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坚守复利的稳定增长,比掌控一个王朝长盛不衰还要艰难。
姜太公教育周武王时,曾经曰过:
靠正道得到的江山,以正道守之,可存百世;
靠邪道得到的江山,以正道守之,十世而衰;
靠邪道得到的江山,以邪道守之,灭亡在即。
武王谨记后,传给后代。可是,理念不换,操盘手却是会更换的,西周最终还是在周幽王烽火戏诸侯的胡乱炒作之下崩了盘。
历史反复证明,再成功的王朝也难以逃脱ST、PT直至被摘牌的命运。
而号称第八大奇迹的复利,要想持续维持高增长也几近于不可能。试想想,前七大奇迹都是各个王朝以倾国之力耗时十数年才得以完成,你却想以一己之力完成第八大奇迹,这个可能性又有多大?
So,不要迷恋复利的高速增长,复利的高速增长只是一个传说!
废话一堆,无非是受博友“醉心低买高卖”之托,以文学化的语言谈一谈复利的有关问题,上文重点讲了一下维持复利的困难。
相对应地,以数学式的语言再次强调一下这个难度:
1、股市第一牛人是谁,是巴菲特。此神从1965年到2008年,投资44年的年均收益率是20.5%。
2、美国第一牛股为何,是菲利普·莫里斯公司。此股从1957年到2003年,年均收益率是19.75%。
3、70%的投资者都难以战胜的价值标杆是什么,是标准普尔500指数。此指从1957年到2003年,年均收益率是10.85%。
看到这三个数值,大多数的菜鸟都会觉得不值一晒,几天内炒两三个涨停板就跳过了,不足为奇。而只有在股市中折腾了很久的老鸟,才知道飞越这三个数值的难度。
能够以复利思想来把握投资,是区别投资者成熟度的一个重要分水岭。
对这三大数值抱有敬畏之心的人就是成熟的投资者;
轻视这三大数值的人就是菜鸟,而且是很嫩的菜鸟。
再度说了一通废话,就是让菜鸟没有耐心往下看,能够坚持听这种唠叨到这里的大约就只剩下老鸟了,好了,空谈误国,实干兴邦,谈谈我对复利的一些观点,虽不成熟,也愿意与老鸟们共同探讨,一起叽叽喳喳。
1、复利思想告诉我们事物的真实面目,让我们客观、冷静、理性。
喜欢做长线投资而且敢于做长线投资的人都是乐观的人。这种乐观精神是人类排除万难坚持到底的力量源泉。但乐观的人也有致命弱点,乐观的人往往轻信事物的正面,而忽视事物的负面。这种缺陷几乎是与生俱来的,可能是进化的必然,你想想,原始人呆在山洞里,热天没空调,夏天没暖气,男人没汽车,女人没时装,生病没医生,出门有野兽,无聊和危险无时不在,没有乐观精神以及对困难与风险大无畏的精神,怎么能够敖得下去。能够敖得下来的大多是乐观而无视风险的人(个别几个乐观而又重视风险的是领袖级的,必然是极少数),所以我们从一出生就被打上了乐观而无视风险的烙印。
对生活乐观是必须的,而对投资过于乐观就可能遭遇灭顶之灾。
乐观使我们轻信,相信这些伟大企业的英明领导的过人能力,早忘了这些人也是普通人,也有局限性;
乐观使我们轻信,相信这些明星企业的高速成长将永远持续,懒得去算任何事物都有增长极限,甚至不去注意用基本常识来思考问题,人过了三十岁就没办法再长高,猪养得再胖也没法养成大象,成长终有极限;
乐观使我们轻信,相信这些企业的漂亮财务报表,相信一切美好蓝图、虚幻想象。
可是,当我们冷静去看看菲利普·莫里斯公司1957-2003年的每股利润实际增长率时,就会发现只有14.75%,这可是最优秀的公司在最好的商业环境以及资本主义的黄金时段的所创造的最优战绩。
那么,你还会轻信这些短期肥皂泡吗?你那些以二、三十倍市盈率买的所谓安全长远投资,真的能够让你收回投资吗?
