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灵创富|上海现金流游戏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092|回复: 0

[人物] 杨百万从投机变投资:第一桶金数钱数到手抽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4-5 08:51:4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最初,我是一个投机商;后来,我转变为一个专业投资者;而今,炒股于我而言,是事业不是职业。”3月12日,在上海闸北区一座环境优美的小区内,找到了杨百万炒股工作室,见到了有“中国股市第一人”之称的杨怀定。

  当他在1988年通过国库券买卖得到第一个100万的时候,万元户都还是稀罕物。

  作为第一批投身证券市场的代表,几经起伏,岿然不到,他的每一步,都刻着中国经济发展的烙印。而今的杨百万,依旧生活在股票的世界里,但用他的话说,“虽然每天花在股票上的时间不少于8个小时,但只是为了兴趣,就像别人养宠物一样。”

  第一阶段

  “1988年到1993年,是我最兴奋的5年,但同时也是我最痛苦的5年。我第一次看到那么多钱,但没有社会地位,思想上也很彷徨,我每天都担心自己被列入‘投机倒把’的黑名单,担心自己的活干不长久。”

  ——杨百万评早期生活

  第一桶金 数钱数到手抽筋 杨百万的第一桶金掘自国债买卖

  “我是1988年3月28日从工厂辞职的,把自己的铁饭碗扔下之后,在家里躺了两个礼拜,琢磨该干哪一行。”在杨百万回忆中,那两周做的另外一件事情,就是看报纸——他订了市场上所有能买到的报纸,一共73张。在4月初的一天,一条新闻引起了他的主意:1988年4月21日,中国将开放国库券交易。

  “我看过子夜,只要有证券交易,就有高低价。虽然我们是社会主义经济,但证券交易是市场经济的产物,只要存在,就一定会有高有低……”杨百万称,当时他就“傻”想,或许能从差价中赚上一笔。

  在首个交易日,杨百万,不,是杨怀定,拿着两万元钱到了交易所,站在交易所的门口,他算了一笔账:国库券1985年的开盘价104元,利息率 15%,如果2万元全部买下,一年就有3000元。“当时存在银行的利率是5.4%,全年利息1080元。那多出来的近2000元,早已超出我在工厂的工资。”于是他把所有的钱都买了国库券。

  “买是买了,但是心里忐忑不安,害怕跌。下午就迫不及待地跑去交易所看行情,一看,发现涨到112元了,我赶紧卖了,赚了800元。”一年的工资到手了,杨怀定心放宽了些,又开始突发奇想:如果我能把104元的国库券买回来,再以112元的价格卖出去,不就可以赚钱了吗?由于当时全国有7个城市都开放了国库券交易,杨怀定决定要打听一下其它城市的行情。“但是那时候国库券行情属于国家机密,但当天的解放日报报道了上海的开盘价和收盘价,以此类推,各地的党报一定会报当地的行情。”杨怀定立即跑到了上海图书馆,翻看全国各地的党报,终于查到,安徽合肥当日国库券开盘价94元,收盘价98元。

  连夜去合肥!一个来回,20000元的本钱一下子变成了22000多元。跑了几次以后,决定借钱,在把所有亲朋好友的钱都借了之后,他手头有了 14万元现金,开始背着更多的钱往返于合肥和上海之间。随着钱越来越多,杨怀定每一个往返所赚的钱也越来越多,每次到家,就是和老婆头对着头数钱。“那时候只有10元面值的人民币,那时候没有点钞机,我们哗啦哗啦地数钱,真得数到手抽筋,而且神经高度刺激。当时我吃4颗安眠药,晚上也只能睡两个小时。钱的力量太大了!”而通过这种蚂蚁搬家的方式,一年之间,杨怀定变成了杨百万。

  做“傻事”觅定心丸

  钱给杨怀定带来了兴奋和激动,也引起了社会的关注。在身价超过百万半年之后,杨百万便声名在外了,因为上海证券交易所每天80万的成交量中,有四分之一来自杨怀定,证券所纳闷:他究竟为何会有那么多的国债券?

  “查一查制度上是否有什么漏洞,为什么杨百万赚到比我们证券公司还好。”当时上海市高层领导的批示,让杨百万一度感到不安。“当时最大的担心是有一天有人来割资本主义尾巴。”如何才能避免发生这样的情况?杨百万天天想,之后做了其他“倒爷”眼中的几件“傻事”。

  “我先去了税务局,那天正好局长接待日,我说,我是小平说的先富起来的人,我要交税。”报上“杨怀定”的名字,局长惊叹:你就是杨怀定啊,我们早就注意你了。但是国库券的税是免掉的,从事国库券交易也不用交税。

  又跑到人民银行,要求接受党和国家的教育。买卖国库券到底合法不合法?接待的同志并没有给明确的答复,而是反问杨百万“你觉得呢?”杨百万随即拿出事先准备好的《金融时报》,指出在开放国债市场首日,人民银行总行发出的“欢迎公民随时买进随时卖出”的鼓励。“我是公民,我做的事情就是随时买进,随时卖出,那就应该是‘合法的’。”

