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灵创富|上海现金流游戏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907|回复: 4

家庭财权谁执掌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3-17 07:22:1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随着收入的持续提高,当家理财的内涵也在不断扩大。以前,成为一名好当家人的标准就是看他或她对支出的掌控能力;而现在,温饱已经不再是家庭的头等大事,对当家人的要求更高了,能不能让家庭的资产保值增值,成为了衡量一名当家人是否合格的重要标准。

  家庭财政大权谁来执掌?家庭理财男人做主,还是女人做主?

  这是个老问题,也是新问题。

婚姻关系中必须处理“钱”

  很多年轻的朋友在谈恋爱的时候都很忌讳谈“钱”,觉得一谈钱就流于俗气。但在接受了众人的祝福,组建了小家庭展开了另一段人生旅程之后,夫妻俩会发现,新的挑战也旋即展开。如何处理夫妻之间关于“钱”的关系是一项非常普遍的矛盾来源和争执重点。

  家里的钱归谁管?重开愿还是重节流?要不要买新房?生不生小孩?生完孩子以后如何积攒教育金?如果有房贷、车贷的问题,又该如何解决?两个人来自不同的家庭,有着完全不同的家庭背景、成长环境和消费习惯,往往容易在经济问题上产生有分歧。

  自古以来“贫贱夫妻百事哀”,财务上的不健全或对用钱的看法不一,就像不定时炸弹,随时有可能彻底破坏双方的关系。而苦尽甘来一朝荣华富贵后劳燕分飞的故事也时有所闻。所以,婚姻关系中必须处理好家庭经济问题,早一点在对待“钱”的态度上达成共识,总比胡里胡涂为了钱而争执甚至分手来地好。

  确定好谁来当家,谁来做整个家庭的CFO(首席财务官),成熟理性地面对双方的财务状况,夫妻俩同心协力一起去应人生当中的不可知与变量,才能实现更为和谐幸福的家庭生活。

“当家”含义有了新变化

  不过,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当家理财”的含义已经悄悄发生了变化。

  在早些年物质较为贫乏的年代,如何节源是每个“当家人”最需要费心的事。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样样都需要开销,而每个月的工资收入就几十元、几百元,有些生活用品还需要凭票购买,一家人如何省吃俭用度过每个月,是当家人最头疼的问题。每一餐花费几斤面粉几两瘦肉票,是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当家的主要功课;细细记下家中每天的开销账,自己家中率先拥有“自行车、缝纫机和电视机”这三大件,年底小有节余还买点国库券,是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优秀当家人”的典型评价标准。

  而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中期起,随着市民收入的快速增长,每家每户日常的生活用度已经基本不用发愁,每个月能节余下上千元、数千元甚至上万元的家庭也越来越多。如今,丈夫要去买个数码产品,妻子要去做个美容,基本已经不需要“报批再审核通过”,“房子、汽车和保险”成了“家庭新三大件”。

  当家,这个数千年前已经有的名词,已经悄然从简单的记流水账把握家庭开支,慢慢演变为内涵更加丰富的“如何理财,如何投资,如何让家庭资产保值增值”。

“当家好手”能力要求更高了

  时至今日,当家的含义有了变化,对善于当家的“好手”要求,也逐渐有了变化。

  从传统上来看,女性当家的比例较高,因为国人都认为女性心思细腻,而且仿佛天生有一种“量入为出”的本领,通常善于安排家用。男主外,女主内的家庭管理模式长期成为一种主流。但是,女性优柔寡断的天性,却让她们在家庭大的投资决断中有时显得力不从心,她们对于国家大势的不敏感也容易错失一些投资机会。

  随着国内市场的逐渐放开,债券、股票、基金、人民币理财、外汇理财、黄金、收藏等投资品种、理财手段出现了前所未有的丰富多样性,这对于“当家人”的投资理财能力有了更高的要求。

  于是乎,大量男性也纷纷开始接过“当家”这根接力棒,越来越多的男性开始掌管家庭理财大权。他们可能对宏观经济更加容易把握,对经济、金融知识更善于研究和容易接受(有趣的是,《理财周刊》的读者群调查中发现本刊读者中男性的比例更高些),在投资理财上他们往往站得更高、看得更远。当然,也有“男女搭配、干活不累”的夫妻理财搭档者。还有不少年轻家庭开始实行比较西式的“AA制”的家庭理财模式,他们更为看重个人的独立性。

  无论采用何种模式,无论是男人还是女人当家,还是一起当家作主,在规划好家庭的消费,管理好家庭的负债之后(这两项毕竟还是家庭理财的基础),祝愿大家在现代当家生活的重头戏——投资理财方面能有更多收获!
 楼主| 发表于 2007-3-17 07:24:12 | 显示全部楼层

