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度 2|
1.【印象最深刻的部分】
原文:
非暴力沟通指导我们转变谈话和聆听的方式。我们不再条件反射式地去反应,而是去明了自己的观察、感受和愿望,有意识地使用语言。我们既诚实、清晰地表达自己,又尊重与倾听他人。这样,在每一次互动中,我们都能聆听到自己和他人心灵深处的呼声。同时,它还促使我们仔细观察,发现正在影响我们的行为和事件,并提出明确的请求。
非暴力沟通是一种持续不断的提醒,使我们专注于更可能满足我们人生追求的方向。
非暴力沟通的四个要素:1.观察2.感受3.需要4.请求。
思考:
我们喜欢评判他人,源自我们对确定性的执着。因为通过评价,我们可以将别人行为的意义简化,静态化,然后纳入自己的价值观体系。当他人的行为被贴上标签后,我们的头脑就可以将它归类,并对其后续变化作出预测。比如张三买了很多水果拿到办公室,却没有分给周围的人。我们可能会做出“张三真小气”的评判。这样因为这一次的行为,张三就被贴上“小气”的标签,在我们的大脑中归为“小气的人”这一类。下次如果出现类似情形,我们就可以推测,作为“小气的人”他应该会如何做。然而如果只是说出观察:“张三买了三斤桔子,自己一个人吃了。”这种观察只是针对某一次的行为,下一次类似的情况张三会如何做呢?从“观察”的语句中无法预测。)同时,对他人做评价,将他人纳入我们的价值评价体系,也是一种想要高人一等、并对别人进行控制的潜意识欲望。反之,如果只是直接说出观察到的情形,对一个未经非暴力沟通训练的人来说是一件很痛苦的事。因为“观察”是客观的,被观察的对象是动态的、不可控的,这种不可控和无法归类会为观察者带来极大的焦虑。
原文:
长期以来,我们强调人性本恶以及通过教育来控制天性。这导致了我们对自己的感受和需要常常心存疑虑,以致不愿去体会自己的内心世界。
异化的沟通方式源自等级社会或专制社会,同时也支撑着它们。对于国王、沙皇、贵族来说,将臣民训练得具有奴隶般的精神状态符合他们的利益。“不应该”、“应该”和“不得不”这些表达方式特别适合这个目的:人们越是习惯于评定是非,他们也就越倾向于追随权威,来获得正确和错误的标准。一旦专注于自身的感受和需要,我们就不再是好奴隶和好属下。
思考:
为什么我们不愿表达自己的感受——感受其实就是内心对一件事最真实的反应。一般人不愿意表达自己的感受,尤其是负面的感受,是因为在我们的文化中,轻易流露真实的感受(尤其是表达负面感受)是软弱与不成熟的表现。我们在成长中不断学习如何层层包裹、压抑自己的真实感受(比如男孩子从小被教育“不许哭”,女孩被教育“不能娇气”,都是压抑感受的表达)。成年后进入现代工业社会,我们的“感受”也在被压抑和有意忽视,因为作为流水线上的“螺丝钉”是不需要有感受的,各种复杂的、个人化、不受控的感受一旦充分表达只会导致效率的降低。
2.【与现实的联系】
对照此书,发现我的原生家庭中充满了评判、批评和反驳等各种暴力沟通,以致常年冲突不断。
3.【行动和改变】
实践非暴力沟通四要素。
注意区分想法和感受。
不做扩大化评价,就事论事,不用“总是”“一直”等频率副词。
GMT+8, 2025-1-8 11:17 , Processed in 0.045741 second(s), 19 queri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