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网”,“网”既是互联网农村电商之网,更是授人以渔的致富之“网”。
消除贫困、实现共同发展,是本次G20杭州峰会“构建创新、活力、联动、包容的世界经济”主题的应有之义。
浙江在这方面交出了一份亮丽的答卷。到去年底,浙江已全面消除家庭人均年收入4600元以下的绝对贫困现象,成为中国首个完成脱贫攻坚任务的省份。
脱贫奔小康的大道上,浙江为何能领跑?梦想,是如何照进现实的?
答案就在浙江的绿水青山间。浙江创新扶贫路径时时彩 后二 技巧,促进精准扶贫,打出了一整套组合拳,授人以鱼更授人以渔,在继续推进产业扶贫、搬迁扶贫、科技扶贫、教育扶贫、金融扶贫的同时,大力推进电商扶贫、旅游扶贫等新兴产业扶贫。
精准扶贫的浙江路径,点亮了奔小康路上的一盏盏明灯。
一只烧饼的雄心——
技能在手,创业带就业
英国经济学家斯蒂文·邓说:“中国近二三十年来在减贫方面的纪录令人赞叹。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时候,中国还存在严重的贫困问题。然而,到了2015年,中国贫困人口数量已经大大降低,成就是非常明显的。”
中国把扶贫、脱贫工作摆在“十三五”工作的重中之重。而让农村贫困人口脱贫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的任务。
浙江人多、山多、地少,改革开放前并不是一个富庶的地方。而如今,浙江已成为全国各省区农民收入最高和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最小、区域发展差距最小的省份之一。
这个“最艰巨的任务”是如何完成的?缙云县的“烧饼师傅”鲍旭明的蜕变,也许可以说明些什么。
“缙云烧饼已经飘香海外,过几年,我们要把缙云烧饼做成连锁店,开到国外去。”鲍旭明的“雄心壮志”,是从一个普通烧饼开始的。
和面、擀面、包馅……在自家的烧饼铺里,43岁的鲍旭明娴熟地制作着烧饼。做烧饼,是鲍家祖传的手艺,鲍旭明曾经是家里最不想走这条路的人,“总觉得没地位,让人看不起”。直到前年底,家里的大哥把一个电话号码发到了他的手机上——那是县里“烧饼师傅”培训班的联系方式。让鲍旭明心动的,倒不是8天的培训全免费,而是培训背后政府的良苦用心:2014年,缙云县成立缙云烧饼品牌建设办公室,当地人称它“烧饼办”;目标是到2020年,全县从业人数达2万人时时彩代理开户,营业收入超20亿元,示范店在全国各省市全面铺开……
2015年3月,拿着培训班结业时发的“烧饼制作初级证”,鲍旭明上岗了。第一个月,销售量大约是1000只;第二个月,1200多只;第三个月,1500多只……1年不到,鲍旭明惊喜地发现,自己已经有了近20万元的营业额,几年来的欠债,都还清了。
缙云烧饼协会会长应耀强告诉记者,在过去不到3年的时间里,7300多位白手起家的缙云人,和鲍旭明一样通过参加培训,成为“烧饼郎”。他们带来的,不仅仅是一家家遍及全国各地的“缙云烧饼”门店,更带动了缙云干菜、土麦面、土猪肉、糖油、烧饼桶等诸多产业的发展。2015年,缙云烧饼产业的产值超过7亿元。
精准扶贫,关键在人。行走在浙江山区县,可以发现,越来越多通过政府技能培训造就的新手艺人,不仅摆脱了贫困,更是成为农村的致富带头人。
百万农民创业带动千万农民就业,已是浙江农民增收最重要的一个特色。近年来,浙江以提高低收入农户自我发展能力为着力点,从培育农村创业主体、打造农民创业平台、构建创业服务体系等方面促进更多农民特别是低收入农户进入创业领域,努力实现“先创带后创、推动大众创业,先富带后富、实现共同致富”的局面。
一根网线的决心——
“互联网+”北京赛车单双连红,架起致富路
贫困,互联网,一个是落后的象征,一个是先进的标志,看似不搭调,可当两者相遇时,迸发出的火花,已然为扶贫注入了新元素。
2015年,电商扶贫被国务院扶贫办列为精准扶贫十大工程之一。中国社会科学院信息化研究中心主任汪向东认为,当前在电商扶贫领域,从政策设计到基层试点、连片部署,再到社会动员与组织创新,一系列工作正在有条不紊地展开,电商扶贫这种全新的扶贫方式一触即发,新的局面呼之欲出。
其实,浙江作为中国电子商务旗舰企业阿里巴巴的诞生地,电商扶贫的探索与实践早就在这片土地上落地生根。
当“互联网+”成为热词之时,在浙江的许多小山村,政府已经以“互联网+扶贫”的探索,帮助低收入农户通过开办网店等电子商务的方式减贫致富。
从“工业时代”到“信息时代”;从“授人以渔”到“营造渔场”,电子商务在浙江山乡遍地开花,致富新路延伸到农户家门口,也“淘”出了深山里的“新农人”。