各自为战型:单打独斗 各成“一家”

    家庭档案:

  顾橙 --29岁,杂志编辑

  刘锐――34岁,技术工程师

  模式特点――夫妻双方各自为政,自行支配自己的收入和支出,也可以按照自己的理财理解和能力,分开投资,实现财务增值。


    “婚前我们就达成了协议,婚后的财务实行AA制,各自支配自己的收入和支出。”提出实行AA制的是妻子顾橙,“其实刘锐的收入比我高不少,我嘛,却有个简单的想法,希望做个新时代女性,自食其力。”这和顾橙的生活经历不无关系。虽然是家中的独女,不过因为父母生活在上海郊区,她从大学毕业后就一直过着独立的生活。

  两年的AA制婚姻生活实践,更加坚定了顾橙的选择,按照顾橙的说法,自己和老公属于彻彻底底的性格互补:“我是标标准准的文科风格,老公是彻头彻脑的理工派思维;我属于行动派,凡事做得比想得快,老公属于思想派,遇事则是想得比说得多。”性格上的不同,给了他们彼此的互相吸引,不过在生活琐事上,这种性格的差异势必给他们带来不少分歧。“我觉得彼此的财务独立,减少了相互之间由于财务引致的争吵和不快。”

改良版AA制生活

  AA制的生活模式源自于西方,现在虽有越来越多的年轻家庭崇尚起这种新的家庭财务模式,但是在实际生活中却不免遇到与传统文化和思维模式“水土不服”的弊病。

  而顾橙和刘锐采用的则是改良版的AA制生活,“AA制并不是绝对的平均,如果说在超市购一次物,在外面吃一顿饭,两人回家之后还要分摊,如此明算账的AA制生活就要让人抓狂了。”

  对于日常生活的开销,两人采用的是“粗线条”的分工。刘锐的收入高出顾橙一倍多,所以在共同的开销中他也承担得更多。顾橙说:“毕竟,绝对的公平反而是一种不公嘛。”在她的眼里,AA制的老公还是很大度的。“我们现在住的房子是刘锐结婚前买的,当时买的价格低,现在贷款剩的也差不多了,他每个月的公积金就足够抵扣房贷了。平时生活里的账单:水、电、煤这些琐碎的支出,也都是刘锐抢着去付掉。我们前年购买了一部家庭车,用车的费用也落在了刘锐的身上。”

  因为两人的工作都很忙,顾橙和刘锐的晚餐也都是按照“商量着办”的原则来安排。谁下班早,就去负责买菜,当然这笔餐费就落在了买菜人的身上。“因为彼此之间很信任,刘锐又大方,所以我们家从来没有出现过那种AA制家庭里互相斤斤计较的情况。”

  顾橙和刘锐各自分担的则是自己的日常开销。顾橙说自己基本属于“节俭派”的,虽然衣食无忧,也不会胡乱开销。“我中午在单位吃饭的午餐费,平时购买衣物、化妆品,每个月给父母的1000元,都是自己来支付。”这样,顾橙一个月4000多元的收入中还能给自己留下一笔积蓄。

  可是老公刘锐就不同了,他是属于“开销派”的,“有时候刘锐买一件衣服抵得上我三件了,他还喜欢汽车、电子什么的,光是这种杂志一个月就要花上二百多元。”不过,顾橙觉得两人的这种生活状态很好,很自由,可以按照自己的愿望去支配生活。“刘锐的同事都很羡慕他,说他虽是已婚男人,却不受管家婆的牵累。”顾橙觉得两人生活中的这种“坦然”状态,都得益于AA制的财务模式。

为自己的财富“当家作主”

  AA制给顾橙和刘锐带来的,不仅仅是日常开销中的自由。“我觉得,对我们这种中等收入的家庭来说,AA制分摊支出的作用倒是其次的,更大的意义在于可以按照自己的理解和能力,实行财务的增值。”顾橙说,“像我和刘锐的性格很不同,我们对待投资、理财的态度也完全迥异,如果我们把钱放在一起投资,各自有自己的想法,每天针尖对麦芒,估计早就吵翻了。”

  在丈夫刘锐的眼里,顾橙的投资理财方式激进而冲动。“她完全属于什么热,就去追什么的类型。房地产市场好的时候,可以在三年内买卖三套房产。现在股票市场走强,她又一心扑到了基金市场里,每天的业余生活重心都围绕着证券打转转。”在妻子顾橙看来,刘锐则属于典型的理财懒人。“他的资产不是在公司的内部集资上,就是银行的定期储蓄上,怎么赶得上市场的步伐?”然而,两种完全不同的投资理念,在这个两口之家里和谐地共存着,这不能不说是AA制的功劳。

