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家庭理财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就是人身风险规划,大多数人会因为对保险不够熟悉而在这方面留下隐患。有些过于“精明”的人,从来不肯购买保险,认为保险就是“砸钱”,有去无回不划算。还有些人,保险意识已有,却不懂得如何安排家庭保障,“眉毛胡子一把抓”,却也没有给家庭的主要支柱上好保险。这些都属于家庭理财中的误区,是非常不可取的。
误区一:“厌恶” 保险 家庭无保障
案例:今年35岁的李女士,其先生多年从商,收入可观。目前家道殷实,家庭年收入稳定在百万元以上,膝下有一个上小学的儿子。李女士虽然是一名全职太太,文化程度也不高,但是对于投资理财却非常热衷,不仅炒股、买房子,即便是近年来才热起来的基金投资、炒黄金,对她而言也以是熟门熟路。虽然投资“成绩”不是太好,倒也惬意自在。在一次“家庭财务会诊”中,理财顾问向她说明她,目前她的家庭最缺少的不是投资组合,而是合理的家庭保障时,她颇有些不以为然。因为她和先生从来都是保险的“厌恶”者,以为保险推销者都是不可信任的,所以一直没买过商业保险。
点评:恰恰是这样财富已经平稳增长,孩子尚未成年,又仅有先生一人在经济上完全独挡一面的“单支柱” 家庭,最需要安排好家庭保障,从而防止未来可能出现的意外、疾病等风险事故对自己的家庭、家人造成巨大的破坏作用。
否则,一旦李女士的先生(家中的主要经济来源)因为意外和伤残原因,无法继续为家庭创造财富,那么很容易就坐吃山空,令全家的生活陷入困境。
我们都知道,风险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所以,花费一些钱,为自己和家人做好一定的保险保障,是家庭理财生活的必备课。
误区二:盲目买保险 花钱受冤枉
案例:与前述李女士夫妇不同,老张一家还“挺爱”买保险的。老张年收入5万元左右;妻子年收入2.5万元左右。女儿正上初中。这个年总收入不到8万元左右家庭,每年却要花费1.2万元在购买商业人身保险上。购买的保险品种也很多,包括女儿的一份教育金保险和意外险、妻子的一份养老险和万能寿险。
点评:乍看上去,老张一家的风险意识还挺强的。可是,他家买的保险种类挺多,保费支出也挺多的,却仍然存在不少的隐患。最关键的问题就是“没有保对人”(保障对象安排不当)、“应该重点保障的对象却没有保对险种”(险种选择不当)。
比如老张一家,最应该购买的是“老张的意外伤害险”,而不是先给自己的女儿买一份“少儿教育金保险”。否则,即便他们家购买了一堆保险,最终也很难在家庭陷入经济危机时起到“雪中送炭”的作用。
同样的道理,张太太应该先考虑购买先生和自己意外险、定期寿险,而不是自己的养老保险,更不应该在先生的基础保障都没有安排好的情况下,去购买理财型的万能保险。
保险并不是买得越多越好。和理财目标需要安排轻重缓急一样,在保障对象选择和险种选择上,都应该遵循“先近后远,先急后缓”的原则。而且,家庭总保费支出不要影响家庭的正常生活,以超过年收入的10%为好。
老张家庭的保险安排,还折射出一个盲目跟风买保险的问题。因为他的妻子坦白说,之所以会给自己买万能险,就是因为有短时间,外面有关万能险的宣传得很多,周围也有不少亲戚朋友在买万能险,自己经不住代理人的推销,也就买了5000元一年的一种产品。其实,她根本就不太理解这“万能险”到底是怎么回事。
这也难怪她,中国人最喜欢的事情之一就是盲目跟风,投连、分红、万能,保险产品的“流行”一遭又一遭。可是,保险不是普通的消耗品,而是可能伴随你和家人一生的长期的、无形的服务类商品,所以必须因人而异购买和安排。即便是一款设计再好的产品,也不会适合所有的消费者。对于老张这样的普通工薪家庭而言,需要长期持续注入资金、前期扣除费用较高的万能险就不是一款合适的产品。类似地,这样的产品也不适合老年人购买。
总而言之,保险安排最好能在对所购险种有一定了解的基础上,根据自己和家人的需求,根据自己的经济预算巧安排。克服盲目跟风的心理,也许就是走出家庭保障安排误区的第一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