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灵创富|上海现金流游戏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530|回复: 1

中国20年间1200名企业家自杀 生存状况堪忧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7-10 06:27:5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当代企业家生存状态之忧思

  老总半夜寻死掀开高端人群心理危机

  和往常一样,下了夜班的南京亚东汽车修理公司的修理工李林骑着他的金城摩托回浦口的家。长江大桥上很畅通,猛加几把油门就到了桥心。突然一幕令他吃惊的情景出现在他的视野中:大桥桥栏边,一个略显肥胖的男子,正努力地攀越桥栏,其势头是要跳江寻短见。李林一个猛踩刹车,摩托车戛然而止。随后他以最敏捷的动作跃到桥栏边,一把搂住对方的腰,死命地向后拽……这是本月15日夜晚发生在南京长江大桥惊险的救人一幕。

  让李林意外的是,被救的寻短者竟然是他认识的江北一位知名企业的老总。这一点,他确认无疑,因为此前,这位知名老总在当地新闻栏目中频频露脸。汽车修理工的李林甚至有幸为他的爱人保养过车,老总当时还递给他一支“中华牌”香烟。

  这样身份的人怎么会深更半夜里出现在长江大桥上并准备投江自尽呢!?对李林而言,这个问题百思不得其解。

  是啊,这位平日内风光无限的老总怎么会想走绝路呢?带着这样的疑惑,记者试着在网络搜索GOOGLE里输入“企业家自杀”的字样,随后蹦出的数字更是令人吃惊不浅!

  信息显示,自1980年以来,仅有记录的,中国便有1200多位企业家自杀。这其中有:上海大众老总方宏。他是一位清廉的国企老总,企业营运状况良好,但他不幸患上精神抑郁症,在1993年3月9日跳楼。其实再等一年他就退休了,可惜没能熬过去。

  贵州习酒老总陈星国,他在1982年出任习酒厂厂长,15年间把一个年产值只有300多万的县办企业,逐步扩展为年销售额达2亿多元的大型企业。为此他曾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优秀青年企业家”称号。后来企业营运出现问题,1997年7月28日在习酒厂被茅台酒厂兼并前夕举枪自杀。

  广州港澳中心李副总,因烂尾楼问题在2003年跳楼自杀。令人叹息的是,仅仅一个多月后,那栋烂尾楼就卖出去了。

  茂名永丰面粉厂老板冯永明,1993年在家中用水果刀割腕自杀,年仅29岁。遗书中写下:“现实太残酷,竞争和追逐永远没有尽头……我将到另一个世界寻找我的安宁和幸福。”

  北京金锐千翔通讯公司董事长祝凤生,自从他的妻子和女儿被入室行窃的歹徒杀害后,他陷入极度沉默中,和周围人几乎不作任何交流。2001年10月15日,他从办公楼上跳楼自杀。经及时抢救命虽然保住了,但两条腿残废了。

  这种非正常死亡形式令人们扼腕叹息,而“出师未捷身先死”另一种逝去的形式,同样留下无法弥补的遗憾。

  就在今年4月10日,全球著名的爱立信中国总裁杨迈(JanMalm),在没有任何征兆情况,突然死在健身房的跑步机上,跑步时,连日超负荷的工作让他的心脏已不能承受如此剧烈的运动,倒了下去,终年54岁。

  就在杨迈离去的第9天,麦当劳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坎塔卢波因心脏病发作与世辞别,这一天,离他60岁的生日恰好还有100天……

  尽管南京李林从南京长江大桥上救下的这位老总寻死的原因,已不得而知。然而却掀开了成功人士,特别是企业家的心理危机的一角。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统计,全球完全没有心理疾病的人口比率只有9.5%。企业家由于工作性质的特殊性,更是心理疾病的高发人群。在对长三角企业家的追踪调查中,可以发现:一些人正在面临精神崩溃的危险。而比这更危险的是,人们对此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是什么在吞噬总裁们的精神和健康周正猷是南京都市心理中心主任。每天来他的中心寻找“心药”的患者络绎不绝。尽管根据“行规”,来这里接受“一对一”的心理调整的患者都不会轻易留下真实的信息资料,但这些人有一个共同特征,就是事业很成功,或者曾经很有钱。