  顾橙告诉记者,小夫妻俩各自都有自己的资产和投资,“互不参与、互不干涉”是他们为自己的财富当家作主的基本原则。

  婚前,顾橙出于自住的需要在宝山购置了自己的第一套房。“那时候还是2001年,房地产市场刚刚起步。经历了2年之内搬四五次家的惨痛经历,我痛定思痛地萌发了买房的念头。”拿着自己的2万元积蓄和向父母借来的4万元,顾橙在彭浦新村购入了一套简陋的一居室。让她没有想到的是,第二年这套一居室的价格就翻到了17万元。顾橙一下子体会到了房产中的投资机会。2002年她把房产转手,加入了2万元,重新在宝山购买了一套老公房,这套房主要用来出租,每个月能有900元的租金收入。“那时候我和刘锐已经打算结婚,他也买了新房。按照刘锐的意见,做房东太麻烦,不如把房子卖掉。”不过顾橙觉得房产市场上还有机会。

  “那时候,我特别着意研究房地产市场,每周都会去购买房地产类的报纸和杂志。”顾橙笑着说,“刘锐总是嘲笑我一心钻到钱眼里,不过他基本上不干涉我的决定,嘲笑归嘲笑,还是很热心地帮着我去买报纸。”

  经过这样三次“倒手”,从2001年到2004年,顾橙前后投入了16万元,收获了32万元的回报。误打误撞的一次买房经历,造就了一个“无心插柳”的小富婆,这也是顾橙的“第一桶金”了。

  带着这“第一桶金”,顾橙在2006年又“扑腾”进了基金市场。“我肯定不是个成熟的投资者,但我是个热情的投资者。”带着这种简单的投资热情,中文系毕业的顾橙开始成为了财经报纸的忠实拥趸。“我开始恶补财经知识,早晨起来第一件事情,边刷牙边看财经新闻;开车听财经频道;晚上回家研究财经报纸,泡在论坛上和菜鸟们一起研究基金……”用刘锐的话说,顾橙陷入了超级的“疯狂”中。当然,“疯狂”是有回报的,光是去年年底的两个月时间,顾橙资产表上就增加了20%。

  相比之下,刘锐则冷静得多。“我的收入不算低,我们居住的这套房,都是用我的储蓄购买的。婚后虽然自负盈亏,每个月还是有不少节余的。”不过,刘锐对打理资产有自己的见解。“我承认在理财投资上,自己是有点懒惰。不过我的理念是享受生活,希望下班之后做点自己喜欢的事情。像顾橙那样每天忙着投资,研究市场行情,我不反对;可是换到我自己身上,我做不到,也没有兴趣。”刘锐更喜欢稳健的理财方式。“我的大部分钱都投入了公司的内部集资上,每年可以确保10%的收益,对我来说已经足够了。平时有些小钱,我基本上都是存银行。”

  别看刘锐理财“消极”,其实他也有自己的想法。“快速实现资产增值,当然是件好事情。但是也不能不考虑到其中的风险。比如在我们家,虽然各有各的账,但是生活的目标是一样的,两人都是为了小家庭的发展而努力。我的投资虽然比较消极,但是也在一定程度上平衡了顾橙投资的风险,确保了家庭财务的安全。所以我反而乐得享受懒惰的乐趣。”

AA家庭的互帮互助

  财务上的互相独立,并不是说夫妻俩对双方的资产、投资不闻不问。在顾橙和刘锐这个小家庭里,虽然两人都有自己的“账本”,但对互相的财务状况都是坦诚不公的。

  对于这一点,顾橙和刘锐都很满意。“我们并不干涉各自的花销、投资,但是互相之间的沟通和交流是少不了的。”做到“基本有数”是他们默契的约定,“我经常把自己的投资状况炫耀给他听,而他也乐于把自己的存款向我报告。”

  在关键的时刻,两人还会互帮互助,伸出“援手”。

  今年年初,顾橙的父亲生病住院,急需要一笔手术费用。而顾橙当时所有的积蓄都投入到了基金上,本来准备赎回一部分基金,给父亲看病。可是刘锐听说后,却一下子拿出了所有的手术费用,“他说现在基金正是赚钱的时候,不如先借一笔钱给我,以后我在合适的时间还给他就可以了。”一个月后,顾橙如数地把借款还给了丈夫,附送上一双进口皮鞋作为了“利息”。

  最近,刘锐老家的一套房产要拆迁,可能需要一笔钱购置新房。虽然刘锐没有开口,顾橙也早早地发出了“放贷”的要约――“我手上可有一笔钱哦,只要支付给我10%的利息就可以借给你。”

   记者点评:

