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6-7-26 21世纪经济报道
专家指出,除可能牵涉的个人问题,此事也暴露出地方社保保值增值的两难境地
而一位社保专家认为,关键还不是投与不投,问题在于祝均一导演的这种投资类似一个“黑箱”,没有像全国社保基金那样进行公开披露的游戏规则。
7月18日,周二,上海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召开了一次处级以上干部的紧急会议,会议通报了其局长祝均一已被中纪委带走接受调查的情况。
此事似乎甚为突然,被调查前一天早上9点,祝均一还准时出现在社保局办公室,并主持召开了局例行工作会议,这成为他最后一次公开露面。
据说,其坐驾至今停在住所内,可能是在家中被直接带走。
上海有关部门就此事下发的一份通知上称,“社保局有关领导严重违纪”,“违反财经纪律,用社保基金进行违规投资”。
几乎在同一时间,上海福禧投资控股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张荣坤亦被有关部门“带走”,据本报记者调查,两事间存在某种程度的关联关系。
消息人士说,2002年张荣坤以32.07亿元,拿下沪杭高速公路上海段99.35%的股权,其资金来源正是上海市社保基金(相关报道详见9版)。
据本报了解,祝出事后,上海劳动和社会保障局下属的基金处处长和社保基金管理中心主任也没有再正常上班。
安联的“社保血统”
据本报记者调查,上海社保资金的违规投资可能涉及房地产和证券等多个领域,形式主要是委托理财入股市和委托贷款入楼市。
接近社保局的人士透露,祝的操作手法是社保局直接和项目接触,看过土地证和规划证之后觉得项目可以,就以6%-7%的短期银行贷款利率放出去,资金都在1亿元以上,中间找个银行办下手续,看起来是社保局———银行———企业的银行委托贷款,其实都是社保局和企业之间联系好的。
“有四五个人专门做这个事,他们和很多银行都合作过。”上述人士透露。
21日,上海银行界一位人士也告诉记者,今年国家审计部门对上海社保基金有过审计,当时就发现大量的上海地方社保基金通过委托贷款形式进入房地产。
除隐秘的委托贷款形式外,上海早在1992年就成立专门的房地产公司运作社保基金。
就记者掌握的资料来看,其中的一个载体便是上海安联投资股份有限公司———它今年初从浦西第一高楼明天广场抽身时,暴露了和社保基金的关系(详见本报4月18日《社保基金妙手抽身上海安联停售明天广场》)。
当时的种种迹象显露,上海社保基金正因为某种压力,急于从房地产市场撤退。不久后,安联投资转到了上海国资委旗下的资产经营公司上海盛融。
不过,安联的“社保血统”无法抹去。
工商登记资料显示,安联投资原为1992年成立的申宝房地产开发经营公司,这家独立核算的全民所有制企业属市退休费统筹管理所领导。注册资金人民币1亿元。
而一份名为《上海市退休费统筹管理所关于成立上海申宝房地产开发经营公司的申请》的资料揭示了它与上海社保基金的关系:
“本市(上海)自1986年10月起,对企业职工退休费用实行社会统筹,目前(1992年)全年退休费统筹基金收入和支出已经达到20多亿……要采取措施,尽量使现有的养老保险基金保值增值……从现有养老保险基金余额中划出一部分资金,由公司进行房地产开发经营,通过房地产开发经营所取得的利润,转作养老保险基金。”
“当时,上海的部分社保基金是委托浦发银行做经营管理的。”知情人士告诉记者。
工商登记资料显示,1998年1月,申宝房地产移交给上海浦东发展银行经营管理,并作了如下变更:
上级主管部门变更为上海东展公司;开展上海浦发受托社会保险基金的资产经营管理业务;公司名称变为上海安联投资发展公司;主营从房地产经营扩大到实业投资、房地产开发、资产经营管理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