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是2021年3月14日星期日 习惯养成的600天
人是理性的吗?做决策时收集足够的信息就能做出选择吗?
今天参加银行家复训中印象最深刻的两点都可以归集到认知偏见,最也是近这两年实践后思考最多的问题。
显然,因为各种因素导致非理性,比如情绪,认知偏见,非对称的信息等等。现实中“期望效用理论”不能解释人们明显的风险偏好行为,丹尼尔卡尼曼研究认知偏见,写出了《思考快与慢》完善了在不确定情形下的人类决策行为理论。
拓展开去,之前对于财富自由更重要还是心灵富足更重要,投资房产还是投资证券,投资RMB资产还是美元资产等等的讨论也是因为观点两方的各自的偏见。
再进一步,对于资源相对更多者对相对更少者,经验相对丰富者对经验相对少者,相对助人者和相对被助者之间也是如此。
犹如心理咨询师面对来访者的阻抗,前者往往在某种角度上是给予方,但是会对后者的拒绝感到困惑。换位思考,是给予的方式方法不对,预防针打的不够,说错一句话引起了反感?
最近两年有2个很想帮助他们实现财务自由的朋友,但是都遇到了很大的阻力。想来一是可能自我意识没有觉醒(自我意识我觉得是首要的,有个朋友我去年想要影响到她,但是她还在投资失败的痛苦之中,到了今年逐渐走出来,看到了赚钱效应之后,恢复了信心,那么技巧工具思路等等就可以慢慢跟她说了),二来引导中有认知偏见的错误。协助和帮助的区别可能就在这微小的一句话,甚至是同一句话的语音语气的差别。
而另外有2个朋友则被成功影响并实现财务自由,虽然两人风险偏好不同,一个步步为营,一个面对机会下重注,但是都实现10倍增长,这主要和他们自身的行动力和判断有关,我的课程或者工具只是加速了一点进程。
在另一方面我因为某些人而否定了和他们相关的整个平台的所有人。虽然我学过并且知道这是心理学中常犯的错误,以偏概全,但是处于防御机制不再受到更大损失的考虑,不再与这个平台的人来往。(这里我自己看懂就行了)
打破原来的偏见,客观的说,对人对事,这个平台有其价值,而某些人做的某些事情是有损其他人利益的,也影响到了这个平台的声誉。可以学习这个平台的其他优点,而那些人就敬而远之吧。
再回到投资品类表,打破认知偏见后从一类资产的投资方式和思路可以得到更多的补充。例如同一个虚拟货币,除了之前想到的三种方式外,还可以把各种类型的产品叠加,这其实之前已经有人想到了,比如和基金定投结合做成BOX。还有投资持有该虚拟资产的上市公司,比如美股和港股的某些公司。不过目前虚拟货币的价格还是相对来说比较高的,需要注意风险。
最后再次感谢马丁老师和朱妈的分享。
附.往期总结
第一次培训总结: 欲望的觉知和管理——2019-4-5银行家培训总结
第二次培训总结: 财务自由的境界——2019-7-21银行家复训总结
GMT+8, 2025-1-22 21:00 , Processed in 0.037224 second(s), 20 queri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