  家庭财务AA化,是当下在年轻夫妻中比较流行的一种理财模式。这种理财模式能够避免互相的猜疑和不信任——因为反正是“井水不犯河水”。

  顾橙和刘锐这样的改良版AA生活,从他们的实践来说比较可行,也大大增强了双方的投资效率,但他们这种模式要求双方的性格比较开朗、大方、不斤斤计较,而且要互相帮助,这是值得很多希望实行AA的年轻夫妻学习的。

  但要提醒的是,两人单干虽然有利于避免矛盾的产生,但由于相互之间的约束力不强,对资金使用随意性较大。另外,当家庭需要大资金投资时,比如买车、买房等时,AA制往往会出现一些资金难以聚集的问题。
 楼主| 发表于 2007-3-17 07:25:15 | 显示全部楼层

共同决策型:有商有量 好拍档巧理财

  家庭小档案

  赵敏——31岁,小学教师

  洪琛——31岁,技术工程师

  儿子——3岁   

  模式特点——夫妻之间对于家庭投资理财进行“合作制”式,所有闲散资金放在一起,有商有量进行每一项投资和理财。


  “结婚几年,衣食住行娱乐享受,均离不开一个钱字。我的心得是,必须开诚布公地与配偶讨论钱财问题,只有夫妻双方共同参与家庭理财,才能实现家庭资产的增值。老话说‘和气生财’,我们可不想让金钱成为婚姻的刽子手,所以在家庭投资和大宗物品消费上,我们就一直坚持有商有量的方式。”

  现年31岁的赵敏现在在一所小学担任语文老师。虽然教师被誉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但这一“工程师”的收入并不高,月收入在2500元左右。赵敏的先生洪琛是她的高中同学,在一家公司里担任技术工程师,月收入6000元左右。赵敏夫妇俩因为是同学相恋,所以婚后感情十分笃定,并已于三年前诞下了一个健康活泼的儿子。

“商量着办”避免成了“房东”

  2003年底,赵敏夫妇的儿子出生了,当时一家三口住在一套两室的房子里,居住空间稍微小了点。2004年10月,赵敏提出来希望换一套三室两厅的房子,根据当时上海的房地产行情来看,需要120万元左右的房款。赵敏当时希望保留老房子,然后通过把家里所有闲散的20多万元资金作为新购房的首付,同时以租养房贷。

  “我的意见则是卖老换新。当时房地产市场上已经有了不少调控信号,而且我告诉老婆房子出租的收益率决不可简单用月租金来计量,实际上房屋出租的成本是挺高的,且不说时间成本,直接产生的费用就有中介费、房屋管理修缮费、税费及家具和装修的折旧费用等。在扣除各项成本之后,年净收益率估计大约也就在4%~5%左右,比住房商业贷款的利率还要低,得不偿失。”洪琛回忆道。

  最后,夫妻俩商量下来抛售了老房子,获得60万元做首付,其余60万元申请了20年期的住房组合贷款,同时每月用公积金来冲还贷款,每月只需自付现金2700元,贷款对于家庭的压力不是很大。

  “我们特别庆幸当时通过互相商量的方式解决了换购房产的问题。因为后来我们真正体会到,孩子出生后开支增加不少,如果当时保留了那套房子,那么手上的流动资金一下子都被掏空了,资金周转会变得很不顺畅,更谈不上后来买债券、基金、股票赚钱了。”妻子赵敏补充说。

“好拍档”合作积攒孩子教育金

  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获得良好的教育,赵敏夫妇也不例外。随着孩子慢慢长大,教育费用也会相应增长,所以还在怀孕期他们就关注了哪些产品适合给孩子攒教育金。

  “2004年底安排好房子的问题后,手上的闲钱等于还在,而且房屋负债也不多,所以我们准备为孩子开始行动了。我们觉得孩子还小,短期内应该不会有大笔的教育支出,所以就按照赵敏的意思参加了定期定额投资基金的活动,每个月投入1000元,现在回过头看看这种积少成多的方法真还不错。”丈夫洪琛赞扬起妻子。

  “其实当时决策最灵的还是我老公,”赵敏也替丈夫说话:“那时老公告诉我,现在交易所国债价格已经跌了很多,该是买的机会到了。我当时一点不懂。他就告诉我,(2004年)10月央行宣布加息后,国债行情突然急转直下,那时一直在低点徘徊,债市中这样的“底部”机会很难得,而且国债进可攻退可守,即便不求短期获高额收益,过几年满期自然兑付后一样给孩子当教育基金用。

