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现金流是选的飞行员,在开始的时候,没有特别的目的。中间的过程基本上是买了3个自动化企业,卖出了2个资产(3室2厅, 和一个4室的公寓) 。当中生了2个孩子,失业1次。最后出圈。问题的关键在于,在游戏的过程中一直是现金流很丰富(3个自动化企业的现金流已经够出圈了),但是一直欠银行贷款,这个支出就很多。在整个游戏中,一直的体会也是这样。最后点评和王琦,业胜沟通下,看来还是在起步的阶段,应该还是以资产的利得为战略方向。像第一个自动化企业,是在开始时买的,手头现金3000给出去, 贷17000, 现金流是1600, 这个现金流基本OK,但是没有资金了。意味着我要过近3圈(一次2600,一圈7800)才可以把需要的现金拿回来。这样机会成本就是在后续的几次,没有太多的机会可以操作了。事实也是这样,拿了这个自动化企业之后,因为没有钱了,只能选择摸小生意,这显然是个下策,浪费了。看来,什么是
机会成本?机会成本就是选择的能力,机会成本就是失去了选择的能力。现在选了A, 因为资源时间的关系,就失去选择B的能力。如果做了A,选择越来越少,那么也许A的机会成本就很大; 如果选择B,选择越来越多,也许B的机会成本就很少。比如很多人年轻的时候的选择,成本本身确实不大,但机会成本很大。比如大学毕业是选择考研,成本仅仅是时间和些许的金钱,但是机会成本是却会因人而异。这也是这次
现金流游戏中的一个体会。
同时,也体会到什么是偶然和必然。现金短缺是偶然,也是必然,区别在于是不是在思维模式上的理解。还有在分享的时候,有人反复说,1元股票卖不出去,是运气不好,是偶然。其实我的观察是必然。比如为什么买不出去?大家都在摸大生意,如何能有股票卖出去?如果自己也去摸大生意,那就是100%的必然了。理解这一点就不会觉得偶然了。
同时,在点评中,业胜和王琦也谈到基金定投。这是个看起来很基础的问题,定投还不简单啊,人人都会做。我也是在7年前就知道,而且做了一段。但是很不幸的是,没有坚持。也许有别人坚持2年以上,有成熟的模式,一定是牛人。不光是行难,本身基金定投也是有很多知识的。我从2011年重新开始定投一支基金,中间上上下下,也有在今年6月底的时候大跌,浮盈几乎荡然无存的时候,坚持下来。 基金定投的方法有很多,比如业胜提到的在市盈率15~30的定投, 超30之后可以考虑卖了。王琦的如果跌30%, 加倍买入; 如果跌50%,再加倍等等。当然还有动态法,比如每月1钱的市值,第一个月1000, 第二个月,坚持加仓/减仓到市值2000,等等。 我自己的体会:
1. 坚持。 投资其实是最难的一项技能,远远不是买入卖出这么简单, 还有跟自己的贪婪和恐惧做斗争。能不能在股市下跌,人人喊崩盘的时候,不割肉?如果市场或基金本身发生了断崖式下跌,会不会继续保持,还是割肉走人?这就是坚持。就拿我现在的基金定投,在6月份的时候也有过动摇。 另一方面,如果股市向好,连续上涨,会不会加仓买入? 这就是贪婪。如何避免这种追高杀跌的思维?就是严格的纪律,就是坚持。对于我来说,将来1年继续坚持,越跌越买。
2. 基金定投产品的选择。一个持续数年中上水平的基金即可。有两方面的体会,一时经常换基金,比如找短期很好的的基金,然后换入,这也是贪婪在作祟,其实往往这不是最好的选择-近期或全年涨的好,今年未必涨得好(不排除特例),我们没有可能赚到最大的钱,也没有可能赚到所有的钱。定投就是找个业绩稳定的标的即可。但同时,也不是要坚持一个不放,不如华夏大盘,王亚伟/那个华夏的总监走了之后,还有多大意义坚持它。 另外,也要清楚知道基金的投资方向和思路。现在很多基金名字都一个样(什么价值,什么策略,什么成长之类)都差不多,但关键投资的时候要清楚知道他的投资股票的属性,是大盘,还是小盘,是成长,还是价值?基金经理的操作风格是什么等等。我个人是喜欢那种投资风格鲜明的基金。我自己的操作是现在有三只,一直成长,一直QDII,还有一只医药基金。 5:2:1的比例分配。对于指数基金,我现在的体会是也许在中国不是个好的标的,想想如果中国发生日本的20年经济衰退,指数平盘的可能性还是有的(我们不是美国); 但是日本某些板块还是有涨的。
3. 何时卖出。基金定投不是永远不卖。这也是定投的模式之意。而且,当定投到一定时候,市值就不小了,这是,合适卖出就更是个问题了。基金的何时卖出,和大趋势也有关系,因为大盘跌,基金必定跌,就像2006年一样。 基金最大的风险其实是大盘的风险,可惜个人不能买股指期货,不然买点做个对冲。 高卖是个目标,同时还要有仓位的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