  以上是杨百万为赚到的钱所做的工作,而为了确保自己之后的买卖有理有据,他跑到公安局局,以每月600元的工资请了两名公安人员为其当保镖。 “说实话,不是为了保护自己,而是为了给自己留条后路,哪怕今后真有什么状况,也能说是在人民公安的监督下所做的事情,总不至于给太严重的处分。”

  对于自己的最初的百万身价,杨怀定并不觉得有什么了不起,但这几件“傻事”,却是杨百万引以为豪的。“我的战略步骤把人震撼了。”

  第二阶段

  “1993年是一个转折,邓小平说,股票市场要大胆地试,他的话给了我一颗定心丸。1993年到2002年,从事证券交易不再是外人眼中的“投机行为”。当炒股成为养家糊口的工具,我研究市场,分析心理,真正转变为一个投资者。” ——杨百万评10年转折

  熊市牛市间华丽转身 投机者变为投资者

  如果说成为杨百万有一定的偶然,但在股市的一路起伏中岿然不动,确实是要智慧的。

  杨怀定身上有一种特别的嗅觉,大多数情况下,不仅是买国债,玩股票,买房产能赚到钱,甚至在大哥大、车牌这些生活用品上,他也总能在高低价之间找到最合适自己的点,完成华丽的转身。

  1988年,杨怀定以19800元的价格买了大哥大,用了4年之后,1992年,以3万元的价格卖给了一个台湾老板,那年年末,大哥大的价格就掉到只要几千元一部了;

  在1993年股票的第一个熊市到来之前的最高点,他卖了很大一部分股票买房子,在2005年6月的大牛市到来之前,他又卖了房子杀入股市;

  1992年,杨百万买了一辆夏利车,当时连车牌总共花了8万元,但是这块Z字打头的私家车牌照,因为比较稀缺,后来卖了20万元;

  2007年5月,杨百万高调宣布,自己已经全部空仓,几天之后,股市遭遇印花税调高之后的盘整,一度跌破3700点;

  2008年1月21日、1月28日连续两个“黑色星期一”,两周10个交易日,几度出现千余只股票齐跌行情,上证综指直落千余点,而就在此前的1月20日,杨百万在沈阳的讲座上把这样的预测传递给了当时的听众,并宣布:“1月8日,我就清仓了。”

  对于自己大多数情况下的好运气,杨百万称只因自己比别人多一个心眼。

  “当年‘大哥大’一度是身份的象征,且买卖还要登记,价格一路上扬,但在1992年价格达到6万元一部的时候,我看到有人家开始安装固定电话了。电话是一种很容易生产的东西,它的出现肯定会影响到大哥大的价格。”

  “2005年我之所以卖掉房子炒股票,是因为在2005年1月,印花税从2%下调到1%,这明显就是政府鼓励老百姓买股票。”

  而对于被股民们称为“神来之笔”地准确预言“5?30”大跌,杨百万说,道理说穿了也很简单,把最后的利润留给别人,同时把风险也留给别人。“人挤得水泄不通,就要出事了,因为贪婪的人进来了,好比房子卖得发疯了,就要离下跌不远了。”

  在当年上海的第一代股民中,曾经有8位“大哥级”的人物,备受股民追捧,被称为“八大金刚”,如今,只有杨百万硕果仅存。“这么多年我能不倒,重要的一点是信奉‘落袋为安’,赢了钱就从股市抽出来,而不是全投进去,这需要抑制自己的贪欲。”这是杨百万对自己在股市近20年遨游的一个总结。

  当然,哪怕是股市“常青树”,也有“发黄”的时候。1993年股市大跌前,虽然杨百万卖了大部分股票买房子,但留下的股票,在大跌第二天开盘就亏了8万元,“那是我有生以来第一次一晚上亏8万元。”而在去年,他也有失手,中了四千股中国石油之后,杨百万又在低位买入了一点,而后中国石油继续下跌,不断破位。但在谈及失败时,杨百万很坦然,“我们老股民有句话,牛市挣钱,熊市挣股,这样想,心里就坦然。”

  第三阶段

  “我给自己算了一笔帐,我每天忙于炒股,并没有什么花费,按照每月10000元的花销计算,一年12万,50年就是600万。我快60岁了,活不了50年了,钱是花不完的了,我现在炒股,不是为了赚钱,只是因为兴趣,就像别人养宠物一样。”

  ——杨百万评而今炒股心态

  我会一直炒下去

  3月12日午2点,杨百万工作时内的两室一厅内坐着10几个跟他炒股的“学生”,他们眼睛盯着各自屏幕上的股票信息,时不时交流几句。

  杨百万坐在自己的座位上,他的面前有3台电脑,一台显示股票大盘走势,两台监控他所关注的股票的行情。在接受我们采访的过程中,他的电脑不断发出“叮叮当当”的声音,据说是“杨百万炒股软件”根据个股走势发出的警报。