  于是我们就在当年12月前后买了两只国债,没想到2005年一开年债市应就反弹了,而且持续飘红了大半年。我们两只债券单品价格都上扬了10元左右,几个月投资收益率就超过了12%。要知道,那年头股票市场可不像如今这么火,而是连绵阴跌,个人投资者很难把握机会,那时候一年6%的收益都能把人高兴坏了,别说半年工夫获利10%、12%。这笔钱后来还是存起来了,就是准备给孩子用的。”

  为儿子积攒教育基金的经历,让他们又一次尝到了互相合作投资、互相支持的甜头。

“商量着办”贻误了战机

  不过,“商量着办”有时也会困扰人,尤其是在分分秒秒都在变幻的股票投资“战场”上,这一点更加明显。

  “比如,我们夫妻俩习惯了互相商量处理家庭财务问题之后,有时候过于拘泥对方是否同意,结果商量来商量去就把投资时机给耽误了。记得2006年11月下旬以4.28元的价格买入了一些上港集团股票,等到12月7日已经涨了不少,我们商量后就决定清空一次,12月7日以7.2元的价格抛掉了,赚了不少。后来我们又在6.5元左右的价格捡回了这只股票,结果2007年1月25上午,股价到了8.5元了,我有点想抛掉算了,毕竟就一个月多点时间,获利已经达到30%了,当时打了个电话给老公问他意见,他说再放放吧,他觉得价格好像还没到位。我自己也开始受到影响有些犹豫了,下午开盘后一度冲到了8.8元,我忍住没放。哎,结果后来这只股票一直呈现温吞水局面,基本面不差,但价格就是推不上了。”赵敏举了个例子。

  “所以,我们最近也在思考,这种凡事商量着办的家庭理财模式可能要稍微改动一下。比如,是否把各类投资稍微划分一下,结合各自的一些特点,给某一方在某几项投资上特别的决策地位。就像过于集中一样可能会丧失给予对方管理家庭经济的公平机会,过于民主可能就会丧失某种效率。一个公司有两个CFO肯定运作不了,一个家庭的每一项投资都由两个人决策,也会互相有影响。如果今后我们的家庭财富积累得更多,投资品种更加多样化了,到时候我们肯定是要分工合作,而不能大小事情全都商量而定了。”

  洪琛和赵敏这对人生的好伴侣,正根据婚姻和家庭经济生活中总结得来的经验、教训,不断调整和完善着他们的理财方式。

   记者点评:

  赵敏这样的家庭理财模式在日常生活中应该是最常见的。夫妻都有自己的工作,属于工薪阶层,都有一定知识水平和对新事物的接受能力。在金钱的处置上,大家商量着来办,给彼此充分的信任和话语权。

  这样做的好处显而易见,双方对于家庭理财都有一个主人公意识,都投入了十二分的热忱,还时不时一起学习和讨论理财方面的知识,增进了夫妻感情。

  但这样处理家庭财富也有一些小问题。

  最显而易见的是赵敏夫妇也曾经历过的尴尬——因为讨论过度而错失一些投资上的绝好机会。毕竟,两个人生活背景、知识结构、性格脾气总有差异,如果对每一个家庭投资的决策都进行充分的民主,进行“不懈”的讨论,就特别容易互相影响对方的投资思路,有时候因为意见不和索性大家都消极对待,无为而治,结果就可能错过某一个投资机会,比如某一只股票买入或买出的最佳节点可能在夫妻俩讨论的过程中已经稍纵即逝了,这也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

  当然,如果不因为这样的“错过”而互相埋怨,也就是经济上的损失,过去也就过去了。如果因此而互生埋怨之意,就影响了家庭和谐局面了。
 楼主| 发表于 2007-3-17 07:26:19 | 显示全部楼层

大权独揽型:一人精心理财 全家共享成果

    主人公:

  郭东 --38岁,企业部门经理

  汪莲 ――35岁,事业单位职工

  女儿 ——5岁,幼儿园学生                    

  模式特点――夫妻某一方完全主导家庭投资理财,另一方处于被动、依赖状态。能够充分发挥主导一方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但另一方参与性过弱。


     “我觉得自己特别幸运,能够碰到并嫁给郭东这样的男人。他是那种特别能让人放心的老公,家里事无巨细都由他一人搞定,我只要每个月拿到工资后交给他,需要花钱的时候跟他要就可以了。”谈起自己的“贤内助”,汪莲的脸上洋溢着无限的幸福。

“好男人”一人掌管家中事

  “好男人”郭东是上海一家外资企业的部门经理,今年38岁,税后月收入12000元;35岁的妻子汪莲任职于一家事业单位,每月有3000元的收入,5岁的宝贝女儿在读幼儿园。家里的房贷2006年底已经全面还清,目前郭东一家每月的结余有万余元。年终奖金有2万元左右。

