跳悬崖,只会把自己摔死,所以需要自度境界,采取与自己相适应的修行方法。

  但是不要随随便便人云亦云——时时处处警醒觉照、返悟、叩问自己的本来,这才是行者所当为。

  网友圣婴:

  纵欲主义者,自然会受到邪淫的惨烈果报。

  而禁欲主义者,有什么不好?

  古代道家祖师的话:仙人道士非有神,积精累气以成真!

  附:《高上玉皇心印妙经》

  上药三品,神与气精,恍恍惚惚,杳杳冥冥。存无守有,顷刻而成,回风混合,百日功灵。默朝上帝,一纪飞升,智者易悟,昧者难行。履践天光,呼吸育清,出玄入牝,若亡若存。绵绵不绝,固蒂深根,人各有精,精合其神。神合其气,气合其真,不得其真,皆是强名。神能入石,神能飞形,入水不溺,入火不焚。神依形生,精依气盈,不凋不残,松柏青青。三品一理,妙不可听,其聚则有,其散则零。七窍相通,窍窍光明,圣日圣月,照耀金庭。一得永得,自然身轻,太和充溢,骨散寒琼。得丹则灵,不得则倾,丹在身中,非白非青。诵持万遍,妙理自明。

  —波映紫阳:—不参破色欲的究竟本末,不从心性上彻底免于色欲的牵缚,怎么可能自然悟入《心印妙经》所说的境界?

  禁欲只是在苦苦压抑,《心印妙经》所说则是心地无牵无缚以后自然炼化精气神的功行。两者之间有多大差距,还用说吗?

  有欲、有碍而不加慧照、参悟而透破——不在智慧上实际参至诸相虚妄不实,明心本无,怎么可能悟入非相之实相,而得见性自在?——是不可能与圣真开示相应的。

  网友可笑:

  我个人说两句。一个修行人若不能体证道禅乐。清静之乐。说要断yin根本是不可能的事。整天的性压抑只会让你更烦躁。

  只有努力的专心修禅定。体证到那言语无法可说的禅乐。说要断欲才有可能。你整天就会只想要打坐。而打坐也不在是以前那种坚持着。而是一种天人般的享受。欲乐和禅乐根本无法可比。

  体证到禅乐你会觉得欲乐是很很麻烦。

  我个人觉得任何方式的禁欲都不是根本。根本的是要心中根本清静无欲。

  我个人是这么过来的。

  如果说有哪个男人没手YNI过。他根本上不算是一个男人。包括在坐各位。

  只有修禅定才是你通住无欲之道。

  波映紫阳:—对,可笑兄的论义所见极是!

  有句名言说:要想消除恶习的最好方法并不是与恶习战斗,要消除恶习的最好方法是不去理会它,而直接在心中培养出纯粹的美德。

  也就是说,禁欲只是一时的权宜,在具体的个人身上,在具体的境界当中,有它一定的适应性,但如果以为这样一直住守就是行菩提大道,则完全是在强奸佛意——佛什么时候告诉过你住守在禁欲的清净相中就是菩提了?!

  佛陀说:佛法是不二之法!

  慧能大师说:烦恼即菩提!

  这些句子,为什么大家都念得溜溜熟,却偏偏会不得其真义?

  不参破可欲境界与心中欲念的本末究竟,怎么可能拔除yin性之根?怎么可能“身心俱断,断性亦无”?

  我说二边不住,为什么许多看贴的朋友总要偏执一端地把它理解为我赞同纵欲呢?

  我想明白了,当初我自己也是那样,就是我们还没有能跳出二见思维的桎梏,看待问题时不能以本知直照直觉,而只能以后天分别思维念虑来极端化地理解无二边的圆融义!

  谢谢可笑兄从正面建设的角度为这个问题又提出一个观悟与修证的路子!

  执着、贪恋、沉溺,与逃离、远避、住净,就是二见思维所能理解的一切。

  而佛法,是不二之法!

  不是说我认为“禁欲不究竟”,就等于我认为“纵欲是正确的”;不知道各位朋友能不能明白我这个意思?我认为我已经在上述各个帖子中把这个意思表达得比较清楚了!

  不落中、边之妙理,离相无住的妙心,岂是执着于后天相待思维与情见的人所能领悟的?

  他们不是执着于这边,便是执着于那边,或者住着在一个实实在在的“中间”,全不悟言外之妙谛——所谓“文字之间的空隙,念头之间的空隙”——果能于前年已断、后念未生之时一觑觑定,当即认下,则真理的寻求与体验之旅有了一个真实可靠的起点。

  着相者,是非二见尚不能解脱,何能领悟不住二边、及与中间的妙理,怎能领悟一念未生前的妙如呢?

  这些议论,在明达者本分上,实在无立锥之地;之前因为看到有人拿奥修的行止来说事,大造“邪教”说,我才忍不住跳出来聒噪了一番。究实说来,于真理的体验本身而言,是没有丝毫意义的。

  当我们离却一切二边,悟到一念未生前之妙如,则一切皆是空花水月,与吾灵觉毕竟无有半分交涉!

  呵呵,究实说来,本分事上,有什么所得,了无一法可得。

  而一切万有、无量虚空皆我此妙如本心中物。

  这怎么可能用相对相待的对端思维和见地去把握呢?

  真求道的人,你持什么见,明眼宗师就用巧妙的办法将你的执见彻底卸掉,让你足下无立锥之地,让你于四顾茫然无所依凭之际瞥地回光返照——这一无所有,而又灵性不昧的,是什么?!

  到这里,什么思维、语言,什么正误见地,不全是笑话、废话吗?

  倒是我的顶楼一帖,还住着在是非正误相上,忘失本如、离开本位久矣!

  宗下有大师说:一时不在,便如死人!

  呵呵,这保任功夫,片刻也松懈、疏忽不得呀!

  最后总结一句:穷诸玄辩,若置一毫于太虚;竭世枢机,似一滴投于巨壑。

  读奥修,亲近奥修,也应当离言得旨,悟到自心本具的空无灵性,才是不负师恩哪!

  发言讨论,不过是针对当时特定境界的一种知见破斥的语言游戏,不过当时的我已经陷进去了,忘了“鹅其实从来没有在瓶中”。

  人,在心性上总是习惯于有所住着的,总想找到一个落脚点;诚没想到一有所住,即是陷在相待思维或境界当中,不能契入超绝一切相待,本来清净无染的真如实相了!

  2009-02-08 18:31:50 薛丁鄂的猫 咳,我现在才明白奥修说他是为了让人对性不再感兴趣而说,但全世界都关注性。就是这么回事。

  奥修那里发生了各种各样与性无关的成长与治疗,人们不亲自看,只是躺在家里床上意淫然后又批判自己意淫,这些和奥修有什么关系呢?

  2009-12-30 18:13:53 Sagittar 若不把性谈透了,只是一味回避压制,那么所有宗教都逃脱不了虚伪 基督教、佛教。。。。

  http://www.douban.com/group/topic/5332664/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心灵创富|上海现金流游戏    

GMT+8, 2024-11-23 10:34 , Processed in 0.068893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