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印象最深刻的部分】
看3-5章时,印象最深刻的是管理层的执政思路:“即保增长的前提下,建立货币蓄水池缓解通胀压力,通过空间换时间,最终实现结构体质,产业升级的目标。”而为什么要实现产业升级,为什么不能世世代代一直沿用这个既定方针走下去,这个其实在读这本书时,我都有这样的疑惑。
到了6-7章,作者给出了答案。中国当年能起来,有当时的一些原始资源,如50-60年代超生的人口,水、矿、土地等自然资源的丰富,也有制度上面先天的优势。但这些优势并不是恒久存在的,随着时间的推移,50-60年代这批人慢慢老去,自然资源不断被消耗,污染越来越严重,制度上本来优势的一面,开始有反噬的一面产生,这一切都说明了老路无法持续,需要走出新路来,走更加有高附加值的产业。而一旦迈不过这个坎,经济全面衰退的可能性就非常大,这个我想就是我疑惑的答案了。
【2.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其实读到这,我还是蛮庆幸我留在上海这座城市。站在全国的角度看,上海在产业发展和升级方面一直做的很好,同时又坐拥三大增长极的长三角,产业集群也是不可小觑的。而既然国家有这方面的考虑和发展需要,相信上海作为长三角的龙头,必然会收到雨润惠泽,而近水楼台先得月,人每日浸染在这样的一个城市里,平时感受感知的必然和这些都有关,同时只要有心,这些我相信都会成为潜在的机遇。
【3.行动和改变】
国家在发展,自然资源在消耗,人口也在老龄化,这个是站在全面层面上的问题。但是微观缩小到城市,对于上海,他并不是一个依靠自然资源发展的城市;对于人口,他有着强大的吸血能力,可以把全国乃至全球的人才吸引过来;政府效率方面也是全国翘楚,江浙官僚的能力并不能小觑。因此在这里,我不谈全国,我只谈局部(单个城市),在单个城市特别是上海谈及自身行动和改变,我觉的最重要的就是理解透业胜主席说的融资能力,融资/贷款成本,收益率的问题,具备强悍的融资能力和找到可以覆盖掉融资成本的投资或经营品种非常重要(买房自然也算一个)。所幸的是,经过几年锤炼,也算在这方面有了一点认识和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