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灵创富|上海现金流游戏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348|回复: 0

个人征信知识问答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8-24 16:22:0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中国人民银行组织建成的全国统一的企业和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截至2007年年底,已为全国1300多万户企业和近6亿自然人建立了信用档案。现在,贷款买房,买车,或者是申请信用卡,商业银行都会查看申请人的信用档案,也就是信用报告,了解申请人的信用记录。目前,信用报告的应用正向求职,租房等更多的领域拓展,正逐渐成为每个人的‘经济身份证’,日益渗透到人们日常的经济活动中。具有良好信用记录的人已经实实在在地感受到了讲信用带来的种种便利。----如此重要的东西,您怎么可以不关注,不了解呢?

  一:个人征信ABC

  1:什么是征信?

  简单来说,征信就是专业化,独立的第三方机构为您建立信用档案,依法采集,客观记录您的信用信息,并依法对外提供您的信用报告的一种活动。

  2:征信‘征’什么?

  (1)“您是谁”也就是您的基本信息,包括您的身份,姓名,家庭关系,家庭住址,联系方式等。

  (2)“您借了多少钱”。也就是您整体负债情况,包括您在哪家银行贷了多少款,办了几张信用卡,每张卡的信用额度是多少,享受多少种先消费后付款的服务等。

  (3)“您按约还款了吗”。就是您在什么时候还了什么钱,是不是按合同的规定按时,足额地还了款,包括各类贷款,还包括信用卡,电信等先消费后付款的各种公用事业费用等。

  (4)“您遵纪守法了吗”。就是您是否遵守了与经济活动相关的法律法规,以及法院民事经济案件的判决信息,已公告的欠税信息等。

  需要指出的是,征信机构采集的信息都是您在经济金融活动中产生的信用信息,对于一些信用无关的信息,比如个人存信息,个人宗教信仰等,征信机构是不采集的。

  3:征信信息哪里来?

  (1)提供贷款的机构。主要是商业银行,农村信用社,小额贷款公司等专业化提供贷款的机构。这类机构提供的信息主要是个人的信贷信息,如借款金额,还款情况,担保情况以及使用信用卡的情况等。

  (2)提供先消费后付款服务的机构。主要是电信企业,水,电,燃气公司等公共事业单位,上述单位提供个人缴纳电话费,水费,电费,燃气费等信息。

  (3)法院,ZF部门。民事经济案件责任一方的信息主要来自作出判决的法院,个人欠税信息来自相关的税务部门。

  二:个人信用报告探秘

  1:什么是个人信用报告?

  个人信用报告是征信机构出具的记录您过去信用信息的文件,是个人的“经济身份证”,它可以帮助您的交易伙伴了解您的信用状况,方便您达成经济金融交易。

  2:能查自己的信用报告吗?

  当然可以,这是个人作为信用报告主体的基本权利,《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管理暂行办法》中也明确规定,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可以向个人提供本人信用报告查询服务.个人信用数据库的网络覆盖全国各地,无论在哪里,您都可以到当地人民银行分支机构查询.

  3:如何查询个人信用报告?查询时要提供哪些资料?

  需要您本人亲自上门去查.届时,带上您自己的有效身份证件的原件及复印件就可以了,其中复印件要留给查询机构备查.个人有效身份证件包括:身份证,军官证,士兵证,护照,港澳居民来往内地通行证,台湾同胞来往内地通行证,外国人居留证等.

  另外,在查询时,您还要如实填写个人信用报告本人查询申请表.

  4:查询个人信用报告收费吗?

  个人信用报告查询是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提供的一种服务,原则上应当收取一定费用,但目前暂不收费.

  5:我能查询别人的信用报告吗?

  在没有得到他人授权的情况下,个人是无权查询他人信用报告的.但如果您取得了他人的授权,作为代理人,您可以携带您自己和委托人的有效身份证原件和复印件,委托人签名的授权查询委托书到中国人民银行征信管理部门查询委托人的信用报告.

  6:银行等金融机构在什么情况下可以查询个人信用报告?

  按照《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管理暂行办法》的规定,商业银行在办理审核个人贷款申请;审核个人贷记卡,准贷记卡申请;审核个人作为担保人申请;对已发放的个人信贷进行贷后风险管理;受理法人,其他组织的贷款申请;其作为担保人,需要查询其法定代表人及出资人信用状况等业务时,可以查询个人信用报告,其中,除进行贷后风险管理时无须取得被查询人的书面同意外,因办理其他业务需要查询个人信用报告的,都必须取得被查询人的书面授权.

  7:如何保护个人隐私?

  在数据采集方面,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通过合法渠道收集个人数据,明确数据采集范围,对与信用无关的个人隐私如疾病史,银行存款余额等并不采集,所以不会侵犯个人隐私.

  在数据使用方面,对于已经采集入库的数据,中国人民银行采取授权查询,限定用途,保障安全,查询记录,违规处罚等措施保护个人隐私和个人信息安全.