所谓真实,就是事物的长久与必然,不管短期的表象是多么真实可靠,终究都是虚幻的迷彩服与赌局的遮羞布。
高速增长的复利难以持续这个客观真实告诉我们,即使是最优秀的顶级企业(成活率低的婴儿型小企业不在此列),连续两三年的50-70%的增长也是无法维系的,当乐观的人群们在做着下一年50%以上的增长迷梦时,冷静、理智的你,该想想如何正视自己的投资回报与投资安全,该如何应对即将出现的企业利润增速减缓问题。
作为谨慎投资的老鸟来说,取得阶段性的极大成功并不困难,基本上每个人都曾经有过。但不管我们的投资业绩有多么成功,也无论我们所投资的企业的成长有多么快速,我们都应对上文所提的三大数值始终抱有敬畏之心,应该知道,事物长远发展的客观真实就是如此,客观规律难以违抗。
2、要保持较好的复利增长,首先是要避免损失。
以前我谈这个问题时,是说要避免重大损失,现在我认为应该更改为首先是避免损失。连轻微的损失都不能容忍,才能使我们慎之又慎。
损失对于复利的影响是相当大的。由于年均复利是个平均数,假设你以年均18%为目标,达不到平均收益的年份已经在拖整体收益率的后腿了,而亏损简直就是一场灾难。
哪怕是你连续增长100倍,一次50%的损失,就能抹掉你的50倍增长。
下跌30%,你得再增长50%;下跌50%,你得再增长100%;下跌75%,你得再增长300%,时间、精力就是如此荒废,也就注定了不会有多高的年均收益率。
让我们再回头分析一下巴菲特这个超级牛人。巴菲特投资生涯的44年中,有8年是微利甚至是亏损的(2001年亏损6.2%,2008年那么大的经济危机也只亏损9.6%),表面上,这8年是巴菲特最差的8年,但以相对战绩而论,这8年是巴菲特很理想的8年,有5年超越指数收益率达10%以上,同期指数均大幅下滑,投资者亏损累累。
而巴菲特年收益在40%以上的只有6年(大多是在由熊转牛后的前一、两年创造的),其他的30年大多只是稍稍领先指数而已。
可见,巴菲特正是在熊市里严防亏损,在牛市初期取得优异成绩,牛市中后期取得平均成绩,就创造了神一样的战绩。
由此,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严防亏损,是防止年收益率下滑的首要任务,其次,熊市后期抄底买入是获取超额收益的不二法门。二者相互联系,没有前者,就没有后者。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英雄就是在大灾大难中表现超常的人。
3、维持复利增长绝不是简单的长期持有,市场风险绝不能低估。
虽然从超长期来看,指数是上涨的,但这期间的波动对投资者的伤害仍然非常大,有些伤害甚至十年也缓不过气来。
时间是好企业的朋友,但也会与任何人为敌。
2000-2002年美国股市下跌38%,你可以说你可以耐心等十年复苏,到2007年也确实复苏并创了新高,可是2008年的下跌又使大部分美国投资者又回到了十年前,即便在2009年大反弹的今天,指数比2000年仍然低10%左右。
你可以说好企业可以穿越一切波动,但要知道,哪怕是著名如可口可乐也同样是十年死水一动不动,而如果更不幸投了花旗银行、雷曼兄弟等百年老牌企业,你还得大大亏一笔钱。
有多少美梦可以重来,有多少时间可以荒废?
