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并不存在“单一的真相”,因为没有任何事实和真相可以在意义、解释、判断的语境之外被说出。
—英国历史学家约翰•阿诺德
读完吴晓波的《历代经济变革得失》,看到最后这句话感觉似曾相识。就跟自己一直相信自己所知道的一定是错误的,自己只能不断在否定之否定下前进一样。
在书中吴晓波提到了两个研究工具:一个是四大利益集团博弈法,另一个是四大基本制度分析法,虽然有人质疑提出的工具过于完美,但是对于帮助自己了解中国历史的变化和发展有非常大帮助。大多数时候我们太容易沉迷于历史的细节,比如读《明朝那些事儿》时,厚厚的读下来对自己的影响有限,更多的是用读小说的眼光来看待,更多的是感觉还不错。而《历代经济变革得失》这本书让自己感觉到的就是深刻,吴晓波帮你梳理了一条看待历史变化的逻辑线。
1.集权还是放权?
我更想用这两个工具来分析目前各种公司采用的方法。要知道不管大到一个国家,还是一个公司,其本质都是一个组织。
①四大利益集团
中央政府——公司总部
地方政府——分公司或者办事处
无产阶层——新人
有产阶层——老员工
②四大基本制度
郡县制度——公司总部的人事任命权
尊儒制度——公司的文化制度
科举制度——公司的晋升制度
国有专营制度——公司的财权
公司一样存在着集权和放权不断摇摆的选择,不管是哪个行业都会碰到类似的问题。而大公司为什么一定会变得僵化,就是因为集权的加强和有产阶层的固化,失去了成长的活力。最简单的以微信的诞生为例,它是腾讯广州研发中心打造的,而不是深圳团队打造的一样。而微信会不会单独给分裂出去呢?
2.历史总是在循环往复
当我们以后视镜的眼光在看待历史的时候,总会发现有些规律是在往复循环的,但问题是你也许知道它一定会发生,但却不知道是何时?
所以,遵循最简单的哲学就是最深刻的哲学。比如价值投资所坚持的股票价格围绕“内在价值”上下波动,但是不要去试图预测什么时候。
3.很多时候的选择都是妥协的结果
人的境界有三种自然人,社会人,历史人。有些人所处的就是历史人的位置,那么他的每一个选择都会改变历史的发展轨迹,但不可能违反历史的规律。没有人能真正预测到一个选择背后最终形成的结果,所以,只能“摸着石头过河”。而公司的发展也是同样的道理。很多时候只知道大方向是这样的,但没人能真正预计到什么时候应该开始正规化,什么时候应该放权,什么时候应该集权,什么时候应该杠杆扩张,什么时候应该收缩,更多的时候只能在问题出现后,也就是吴晓波提到的时间窗口上去选择做一些事。
所以,更多的时候我们要多读史,了解别人做出的选择,以及选择背后所对应的后果。就像朱总理收权时一样,要切记,每一个选择最终都是当下妥协下的结果。也就是说在未来的某个时段这个选择一定会有改进的空间,而不是任由他惯性走下去。成住坏空。
4.自我教育帮你打开一扇窗
每个人都是一个顽固分子,会按照自己所接触的信息整合进自己的价值观中。当信息不充足时就会形成一个又一个的谬误。
幸运的是互联网的出现真正打破了信息的壁垒,让信息的获得开始变得唾手可得。自我教育开始变得更加方便。
最后,了解历史从个人角度来说,是为了让自己的生活过得很好。而吴晓波就像他说的那样他真正拥有了知识分子的独立,无所顾忌,可以开始做思想义工,不为报酬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