  “说起当家,我的确算是小有经验了。自从2000年结婚后,家庭日常花销用度自然都是我来管,买房子搞装修也都是我来操持,连全家外出旅游订票、订路线也都是我一手操办,家里闲散资金的投资理财,当然也全都是我在决策和执行。不说劳苦功高,总算把家里的经济状况弄得还是井井有条。”也许是习惯了在企业里指挥若定,郭东在家庭理财上也是悠然自得。

  相比而言,妻子汪莲在家庭理财中明显处于依赖状态。除了照顾老公和女儿的日常生活起居和餐饮,她的“主要生活功课”就是如何挑选适合自己的美容护肤品,如何辅导女儿并把女儿打扮得更漂亮,每周选择何地何种方式把女儿带出家门呼吸清新空气,但从不插手家中任何的投资行为。

一人理财全家得益

    “我不是那种很激进的投资者,所以我的投资理财整体风格也是比较偏保守的。总体效果还可以,至少我老婆比较满意。”

  郭东夫妇持有一套房产,购于2000年,用于自住,位置在肇家浜路和天钥桥路附近,目前房产价值在150万元左右。郭东的家庭投资主要集中在股票和封闭式基金上。

  “股票我这几年主要选择的大盘低价股。基金方面,之所以不买开放式基金,而买封闭式基金,一个是看重后者的交易成本非常低,可以和股票一样低买高抛。再者,也是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封闭式基金在二级市场的买入价与其本身的净值之间存在一个折价率,相当于我个人折价买股票,我有两只封闭式基金都是在其折价率40%多的时候买入的,长期来看这样风险更低,获利空间也更大。而且,封闭式基金容易在二级市场找到一些无风险套利机会,尤其在股改进行阶段,这种机会就藏在封闭式基金里。”

  “2006年证券市场欣欣向荣,我的股票资金账户也实现了翻番。从年初的30万元变到了年底的60多万元,真正兑现了一年100%的收益率。当我把这个消息告诉老婆的时候,她可开心了。当然,她也没忘记从我这个获利盘中‘抽头’——元旦过后我们一家三口就花了三万多块钱又去香港走了一遭,主要也是老婆孩子喜欢去。”说起自己的投资获利给家人带来的好处,郭东觉得自己更有男子汉的气魄了。

  除了依靠自己的投资为家庭资产增值,提高全家人的生活质量,郭东也非常重视自己和家人的保障,认为在保险上的支出是十分必要的。他为自己和妻子都购买了定期寿险、意外险和普通医疗保险,在保险上的开支每年达到了1.5万元,这让他觉得全家有了一个“压箱底”的保障,尤其是能让老婆孩子全无后顾之忧。

“一人决策制” 利弊都明显

  “家里的钱全部由我一个人处理,没人来为了哪只股票到底该不该买和你吵,也没有人为了买哪辆汽车和你争执,所有的理财投资决策自由度都很高,操作起来会比较有自信、顺心、顺心。基本上我还是比较享受这一点,老婆也比较喜欢依赖我的感觉。”郭东自我剖析道。“但话说回来,一个人又要工作,又要管理家中的大小事宜,有时候还是会觉得比较累。尤其是一个人精力搭不过来的时候,我就有些动摇,不知道是否该让老婆也学着理理财,紧要的时候给我搭把手。”

  给郭东印象比较深的一次,是有一年他因公出差到美国一个星期,临走的时候他隐隐觉得自己有只股票未来几天可能会有行情。等到了美国,他一看走势果然有点意味,于是想到让妻子帮忙放掉一部分股票(美国与国内时间上刚好是日夜颠倒,他自己无力在半夜里起来处理国内的股票)。可惜又可恨的是,妻子从来没接触过这些玩意,不要说让她上网操作股票的买卖,就是让她打个电话到证券公司委托一下交易,一下子也不没搞明白怎么操作。等郭东回到国内,已经错过了最好的那波行情。

  “现在的家庭投资理财状况吧,是‘我一人荣则全家荣,一人亏则全家输’,今年大盘开始呈现宽幅震荡的局面,现在我的股票账面上有时候一天就亏掉一架答应给女儿买的进口钢琴了,目前环境下我心里还承受得住,就不知道今后如何。”郭东最后说道。

记者点评:

  从科学理财的角度来说,夫妻双方由于理财观念和掌握的理财知识不同,两人的理财水平肯定会有所差异。所以,不论男女,不论工资收入高低,谁擅长理财,谁就应成为家庭的“内当家”。在郭东和汪莲家庭中,郭东对于投资理财的主观愿望更为强烈,投资经验也比较丰富一些,所以以郭东为家庭理财的主导一方,没有太大问题。

