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度 2|
周六现金流场,王主席再一次“从天而降”。创记录史上人数最多,47人开了5桌。
点评时乌压压一屋人,大家都坐等主席“开金口”。
辛苦七八位小伙伴一个半小时全程站着听完点评啦,为你们自己为自己财富负责的态度点赞!
1
财务意识匮乏
精力涣散堪忧
本桌三位玩家都对自己手中的资产和资金规模,做不到“心中有数”。
“这个我要!我买!”先胸有成竹喊出来。
再开始扒了手指头狂数手中的钱,而后惊觉钱不够,此时却已失去了交易的时机,白白浪费了手中的机会。
缺乏资金意识,对手中可供调配的资产规模没概念,会让多少机会白白从我们指缝中溜走?
同样,新玩家CP,一个迷失在数钱中不能自拔,另一个迷失在月现金流的计算中,一次次分散了自己的注意力。
抓不到市场上的机会,也腾不出时间来整理自己的财务状况,自然也忘记了“努力增加非工资收入”的初心。
游戏是不是在刻意练习我们的财务意识和能力?
能力的提升是否会帮我们更聚焦市场状况?
如此是否也是一种机会成本的节约?
2
不投资,等死
乱投资,找死
很多新玩家出圈了仍懵懂不知,只道是自身运气好。
王主席便现身说法,抛出了他的经典理论——
不投资,等死;
乱投资,找死。
1977年,上海的汤婆婆在银行存了400块,2011年,连本带息仅取出870块。
曾经足够买好几瓶上等茅台的钱,如今却连一瓶茅台都付不起。
贬值、通胀如此严重的今天,财富缩水是必然。
因此说,必须学会投资,否则就是“等死”。
当然了,比起“等死”,乱投资可是“找死”。
游戏中随便买买买、买到破产的例子,比比皆是。
所以说,好好活着,理性投资的第一步——学习、试错。
先像小马过河一样在游戏及现实的小资金池子里学习和试错,再去大海中实践,终有乘风破浪之时。
3
什么阶段
做什么事
游戏中的“机会”,对应“小生意”和“大买卖”两种。
主席解释的很到位,
“大买卖,有原始资本才可投资;
小生意,则不需要太多原始资本。”
同现实一样,资本积累到什么程度,可以做多大规模的买卖。
比如本桌美女玩家,第一次玩,选择医生的职业,无形中为自出圈设置了高难度门槛。
因为对“第一桶金”没有概念,所以对手中拥有多少资产有把握出圈也就无从谈起。
所以在手中积累到10万现金后,她没有意识到自己已经是场上最大的庄家,无意识仍在抽“小生意”,却没有积极投资股市,令手中资金再次增值;
面对别的玩家的“大买卖”机会,也没有主动竞价的意识,白白让另一位五万不到的“小庄家”占了便宜。
美女很聪明,也善于思考。
在10万块即将“挥霍一空”时,有重拾“初心”,看了看游戏的目标,努力使非工资收入大于总支出,也有在思考,现金和现金流的转换问题。
如果第一次的1元股再多买一些,后期手中资金是否会更充裕些?
如果早些明白财务自由的目标是努力赚到“第一桶金”,而后则要努力增加现金流收入,是否能多早点行动,为财务自由多争取点时间?
好在游戏就是为了模拟现实,游戏中掉坑越深,现实中爬坑越快。
4
好好工作
天天向上
工作伊始,工资很重要。
工资一开始构成了“月现金流”的大部分,月现金流的不同,意味着撬动资金的规模也不同。
试想月收入1万和5万的人,游戏中的贷款额度不同,现实中可以申请的贷款额度也是不同的。
财务自由是终点,它启发我们不要一辈子被工作所困。
而好好工作也是财富之路的起点,工作给了我们财务自由的原始资本。
5
财富路上
逆大众思维
每场分享点评,总有玩家会拿出个别资产,讨论其投资价值。
比如十亩荒地是不是一个好的投资?再比如在次市场情形下,3室2厅值不值得买?
大抵都是“投资收益率”说,王主席这次提出了一个新视角,
一方面看收益率,另一方也看卖出概率。
卖出概率,就看市场热度。
市场热,价格上涨;
市场冷,价格下跌。
交易量最低的时候,交易品的价格最低,哪怕5元降价甩卖,也卖不出去。
此时市场上无人问津,买方市场(买家说了算)。
市场下行趋势还要持续一段时间,就算价低,也不值得买。
作为卖方,可试着降价去探测市场的接受度和真正价值所在。
交易量最高的时候,交易品的价格最高,哪怕哄抬成本,10元也卖的出去。
此时大家争相竞价,卖方市场(卖方是老大)。
价值明显被低估,还有上涨空间;
作为买方,虽成本较高,也值得买入。
所以到底是不是一笔值得的买卖,让市场帮你判断其真正价值。
热的市场,可考虑先买后卖。因为价格还在涨,不急着卖,但早买早赚。
同理,冷的市场,先卖后买,价格还在跌,早卖早安心。
他人贪婪时我恐惧,他人恐惧时我贪婪。
财富路上,逆大众思维。
6
不以成败论英雄
初二姑娘陈小妹第六次来游戏,这次运气相当差,投资很是不顺。
分享时神色低迷,隔着远远的一张桌子都能感受到认真努力的小妹的失落与难过之情。
人很容易为一次成败而自责,特别是生长在严苛家庭中的孩子。
我们的曹大银行家适时鼓励,中国好长辈又暖心上线啦!
他告诉小妹,不要以一次游戏成败来衡量自己的人生,人生本就是场试错的体验之旅。
我也鼓励我桌的新玩家大美女,第一次就出圈并不是好事,反而是摔倒再爬起来的价值更大。
其实很多学习的过程,重点都不是“做对”,而是“做错”。
在错误中成长,才是一种健康的心智模式。
现实中多少人一直在执着于“对错”?
不允许自己犯错的同时,也不包容他人的失误?
犯错就止步不前,其实是源于我们小时候的心智模式。
犯了错就被批评,只有被肯定才愿继续。
这也是我们的教育大环境塑造的大众心智模式。
伴侣总不合适,那就不找咯?
工作想创新,但怕犯错,那就算咯?
很想突破生活的舒适区,但怕挫败,那就索性别尝试咯?
不是“不想”,而是“想,怕得不到”。
多少人因“怕犯错”而不再选择开始,多少人因“错怕了”而缩起头做了逃兵。
只要求唯一正确的答案,仍然是“小孩子要父母肯定”的心智模式。
想别人给到唯一正确的答案才肯做,否则就止步不前。
但其实,做得对不对,并不重要。
前进、后退、尝试、坚持,更重要。
同样,学多少,学多好,不重要,持续地学习与实践,更重要。
关键是,你是否拥有面对困难挫折,依旧走下去的勇气和决心。
GMT+8, 2024-12-28 11:59 , Processed in 0.051343 second(s), 20 queri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