4、复利的累加实际上来源企业利润的不断成长,妄想通过市场投机来加速复利的累加经常走向事物的反面。
这是一个相当复杂的问题,细究起来可以写十本厚厚的书。只能谈个大概:从根本上来说,股票的上涨与企业的发展、每股利润的增加是息息相关的;而市场的大幅波动,也确实提供了低估买进高估卖出的套利机会。而如何把握好二者的关系,简直就是一个悖论,要想分享企业长期成长的利润,就不能随意波段操作,反之亦然。
个人觉得,对这两种操作方法都得谨慎对待,注重企业成长的自然要仔细研究企业的行业、产品、管理等,但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企业成长的两个关键问题:小企业成长快,但生存能力差,投资风险高;龙头大企业生存能力强,但成长速度慢,能够保持15%-45%的增长速度,就已经相当优秀了。总之,不管企业大小,增长过快都可能导致摊子越铺越大,管理也越来越困难,一旦碰到问题可能导致整个企业的崩溃,企业的成长就像人的成长一样,不管是身体还是思想,过快的成熟都是畸形和病态的。
而波段操作,被大多数投资者所诟病,以致于不少人都不敢说自己热衷于波段操作,只敢偷偷做,生怕做错后既遭受失败又被讥笑为投机。个人认为,这个问题应该客观分析,小波段的确不应做,百分之一、二十的波段真的无法预测与判断,大波段虽然同样不好判断,但还是有迹可寻的,如果综合判断形成足够的内心确信时,该行动的时候还是要行动的。
我们再以巴菲特为例,研究巴菲特的历年投资组合就可以发现,巴菲特并非像一些人所理解的,每次投资都长期持有十年以上,他有不少只持有了一、二年;他对买卖时机同样也会注意把握,70年代初期,美国经济滞胀,1965年到1975年道琼斯指数根本就没涨,在此期间,巴菲特在1969后解散合伙公司,之后接近5年时间没进行任何操作;从1974上逐渐开始大量购入股票,到1980年,年报中有多达18只股票,而这些股票大多赶在1987年美国股市大崩盘之前抛光(只剩3只)。近年,巴菲特在中石油上也做过大规模的套利操作。
可见,高明的投资者是能够把对企业的长期投资与市场大波段的进出完美地结合起来的。我们做不到是我们能力不够,而不能心怀恨意地说人家是投机,肯定会摔死。理智地考虑应该是:为什么我们没有成功回避下跌50%的亏损,为什么我们天天学巴菲特,但却没有他那种:“在他人贪婪的时候恐惧,在他人恐惧的时候贪婪”的判断力和执行能力。
5、指数难以超越,最有效的办法只有一条,买得足够低。
为什么巴菲特会从1993年到2008年连续八次推荐指数基金呢?尽管他连年打败指数,但其实他深刻明白要想战胜指数是相当困难的,大多数理性的投资者都这么认为。
难题一,指数大多是与国家经济命脉相关的优秀企业的综合体,这些优秀企业往往是各行业中盈利能力最强的企业,想要挑选某几个企业打败一群优秀企业,是相当困难的,因为你的判断可能出现误差,虽然你确实精挑细选,但人算往往不如天算,你挑选的企业可能未必是表现最优秀的企业,靠着几个素质一般的企业要想长期打败一群优秀企业,成功率是很低的。
难题二,指数相当于满仓操作,而主动投资者通常必须保持一定数量的现金,所以不能充分发挥资金的效用,要想追上并且超越指数,你的组合必须大大领先于指数,而根据难题一的分析,这几近于不可能。
难题三,主动投资经常会出现误判,主动投资往往过于主观,不是买得太早就是卖得太早或太晚,不像指数呆呆傻傻地连涨好几年,把各个阶段的误判者统统甩在了后边。
概括起来,主动性投资者要超越指数,必须得过“选股、资金管理、选时”三大关。所以,哪怕是强如巴菲特,也会觉得要战胜指数很多时候是徒劳的,他内心里恐怕会对自己年轻时所许下超越指数的宏愿,有种幸运的感觉,幸运自己做到了,他不相信其他投资者能够做得到,出于善良的本性,他奉劝普通投资者选择指数化投资,甚至不惜用32万美元打了一个十年之赌,赌一只标准普尔500指数基金会战胜5只对冲基金,巴菲特这种谨小慎微轻易不赌的人敢打这种赌,必然有他的内心算计。
超越指数的复利式增长相当困难,打算长期参与市场竞争的投资者一定要在内心里重视起来。