  但没有太大问题,不等于没有问题。

  比如,我们可以看到汪莲对于家庭投资理财从主观上已经处于完全依赖丈夫的状态,对于家庭财富支配几乎没有什么话语权。如果女性只把自己的未来寄托于丈夫身上,平时只把精力用在穿衣打扮和美容上,却忽视了个人创造和积累财富能力的提高,长此以往,必然会“受制于人”。万一日后发生变故,生活质量就很可能大幅下滑。

  更为重要的是,汪莲如果长期对家庭理财不闻不问,就容易和丈夫失去一个很好的沟通和交流话题,这对于夫妻生活而言不是一个好现象。如果汪莲也能尝试去接触投资理财知识,一方面可以在必要的时候给丈夫提提意见、当个助手,另一方面也就更能体会到丈夫的辛苦,增进夫妻感情。

  此外,夫妻某一方在家庭投资上完全主导,比较容易产生冲动、武断的投资决策,同时由于资金全部由一人独立操作,容易加剧家庭投资的风险度。一个人的目光所及毕竟有限,所以,一旦郭东没能够把握各个投资市场的趋势,又没有另一半在旁边的提醒,很可能出现他说的“一人亏则全家输”的惨况。

  完全一人主导的夫妻理财模式,还比较容易使家庭的投资品种长期单一化,可能导致家庭资产配置不合理,且不利于家庭中短期理财目标的有机结合。作为个体而言,他的投资偏好在一定时期内会比较固定、单一,比如特别喜欢高风险的投资品种,或者特别中意低风险的理财产品,在另一方从不“干涉”的情况下,很容易积聚这方面的不利因子。

  所以,在一方为主导的夫妻理财模式下,另一方最好也能加强投资理财方面的学习,做好一个辅助的角色,让家庭投资能够“两条腿走路”,这样才更有利于整个家庭的投资效率达到最佳。
 楼主| 发表于 2007-3-17 07:27:35 | 显示全部楼层

合资公司型:有分有合 同台竞技

  家庭档案:

  晓舟——25岁,银行从业人员

  于海凡——26岁,会计师

  模式特点――当家理财中既有分工又有协作,夫妻俩从收入中各拿出一部分作为家庭的共同基金,用于共同消费和家庭投资。其余的资金,可自行支配,进行各自的投资。在投资意识和投资经验比较丰富的家庭中,两人还可以互相竞争、同台竞技。


  “怎么样,老婆,这个礼拜的战况如何?”

  “一般一般,也就赚了5%。肯定比不上你吧?”

  “当然,论投资,你怎么是我的对手!”

   在晓舟和于海凡的家里,每个周末都会上演如此一幕投资战果展示会。

共同投资“决策成本过高”

  同毕业于一所知名院校的金融专业,工作又都是和钱打交道,晓舟和于海凡在别人的印象里都属于投资理财的专业选手。然而当高手遇到高手,两人的纷争也就不可避免。

  “我们属于青梅竹马型的,大学的时候在同一个班级就读,自然而然地就走在了一起。两年前大学毕业后又都在上海落户,结婚成家也就成了顺理成章的事情。”05年,于海凡和晓舟大学毕业后就结婚组成了小家庭。慢慢地,两人在职场上站住了脚跟,收入在应付日常支出之外,也有了一笔不多不少的结余。

  于海凡和晓舟都是财经行业的从业人员,盘活资产,实现财富增值的意识,自然比一般人都强烈地多。况且,买房、生宝宝这些近期目标和计划,都已经排上了家庭的日程表。

  “最初的时候,我们也是把所有的资金都放在一起,两人共同决策。”从2005年开始,两人陆陆续续地在股市中投入了20多万元的资金,其中15万元来自父母们所赞助的买房款,还有近10万元是小俩口的积蓄。

  不过,于海凡用“决策成本过高”来形容他们的共同投资。“我们都是金融专业毕业的,晓周在银行工作,我在会计师事务所上班,两个人的看法多,平时接收到的信息也多,所以在进行每笔投资的时候,很难达成共识。我们花在决策上的时间,要比选择股票的时间要多得多。”

  就拿选股票来说,晓舟喜欢追逐市场热点板块,还经常从同事朋友那里收获来不少小道消息;而身为会计师的于海凡,则更加喜欢研究公司财务报表,理性分析股票的发展潜力。“我们谁也无法说服对方,最后总是以大吵一场或是折中的办法来收场。”而事后,性格里都好强的晓舟和于海凡,还会经常拿出对对方不利的“证据”互相指责,结果又是一场不可避免的纷争。“投资理财本来是一件幸福的事情,在我们家反倒成为了影响夫妻感情的导火索。”于海凡笑着回忆那段吵得不可开交的日子。“最严重的时候,我们冷战了一个星期,晓舟一怒之下把所有的股票都卖掉了,说是斩草除根。