  三:呵护信用靠自己

  1:如何防止个人身份被盗用?

  (1)妥善保管好各种有效身份证件(包括身份证,军官证,户口簿,警官证,文官证,学生证,护照等)及其复印件,不要轻意将这些身份证件借与他人.

  (2)向他人提供身份证复印件时,最好在身份证件复印有文字的地方标明用途,同时加上一句 “再复印无效”

  (3)定期查询个人信用报告,关注自己的信用记录.

  (4)一旦发现自己身份被盗用,立即向公安机关报案.

  2:在日常生活中哪些情况下容易出现负面记录?该如何避免?

  (1)信用卡透支消费没有按时还款而产生逾期记录;

  (2)按揭贷款没有按期还款而产生逾期记录;

  (3)按揭贷款,消费贷款等贷款的利率上调后,仍按原金额支付 “月供”而产生的欠息逾期;

  (4)为第三方提供担保时,第三方没有按时偿还贷款而形成的逾期记录;

  (5)手机号停用后,没有办理相关手续,因欠月租费而形成的逾期.

  在日常生活中,个人发生信用交易后,应随时留意还款日期,加强与金融机构信贷号等有关业务人员的联系,按时归还贷款本息或信用卡透支额.同时,在信用卡,手机号等停用时,应及时到相关部门办理停用或注销手续.

  3:常见的异议申请有哪些?

  (1)认为某一笔贷款或信用卡本人根本就没申请过.典型的有以下几种情况:他人冒用或盗用个人身份获取信贷或信用卡;有些信用卡是单位或朋友替个人办的,但信用卡没有送到个人手上;自己确实办理过贷款或信用卡,但忘记了.

  (2)认为贷款或信用卡逾期记录与实际不符.有以下向种典型情况:个人的贷款按约定由单位或担保公司或其他机构代个人偿还,但单位或担保公司或其他机构没有按时到银行还款造成逾期;个人办理的信用卡从来没有使用过,因欠年费而造成逾期;个人不清楚银行确认逾期的规则,无意识中产生了逾期.

  (3)身份,居住,职业等个人基本信息与实际情况不符.异议申请人当初在申请资料上填的就是错误信息,或者后来基本信息发生了变化却没有及时到银行去更新;个人信用数据库每月更新一次信息,系统未到正常更新时间.

  (4)是对担保信息有异议.一般存在以下几种情况:个人的亲戚或朋友以个人的名义办理了担保手续,个人忘了或根本不知道;个人自己保管证件不善,导致他人冒用个人的证件办理了担保手续;个人曾为别人贷款或信用卡申请进行了担保,却不记得了.

  温馨提示: 当个人对自己的信用报告反映的信息持有不同意见时,建议您到人民银行的征信管理部门提出异议申请,还可以到与自己有业务往来的数据送机构核实情况和协商解决.

  四:征信相关金融常识

  1:信用良好能带来什么优惠?

  (1)可以节省商业银行的审贷时间,个人能更快地获得贷款;

  (2)在贷款利率,期限,金额等方面也可能会得到优惠.

  2:逾期达到一定次数和金额,银行是不是就不给贷款了?

  对这个问题,不同的银行有不同的回答,而且对同一家银行而言,贷款种类不同,答案也不同.但总的来说,目前银行已将查询个人信用报告作为银行贷前审查的固定程序,但由于各家银行有不同的信贷政策,对申请人的审查没有统一标准,所以各家银行在贷前审查时对个人信用报告的逾期次数和逾期金额没有统一的规定.

  3:未按时归还国家助学贷款对个人信用有影响吗?

  有影响.国家助学贷款由商业银行发放,自发放之时,商业银行就将这些信息报送到了个人信用数据库中.如果不按时归还国家助学贷款,就违背了借款人向金融机构借款时与金融机构建立的按期还本付息的约定,在个人信用报告中就会形成负面记录,影响个人将来的经济金融活动.

  五:常见的误解

  1:中国人民银行的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就是搞 “黑名单”

  这种说法是错误的!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只是如实地记录您原始的信用信息,不加任何主观判断生成您的信用报告。个人征信系统是您信用状况忠实的 “记事本”,它不会写上任何好与坏的评语。所以,您不必担心会因为一次不小心而被列入完全不存在的 “黑名单”。

  2:一次失信,负面记录就会跟人一辈子

  这种说法是错误的!一次失信,可能会在一段时间内对个人信用活动产生一些影响,但形成的负面记录绝对不会跟人一辈子。在国外,一般的负面记录保存7年,我国也将尽快出台相关规定。所以,永远不要气馁,珍爱信用记录从现在做起,从小做起!

  中国人民银行 2008年6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心灵创富|上海现金流游戏    

GMT+8, 2024-11-24 21:20 , Processed in 0.073063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