如果我们以复利思维来思索这个命题时,可以做一些探讨。既然指数是多个优秀企业的综合,而在前面已经反复解析过,从长期来看,这些优秀的大企业的年均复合增长速度也就是15%-25%,最优秀国家的指数的年均复合增长速度也就是9%-15%;而从短期来看,不管是优秀的企业还是指数,两、三年内出现一、两次大的涨跌是普遍现象。
所以看到了长期发展规律,我们就不必太乐观,永远不要追高买股票。而持币等待时,一定要有足够的耐心,更不必害怕股票涨到天上去,平均值早晚会把股价拉回来的。而当股票受市场因素大幅下跌的时候,我们再对大幅下跌的优秀企业进行选择。当然,不少优秀企业未必会下滑,但总有一些优秀企业会出现很大的跌幅,我们要做的,只是进行冷静评估,是企业基本面的彻底转坏,还是市场短期心理因素的影响。
因为你的从不追高,永远都是远低于历史均值的低位买入,尽管你不是买到满仓,但超额的利润会给你补偿,补强你战胜指数的优势。只要你做好卖出或调仓这一环节(这个很难,已在“小小辛巴的三笑情缘、玄铁重剑、银河舰队”三文中作初步探讨),战胜指数还是有机会的。
6、只有产品供不应求且该产品不断消耗的龙头优秀企业,可以成为超一流的长寿企业,只有这种企业能够实现并维持较高的复利增长。
不管什么企业,是有形产品也好,还是无形服务也好,只要是不能快速消耗的,它的增长就会碰到天花板,而且产品质量越好越耐用,碰到铁板的时间就越早,这些企业一旦碰到需求减缓,就会遇到生存困难。你如果不幸在这种企业的后期进行了投资,哪怕是买得低,也可能危及你的复利增长。
民以食为天。
只有生产那些不断被人吃掉、喝掉、用掉的产品的企业,是与人的基本需求相联系的,才能做到长寿。
长寿企业大多能够跟上经济发展的速度,投资于这些企业往往不输于指数,但仅仅长寿是不够的,长寿只是代表生存能力,是老头,而不是老当益壮如廉颇、黄忠的老将。
仅仅活得够老还是不够的,还要足够优秀。有知名的品牌,超越一般产品的定价能力。这方面的分析有很多,我就没必要多说。
从另一个角度分析,如果从人的终极需求来说,我们在行业选择上要注意关键一点:人愿意为快乐与恐惧多付出额外的钱。
柴米油盐虽然是人类必须,但这种企业往往受到管制,不可能利润过高,政府会管制,消费者会抗议。
而那些虽然不是生活必需,但可以带来额外快乐的产品,却有较高的定价能力,如无酒不成欢的酒类、开怀畅饮的可乐、果汁等;而源于对生老病死的基本恐惧,医药类、保健类的公司也有较高的定价能力。
正是这些额外的超额收益,累加下来,使企业的复利增长能略高于指数。既能生存无极限,又能抵御通胀,还能保证增长速度略快于指数,自然会成为超级明星企业。
让我们再来分析一下美国市场中的超级明星,从1957年到2003年,表现最佳的20家股票中,有11家知名消费品牌的公司,3 家制药公司,占了70%,这两类股票可以说是超级明星集中营,并且还将持续下去。
如果你反复锁定一组这两类企业,在市场低迷中选择其中被过分打压的明星企业,耐心等待逢低买入的时机,应该能够取得较好的收益。需要注意是的,那些挺尸不动的未必是好对象,经常是在最后才信心全失,最后补跌,把过早买了这类股票的投资者给害死,要特别当心。
总之,复利的持续高速累加,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作为市场中的长期交易者,不用担心超级企业会涨上天去,而不顾安全地随意追涨买入;同时,也得慎重对待自己某一阶段的成功业绩,要知道失败很快就会来临。
但不管你如何努力,你应该在心里时刻提醒自己,从长远来看,你维持复利高速累加的机会不大,上帝是公平的,你注定是平庸的,操作业绩终将逐渐向平均数靠拢。
也许只有常怀警惕与敬畏之心才可以实现自我救赎,不断维持神一样的超越。
以上内容供探讨,有许多东西自己尚不是很有把握,走一步看一步吧。
原文地址:http://blog.sina.com.cn/s/blog_5fb912810102e7j6.html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