“综合性”模式竞争理财

  痛定思痛之下,于海凡和晓舟进行了一次长谈,两人决定对“共同投资”的方式进行革新。“共同投资的另一面是AA制投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一亩田,自行决策,收益也归自己。”不过,刚刚参加过银行进行的理财培训的晓舟却不赞同。“晓舟的看法是,我们俩的投资都集中在风险偏高的股票上,如果各自为政,虽然可以免除掉纷争,但是由于无法进行互相的监控,家庭整体的投资风险就被放大了。

  对于晓舟的顾虑,于海凡觉得很有道理。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两人探讨出了一个“综合型”的理财模式――将25万元的共同资产中划出10万元作为两人的共同投资基金。“我们希望这笔钱‘稳’字当先,收益不需要太高,但是风险一定要保持在可控程度之内。”在银行工作的晓舟选了两只他们银行代理的基金,一只是股票型基金,一只是债券型基金,作为了他们家庭共同投资标的。同时两人还约定每个月双方都要拿出1500元,作为共同投资基金的追加部分。“我们申请办理了基金定投,每个月从各自的账户上划出1500元,晓舟的账户投入的是选定的债券型基金,我这个账户绑定的是股票型基金。这样,也可以起到强化家庭共同投资的作用。”

  其余的15万元,晓舟和于海凡按照“二一添做五”的方式均分到各自的账户上。“原来都是在晓舟的股票账户上操作的,我还专门去新开了一个股票账户,这样我们的股票实行分开投资,每个人对各自的投资自行决策,收益、亏损也都自己负责。” 于是,这个小家庭里就出现了开头的那一幕,每个周末,晓舟和于海凡都会进行一次“收益率”汇报,比拼各自的投资战果。

  对于日常的开销,两个人的处理方式和投资基本类似。“我统计过,包括了房租、公用事业费、平时吃饭、超市购物在内,我们生活中的月均日常开销大概在4000元左右。晓舟和我的收入基本持平,所以每个人拿出2000元就可以应付了。而其余的花销,我们自己负责。”

新模式的意外收获

  在实行了“综合性”理财模式之后,于海凡和晓舟都发现,两个人为投资而争吵越来越少了。“以前,我们俩谁也不服谁,互相吹毛求疵。而现在,决策是不是正确,收益结果自然会评判,所以也就避免了很多纷争。”

  而且,账户独立,各自为政也给了这两个“投资高手”互相取长补短的机会。“现在,我们更多看到的是对方的长处。”去年11月份,于海凡敏锐地发现,新会计准则的出台将会给一些股票带来更高的估值,按照这种思路选取了一只股票三个月的时间内就实现了100%的盈利,让晓舟对财务分析有了重新的认识,在于海凡的影响下,她也开始更加侧重于股票的基本面分析。

  “晓舟勇于决断的特点,也让我很佩服。”看到妻子每次都能比较准确地把握好买点和卖点,让资金赢得了更高的运作效率,于海凡发现,原来以前对于晓舟过于冲动的批评有不少偏颇,他也开始向晓舟请教其中的“窍门”。

  不仅如此,由于实行了“收益”竞争,两个人对于自己的花销都比以前要节约了。于海凡说:“以前投资上赚了点钱,高兴地乐不思蜀,暗暗地把生活档次都提高了。现在两人都想省出一些钱壮大自己的账户,好让对方甘拜下风,不经意之间凡而减少了一些非必要消费。”这也算是新模式带来的一项“无心插柳”吧。

  记者点评:

  有分有合,同台竞技,这样的“合资公司”制理财模式在双方理财能力都较强的家庭中,已经拥有了不少支持者和实践者。

  “私房钱”这个词,在这样的夫妻理财模式下已经不再是一个困扰,因为这个模式已经允许各自“小金库”的合法、合理存在。在这种模式下,从自己的投资收益中拿出一小部分,在某一天给老婆或老公一个大大的惊喜,肯定能增进不少夫妻感情!

  而晓舟和于海凡这样的同台竞技,如果双方都是有心人,那么的确容易从对方的实际操作中学到不少投资经验和技巧。但就像一个公司的两个部门经理,虽然大家都由专属的管理范围,但毕竟是一个集体的,如果看到对方很明显的错误操作,你会“越权”发出善意的提醒么?对方能在比较冲动的情况下,以“管好自己的自留地”为由拒绝考虑你的意见么?在一个需要共同承担的突发经济压力下(如某一方家人生重病),双方都能勇敢承担起本该属于夫妻共同的责任么?显然,这种模式对于夫妻之间的感情深度也是个很好的考验。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心灵创富|上海现金流游戏    

GMT+8, 2024-11-22 03:54 , Processed in 0.169682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