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 2019/8/11 地点: 上海淘屋 玩家:6人 (老玩家和新玩家一半对一半) 总结人:胡琴琴 留给我印象最深的几个点: 1) 第一局中,某位新玩家抽到三室两厅的房产,首期支付3000。无论是从资本利得还是从月现金流收益来看,都是一笔 不错的投资项目,但是由于对方可能不大懂规则或是惧怕风险,我用500就买到了这个好机会,而这个机会让我在迅速获得 第一桶金,在半小时内就实现出圈了(当然,我是自个没选择出圈,继续呆在老鼠圈里跟着大家一起玩) 我的思考点: 一, 在后续分享环节,也有其他新手提到自己在真实生活中是一个风险极度厌恶类型的人,宋主席的一席回话很中肯,他 提到到底是这笔投资真的风险性很大?还是说你觉得它风险很大? 这是完全2个不同的思维角度,一个项目,它值不值得投资,你要用知识技能去量化它,分析它,而不是拍脑袋就说它好不好。 富爸爸穷爸爸书里多次提过这样的概念:一笔投资,应该是你在投的时候就通过理性分析大致知道它会赢了,而不是押赌注似 的它未来会赢。这教导我们要具备必要的财商知识和技能,那么在面对一个项目的时候,我们才可以用头脑去判断它的风险性 到底是高还是低,而不是用情绪或信念第一反应去排斥它。 康南老师也提到:我们有时会用极其“贬低”自己的语言去否定自己,导致自己看不到自己的潜在能力。 和我现实生活中的联系是: 我曾经也属于一个无知无畏者,直到受挫后反思自己时才意识到,我当初的行为完全是一场赌博似的 投机心理。 我曾经也深受潜意识里对风险厌恶的信念毒害,对一些投资比如股票,基金,采纳不理不睬的态度。现在较为欣慰的是,我对投资 工具都持开放的心态,我会跟着心灵创富伙伴们一起学习,越了解,越发现它们不是那么的可怕,并且对自己的能力信心也会加分。 二, 当你要去购买某个机会时,最好是你先抛出一个锚定价格,尤其是从新玩家手里买机会的时候。 因为他们还不大懂背后的价值, 而且是非常不善于开价的。 2) 自从我买了房地产,然后又迅速把它转化成第一桶丰厚金的时候,其他新手玩家明显受到了我的影响,他们开始一碰到房产生意 时就选择购买。另,在市场风云时,他们也是一听到和自己相关的房产交易,就开始出售,结果是,在调整财务报表的时候才发觉卖出 价和当初买入价是持平的,或者甚至比买入价还要低点。 我的思考点: 我在这个过程中,明显看到了人的弱性,一是看见别人赚了就觉得这种生意一定是好的,于是跳过深入思考直接购入。二是出售时,就 以为自己是赚了,甚至都没经过计算,完全是沉浸在交易的欢喜中。 不是所有的房子都算好资产的,首先,你要明白自己买这套房子,追逐的是资本利得还是现金流收益?这关系到你什么时候选择买还是 不买。 有些房子,首付比例偏高,且金额大,但月现金流回报偏低,其实用这笔首付的钱换成其它投资方式,比如股票等,收益率是要高许多的。 和我现实生活中的联系是: 我已经基本放弃了跟风投资的思维方式,相反,我会思考背后的逻辑支撑是什么?对方是基于一种什么样的环 境?等等 这个转变对我是一个很大的进步,我更多从深层次和多维度去看待问题了。 3) 佳亮在分享中提到一个点特别有趣,他说他在抽取机会卡的时候,想卖掉这个机会给大富翁康南老师,结果康南老师只是对这个机会 开价1000,这与佳亮的第一期待值远远不符,他按照过去玩的游戏经验,认为大富翁起码也会给个10000。再后来,另外一位玩家生了小孩, 佳亮看见康南老师却给出了10000的红包,他更加内心不大开心了。 我的思考点: 佳亮的这种心理属于人之常情,这轮大家点评的最激烈。大伙纷纷好奇康南老师为什么会这样去做?她解释到,一是因为对佳亮游戏中的 观察,觉得与他同频链接感还不够,也内在不大认同他的初心,二是这样的小金额月现金流对她根本没有多大吸引力,所以她不觉得值得 拿出10000来购买这个机会。 这点让我想到了“因果关系”和“种子法则”,一个果,它必定是有因的,因此我们必须警醒检讨自己,我收到这样的果是因为我以前种下了 什么样的因? 种子法则,是我从格西老师那儿学到的,你想要得到某种东西,你就要多去种种子。你想得到他人的慷慨,你就要自己先学会慷慨。 宋主席补充点评中提到的一个点“知彼解己”也特别特别的好,知彼,我们很容易了解,犹如我们常挂在口中的“知己知彼,百战百胜”。在 游戏中,这就要求我们学会观察其他玩家手中大致有多少现金,谁是富人,这个机会对谁是最重要的?这样你才能避免搞错对象盲目的推 销机会。
解己,我们却常常忽略它的重要性,你在抱怨,责怪对方不理解你或对方行为无法达到你期待值的时候,你是否有想过,你先前所表达的 意思,传递的情感,真正有让对方清晰明白么? 与我现实生活中的联系: 我也有时工作生活中会忽视“解己”的重要性,以后我要多多反思自己的表达是否足够清晰让对方明白。 “知彼解己”是高效能人士七个习惯中的一个,在点评环节,宋主席不只一次运用了这本书里的原理,我突然很羞愧,我读了这本书却又仿佛 没读似的,这说明我对一本书的理解不深,自然践行的力量就弱。这本书我要重温加深对七个习惯的领悟和实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