  “动了,它这么动总是有道理的,3毛6了,看到伐?!3毛5!3毛7了!”2点40分左右,杨百万开始用洪亮的声音和他的学生们交流。从电脑屏幕上显示,其在22.01元价位买了1万股中石油,当中石油的股价涨到22.36元的时候,杨提醒:“不着急,不着急。”此后3分钟内,又有一些反复。 “抛掉!”在22.37元的时候,他打开界面,按下确认键,卖出1万股。之后,最高有22.38元,但杨百万称,这一笔有2000多元的收益,可以了, “现在炒股不为钱了。”

  事实上,而今的杨百万,确实也不用靠炒股赚钱了,他和儿子成立的软件公司开发的“杨百万炒股软件”,从2003年开始投入市场。“现在有专门的代理商,4000元一套,卖得挺火。”这使老杨目前生活中另外一个工作重心,就是接听软件使用者的电话,通过答疑解惑,让他们更好更熟练地运用软件。

  问到何时“退休”,杨百万称自己没有考虑过,“会一直炒下去,老年炒股可是对付老年痴呆症的最好的良药。”他笑称,而今不是单纯的百万了,把下半生的钱都赚好了,“解决了吃饭问题后,炒股就是爱好了。”

  此外,杨百万提醒广大股民,股票不是人人能炒的。证券市场是放大人性的弱点的。历经几拨熊市和牛市,太多的人因为贪婪、急躁而起伏,对于那些有专职工作的老百姓,他建议将钱去买基金,规避风险。

  杨百万关键词

  8小时

  杨百万的一天是从8点开始的,起床后听广播财经新闻,9点打开电脑开始监控,11点至1点吃饭休息,1点至3点看行情,晚饭后散步,看财经新闻,晚上10点进行盘面复查。总之,每天花在股票上的时间不少于8小时。

  120斤

  20年过去了,对于自己的第一个百万依旧记忆犹新。“那时候还只有10元面值的人民币,我专门称过重量,10000元一封,是1斤2两,100万,120斤,兴奋得睡不着觉。”

  最幸福的事

  杨百万坦言,在上世纪80年代末,自己成为百万富翁,是兴奋,但没觉得幸福,因为那时候,倒卖国债、炒股都还是赚钱手段,是以此谋生的。觉得幸福是这几年的事,因为股票不再是赚钱工具而是兴趣。“一个人找到自己的志趣所在,才会感到幸福。”

  最苦恼的事

  杨百万,大大的耳朵,小小的眼睛,看过得人都会觉得很福相。然而,性情直率达观的他也有苦恼。他指着百度上搜索出的杨百万博客、杨百万网站、杨百万研究所、杨百万股票俱乐部等机构连声叹息,所有这一切统统都是冒名的,“但是我也没有时间去打假,只希望读者不要上当。”

  记者手记 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

  记者 谢飞君

  20年前的百万身价,在当时意味着什么,恐怕只有那个时代的人能说得清楚。

  采访杨百万,时间不长,但是印象很深刻。他话不少,但是有自己的尺度,提及具体股票,一律不讲。用他的话说,是要对买了他的炒股软件的股民负责,只有他们才能得到“点拨”。

  对于卖软件这件事,可以说是杨百万财富路上的又一个崭新的路标。毕竟,而今的股市,风云变幻,得失并不可控,而每卖掉一套炒股软件,得4000 元人民币,是实实在在的。当人竞相“扎头”股市的时候,杨百万已经变身“指导者”,不可不说是先人一步。而他正是凭着这种精神,才能在这20年间继续活跃在财富的道路上。

  采访完杨百万之后,他的“第一桶金”就不停地在我的脑子里翻滚,在几个年轻的朋友畅谈创业的时候,我忍不住把杨百万的故事和他们分享了一下。一朋友听后仰天长叹:我们晚生了20年!想想,确实,20年前,那个往返两个城市倒卖国库券都能一夜赚上几千元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还了。随着市场的越来越规范,所谓的“空子”越来越小,想挖金全靠真本事。

  然而,话说回来,20年前,倒卖的钱也没那么好赚,在最初的那些日子,只有为数不多的人发现了它,而所有实践了的人,被挂上“倒爷”的名头,也是惴惴不安地过日子,生怕哪一天要被纠出来割了资本主义尾巴。而当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这个商机的时候,利润空间日益变小,以至最终消失。

  所以,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发现“先机”,才意味着财富的可能。当然,时至今日,即使是杨百万,也要高唱“借我借我一双慧眼吧”,通过开发炒股软件这样的副产品,才能在而今的股市体系中建立新的经济增长点,成为“不倒翁”。

  全国15家主流报网媒体联合推出大型系列报道——“改革开放三十年:那些人,那些事”。这是一个由扬子晚报发起,全国15家主流报网联合推出的大型报道,在今年我国将隆重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年的背景下,承担起新闻界应有的使命和责任,联动报道同一主题。今天刊出由新闻晚报采写的《股民杨百万》一文。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心灵创富|上海现金流游戏    

GMT+8, 2024-12-22 20:57 , Processed in 0.163254 second(s), 2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