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名词解释1——歧视性对比:这是指一个社会中的上层通过炫耀性消费与中下层形成鲜明对比,从中获得虚荣的满足的行为。
名词解释2——金钱竞赛:这是指一个社会中的中下层刻意模仿上层社会,竞相炫耀性消费,互相攀比,就如同金钱竞赛一般。
富豪住别墅,是为了获得歧视性对比,与你们这些屁民形成鲜明对比,从而获得心理满足,别墅首要功能不是满足生理,而是心理。上层购房除了投机因素外,主要就是一种旨在获得歧视性对比的炫耀性消费。
老百姓购房,各种借口,最华丽的就是说刚需,其实各位所理解的刚需是不存在的,很简单,你看看房价持续暴跌的时候,还有哪个要结婚的小伙子愿意买房。真正的刚需是金钱竞赛,买房是为了获得一种身份,而不是为了结婚。买房是中下层民众相互攀比的金钱竞赛的一种。在大城市卖一套房子,能够获得一种金钱竞赛的优越感,所以,在北京,在上海,很多小伙子以结婚为借口从老家无数家亲戚那里借钱凑个首付买房。不过,这些人结局会很惨,正所谓,死要面子活受罪。三年之内,这些人的房产将变成负资产。
除了户口等因素外,很多时候中国人买房子不是购买住宅,而是买到面子。好房子能够让居住者挣足面子,而差房子则让居住者丢了面子。邻居之间,同事之间,同学之间,亲戚之间,在买房子上竞相攀比。尤其是丈母娘之间的攀比尤为严重。除了房子之外,还有找女婿。比如就某些最为典型的上海丈母娘来说吧!如果有个白富美的女儿,那还了得,怎么也得找个白种外国人,倍儿有面子,忒有身份,管他是无业游民还是老弱病残。白人实在找不到,黑人,日韩黄人也可以,最次也要找个港台人,怎么能找土鳖丢尽面子呢?
人傻钱多,活该被宰。房产商充分利用了国人的面子心理,就像史玉柱曾讲过的那段话。那段话大致意思是说:中国人消费心理极度扭曲与不健康,商人的目的就是赚钱,如果不利用这种不健康心理就是自己傻。房产商打造起各种所谓“高尚社区”、“法式生活”、“地中海风情”的噱头,为购房者的面子精心设计,为购房者涂脂抹粉。结果,房子成为身份的象征和财富的标签。似乎住进某些住宅区,就成为精英了。而在另一些住宅区,则是贫民。
面对这种泛滥全国的不良现象,有好事者将房产商广告总结如下:
偏远地段——远离闹市喧嚣,尽享静谧人生
郊区乡镇——回归自然,享受田园风光
紧邻闹市——坐拥城市繁华
挨着臭水沟——绝版水岸名邸,上风上水
挖个水池子——东方威尼斯,演绎浪漫风情
挖个水沟——亲水豪宅
水能流动——叠水丽景
地势高视——野开阔,俯瞰全城
地势低洼——台地叠景,冬暖夏凉
外立面贴砖——托斯卡纳风格
楼顶是圆的——巴洛克风格
楼顶是尖的——哥特式风格
楼顶是平的——观景露台
户型很烂——个性化设计,紧跟时尚潮流
边上是荒草地——超大绿化,满眼绿意
边上有个公园——公园拥抱的房屋
边上有家银行——紧邻中央商务区
边上有个居委会——中心政务区核心地标
边上有家学校——浓厚人文学术氛围
边上有家诊所——拥抱健康,安享生活
边上有家小超市——繁华闹市
边上有家大超市——闹中取静
边上有家大商场——与LV为邻
边上有五星酒店——CBD核心区
边上有四星酒店——后CBD
边上有三星酒店——泛CBD
有会所豪宅配套——尽享银行家俱乐部的风雅
没有会所——简约生活,新都市主义
不仅房子,代步的汽车也是如此。在日本、美国和欧洲,很多亿万富翁平时也只用普通的小排量轿车。比如在法国巴黎大街上的私家车,90%以上都是售价在1万美元以下的小排量两厢车。而在中国,车子就是面子,已经异化成了划分人的等级的工具。为了追求面子,有些人宁愿贷款也得买好车。甚至很多人根本不需要买车,为了攀比与面子,也必须要买车,还要买好车。结果导致城市交通堵塞现象极为严重,买车还不如坐公交。
美国布鲁金斯研究所政治经济学家安东尼·唐斯曾提出著名的唐斯定律(Downs Law),该定律指出:在政府对城市交通不进行有效管制和控制的情况下,新建的道路设施会诱发新的交通量,而交通需求总是倾向于超过交通供给。之所以如此的原因在于:首先,道路建设周期长,增长缓慢,车辆则是大规模批量生产的快速增长,并且城市发展所带来的交通需求更是呈几何级数上升,道路的供给总不能满足交通需求。其次,政府对道路建设的巨额投资是对汽车使用者的巨额隐性补贴,是鼓励购买小汽车的行为。比如美国,平均每个小汽车使用者每公里行程所支付的费用仅为2.3美分,而政府为此支付的直接费用则为6.5美分。因此,修建新路虽使城市交通拥挤得到暂时缓解,但有了路就有更多的车,之后再修路车再增多,形成了一个无止境的恶性循环。修路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道路堵塞问题。
再从社会公平性角度来看,除了城市废气污染所造成的经济外部性以外,城市交通一旦出现堵塞,汽车使用者就对其它道路使用者如路人造成时间与金钱的额外支出,这也是一种汽车经济外部性。这种外部性是一种隐性的社会费用转嫁,即路面利用率低的小轿车的部分实际运行成本无形转嫁给了所有市民。
……
我们不禁要问,为什么我们这个社会会变成这种样子?马克思给出过一个答案,那就是资本对社会之异化,人世间的一切都转变为可以交换的商品。当然这只是一家之言,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
原文地址:http://blog.sina.com.cn/s/blog_5ef1fe090102e0lk.html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