  据周主任介绍,影响成功人士心理健康最多的是焦虑症。具体表现为:坐立不安或莫名其妙地胆战心惊;难以集中注意力或脑子一片空白,记忆力下降;烦躁;肌肉紧张;睡眠障碍;容易出汗。

  前几天,一位年轻的私企老总找到诊所。他创办了一个企业,对下属和一帮铁哥们都很讲义气,但他一倒霉,那帮人说散就散了。他现在到处躲债。他想不通,甚至产生报复社会的可怕念头。其实,不管是成功的企业家还是失败的企业家,在他们从商的过程中,多多少少都会体验到内心深处的孤独和无助!特别对世态炎凉别要有甚于常人的承受力。

  据周主任分析,选择做企业家,就选择了孤独。这种孤独除了影响企业家本人的心理和身体健康外,严重的还会导致企业家滑向悲观主义的深渊!

  其次是忧郁症。压力、焦虑是诱发精神病或忧郁症的主因。不管企业家本人的意志多么坚强,都难免有招架不住的时候。据统计,患者在对心理存在障碍的自述原因中,近七成接受检测的患者认为是“工作太累,压力太大”,其中68%的企业家说自己每天的工作时间超过10小时。

  前不久接诊的一个患者对周主任讲,他总感觉周围潜伏着危险,有人在害他。有时,工作一闲下来,就感觉身体某个部位疼痛,到医院又检查不出毛病。

  周主任分析说,这些人从外人看来,董事长、总经理的名头既响亮又威风,但这背后却是多少个不眠之夜和怎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呕心沥血,精神的弦总是处于紧绷状态。因为经营企业需要完全地投入,资金、项目、人员、市场,一切都需要殚精竭虑、费尽心思;在客户和一些部门要员面前,你是点头哈腰、赔尽笑脸的孙子,在员工面前,你又得威严高大,给他们前进的动力和信心;由于企业是自己的,办砸了全得自己兜着,企业家无时无刻不是战战兢兢、如履薄冰。这种双重角色的不断转换最易让人产生疲倦,诱发精神病或忧郁症。

  另外,时下贫富差距在不断扩大,社会上仇富心理也在逐步滋生,而这无形中也加重了一些企业家的心理负荷。

  其三,感情煎熬。资本时代里的事业有成者,要想找个“红颜知己”易如反掌,但他们同时又很看重传统道德。这种矛盾心理碍于自己特殊的身份没法与人沟通,所以越淤越厚。极易出现心理焦虑症,如果得不到及时疏通,往往走向极端。一位企业家坦白地讲,他的“红颜知己”三天两头换,多得连自己也没法计算。他说自己骨子里很传统,所以心里没有一天安宁过。

  心理专家分析认为,企业家活动半径比常人宽泛,所受外界的诱惑也多。特别在私生活上,超越“道德防线”的机会很多。但这些人接受的是传统教育,很看重传统道德标准和自己的公众形象。好在企业家的心灵承受力比常人强,但当压力超过承受极限时,他们就会面临坠入深渊的危险。

  一位上了《福布斯》榜上富豪在一家顶级夜总会就突破了这种极限。他抓起一扎扎钞票朝旁边的小姐们身上砸去,一边嘴里狂吼着:“拿去!都拿去!都是你的……”心理专家指出,人的心理承受力就像一支弹簧,压得过紧,释放时就显得怪异。而压得过久,弹簧就不能正常复位。

  其四,偏执和多疑。许多人将偏执当成一种优良品质来看。其实这是一种误解,偏执从内容到形式都只能是一种病症。中国大陆家喻户晓的“首富”牟其中就是一个实例。当年他倒飞机一战成名,于是野心膨胀,于是不但语不惊人誓不休,还雄心勃勃地要炸平珠穆朗玛,让印度洋上空的暖湿气流滋润中国西北干旱地区;不但把南德集团的办公室改为办公厅,还准备把生意做到太空去,要玩转卫星……和其他企业家易患的心理疾病不同,偏执症往往以大胆创新的面目出现,而且有一定的合理成分,因此具有很大的隐蔽性和迷惑性,企业家本人和其他人都很难把它当成一种病症去看。但它对企业的危害却是最大的。