张建芬,1986年出生,云和县崇头镇叶垟村人。小姑娘大学毕业后,先留在城里工作。“爸妈说自家种的红米销路不太好,再一问,村民们都是这个情况。”张建芬告诉记者,叶垟村是高山村,村里独有的白色土壤培育出来的粮食蔬菜别有一番风味,可因为山高路远,村民生活并没有因为这些天赐的美味而得到改观,“不如回乡,帮大家把东西从网上卖出去。”
现在,张建芬流转了村里近60户农户的土地,今年上半年,她的青农农产品专业合作社盈利已达200万元。据了解LD国际代理,今年1月至6月底,丽水累计实现农村电子商务销售额34亿元,农特产品网上销售额近12亿元。
《2015年浙江省电子商务发展总报告》上的一组数据令人振奋:截至2015年,浙江已率先实施“电子商务进万村工程”时时彩双胆是什么意思,共建成农村电商服务站点8800多个;实现农产品网上销售304亿元,居全国首位。
接上一根网线,打开一片天地。丽水市农村电子商务服务中心、青年就业创业服务中心主任王军龙说,搭上互联网的快车,带来的不仅是简单的“一对一”买卖,更有乡亲们观念的快速碰撞与对接,让即使从未走出大山的农民也正转型为具有新经济思维、自立自强的新农人。
一片花海的信心——
美丽经济,开掘新富源
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峰会通过的《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中表示:“我们决心让所有的人都过上繁荣和充实的生活,在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同时,实现经济、社会和技术进步。”
然而从工业化时代开始,全世界几乎都是走先污染再治理的发展道路。如何突破困局,既发展又不走污染的老路?
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期间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依托绿水青山,“七山一水二分田”的浙江走出了一条脱贫致富奔小康的生态之路。
2015年初,浙江一次性摘掉了26个县的“欠发达”帽子,对它们不再考核GDP总量,支持这些山区县绿色发展、生态富民。通过改革创新,一度沉睡的土地、劳动力、资产、自然风光等要素被唤醒。
8月,衢州柯城区石室乡荆溪村,八卦田边一个三岔路口,69岁的杨林才和67岁的夏国珍夫妻俩搭了一个凉棚卖棒冰和矿泉水。自打村里前年开始种花,老两口和其他村民一样,在家门口也能创业增收。
“白云引策杖,苔径谁往还。”荆溪村距离柯城区政府约15公里,是一个较偏远的小山村。2011年,荆溪村开展村庄整治,打造美丽乡村,但由于缺乏好的产业支撑,发展乏力。
“我们这块八卦田是中国美院创意文化团队设计的。田里种过其他花,也种过菜,但都没能吸引来游人,一度荒着微信自动抢红包神器。”村委会主任徐跃进说,2014年8月,村里准备在当时空着的八卦田种些花草,专门采购了一大批格桑花种子。“10月中旬花开后,突然就‘火’了。”10亩八卦田变成花海,各地游客蜂拥而至,最多一天有7万人次。一夜间,荆溪村成了当时衢州热门的休闲游目的地。
格桑花一开,开出了幸福。杨林才的晚年越过越有味道,日子也越来越舒坦了。衢州市扶贫办负责人介绍,“赏花经济”如今已在衢州各地“开花”,比如开化县长虹乡桃源村冬春种植油菜花、夏秋种植向日葵,每年游客数达10万人次,旅游收入超过1000万元。
绿水青山筑就的美丽经济,正成为浙江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渠道。山水化为风景,村庄成为乐园,原先闲置的农房摇身一变成了农家乐和民宿。
武义县柳城畲族镇江下村,一个曾经贫穷落后的畲族村,如今来这里观光的游客不仅来自全国各地,甚至也有从德国、意大利慕名前来的。
放在过去,畲族大娘雷美琴怎么也想不到自己会当起民宿老板。雷美琴家之前住在一座叫雾露山的山坡上,黄泥土砖,山高路陡。2010年,根据政府安排,江下村开始农房改造,雷美琴家建起了小洋楼,出门是便捷了,但仍“愁前途”。
2013年,“江下村畲家文化特色村培育”成为省山区经济发展项目。这年10月,在政府引导扶持下,村里18家民宿同时开张,雷美琴家就是其中之一。“每年7月至9月最忙,几乎没有空闲的时间。”雷美琴说。如今,村里每年游客10万人次以上,去年全村年人均收入已达13000元。
增收,致富,发展,过上更好的生活……这是被称为“山里来客”的畲家人的期许,也是“雷美琴们”的自豪。 |