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度 9|
9月17日晚上,有幸聆听了王琰老师的讲座。她一直是笑意盈盈地,一上台,令人顿感一片欢乐祥和。可能觉得现场还不够热,又故意问大家:
——你们看,我和李进老师在一起,会是什么城市啊?
——合肥!(答案也太明显了吧?感觉来的人大部分还蛮厚道的,所以回答有些弱弱地)
——真是的,为什么不是重庆呢?
看着王琰老师娇嗔的样子,有预感,这将是一场很精彩的讲座。因为,自嘲是一个很高的境界,心理能量弱的人基本做不到。
暧场后,王琰老师由财务自由之人际关系说开去,用了6球理论、佛印与苏东坡互指,两块石头等例子,剖析了个体要如何成长,团队应如何建设。整个演讲层层递进,让人耳目一新。
讲座是周一听的,体会今天才写,是因为这几天在细细地回味。听,是一回事;悟,是一回事;行,更是另一回事。以下是对王琰老师6球理论的再思考。
先回顾一下王琰老师的6球理论:
高尔夫球——乒乓球——蓝球——躲避球——足球——桌球。这些球象征着我们这些个体,从默默地不断挥杆,反复操练标准动作,直至有了资格进入群体,开展合作、慢慢提升,最终有能力去创造奇迹或者成为奇迹本身。
思考一:以上的过程是一直线的吗?
表面上看,以上过程象征着个体的职业生涯,是纵向的。其实,它是循序渐进的,更是循环往复的。个体因为加入了群体,得以成为优秀资源,不断成长,不断进步。同时,个体也不能就此放松自我修炼。如果每天不操练高尔夫球的标准动作,时日一长,武功废了,这时,也就丧失了在团队中的存在意义了。因为在一个向上的团队中,必须要有一个互相教育、互相监督、互相帮助的机制。个体能够胜任,才能达成共同开发和成长的任务。
思考二:为什么要蓝球后面还要加上足球?
起初,我想这两个球无非就是参与人数的差异,何必再单列一个呢?但细想,这多出的几个人或许就造成了人与人之间的差异。因为,这是一个格局问题。人一多,事就多,事多人多,就开始烦,以至于会发生踢足球时踢出乌龙球。大家跑啊跑,累得要死,却迷失了方向。如何在不断变化中能坚定前行,能加强配合,能锁定目标?(这个得再思考)
思考三:为什么要强调躲避球?
从时间顺序来看,躲避球出现在蓝球之后。但在我看来,躲避球应该与高尔夫球平行。个体在自我修炼时,的确应摒弃过强的好恶感,学会更宽容,但在从事重大的合作项目中,应该有意识地回避那些不同道的人。这个道就是三观,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这是根本,是合作的基础。如果三观不同,在合作中会产生出很大分岐。如果遇到不可回避的人,只能就事论事,求大同、存小异;但如果是可以自选的合作伙伴,那么注重三观同时,最好能回避掉那些悲观失望、爱抱怨的人。的确如王琰老师所言,他们会吸光你的正能量。如果你一味地包容、体恤,只会助长他们的泼冷水的能力。
思考四:和现实生活的联系是什么?
这是马丁老师每次分享时的必问。我发现,这个问题很有用,它逼着你去思考如何学以致用。反观我们单位在选拔人才时,突然发现其理念与王琰老师的6球理论在某些方面不谋而合。
我们单位是搞教育科研的,人才来源中有一部分是一线教师。如果想引进某位教师时,先要组织专家听课,考察该教师教案准备、课控能力、授课能力、作业布置等专业技能(高尔夫球),然后安排他做一个需要3-5人合作才能完成的课题(蓝球),如果都过关,再让其组织一场全市性的学科展示活动(足球)。贯穿其中,还会听取该教师的上级、平级、下级的意见。这样下来,通过一年左右的观察,才会做一个基本的判断。
人放在哪,最终能否打到桌球,除了努力,还有运气。能够聆听讲座,我觉得已算运气了(本来另一位好友也要来,就因为临时出差错过了)。希望这个团队早日成熟,也希望自己越努力,越好运吧!
GMT+8, 2025-1-22 21:58 , Processed in 0.065934 second(s), 19 queri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