  多疑,是企业家最易患的另一种心理疾病。李军是南京某房产公司的老板,便是典型的多疑症患者。有一次,他将公司的一套尾楼以低于市场价30%卖给了一位政府官员的亲戚,经手人是办公室主任。碰巧的是,没过几天,税务局便派人下来查公司的账目,尽管没有出任何问题,也没有任何证据表明与他低价卖房有关,但他就是一门心思认定是办公室主任搞的鬼。从此他看办公室主任,怎么看怎么不对劲,发展到后来,他对所有的人都不放心,老觉得他们串通一气,想骗自己的钱,想把企业搞垮……企业家一旦患上多疑症,往往会彻底否定周围的人和事,把所有的人都想像成自己的敌人,给员工造成很大的心理压力。

  其五,困惑迷惘。的确,企业家作为时代的宠儿,在解决了金钱、地位、名誉的困惑之后,他们开始感受到信仰洪荒的恐慌。在自我极度膨胀却又找不到更好的支撑的时候,心理疾病的产生便很难避免了。

  从不到2万元起家,到如今产值达2个多亿的某外贸销售公司老总郑某,平时滴酒不沾,也几乎没有任何爱好,吃碗刀削面都比山珍海味让他感到舒服,但随其财富的与日俱增,他的心理困惑也越来越强烈:“资产过千万了,到底该怎么活下去?”他的想法或许会引起一些企业家的共鸣。

  社会学家认为,我国一些富豪之所以会出现心理失常,甚至走上犯罪道路,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没有一种平和的心态,没有树立正确的财富伦理观,没有社会责任感。而众多研究者指出,社会责任感是“幸福”的重要因素。

  特别需要指出的是,企业家讳疾忌医。成功人士同样对心理疾病存在偏见。调查发现,由于受“精英人士”带来的双重人格影响,患上心理疾病的企业家有90%的人不会觉察自己已经患病,而在患有心理问题或心理疾病的企业家中,有90%以上的人不愿去看心理医生。

  心理专家认为,由于受传统观念的影响,企业家的这种误解,往往还根深蒂固。觉得这是很不光彩的事。加之企业家群体处于社会上层,领导着成百上千的员工,需要维护自己的权威形象,因此更加不愿就诊,而这却留下了一个很大的隐患。

  心理“环保”要靠企业家“淡泊明志”

  企业家是企业的灵魂人物。试想,一个企业家有病,他的企业还能健康吗?

  众多的社会学专家已开始关注起这个以往被忽略的严峻的社会问题。令人欣慰的是,一些企业家也逐步意识到这一点,他们正以更负责任的态度寻求工作与生活的最佳平衡,同时力求上行下效,创造健康的企业。

  近两年来,离开管理第一线的深圳万科集团董事长王石大约1/3的时间是在山上度过的,而他每次上山时也还有一些固定的伙伴结伴而行,比如万通集团的董事长冯仑。同时,他还发起成立了一个由200多名企业家组成的滑雪俱乐部,每年聚会一次。而明基中国营销总部总经理曾文祺也不无骄傲地说:“我总是在晚上11点左右睡觉,早上6点起床跑步。你们要是睡懒觉就欣赏不到苏州早晨的薄雾有多美了!”

  江苏省社会科学院社会调查中心储兆端教授建议,从企业家自身来说,有意识地陶冶情操,丰富业余爱好,以自己的生活兴趣摆脱心理的困扰也是很重要的。比如读一本早就想读的好书,或者绘画、练书法,做雕刻等手工小制作,都是可以增添生活情趣的,甚至可以从中感悟到人生的真谛。一段美妙的音乐、一顿丰盛的晚餐、一次倾心的交谈、一次浪漫的远游会更让人感受到人生的快乐和幸福。

  企业家也要不断地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新形势下的企业家要有“MQ”意识,即“心理商数”意识。需要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适时适度地调整自己的心态与情绪,特别是要主动接受生活的挑战,只有正视挑战,也才可能平和自如地融入竞争的社会生活中,哪怕是身处逆境也会坚信,“事实并没有你想像的那么糟”。

  而若一些企业家已经意识到自己有了心理障碍,也不要讳疾忌医,相反,更应积极地配合心理医生进行治疗。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心灵创富|上海现金流游戏    

GMT+8, 2024-11-22 05:21 , Processed in 0.062847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